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明武宗的選擇其實有很多,為何嘉靖成了皇帝?


朱厚照無子,無親兄弟,所以只能選擇堂兄弟,而堂兄弟之中朱厚熜最年長,最有資格。並不是擁有皇族血統就有資格入嗣繼承皇位的,除了血緣親近之外,更加要合乎古代宗法制度的傳統。世宗繼位能夠很好解釋古代的“嫡長子繼承製”規則。後來繼位的嘉靖帝朱厚熜,是當時血緣與明武宗最親近、同輩最年長的皇族近支,所以才能繼承大統。

古代繼承製度無非是兄終弟及與父死子繼兩種,一般在皇室尤其是商朝以後,主要以父死子繼為主,兄終弟及是比較少見的。


明武宗朱厚照,雖然自己平時玩的挺開心卻沒有留下一兒半女。沒兒子那就兄終弟及吧,可是明武宗是明孝宗的獨苗,畢竟明孝宗一生只有張皇后一人,也就朱厚照這麼一個兒子——這麼看來,皇帝廣納后妃繁衍子嗣,也不是沒有道理。

古代宗法制傳統中,繼承問題上是“有子立子,無子立嗣”,朱厚照沒兒子,也沒有兄弟,更加沒有親子侄。實在沒轍了,只能上溯一代,從明孝宗同輩後代,也就是明孝宗的子侄、明憲宗的孫輩、明武宗的堂兄弟們之中挑選繼承人,所以最後挑選到了朱厚熜。


既然是從明憲宗朱見深的孫輩中挑選繼承人,那的確就多了去了,畢竟明憲宗子嗣眾多,孫子就更多了。不過凡事都講個規則,古代嫡長子繼承製的核心就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憲宗皇后都沒有生育,也就沒有嫡出,既然從庶那就按長幼來,那除了朱佑樘,最年長的就是朱佑杬。

朱厚熜的父親朱佑杬,與明武宗朱厚照的父親孝宗朱佑樘是兄弟倆,都是明憲宗的兒子,朱佑樘是皇三子,朱佑杬是皇四子。憲宗前倆皇子死的早,所以當時朱佑杬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最年長最親近的叔父。那其他皇族分支就可以去掉了,直接從朱佑杬的子嗣中選人繼承皇位就行了。

朱佑杬跟他的兄弟朱佑樘都差不多,妻妾就倆人,好不容易生了兩個兒子還早夭了一個,就剩下了朱厚熜。明武宗駕崩後,其母張太后與首輔大臣楊廷和按武總遺詔迎興獻王世子朱厚熜入嗣大統繼承皇位。


不過,當時也產生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後來著名的“大禮議”之爭。雖然表面上是按照武總遺詔執行(遺詔是由首輔楊廷和擬定),但是遺詔中只是讓興獻王世子朱厚熜“嗣皇帝位”,並沒有讓朱厚熜繼承明孝宗的宗祧。

後來楊廷和讓世宗更改父母,入孝宗之嗣,與武總的關係從堂兄弟變成親兄弟。朱厚熜不滿,抓住遺詔中的“嗣皇帝位”不放——朱厚熜認為武總只是讓自己繼承皇位,並沒有讓他繼承孝宗的宗祧,所以他不能入嗣只能入統,也就是說,皇族正式從朱佑樘一脈轉移到朱佑杬一脈,不算是朱佑樘選定子侄立嗣。


澹奕


首先說明一點,這不是明武宗朱厚照的選擇,而是文官集團的選擇。朱厚照死的時候才31歲,此前並沒有立過繼承人,病來得也很快,彌留之際哪還有神智思考誰適合繼承江山。

是當朝首輔楊廷和援引《皇明祖訓》“兄終弟及”為據,請立武宗從弟興獻王之子朱厚熜繼統。

這當然也不是楊廷和一個人的決定,而是文官集團商議的結果。

(電視劇裡的朱厚熜)

現在有一種說法,說文官們選擇朱厚熜是因為他當時才14歲,年紀幼小,方便控制。我認為這是果而不是因,換言之,對於文官們來說,這只是順帶的好處而不是決定因素。

選擇朱厚熜,是因為按照明朝繼承原則,他是最名正言順的那位。

幾乎所有的封建朝代,立儲原則都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但很少有朝代像明朝遵守得那麼徹底。

如果是嫡長子,那沒說的肯定是太子;如果沒有嫡子,庶長子也必然是太子人選,皇帝反對都沒用,沒了庶長子,再往下找也是按照排行來,絕不會隨心所欲。文官們在這方面極其遵守祖制。

朱厚照沒有兒子,那麼繼承人只能往上一代去找,巧了,朱厚照也沒有親兄弟,他父親朱祐樘和皇后張氏一夫一妻,只有他一個兒子;那就再往上一代,朱祐樘的父親朱見深雖然愛萬貞兒愛得死去活來,竟然還有好幾位兒子。

(電視劇裡的朱厚照)

朱祐樘是第三子,長子幼年夭折(沒起名字),次子朱祐極曾被封為太子,3歲時沒了,這兩位都不用考慮;然後就到了第四子興獻王朱祐杬,朱祐杬雖然在正德年間就死了,但他有兒子,長子朱厚熙出生5日夭折,次子就是朱厚熜,身體健康,智力正常。

文官們合上卷宗。那就他了,後面的藩王不用看了。

所以朱厚熜不是和眾多宗室放在一起比較後被挑選出來的,而是嚴格按照長幼排序輪出來的。如果他有某種比較明顯的缺陷,文官們還會繼承往下找;如果各方面都說得過去,那就證明天命歸他。

不過,當文官們發現他只有14歲的時候,應該還是開心的。這不一定是出於控制的想法,而是君主幼小,就代表可塑性強,可以教導、影響他成為文官集團希望的那種君王,比如寬厚仁慈、善於納諫、重用賢臣、遠離小人等等。

(沉迷修仙的朱厚熜)

但文官們沒預料到的是,日後的嘉靖帝、現在的小少年朱厚熜天生倔強,還沒登基就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此後漫長的時間裡,文官們都在和他鬥智鬥勇,各有勝負。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前言: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十四晶,武宗朱厚照在豹房壽終正寢。由於武宗荒淫一生,玩得太嗨,竟然沒有留下一個兒子,那麼由誰來繼承皇位成了當時朝廷面臨的最大問題。

兄終弟及

武宗的母親,皇太后張氏召見內閣首輔楊廷和等內閣大臣商議皇位繼承人事宜。

早有準備的大學士楊廷和,從袖子裡拿出《皇明祖訓》,不慌不忙地說:“擁立皇帝的大事,應以祖訓為本,興獻王長子入繼大統,順理成章。不知眾位以為如何?”

在座的閣臣梁儲、蔣冕、毛紀等聽完楊學士所說,也一致贊同迎興獻王長子朱厚熜入京登極。

那楊廷和所說的祖訓是什麼東西呢?

古代封建王朝為了維繫統治秩序,逐漸形成了一套皇位繼承製度。其核心是內容是“嫡長子繼承製“和”兄終弟及繼承製“。

嫡長子繼續制

就是由皇上明媒正娶的嫡妻,即皇后所生之長子繼續皇位。其他嬪妃所生之子即便年長,如果遇皇后所生之子,也是不能繼續皇位的。

嫡長子要比其他諸子尊貴,只有嫡長子才能被立為太子,世襲君位,由此形成了一套父死子繼的繼承原則。

兄終弟及繼承製

那麼,碰巧皇上沒有子嗣,無法父死子繼怎麼辦。

古人就又用兄終弟及的規定作為補充,但仍然以嫡母所生為其繼承的依據。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以後,特地在《皇明祖訓》中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

嘉靖是個幸運兒

由於武宗既沒有兒子,也沒有兄弟,楊廷和只能從武宗父親孝宗朱祐樘這一輩去找繼承人,而興獻王朱祐杬孝宗朱祐樘的四弟,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興王朱祐杬應該以孝宗長弟的身份繼承皇位。但是興獻王當時已經病逝,他唯一的兒子朱厚熜來就順理成章繼承這個皇位。

由於朱厚熜就以興王嫡長子的身份最獲大明王朝皇位繼承人的資格。

朱厚熜是幸運的,憑藉“倫序當立”的宗法原則,最終使他登上了皇帝寶位。

(圖片源於網絡。)


歷史小掌櫃


這又不是明武宗選擇的,而是楊廷和等大臣的選擇。其實選擇也並不是很多,選朱厚熜理由是兩點,最主要的是朱厚熜的血緣身份確實離皇位最近;另外楊廷和等可能認為朱厚熜年紀小並且孤苦伶仃好控制,當然他們錯了。

(明武宗朱厚照)

首先說說血緣問題吧。明武宗朱厚照駕崩時年僅三十一歲,並且沒有子嗣。中國自古皇位繼承製度無外乎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兩種。沒有兒子,父死子繼是不行了,那就看兄終弟及。朱厚照是孝宗朱祐樘的長子,朱祐樘共兩個兒子,但是次子朱厚煒一歲多就夭折了。所以朱厚照也沒有親弟弟,於是就只能從堂弟中找。

那就要看看有哪些堂弟可以選擇了。孝宗朱佑樘是憲宗朱見深的第三子,朱見深的眾多兒子中長子、次子都早夭,剩下的兒子中有的根本沒有子嗣,有的自己還健在。如果自己還活著,首先叔叔繼承侄子的皇位是有違傳統並且沒有法理依據的。如果讓這些活著的王爺們選一個兒子出來繼承皇位,那這個王爺本身的身份就很尷尬,他很可能成了凌駕於皇帝之上的太上皇,這是不容許發生的。所以,選來選去,選中了朱厚熜,憲宗朱見深第四子興獻王朱祐杬的次子朱厚熜。

(嘉靖皇帝朱厚熜)

首先是興獻王作為憲宗第四子,與孝宗朱祐樘年齡地位最相近;其次,興獻王已死,不存在以“皇父”身份篡權的可能性;第三,興獻王子嗣單薄,只有兩個兒子,並且長子已死。所以說,一旦朱厚熜入京繼承皇位,興王這一支也就斷了,朱厚熜不存在與他關係最親密的親兄弟。在外沒有依靠,他是以“孤家寡人”的身份進京繼承皇位的。

所以,楊廷和等大臣可以放心,從血緣身份上,朱厚熜最合適。從實力上來說,當時他年僅十四歲,又沒有父親兄弟,孤身一人來到京城,還不得全都聽首輔楊廷和這些大臣們的,所以,在他們看來,再沒有比朱厚熜更合適的人選了。於是奏請張太后(孝宗皇后)立朱厚熜為新君。

(興獻王朱祐杬)

誰知道,朱厚熜不是省油的燈。還沒有進宮,便開始強調為自己的父親興獻王朱祐杬爭地位。大臣們要他稱興獻王為叔,稱孝宗為“皇考”,朱厚熜堅持不肯,從而引發“大禮議事件”,年輕的嘉靖皇帝朱厚熜與大臣們鬥智鬥勇,後來其母蔣妃也被接進京城,更是掀起波瀾,最後,朱祐杬由皇叔變為“本生皇考”,又變為“皇考”,其尊號更是從“興獻王”變成“興獻大王”最後成了“明睿宗獻皇帝”。而在鬥爭過程中,楊廷和等紛紛被貶,更有無數大臣被施以廷杖,不少大臣被活活打死。從此嘉靖皇帝徹底掌權,並且用自己獨特的權術手段掀開了新一朝的歷史。


伊耆角木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明武宗是明代第十位皇帝,有人說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還有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那麼為何明武宗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時候,最後選擇嘉靖作為皇帝呢,明明有很多選擇的!

其實對於明武宗這個人,歷史學家們對他頗有分歧,除了上面我們所說的,他是一個無道的昏君以外,又有了一個新的觀點,那就是他其實只是喜歡玩樂,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為人卻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極具個性色彩的人。而就是這樣一個極具色彩的人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讓很多人不解。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中國古代皇位繼承製度無外乎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兩種,而當沒有親兄弟的時候怎麼辦呢?就要從族內親疏遠近進行選擇,即宗法制度。

所以綜上所述,朱厚照無子,無親兄弟,所以只能選擇堂兄弟,而堂兄弟之中朱厚熜最年長,最有資格,選擇他更合乎古代宗法制度的傳統,而後來繼位的嘉靖帝朱厚熜,是當時血緣與明武宗最親近、同輩最年長的皇族近支,所以才能繼承大統。


東哥聊歷史


明武宗駕崩前並未留下遺詔立何人。歷來皇帝無後就要從宗室中選擇,通常是選擇跟皇帝血緣最近的。武宗沒有兒子,再往上一代皇帝孝宗兒子中選。但問題是孝宗只是武宗一個兒子。那再往上就是明憲宗,明憲宗當時在世的兒子衡恭王朱祐楎、壽定王朱祐榰、汝安王朱祐梈、涇簡王朱祐橓。但不能選擇他們繼位,因為這樣孝宗一脈就絕嗣。所以要從小宗選過繼給孝宗為子。

當時武宗駕崩後,大臣議論立誰為帝。楊延遲和舉著《皇明祖訓》講立嘉靖。明史:廷和舉《皇明祖訓》示之曰:「兄終弟及,誰能瀆焉!興獻王長子,憲宗之孫,孝宗之從子,大行皇帝(明武宗)之從弟,序當立。這裡所說的四個人都是指嘉靖。嘉靖是興獻王的長?憲宗的孫子、孝宗的侄子(古代從子就是指侄子)武宗的從弟(從弟就是堂弟)。所以大臣們都沒有話說了。有人可能講孝宗的兄弟也有兒子呀,那是因為興獻王是孝宗弟弟中最大的。再者朝臣也顧忌他們的生父在世。(以前的朝代過繼一般都選擇生父不在世)

嘉靖是以孝宗兒子武宗親弟的身份繼位的。所以要稱孝宗為皇考,稱興獻王為皇叔父。就是要叫孝宗為爸爸,叫原來的父親為叔叔。嘉靖當然不願意了說我是以嗣皇帝身份繼統不是以皇子繼嗣。嘉靖要稱呼生父為皇考,稱呼孝宗為皇伯考。這樣大臣不願意了。於是明朝暴發數年的大禮儀之爭。引發了黨爭,一派支持另一派反對。楊廷和之子、狀元楊慎亦稱: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堅守節操大義而死,就在今日。然後兩百餘位朝廷大臣在左順門跪請嘉靖改變旨意。嘉靖把一百多人下獄,八十多人停職,十多人杖斃。從此之後再無人敢公開反對了。


小鴻哥


我是小小,點擊關注將有更多精彩內容哦!

首先,這不是明武宗的決定,這是當時內閣首輔楊廷和和內閣其它大臣商量決定的,那麼為什麼選嘉靖皇帝當皇帝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朱厚照沒有子嗣,而且死得太倉促了,也沒有留下遺遺詔。

正德皇帝朱厚照是明孝宗朱佑樘唯一的兒子,14歲登基,朱厚照在位17年,後因在清江浦釣魚落水後得了重病,幾個月後就去世了,駕崩時年僅三十一歲。由於朱厚照太喜歡玩了,以至於沒有留下子嗣,臨死前又沒有留下遺詔,也沒有指定誰來接位,所以內閣大臣只能從明皇族中找大明帝國的下一任繼承人。

第二,按照古代的宗法繼承製度,沒有子嗣只能挑血緣關係最接近的來繼承皇位。

當時內閣大臣挑來挑去,終於將目標鎖定在朱厚熜身上。朱厚熜何許人也?朱厚熜明憲宗之孫,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換句話說朱厚熜的父親是明孝宗的弟弟,朱厚照是自己的堂哥,從血緣關係上來看,只有朱厚熜是最為接近的。本來按照“父死子繼”的宗法制度,應該是正德皇帝的兒子當皇帝的,奈何朱厚照沒有兒子,所以內閣大臣按照傳統宗法制度的第二條“兄死弟繼”的繼承製度立朱厚熜為皇帝。

第三,朱厚熜年齡小,內閣大臣們認為比較容易掌控。

當時面對眾多明王室的眾多王子王孫時,楊廷和和內閣大臣們為了以後能夠更好地掌握最高權力,所以挑選繼承人時遵循兩個條件:第一,年齡不能太大,太大不利於控制;第二,不能太過於聰明,是個越平庸的人越好。楊廷和需要的是一個唯唯諾諾,不會對抗內閣的皇帝,所以他們認為朱厚熜就是最適合的唯一人選。可是等朱厚媲當上皇帝后,他們就知道當初選擇是錯的,而且錯的很離譜。
歡迎大家點贊、評論!


小行讀史


明武宗玩樂一生,最後小命也玩丟了。正德十五年九月,在義子江彬的陪護下,朱厚照南巡作樂返程,初秋的清江浦五彩斑斕,魚翔淺底,美景又勾起了他未盡的玩興。朱厚照自駕輕舟,撒網捕魚,好不愜意。

誰料樂極生悲,收網時,高興的明武宗跌落水中,受了驚嚇,嗆了肺,此後一病不起,次年三月崩駕於豹房。

“朕疾不可為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后,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

這是這個混混皇帝臨終說的幾句人話,話中,我們可以得知,明武宗死前並沒有親自敲定接班人。玩樂一生的朱厚照才懶得操心這些已經和自己毫無關係的事,反正自己已經絕後了,皇帝誰愛當誰當,你們去定就好。

所以回到問答本身,堂弟朱厚熜接位並不是明武宗欽定的,而是內閣首輔楊廷和斟酌再三後報皇太后張氏批准的。那麼為什麼這個人選是朱厚熜而不是其他人呢?

可選擇的人有多少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這是朱元璋在借鑑前朝定下的皇位繼承法則。而且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之法律篇明確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

順著明太祖祖訓,看看有多少人能夠入圍。朱厚照31歲斃命,皇后、妃子、美人都不缺,雖縱情淫樂,卻連一兒半女也沒留下,“無嫡”也“無長”,按照皇明祖訓就應該是“兄終弟及”了。

可是朱元璋有一句很明確的補充規定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這問題又來了,朱厚照是個獨苗苗,唯一弟弟朱厚煒剛滿週歲就作別人世了,那麼實際上符合規定的“兄終弟及”也沒有了。

皇位不能空著,這種情況還是有解決的辦法。其一,從堂兄弟的後輩中過繼一個到朱厚照名下,認皇后為母,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第二,從堂兄弟中過繼一個給朱厚照的父親朱佑憆,繼續走“兄終弟及”的“救國路線”。

我們來看看第一種方式(過繼給朱厚照當兒子)有多少人夠格。朱厚照的堂兄弟也就是他父親朱佑憆兄弟們的兒子了,朱厚照死時這些堂兄弟多還沒來得及生子,即便有也是幼稚之童。

第二種過繼給朱佑憆當兒子的也有一些。而第一個就是興獻王名下的獨子朱厚熜,第二個奶益莊王朱祐檳嫡的長子朱厚燁等。

如此算來,當時在明武宗無後無弟的複雜情況下,且不談是否勝任,能夠入圍皇帝人選其實別不多。

朱厚熜自身條件較好

這麼多人選為什麼就朱厚熜能夠被錄用呢?這跟朱厚熜自身條件還是頗有關聯的。

朱厚熜的父親朱祐杬是個知書達禮的人,所以對朱厚熜從小嚴格教育,而且這孩子跟他父親一樣煞是聰明。

不僅通《孝經》、《大學》及修身齊家治國之道,而且親自參與王府的祭祀和典禮,熟悉各種禮儀和規範。

重要的是,已經快15歲的朱厚熜還沒有什麼不良嗜好,更沒有是非在外。

就這個條件在當時朱元璋那些子孫中算是出類拔萃的。

楊廷和從大局出發

楊廷和歷仕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武宗的臨終首輔,就在武宗死後,新皇帝還未到位時的37天裡,他日夜操勞,開始收拾那個“武大爺”留下的亂攤子。

排兵佈陣,以防不測;解散豹房團隊,釋放南京被逮捕、關押的囚犯;送回各地進獻的女子等等迫在眉睫的事情,他一件件擺平。

“忠誠而剛正,知有國家而不知有身。”“”身任天下之重,竭盡心力,卒成中興王業。”

這樣一位忠國老臣、大明鐵粉,作為首輔,在繼位皇帝人選上他當然是十分慎重,且以國為重。

採用第一種方法基本不在楊廷和閣老的考慮範圍內,因為明武宗在位已經把大明江山弄得烏煙瘴氣,岌岌可危,不可能讓一個幼小兒童來當傀儡皇帝。說句良心話,如果楊廷和有私心的話,他完全可以選擇這個方式,這樣他就是萬曆時期的張居正了,可以大權獨攬,過把皇帝癮。

然而,忠厚的楊廷和選擇了第二個方法,讓有點能力的朱厚熜上位,這個建議也得到了皇太后張氏的認可,這是一種理智的選擇,大義的選擇。朱厚熜如果沒有後20年的確還是一位不錯的皇帝,至少在明朝算是不錯的。

所以,朱厚熜是以能力上位,嘉靖新政(中興)可以證明;他是以過繼後兄終弟及而上位,看嘉靖初的“大禮儀”事件就能明白。大禮儀就是朱厚熜與楊廷和、毛澄一幫老臣就“誰為世宗他爹(皇考)”而展開的鬥爭,楊廷和為首的“繼嗣”要求世宗改換父母,也就是過繼給朱佑憆。


古今說史


大家好,我是歷史漫談君。今天我來跟大家探討一下那個幾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為何陰差陽錯地成了皇帝。

首先,讓嘉靖當皇帝不是正德選的,而是楊廷和等大臣選的,因為當時皇帝正德已經死了,沒法選人了!


話說1521年,年僅31歲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病逝。朱厚照這一生可真是能折騰,多次微服出宮,在皇宮裡修剪大型遊樂基地,跑到漠北與蒙古打仗,還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但就是不理朝政,玩了一輩子,實力坑大臣。

關鍵是朱厚照沒兒子,這個繼承人就需要從近親中選擇。但他只有一個弟弟,而且一歲就夭折了。於是這個繼承人只能從他叔叔的孩子中選擇。 朱厚照的活著的叔叔們年齡最大的就是興獻王朱祐杬,所以選擇這一支是按順序的,符合禮法。 但是不可能讓興獻王當啊皇帝,那不亂了輩分嗎!按照宗法制度應該由興獻王的長子繼承。 這個幸運兒就是嘉靖帝朱厚熜。

第二個原因是朱厚熜比較踏實,勤勤懇懇工作,沒有不良愛好,也不貪玩,這一點也是楊廷和很看重的。好不容易朱厚照死了,再來一個朱厚照那不就壞事了嗎!

第三個原因是嘉靖朱厚熜年齡小,當時只有十幾歲,他爹興獻王還死了,所以他的個人勢力很弱比較好控制。楊廷和以為選了嘉靖之後自己的首輔生涯會無限延長……

但是楊廷和沒有想到年輕的朱厚熜是一個心狠手黑的權謀高手,剛剛繼位就搞了一場“大禮議之爭”,楊廷和丟官去職,他苦心經營的朝廷布局被掀了個底朝天,嘉靖用一招辣手迅速制敵。讓人不禁感嘆楊廷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哇。


歷史漫談君


明武宗是個愛玩的皇帝,他一輩子沒有幹過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情,就圖一個樂子,喜歡出去遊山玩水,而就是這麼愛玩的一個人在死的時候沒有留下一個兒女。可國家不能一日無君,大臣們得立刻選出一個皇帝來。


按照皇位繼承製度,一般是父終子繼,可是明武宗沒有子嗣,於是只能“兄終弟及”,可是明武宗是根獨苗,他的父親明孝宗就生下他這麼一個兒子。所以大臣們只能從旁系中挑選接班人,楊廷和便選中了興獻王之子朱厚熜。選中他是因為兩人血緣關係相對較近,朱厚熜的父親興獻王朱祐杬與明孝宗朱祐樘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明孝宗朱祐樘是第三子,興獻王朱祐杬是第四子,前兩個兒子都未能長大成人。所以在血統上朱厚熜是最近的一支,並且傳聞朱厚熜愛讀書,是一個聰明人。而且對於楊廷和來說,朱厚熜還沒有成年,政治謀略還沒有到達一定程度,這有利於他控制,畢竟他混跡官場數十年,對付一個黃毛小子綽綽有餘。可是朱厚熜之後弄的大禮儀之爭給他來了一個措手不防,使其不得不甘拜下風,退出官場。

楊廷和選中了朱厚熜,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從血統方面,二是從自身的私心考慮,但楊廷和沒有想到他選的接班人是明朝史上算是數一數二的聰明人,他靠著自己的智慧制衡著閣臣,使他們相互間為他所用,以鞏固他的皇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