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易經》:當下的原諒,是為了以後的成全

本文由【易論】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歡迎點擊左上角關注哦。

《易經》:當下的原諒,是為了以後的成全

老人常說這樣一句話:過頭飯不吃,過頭話不講。

人永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也不知道會走到什麼樣的地步,趁早給自己留一條後路,才是應對變化最好的方式。

貓和老鼠的故事很多人都聽過,傳說貓曾經當過老虎的老師,教老虎怎麼發威,怎麼抓東西,捕獵物等等,但是貓這個時候就想:老虎比自己龐大那麼多,如果以後它叛變了,反撲自己怎麼辦?

這個時候貓就留了一手,就是“爬樹”這一招,當老虎在貓面前學會了一些技術之後,有一天突然生氣,就要向貓撲過去,貓這個時候嗖的一下竄到樹上,老虎抬頭張望,無計可施,也就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這也是對於自己的一種保全,你永遠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

即便剛開始你比別人的位置高,比別人更具備優勢,但也要留有餘地,說不定以後還要靠著別人生活。

《易經》:當下的原諒,是為了以後的成全

《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九五:“酒食,貞吉。

意思就是說:九五,在酒宴上等待時機,這是吉祥的徵兆。《象傳》之中說:因為九五之爻,位於上卦中位,象徵其人具有忠誠的品德。

九五是屬於陽爻陽位得正,在上卦得中,又是至尊之位,所以最安全,但是仍然要以堅持純正品德為先決條件,才會有吉祥如意的結果。

心有遠慮才能躲避近憂,居安思危才能避免禍患,忘乎所以必遭禍患。

一個人在總是在順境的時候最為狂妄,也是在最狂妄的時候忘乎所以,忘了自己的本分,忘了自己的底線,做事情不留餘地。

但是殊不知,世界是不斷變化的,萬事不可做絕,不預留後路就是把自己的未來逼近了死衚衕,沒有變通的餘地,以後會讓自己的人生無路可走。

《易經》:當下的原諒,是為了以後的成全

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做人留一線”的故事,那就是楚莊王。

楚莊王逐鹿中原,取得幾次勝利之後,有一次射宴款待群臣,其間他最寵愛的妃子被參加宴會的人敬酒,誰知道把大廳的蠟燭忽然被風吹滅,大廳一片漆黑,那位妃子正在輪番敬酒時,突然有一隻手拉住了她的衣袖,這樣無禮的行為讓她不敢喊,情急之下急中生智,順手一抓,扯斷了那個人帽子上的紅纓。

那人順手一鬆,妃子趁機脫身,跑到楚莊王面前,哭訴著說被人調戲了。

楚莊王這個時候就出乎意料地表現出不以為然的樣子,趁燭光未亮,就大聲說到:“今天宴會,盛況空前,各位開懷暢暢飲,趁著燭光未亮,大家都把自己的帽纓扯斷,誰沒有扯斷,就是沒有喝好酒。

大臣不知道楚莊王的用意,為了討得楚莊王歡心,把自己的帽纓扯斷,蠟燭點燃之後,所有的人都扯斷了帽纓,也找不出來是誰調戲了妃子,就這樣輕易化解了這個矛盾,那個人也免遭一死。

第二年春天的時候,楚莊王圍攻鄭國,戰鬥十分激烈,在這一場戰鬥中,有一名軍官奮勇當先,讓敵國聞風喪膽,只得投降,楚國勝利之後論功行賞之時,楚莊王才知道,他就是當年被妃子扯斷帽纓的那個人,而他如此的賣力效命,正是為了感謝楚莊王當年的不殺之恩。

《易經》:當下的原諒,是為了以後的成全

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給別人留有餘地,別人才會奮力相報,這也是在客觀上給自己留下後路的道理,而反之則是斷了自己的路,凡是留一線,日後才能好相見。

世事無常,多留一些餘地,多一些寬容,這才是重要的做人準則,在你留有餘地的時候,別人更會因此受益匪淺,感恩戴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