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大明风华》中为什么是太子妃张氏提领后宫?即使皇后死了,不应该是贵妃统领后宫?

蔚鸾


《大明风华》中太子妃张妍提领后宫不是瞎编的,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

朱棣的皇后是徐达的大女儿徐氏。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都是徐皇后所生。


但是徐皇后死得很早,永乐5年(1407年)9月就死了。此后朱棣也一直没有立过皇后,而且朱棣从30岁以后,虽然临幸的女人不少,但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徐皇后死后,王贵妃和朝鲜的权妃都相对比较受宠。但这两人实际都没有证据提领或后宫。

虽然《李朝实录》把权妃吹得很牛,让她提领后宫,意思朱棣就差封权妃为皇后了,还要把她弟弟留在身边。到作为一个朝鲜妃子,这事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大明风华》里,王贵妃貌似没提到;权妃变成了朴妃。别人都以为朴妃被朱棣临幸了,被特别安排到一个地方住上一个月,等着太医把喜脉。结果胡善祥故意说风凉话,把朴妃吓得躲起来了。

而太子妃张妍,作为太子朱高炽的正妃,洪武28年,朱元璋亲封的燕王世子妃;永乐2年,朱棣亲封的皇太子妃。最关键的是她是“好圣孙”朱瞻基的亲娘。


在史书里,这位张皇后绝对是政治女强人,历经4代5朝,《明史》里,在正统朝把王振抓起来,当着阁臣的面,要杀他头,把王振差点吓死的,就是太皇太后张妍。王振最怕的也是张太皇太后。可惜张妍在正统7年死了。

所以张妍绝对是一个厉害的儿媳妇。而且《明史》里,说她侍奉徐皇后非常恭敬,徐皇后对她非常满意。

儿媳妇当家在古代富家大族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红楼梦》里,王熙凤就是典型的儿媳妇管家。

的确清朝康熙的后宫,佟佳氏曾经以贵妃的名义提领了后宫10年。但实际上她就是皇后,康熙是因为觉得立谁为皇后,谁就死得快,非常忌讳,所以不愿立后。果不其然,佟佳氏后来做了一天的皇后就崩了。


所以明清两季,还是非常讲名分的。提领后宫的必须要母仪天下。

张皇后死后,朱棣未立皇后。而最受宠信的杨贵妃和权贵妃又不可能提领后宫。所以太子妃张妍儿媳妇当家,提领后宫的可能性时非常大的。

(正史中张氏没有提及名字,这里采用的《大明风华》里的角色名称。)


炒米视角


1:明朝后宫自马皇后开始,马皇后是变态朱元璋心底唯一柔软的地方,出身于军阀的养女,身份地位一般。患难与共,不羡慕富贵,是明朝后宫的道德表率。

2:朱棣的徐皇后是皇后中身份最贵重的,开国元勋徐达将军的亲闺女,家庭观念很重,和朱棣这个二号变态的感情也是极其好,道德上也没有瑕疵,但是朱棣比朱元璋考虑的更多,怕后世子孙遇到后宫干政的事情,给儿子选的世子妃张氏出身一般,但人品贵重,很顾家很聪明很大气,生了朱瞻基之后朱棣实际上就是把她当皇后培养了,太子妃协理后宫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可见朱棣对她的信任,当然主要还是朱瞻基有帝王气象。

3:张皇后的智慧感觉更多的是她的丈夫艰难处境造成的,有个天天想打仗天天想杀人的爹,朱棣出征在外,朱高炽就是实际上的国家领袖,死的早八成是累的吓的各一半,弟弟们又都很厉害,一个军事领袖一个特务头子,都不服他,夫妻相辅相成才有了后来朱瞻基的治世,可他死在张皇后的前面这就很棘手了,历史是玩命的把张皇后往前推,处理不好明朝天下就又成了少数民族追逐的猎物,带着年幼的孙子还有儿媳妇儿把局势好歹稳了下来,孙子又给太监拐走打仗给俘虏了。。。


脸红女生178


关于《大明风华》中为什么是太子妃张氏提领后宫?即使皇后死了,不应该是贵妃统领后宫这个问题:

第一、从朱棣对待自己儿子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朱棣其实是个很看重名分的皇帝。当初,朱棣明明更欣赏汉王,但是却碍于立嫡立长的规矩,还是立了和徐皇后的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到了后宫之事上,朱棣同样有着严谨的规矩。徐皇后在世时,朱棣很是喜爱徐皇后,待皇后归天之后,朱棣虽然也宠幸过其他女子,但是却没有再立皇后的心思。所以,朱棣的后位之上一直是空缺着的。

虽然王贵妃和朴妃都得到了朱棣的另眼相待,但是谁也没能登上皇后的宝座,得到皇后应有的待遇。所以,她俩并没有资本来管理后宫。当然,还有一点可能就是因为朱棣虽然看着对她俩不错,但是终归只是略微高看一眼罢了,并没有把这二人放到和皇后一样的位置上,没有皇帝的支持,她俩自然不能掌管后宫。

第二、太子妃张氏,虽然只是晚辈,但是却是太子明媒正娶的妻室,而这王氏和朴妃就只不过是皇帝的小妾罢了。在古代,虽然皇家的小妾和寻常家庭的小妾不一样,甚至贵妃的等级更高,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妾还是妾,终究是不能和太子妃相提并论的。同时,太子妃张氏确实也是非常贤良淑德,替朱棣管理后宫事务上,都做得非常不错,得到了朱棣的认可。

也就是说,在皇帝没有皇后的情况下,身为太子正室的太子妃张氏,在皇帝的授意下,就有了替皇帝掌管后宫的权力。在真正的权力面前,所有的阴谋诡计终是妄谈。太子妃就算是小辈,那也是明朝未来的皇后,未来的国母,除了现任皇后,还能有谁比张氏的地位更高呢?所以,这王氏和朴妃,自然也是不敢和太子妃正面碰撞的。


佳尚音乐秀


历史上,朱棣的皇后徐氏,乃是明朝大将徐达的女儿。徐氏在世时,和朱棣的感情甚好,遗憾的是徐氏去世的太早。不过,尽管徐氏去世的过早,但是这朱棣却还是念着和徐氏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再立其他嫔妃为后。后宫没有皇后,身份最高的就是当时朱棣的贵妃王氏。为何这两位嫔妃都没能成为后宫之主,而是继续被太子妃管束着呢?这样来看的话,为何身为晚辈的太子妃比自己的长辈们还有权势呢?统领皇帝后宫的为何是自己的儿媳妇而不是自己的嫔妃呢?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从朱棣对待自己儿子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朱棣其实是个很看重名分的皇帝。当初,朱棣明明更欣赏汉王,但是却碍于立嫡立长的规矩,还是立了和徐皇后的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到了后宫之事上,朱棣同样有着严谨的规矩。徐皇后在世时,朱棣很是喜爱徐皇后,待皇后归天之后,朱棣虽然也宠幸过其他女子,但是却没有再立皇后的心思。所以,朱棣的后位之上一直是空缺着的。
虽然王贵妃和朴妃都得到了朱棣的另眼相待,但是谁也没能登上皇后的宝座,得到皇后应有的待遇。所以,她俩并没有资本来管理后宫。当然,还有一点可能就是因为朱棣虽然看着对她俩不错,但是终归只是略微高看一眼罢了,并没有把这二人放到和皇后一样的位置上,没有皇帝的支持,她俩自然不能掌管后宫。

第二、太子妃张氏,虽然只是晚辈,但是却是太子明媒正娶的妻室,而这王氏和朴妃就只不过是皇帝的小妾罢了。在古代,虽然皇家的小妾和寻常家庭的小妾不一样,甚至贵妃的等级更高,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妾还是妾,终究是不能和太子妃相提并论的。同时,太子妃张氏确实也是非常贤良淑德,替朱棣管理后宫事务上,都做得非常不错,得到了朱棣的认可。
也就是说,在皇帝没有皇后的情况下,身为太子正室的太子妃张氏,在皇帝的授意下,就有了替皇帝掌管后宫的权力。在真正的权力面前,所有的阴谋诡计终是妄谈。太子妃就算是小辈,那也是明朝未来的皇后,未来的国母,除了现任皇后,还能有谁比张氏的地位更高呢?所以,这王氏和朴妃,自然也是不敢和太子妃正面碰撞的。

现在来看的话,这编剧还是有些靠谱的,并不是所有的情节都是在胡扯。只不过,因为胡扯得太多,有些较为离谱的情节就算是事实,也被人误以为是在胡扯了。


M亦凡亦不凡M


《大明风华》讲的是明宣帝胡、孙两位皇后的事情,但剧中朱高炽的太子妃及皇后张氏,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电视剧中,她成天碎碎念、逼逼叨,没啥正事儿还抠门儿的厉害,但历史中的张皇后却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张皇后

漂亮能干小媳妇

张皇后的谥号很长,“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昭”字。按照古代的谥法,这个字的意思是“明德有功、圣闻昭达、容仪恭美、昭德有劳”,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勤劳、能干、漂亮还谦虚。

朱棣表示很满意

张皇后的家室并不显赫,还是她当上燕王世子妃之后,他爹张麟才被加封为兵马副指挥使,后来朱高炽成为太子,张麟进京也只是个正三品的京卫指挥使(相当于首都卫戍部队司令员)。家庭状况简单,就没有那些大小姐的做派。

一家三口乐融融

平日里,张皇后对谁的礼貌有加客客气气,对公爹朱棣和婆婆徐皇后更是亲切和善。一大家子人,小门小户还有个拌嘴别扭,可她在燕王府里,上到公婆中到小叔下到仆役,没有人说她的不是。一个知书达理、落落大方的大美人儿,家里家外又能操持琐事,这样的儿媳妇朱棣和徐皇后哪能不喜欢。

因为媳妇才得了帝位,朱高炽算千古头一人

朱高炽天生肥胖,能征惯战的朱棣对这个太子非常不喜欢,几次想改立汉王朱高煦为太子,最后关头让他下不了狠心的都是因为这个儿媳妇。朱棣曾经对朱高炽说,我要不是看在儿媳妇的面子上,早就废你多少次了。还有一次,朱棣在宴会中喝多了酒,当众就开骂太子是个无能的废物,但骂完之后,又跟了一句:你有个好媳妇,将来咱家还得靠她撑着呢!

高情商的张皇后

母慈子孝一家亲

朱高炽继位十个月就死掉了,张氏的儿子朱瞻基继位成了明宣帝,张皇后变成了张太后。在宣德年间,朱瞻基对妈妈的关心无微不至。军国大事都向母亲请教,但张太后却不干政,除了帮着分析,主意都让儿子定。朱瞻基每日起居作息不忘跟母亲问安,出去游玩一定带着老妈,外人送的啥东西,哪怕是几颗荔枝、一串葡萄都要先给母亲尝尝鲜。

慈母张太后

一次去上坟(祭陵),回来途中张太后累了找个农户家歇息,小老百姓诚惶诚恐的献上酒食蔬菜,她立即分给皇帝一起吃,说这是“农家菜”,然后亲热的跟农户聊起家里几个儿子找没找媳妇、今年地里收成多了几斗,显然对这些都不陌生,临走时还赏赐钱财。张太后对朱瞻基说,老百姓爱戴皇帝,是因为你能让他们安居乐意,永远记着这一点。

朱瞻基

朱瞻基继位后,皇后胡善祥不生养被废,改立孙皇后。对于自己这个被废了的媳妇,张太后从没有冷落过,经常嘘寒问暖、找来聊天,在后宫的宴会上也总叫着胡善祥,而且就坐在孙皇后的旁边。

胡善祥

手握重权而不自傲,张皇后对自家人却要求严格。父亲“退休”以后,两个哥哥张昶和张升都在军队里担任要职,也分别有彭城伯和惠安伯的爵位,但他们没有仗着妹妹的势力欺负人,反而是低调朴素,丝毫没有权势外戚的做派,电视剧中朱高炽追打大舅哥的故事并没有在历史上发生。

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可以说,明朝走向繁盛的“仁宣之治”,有张氏不可磨灭的功劳,若没有她的扶持帮衬,盛世不会如此安宁长久,天下不会如此祥和富足。

仁宣之治背后的女人

大是大非不糊涂

张太后很不幸,丈夫47岁死了,儿子38岁也死了,青年丧夫(按现代标准就是青年人)、晚年丧子,这莫大的悲痛让这个聪明能干的女人快速衰老,张太后又变成了明代第一位太皇太后。

权掌三朝

朱瞻基死后,很多大臣热议,希望张氏的三儿子朱瞻墡继位,虽然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张太皇太后并没有“糊涂”,她召集所有大臣在庙堂之上,指着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哭着对臣子说;“这就是你们的新皇上!”

大事不糊涂

朱瞻基临终前曾有遗言,让所有军国大事都由张氏定夺,大臣们也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为大明江山计,张氏不想开一个坏的先例,坚决不从。小皇帝只有9岁,这繁杂的政务如何处理?太行太后请来仁宗时就受重用的“三杨”,让英国公张辅、礼部尚书胡瀅跟杨士奇、杨荣、杨溥一起辅佐新君。

知人善任

从英宗开始,明代的官宦开始登场亮相,作为第一代“权监”,王振既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又是朱祁镇的大伴(从小的伴当),人称“翁父”权势滔天。当着英宗和大臣的面,太皇太后让宫女把刀架在王振脖子上,说你伺候皇帝时候不规矩,理应处死!王振吓得浑身发抖连连叩头求饶,最后英宗给他求情。张氏又说,既然皇帝和大臣们给你求情,就饶你一次,若是以后再犯,一定搞死你!在张氏有生之年,王振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明正统九年,张氏病入膏肓,召杨士奇、杨溥入宫,问问有没有啥大事儿要赶紧定的。前者说一是要给朱允炆个说法(应当编修实录),二是要对方孝孺案件的后续松绑(凡收藏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这条禁令应当解除),还没来得及说第三件事,张氏就盍然而逝。死后,她与仁宗朱高炽合葬与明献陵(北京西北天寿山)。

明献陵

穿越明代六朝,亲临执掌三朝事务,张皇后表现出极高的政治天赋和手腕,也能清醒的摆正自己位置,不专权、不跋扈,亲和对待身边每一个人,又能震慑宵小、惩恶扬善,配得上朱棣“他日我家亏她操持”的评语。张氏这位不寻常的女人,为朱家做好了自己的本分,也奠定了大明兴旺的百年基业。

朱高枳找了个好媳妇


历史转角359度


朱棣的徐皇后死后,就是张太子妃打理后宫

在她死后,朱棣直说不立皇后,所以他后期没皇后。太子妃明媒正娶,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按照朱棣的意思,明朝只有皇后才能打理后宫,而安贵妃只是一个妾而已。


兰听雪


因为以前她把后宮管理的井井有条,老皇帝死后,太子登基她顺理成章管理后宫。


任玉华


一种可能是朱棣忙于对抗外敌,太子虽没当皇帝但太子代皇帝批奏折,当时皇后死了,后宫太子妃也有统领后宫的能力,所以让太子妃提领后宫了,还有一种可能是剧情需要改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