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提個醒:吃完這些藥,別急著出門!副作用不小

在服用一些藥物的時候會有一些禁忌或是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服用頭孢後不能喝酒,對胃黏膜刺激較大的藥物需要飯後服用,還有些藥物需要空腹服用等等。當然還有一個需要我們引起重視的就是有些藥物服用之後不宜出門。是什麼藥吃了之後不能出門呢?有為什麼呢?

為什麼吃藥後不能出門?

提個醒:吃完這些藥,別急著出門!副作用不小


在我們服用了某些藥物之後,再暴露在日光下則會產生不良反應,這就是藥物光敏反應。因此如果我們服用了或是注射過有光敏感性的藥物之後,再接受了一定量的日光照射(紫外線)就可能會產生藥物光敏反應。

藥物光敏反應對人體產生的危害不能小覷,有的會引起皮膚瘙癢、紅斑、水腫、嚴重的可能會起水泡,處理不好就會導致毀容。因此,在服用了會出現光敏反應的藥物後要避免出門、避免光照。

什麼是藥物的光敏反應?

光敏反應分為兩類,一種是光變態性反應,另外一種為光毒性反應。

光變態性反應由局部用藥或是系統用藥均可誘發,會發生在少數的過敏體質患者中,通常除了因服用了光敏藥物之外,還與過敏體質和遺傳相關。通常只是小劑量的光敏感藥物和比較微弱的陽光照射就可能會出現。

發病的時候會有一到兩天的潛伏期,接著會在身體曝光部位出現皮疹,還可能蔓延至非曝光部位,表現為溼疹樣,能看到紅斑、丘疹、水皰,雖然不會形成色素沉澱,但是嚴重的話發展成慢性損害會讓皮膚肥厚、苔蘚化,也可能會發展成慢性持久性光敏感性反應。

光毒性反應普遍發生在系統用藥中,任何人都可能會出現光毒性反應,它跟人的自身免疫系統無關,也沒有潛伏期。一般就是在用藥後經過幾分鐘到幾小時的日光或是類似日光的照射就可能會發生。

可能會在面部、胸部、四肢等被照射到的部位出現類似於日光性皮炎的紅腫紅斑,出現水皰且有灼熱刺痛感。後期可能會留下色素沉著、皮膚乾燥鬆弛、皺紋或皺紋加深等後遺症,嚴重的話後遺症可能會有皮膚肥厚、苔蘚化、色素沉澱著、指甲脫落等症狀。

不過反應的強度跟光敏感藥物的濃度以及日光照射時間、強度有關。

對於皮膚易過敏的人來說,在用藥後感覺身體出現不適但又拿不準是什麼病,請務必及時就醫,不要放任病情蔓延或是自行亂吃藥。

什麼藥吃完不宜出門?

1.例如布洛芬、阿司匹林、雙氯芬酸鈉等非甾體類抗炎藥,服用後非常容易引起光敏反應,因此服藥後不適合見光。

2.喹諾酮類藥物例如司帕沙星、洛美沙星、氟羅沙星等,服用後會容易引起光毒性反應,因此建議最好是在夜間服用。

3.類如多西環素、地美環素、金黴素、土黴素等藥物服用之後,藥物成分會聚集在皮膚真皮層,先是出現刺痛感,接著就會出現紅斑、色素沉澱,在經過陽光照射會有曬傷、扁平苔蘚樣反應。

4.在貝那普利、心得安、奎尼丁、氯沙坦等心血管藥物中,也會有一定比例的人服用後裸露皮膚會出現色素沉澱。

5.灰黃黴素、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和酮康唑等抗真菌藥物也會引起光毒性反應,尤其是灰黃黴素,此藥會引起嚴重的光毒性反應,嚴重的話還可能誘發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

6.抗腫瘤藥物中也有一些藥物服用後會出現藥物光敏反應,比如長春鹼、柔紅黴素、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等。

五穀小鋪提醒您,重視健康從現在開始。


提個醒:吃完這些藥,別急著出門!副作用不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