01.14 開窗見綠,出門是景! 武侯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綠道是心靈通道

連接了城市與田園

融合了傳統與現代

城市綠道建設,不僅是種草植樹,更是用理念鋪路。城市的主體歸根到底是人,生產之外,還有生活,建設之外,也需留白。在發展中能看得見具體的人,滿足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才是城市規劃的進步。


開窗見綠,出門是景! 武侯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為引領市民踐行綠色低碳出行方式,2019年,成都市開展了一項極具意義的天府綠道建設活動——“回家的路”。從軌道交通站點與公交站點到家的距離,就是“回家的路”。


開窗見綠,出門是景! 武侯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在具體建設上,通過移走路邊停靠車輛,讓出原有自行車道、人行道,提升行人舒適空間,並增設文化藝術氛圍營造設施、增配晚間照明、監控探頭,讓回家的路上,既美麗又舒適、既安全又溫暖。


開窗見綠,出門是景! 武侯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2019年武侯區建設“回家的路”城市社區綠道共計5條,分別是草金路綜合改造工程健身綠道、雙楠T字型慢行步道、宜居水岸金江明珠段綠道、水韻天府(武侯大道金江中路)綠道和音樂大道。

草金路健身綠道規劃設計中,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設計原則,充分體現了成都人“知快守慢、張弛有序”的生活態度,為市民提供了親近自然、遊憩健身的場所和途徑。


開窗見綠,出門是景! 武侯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在綠化帶植入了“海綿城市”收水系統,將美化與綠化完美結合。有起有伏的陽光草坪,季相變化豐富的植物景觀,蜿蜒曲折的遊覽步道,形成穿梭於林下,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體驗式景觀。


開窗見綠,出門是景! 武侯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雙楠片區慢行系統在建設過程中,以公園城市理念為指引,按照完整性、安全性、景觀性、生態性原則,並進行片區現狀深度調查、片區居民深度瞭解等相關工作,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可行性方案。


開窗見綠,出門是景! 武侯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如今,雙楠片區慢行系統服務周邊群眾近10萬人,有效改善了中心城區特別是老舊社區交通不暢、出行不便、空間封閉等突出問題,對片區的生態環境和交通環境起到顯著提升作用,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理念,充分彰顯了公園城市“一公三生”的本質內涵。


開窗見綠,出門是景! 武侯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宜居水岸金江明珠段綠道位於武侯區江安河,主要針對江安河河道左岸(武侯區一側)進行打造。依據江安河地形地勢,因地制宜、由高至低分佈“騎行步道、休閒步道和親水步道”,以及公園、文化牆、公共廁所等功能配套和休養設施,真正把“宜居水岸” 每一個景觀節點延伸到市民的家門口,呈現出“藝術江安、休閒河畔”的美麗景象。處處成景,美不勝收。


開窗見綠,出門是景! 武侯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水韻天府綠道依託水韻天府項目修建,四周以綠色植被覆蓋和親水景觀為主,配有199畝絲路金花主題展演、AR、VR等體驗館為主的業態。


開窗見綠,出門是景! 武侯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該項目一方面把舊城改造與產業更新有機結合,形態提升與業態轉型巧妙融合,形成綠色、共享、多贏的城中村改造新模式。另一方面採用PPP模式,積極探索產業化發展模式,引導植入新興業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文商旅”融合發展。


開窗見綠,出門是景! 武侯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位於老馬路社區的

音樂大道,北起音樂廣場,南至城市音樂廳,是音樂坊及國際音樂社區範圍最核心的道路之一。在音樂大道的打造上,通過優化道路斷面、植入藝文表演場所,形成極具浪漫、溫馨、寧靜的慢行場所氛圍,達到與錦江綠道規劃無縫鏈接。


開窗見綠,出門是景! 武侯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

城市綠道為市民提供了一條兼具美麗度、舒適度、 安全度

的回家路。下班就能逛公園,回家就能走綠道。鬱鬱蔥蔥的植物、浪漫溫情的景觀燈帶,不僅讓回家的人感受到這條“回家的路”的獨具匠心,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