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庞统曾在周瑜属下为官,为何周瑜最后看好鲁肃而放弃庞统呢?

70后大叔讲历史


我是清风醉史,我来回答此题。

公元209年,周瑜携赤壁大战的胜势,一举攻占南郡做了太守,征辟庞统做了功曹为自己效力。在他临终前,向孙权推荐了鲁肃而对庞统只字不提,大致有两个原因:

  • 1、关系远近。周瑜和鲁肃相交莫逆,而与庞统虽有情谊,但主要还是上下级关系。

  • 2、鲁肃的综合能力要强于庞统,二人在孙权心中的地位也天差地别。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当时三国还未形成鼎足之势,长江流域两名著名谋士鲁肃和庞统同在孙权势力做官,但两人的境遇却大不相同。

在周瑜病死后,为何孙权重用鲁肃,而对庞统弃之如靴?我们通过正史来还原事情的真相!

一、鲁肃

鲁肃家室富足,在乱世大量卖出土地、施舍钱财、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为此,深受百姓拥戴。

周瑜时任居巢长(县令),闻鲁肃乐善好施之名,带百人前来借粮,鲁肃毫不犹豫,将家中一半余粮大约三千斛米送给了周瑜。

经此一事,周瑜认为鲁肃有大胸怀,主动与他相交莫逆。

公元198年,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小霸王孙策,鲁肃与他同行。公元200年,孙权继位。周瑜马上向孙权推荐鲁肃,说他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

孙权约见鲁肃,二人初次见面相谈甚欢,鲁肃替其谋划鼎足江东(相似与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计),以观天下的大战略。

之后鲁肃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划,且深谋远虑,渐渐得到孙权的重用。

赤壁战前,江东众臣都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主战。后来,周瑜主掌战事,孙权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军师),帮助周瑜筹谋战局,终于在赤壁大败曹军。孙权愈加倚重鲁肃,把他称作自己的邓禹(东汉光武帝时第一功臣)。

周瑜病重时,写信给孙权交代后事,推荐鲁肃代替自己。信中说:“鲁肃的智谋才略足以胜任,请求起用他来接替我。我死后,就没有什么牵挂了。”孙权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至此成为孙权手下第一人。

二、庞统

《三国演义》里编造庞统的相貌”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使得孙权见之不喜。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杨戏《季汉辅臣赞》里记载庞统的相貌:军师美至,雅气晔晔。按照此说法庞统长得绝对不丑。

既然不是样貌的原因,周瑜不向孙权推荐庞统,大致有以下原因:

  • 1、庞统身在荆州,和当时的江东集团世家不是一个体系,很难在江东立足。

  • 2、周瑜认为江东文臣、谋士已经很多了(如鲁肃、张昭、孙邵、顾雍等),不差庞统一人。在他看来,中庸之才如庞统,放弃也就放弃了,并不觉得可惜。
  • 3、庞统性格上好夸夸其谈,相比性子沉稳的鲁肃,并不被周瑜喜欢。

历史已过千年,史实的真相很多已被掩盖。只能通过史书记载,做出大胆的推测。以上原因,大概就是周瑜看重鲁肃而不推荐庞统的原因。


清风醉史


鲁肃,江东大户。周愉借粮,拿一半家当相赠。出手豪爽,有侠骨。

庞统,一游方名士,虽熟读兵书,但名不见经传,又人穷志大,不能脚踏实地(诸葛与他同出一辙)。

鲁肃投奔孙权后,没有专营周愉的关系以求高升,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让孙权对其肃然起敬。如分析天下形势,主张联刘抗曹。不计个人得失,完全以国家大局观为第一。比如,蜀国大臣哪怕言语都想讨鲁肃一些便宜,鲁肃能让就让,从不针锋相对。刘蜀集团没有想过,鲁肃周旋与孙刘之间,那是西蜀与东吴即是最鼎盛的几年,孙刘联盟,使魏国狗咬刺猬,无从下口。这样的人才,继军事,外交,政治与一体。放眼整个华夏,古往今来,有几人可与他相比美?

再看庞统,只是军事上有点小聪明,在刘备进川途中,半道而亡了,连军才能事i也没让世人认可,他的成就不足以与鲁肃相提并论。


抗日限南朝鲜


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周瑜这个人可以说是江东将领里铁杆的鹰派。西取巴蜀、两分天下本来就是赌上东吴国运的一场豪赌,如果赢了南北割据或许可以和曹老板一争,如果输了势必吴国内部动荡。

因此几千年后对西取巴蜀能不能成功这件事也是众说纷纭,有说能的有说不能。作为一个升斗小民以我的才智肯定无法判断周公瑾在决定这条战略时心里究竟有几分把握。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周瑜身故,他的这条战略,东吴内部绝对没有人能继承并且坚定走下去。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周瑜临终推荐鲁肃根本的原因

1、孙权打定主意要联刘抗曹,是周瑜推荐鲁肃的根本原因,也是最主要原因。我不知道在赤壁战前,周瑜对联合刘备一起对抗曹军是什么想法,按我的看法肯定是反对的,否则他不会对刘备如此傲慢,但孙权要联,周瑜也无可奈何。而在赤壁战后,周瑜又向孙权提出了软禁刘备的计划,再次遭到孙权的否决。

2、所以可以看得出,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是非常强的

。周瑜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而鲁肃正是联刘抗曹战略的最有力支持者和最佳执行人,和刘备方的关系也最好,作为联盟人是最合适的,可以说周瑜别无选择。周瑜临终推荐鲁肃,可以说是对孙权联刘抗曹战略的妥协,也亲手终结了自己二分天下的梦想。俗话说的叫“胳膊扭不过大腿”。

3、不知道周瑜在写遗书时是什么心情,也许他想到了孙策临终对孙权的嘱托“保住江东是首要目标”,理解孙权稳妥的做法,毕竟这个做法虽然保守,却是保住江东最安全的方法;也许他在遗憾江东从此将完全失去逐鹿天下的机会而只能偏安一方,没有人知道。

直接原因

1、孙权当时对鲁肃的器重已经超过了所有武将,包括周瑜在内,吕蒙和陆逊当时的受重视程度更是远为不及。从赤壁之战后孙权亲自带大批人用最高规格去迎接鲁肃看,孙权当时简直是把鲁肃当做了赤壁之战胜利的最大功臣,估计也是把联刘战略当成了对抗曹操的灵丹妙药。或者再说得明白点,就算周瑜不推荐鲁肃,孙权也会用鲁肃来接替周瑜的位置。

2、有了上面两个原因,周瑜推荐鲁肃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了,再加上一个私人原因:鲁肃曾经对周瑜有借粮之恩,而周瑜是个非常重感情,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人,这三个原因加起来,周瑜推荐鲁肃也不奇怪了。

结语

但不管有多少理由,不管孙权是什么态度,我还是保持一种看法:周瑜推荐鲁肃是错误的,他不应该向联刘抗曹战略妥协,而应该推荐吕蒙为自己的继承人。

最起码,他可以什么都不做,谁都不推荐,我始终认为,周瑜临终推荐鲁肃是他人生最大的败笔。


细说简史


周瑜放弃传统的原因有三:

一,周瑜年轻,持才罔众。

周瑜与孙策是发小,交情深厚,两家曾升堂拜母,互通有无。周瑜在江东可谓仕途一帆风顺,他又自持才高,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入得法眼,庞统虽在其属下 ,周瑜并不是很待见他。

二,江东多俊才。

自古以来,江东得天地之灵气,湖光山色秀甲天下,人才辈出。当时的东吴就有鲁肃,诸葛瑾,吕蒙,陆逊等,庞统在东吴虽有才名,但并不出众,也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非常有价值的谋略,大多属于纸上谈兵。或许庞统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以致周瑜没有发现这块璞玉。

三,庞统性情古怪。

庞统自持才高,不把周瑜放在眼里,平常言语多也不敬,更不会献媚去刻意讨好周瑜,虽在周瑜帐下栖身,只是暂时的安身立命之计,非为久也。在当时,庞统的光茫并没能盖过鲁肃,况且鲁肃与周瑜的亲密关系是庞统无法比拟的。

基于以上原因,周瑜非庞统之伯乐也。

鲁肃曾举荐庞统去见孙权,孙权问庞统:“汝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权曰:“公之才学,比公瑾何如?”统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孙权见他口气狂妄,又轻周瑜,于是弃而不用。

纵观庞统一生,虽博学多才,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配于孙、吴;但由于他生得浓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萎缩,一生命运多舛,好不容易得遇明主,大才未展,就早早地命丧于落凤坡。

惜哉,痛哉,出师未捷身先死。


段辉时


周瑜的人事安排周密而高明,大家不能体察他的微妙罢了。

推荐鲁肃接班,因为鲁肃的人品能力资历都足以胜任。鲁肃忠厚恢宏有大志,鲁肃版“隆中对”可是震惊了孙权的呦。鲁肃力主抗曹,一直做为孙权的代表“赞军校尉”协助周瑜战斗在军事一线。孙权信任谁?鲁肃。孙权疑忌谁?周瑜。特别在周瑜谋划攻取四川之后,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其中孙权军事能力是最弱的,而孙权本人也是“资历尚浅”。周瑜逝世,孙权在悲痛之余也长吁一口气。周瑜的权利交给谁?唯一合适的人选就是鲁肃。保荐鲁肃为大都督是忠也是智。

庞统扶周瑜灵柩回建业。这当然是周瑜的安排。这是无声却郑重向孙权推荐庞统。

有人说周瑜不识庞统瞧不上庞统这是不对的。历来扶柩都是身份的体现。周瑜识才也惜才。

把庞统和鲁肃摆在同一个平台也是不对的。庞统缺乏资历、能力没有体现,这个人几乎也是个陌生人。军中,譬如“吴下阿蒙”等也不会服他。

甚至说,孙权后面都不愿意用他。在关键的君王的信任方面差的太远。

所以,怎么可以把庞统做为大都督人选和鲁肃一起来讨论呢?

还有一点,应该提出,江东和荆州是世仇。庞统不为孙权所喜,也不为孙权所信任,只有弃用。


恬然滋味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庞统可以做军师提出策略 但没有治理能力

这一点庞统自己也很清楚。《吴录》记录庞统在送周瑜遗体到吴时,曾经对顾劭如此说:

“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治理你顾劭比我强,策略我庞统比你强。

面对庞统的话,顾劭很是佩服:

“劭安其言而亲之。”

显然鲁肃也认同庞统没有治理能力而有策略能力。鲁肃向刘备推举庞统时就说:

“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百里才,即县治理能力,治中、别驾职责类似谋士。

周瑜为什么推举鲁肃而不推举庞统

1、鲁肃是周瑜好友可以信任,庞统还需要观察;

2、周瑜推举鲁肃是看重鲁肃的治理能力,意图让刘备无力在荆州立足。

周瑜和鲁肃在看待刘备的问题上是完全相反的态度:

周瑜一心要削弱刘备,不给刘备一丁点崛起的机会;鲁肃则是要扶持刘备,意图用刘备来阻挡曹操。

简单说,周瑜坚持和曹操单打独斗,鲁肃认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赤壁之战,周瑜夺取江陵后,在刘备去见孙权时,就建议孙权把刘备扣押在吴而让关羽、张飞留在荆州,不给刘关张三人共聚一地: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周瑜病死前推举鲁肃的话中可以看出,周瑜推举鲁肃目的在于让鲁肃压缩刘备的立足空间:

“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

这里可以看出,周瑜看重的是鲁肃的治理能力:“镇抚之”。

这里可以看出,当时,不管是借荆州的刘备,还是孙权,都面临着镇抚百姓的压力。不管是刘备,还是孙权,都需要对方,并非刘备单方面需要孙权。

因此,鲁肃扶持刘备的策略,不能说有错。如果按照周瑜的计策,从江陵进攻刘璋的蜀,虽然有成功的机会,但即便成功,必定会出现刘备袭击江陵把东吴的巴蜀隔开,进而或是东沿江而下夺取江东,或是西逆流而上夺取巴蜀。

一旦孙刘不和,曹操必定南下,或灭孙权,或灭刘备。

周瑜的长处是军事,鲁肃的长处是合纵。二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这才有周瑜一心削弱刘备,鲁肃一心扶持刘备。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导语:

庞统,也就是著名的凤雏,跟诸葛亮齐名,属于那个年代的一流谋士。早年在东吴做官,后来投奔刘备,帮助刘备击败张鲁,为刘备夺取益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那个瑜,东吴集团创始人之一,孙策的好兄弟,孙权时期的东吴大都督。

慧眼识人手下能人辈出,鲁肃、吕蒙皆受其提拔。帮助孙权抵挡住了曹操的侵略。

鲁肃,专家们眼中足以跟诸葛亮匹敌的谋士。为孙权献出了东吴版的隆中对,他的形象这些年越来越高,跟蜀汉的法正、曹魏的郭嘉一起,逐渐走上了人生巅峰。

周瑜为什么看不上庞统呢?

因为颜值,大家不要笑话,的确是因为颜值的问题。庞统这个人虽然非常聪明,可是长得比较丑,至少长得不满足当时人的审美观。

这可不是我瞎说的,的确是有根据的。庞统跑到孙权那边,张口就要一个大官,孙权本以为他是什么高士,所以勉强接见了一下他,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孙权看到庞统以后,一脸恶心,差点没吐出来。孙权本人那是大帅哥一个,碧眼红须,每天照镜子都觉得自己很有特色。可是看到庞统以后,孙权终于觉得声明叫做特色了。

所以孙权压根就不待见庞统,长成这样,能有什么本事呢?庞统来都来了,总得混口饭吃才能走吧?面对如此侮辱,庞统还是留下了。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於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三国志》

我认为庞统留下,是为了以后能够表现自己的才能,一直在积蓄力量。可惜不光孙权看不上他,就连周瑜也看不上他。



周瑜那也是大帅哥一枚,人称周郎,也就是被某些专家戏称为周帅哥的意思。他每天不是看自己,就是看小乔,那都是三国颜值巅峰的代表。

突然之间你让周瑜每天看着庞统,那周瑜是不能接受的啊。所以周瑜对庞杨也是各种瞧不起。无奈之下庞统才会想办法跳槽到刘备那边去。

他认为孙权、周瑜都是年轻人,喜欢颜值高很正常,刘备这么大岁数了,应该不会因为颜值问题怠慢他,所以他义无反顾地到了刘备那儿。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三国志》

可是庞统想不到的是,刘备虽然岁数大了,可也是一个著名的大帅哥。刘备见到庞统以后,那表情简直跟孙权那副嫌弃的表情一模一样。

看到这似曾相识的表情,庞统明白了,得了,大家都是颜控。已经更换门庭一次了,总是跳槽那可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庞统选择在刘备这熬着。结果庞统因为能力强,终于熬出了头,成为刘备的得力军师。

鲁肃为什么被周瑜看中?

那倒不是颜值问题,鲁肃的颜值应该没什么特别之处,也就是丢到人海里,永远不可能找得到的那种。鲁肃之所以被周瑜看中,那是因为鲁肃舍得花钱。

鲁肃是地方土豪,家里非常有钱。孙策和周瑜在江东创业的时候,本来打算去抢掠鲁肃家里,所以就找个了名头,跟他借点粮食。

这些个军阀借东西,哪里有还的可能呢?鲁肃倒也不傻,跟周瑜畅谈一番以后,表示我要入伙。周瑜没想到鲁肃这一个文弱书生,居然也想做打家劫舍的勾当。

不过这正好就是周瑜敲竹杠的好机会,所以周瑜提出了要求,入伙没问题,但是入伙可是要交会员费的哦!

鲁肃家里到底还是有钱,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家产卖了一半来资助周瑜和孙策的军队。周瑜喜出望外,出门就遇到贵人,果断把鲁肃介绍给了孙策。

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三国志》

孙策一想,这么有钱的主,到哪儿去找呢?所以便答应了鲁肃入伙的事情。后来孙权对鲁肃更是各种依赖,为什么?人家舍得花钱。

孙权执政以后,鲁肃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基本上成为了仅次于周瑜和张昭的元老。东吴集团创业初期,他毕竟是入股的,所以自然不会轻而易举地放弃了这份原始股。

当然了鲁肃的才能是有的,东吴版的隆中对那就是扯淡了,压根就上升不到那种高度。孙权那个时候已经是一方霸主,他要什么隆中对呢?隆中对是把一穷二白的刘备,逐渐扶上霸主位置的对策,孙权用不到。

鲁肃对孙权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坚定了孙权跟曹操抗衡的决心。孙权其实想要做刘琮的,因为他没有信心能够击败曹操。当时谁也没有信心击败曹操,但是鲁肃告诉孙权,我们投降了还能做个部门经理,你投降了,可就没董事长给你做了啊!

孙权恍然大悟,终于下定决心跟曹操抗衡到底。周瑜跟鲁肃的关系很好,但是把大都督的位置传给鲁肃,我觉得太随意了。鲁肃压根就没有担当大都督的能力,他凭什么做大都督?

鲁肃就任大都督,耽误了东吴进取之心。

鲁肃有才能吗?有,但是仅仅停留在嘴巴上。他做一个谋士,可以算得上是二等的,但是做大都督,水平还不如一个路人甲。

很多专家粉们一定会跳出来,说我胡说,鲁肃单刀赴会,鲁肃夺取了荆州三郡,怎么能说他没有能力呢?

能力是相对的,他的能力,的确可以保住江东一时的安全,可是完全不足以扩大江东地盘。周瑜是有开疆拓土的能力的,所以他在世的时候,不断要夺取荆州的地盘。

而鲁肃压根就没有这方面才华,他只能通过谈判和胁迫的方式,从刘备手里强行要来了荆州三郡。这种手段压根不足以登上大雅之堂。

除此以外,我完全看不到鲁肃有任何出色的战略行动。他对全局的把控能力也很差,以至于东吴在他手里的这几年,逐渐成为了安于现状的状态。

孙权年轻的时候,的确是有进取之心的,他夺取荆州就是最好的表现。可由于好日子过多了,导致孙权后期压根就不想开疆拓土了。

可以说鲁肃当政期间,为孙权的偏安一隅,打下了基础。因为鲁肃不惹事,也不怕事,所以造成东吴前所未有的安宁。那这个时候的孙权自然是要享受这一切安宁了,他也不愿意惹事儿。没有经过锻炼的孙权,跟曹操和刘备相比,永远都缺少那种王霸之心

《三国志》

《三国演义》


江湖小晓生


按《三国演义》是的论证,周瑜不向孙权举荐庞统是有先见之明。而极力推荐鲁肃,时东吴的稳定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庞统给周瑜当功曹也只是暂时的,周瑜内外操持,也没有过多的时间跟庞统交流,庞统的才能到底怎样,周瑜也不大了解。鲁肃为人忠厚,识大体,义助过周瑜军队,对当时局势很有见地,周瑜自持其才比较骄傲,一般的人不能入眼,而对鲁肃很有好感,有共同语言共同志向。而庞统也自持其才,小小功曹是怀才不遇,每日只管喝酒,与周瑜情趣理想完全不一样,肯定周瑜不喜欢。。。事实证明,庞统徒有虚名,到荆州辅佐刘备,也没什么建树,急功近利,取西川刘备还吃了他的大亏。一生仅设三谋,为曹操使了一个连环计,众船相连,涉水如平地,对北方战骑来说当然是好事,只是后来周瑜用火攻便宜了周瑜。取西川时刘璋尽地主之谊迎接刘备,一见面庞统就设鸿门宴,要杀刘璋,全无信义,杀了刘璋更坚定蜀人决心,誓死不会让刘备军队入川,反而弄巧成拙。取雒城时不知自己的轻重,身入险境而丢了性命,身为军师应该知道责任重大,置三军与主帅不顾,使刘备进退维谷,以庞统之才,难道斗不过张任,不可能讲的是天命吧?按照演义上庞统的人生历程和表现,应该和失街亭的马谡不相上下。


刘坤忠120


庞统曾在周瑜属下为为官,为何周瑜最后看好鲁肃而放弃庞统呢。

我是临石观海,我来回答

对于周瑜为何看好鲁肃而放弃庞统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鲁肃虽是由周瑜引荐入的东吴,但他不是周瑜手下,是经过孙权面试,深受领导认可的中高层干部,而至于庞统则是周瑜自己手下的人,属于基层干部,还未轮到上位的机会。不存在周瑜放弃庞统的情况。而是由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的。


我们来说说鲁肃与庞统在东吴的地位和影响力。

鲁肃在东吴的地位与影响力

鲁肃出身豪门,性格豪爽且多金,周瑜向他借粮,他二话不说,家中一半粮仓奉上,之后经周瑜引荐给孙权,榻上论策,为东吴谋划了据江东,争天下的战略思想,当曹操挥师南下之时,也只有他与周瑜不让孙权投降,之后联刘抗曹,功不可没。而当孙权登上帝王之位时,还对鲁肃念念不忘。说鲁子敬一直说我会有这么一天,真是料事如神啊。

鲁肃对东吴的谋划,一直影响着孙权的决策,因此周瑜死后,鲁肃就当仁不让的成为了都督之位的不二人选。

而他与周瑜因为都是东吴方为数不多的进取派,所以惺惺相惜。


庞统在东吴的地位和影响力

庞统,年少时木讷,很多人都不了解他,不过在他二十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后,交谈过后,司马徽很看好他,称他为南州第一人,从此开始崭露头角。

而周瑜当时就任南阳太守,而庞统是他手下的功曹,主管考核业绩,相当于太守助理,可见两人的关系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之后庞统投奔刘备之后,刘备问庞统,当时自己入吴时,周瑜是不是想弄死自己,庞统说是的,可见庞统与周瑜应该是亲近的。

先主与统从容宴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在君为君,卿其无隐。”统对曰:“有之。”—《三国志》

而之后周瑜早逝,更是庞统将周瑜送回东吴的,更可见关系非同一般。

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三国志》

所以周瑜看好鲁肃,放弃庞统的说法有待商榷。而鲁肃接班周瑜的原因在于,在东吴,鲁肃的地位和影响力远高于庞统,一个已经大放异彩,一个还未登上舞台。


总结:综上所述,鲁肃与周瑜关系是好,庞统与周瑜关系也不差,而导致他们差距的是平台,也不存在周瑜看好鲁肃,放弃庞统。退一步讲,也只能说是孙权看好鲁肃,而庞统还未出头,上司周瑜就死了,上位更加艰难,于是就改换门庭了。


临石观海


方圆论坛在线

庞统不仅仅是在周瑜手下任职过。而且周瑜还是庞统的第一任领导。而庞统之所以不为周瑜所器重也是因为庞统自身的原因。

最早开始庞统其实也并不为人所关注。而且庞统也没有什么年少成名这么一说。直到二十岁的时候,庞统因为去拜见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时候,在和司马懿进行了一系列的交谈之后。司马徽才发现庞统有大才。所以之后司马徽对外人评价庞统说道“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媲美”。正因为有了司马徽的评价,庞统这才开始被人所熟知。后来被征召为郡内功曹。从这时起庞统就开始跟随周瑜了。

但庞统跟随周瑜后却并没有受到重用。庞统除了为郡守、县令等主要佐吏考察记录业绩之外,就再也没有负责其他具体事务。那为什么周瑜没有重用庞统呢?原因就是因为当时庞统并没有展现出什么特别出色的才能。原来庞统最初开始并没有专营某一方面,或者出谋划策之类的。最早开始庞统是以点评他人才被人所认同的。就和东汉末年著名的点评家许劭兄弟一样。庞统最初也是以评价别人为主。但他的影响力自然远远不如许劭兄弟的月旦评。也正因为庞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以及能力表现。周瑜也自然不会重用庞统。

了解三国历史的人朋友都知道,庞统真正名扬天下是从投奔刘备之后也实现的。也就是说在投奔刘备之前,庞统虽有虚名,但并没有符合其名声的能力体现。再加上庞统也非出身什么名门望族。这样普通的人怎么可能引起周瑜的主意呢?但鲁肃就不同了。一方面鲁肃出身豪族,而且颇有仗义疏财之名。江湖上鲁肃之名叫的也很响。在周瑜担任巢长的时候,曾经因为缺粮前去拜见鲁肃请求援助粮食。鲁肃家中本来只有两大仓粮食,但鲁肃见周瑜求助毫不犹豫的把其中一仓粮食送给了周瑜。周瑜深受感动之外又觉得鲁肃为人豪放不拘小节。所以两人就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后来天下大乱,鲁肃家乡也遭受了战乱的波及。所以鲁肃投靠到袁术的帐下。但鲁肃看到袁术不是能成事之人。所以后来又弃袁术选择去投靠周瑜。周瑜见到鲁肃来投奔自己也十分的高兴。两人交换意见之后觉得乱世之中正是大丈夫该纵横天下的时候。所以鲁肃把家人安排在曲阿和周瑜一起前去投奔孙策。孙策和周瑜本来就是兄弟。鲁肃一方面有周瑜的推荐。另一方面鲁肃本身能力也不弱而且也颇受孙策喜欢。所以鲁肃就此加入了孙策阵营。之后鲁肃和周瑜,一人从文一人从武辅佐孙策。孙策死后周瑜任然力荐孙权重用鲁肃。这个时候周瑜绝不是因为私情而推举的鲁肃而是因为共事那么久之后周瑜深知鲁肃能力过人。所以才推荐的鲁肃。而鲁肃也没有让周瑜失望。一度鲁肃都是东吴的国之柱石。也同样证明了周瑜的选择没有错。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