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作為一般的納稅人,有大量的進項但出項很少,該怎麼處理?

輕風萬里揚


一般納稅人有大量的進項但出項很少,對企業財務不熟悉的人可能會產生疑惑。事實上確實有一些正常的原因會可能導致這種現象發生,比如,企業建立初期,通常會購進大量固定資產,金額較大,於是產生大量進項,此時公司業務還沒開展,自然沒什麼出項。

這是很正常很普遍的現象,但是企業也應當及時地向轄區的稅務機關報備,避免被納入評估監控對象名單中。在填寫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的進項表時,在表上專門的欄目中填寫固定資產進項抵扣的情況,並且在計算稅負時,剔除這些數據後再進行計算。

還是其他原因導致出現這種情況:

第一,材料採購與成品銷售不同步(比如季節性採購或銷售),導致進項多而銷項小。

第二,部分銷售收入沒有入賬,導致入賬的銷項小。

第三,沒有采用獨立交易原則,使銷售價格偏低(如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

第四,銷售價格定得偏低,但這種可能性非常小,因為沒有庫存的話,銷售價怎麼都會超過原料的採購價的。

第二種情況說明大部分出項沒有及時開票,顯得進項很多,存在進行黑市交易的嫌疑,明顯是不合法的。當然,我相信貴公司是沒有進行某些違法操作的,但是如果收入確認不及時,開票程序不合理,造成進項太高、出項太少的情況,也是有風險的。

首先,正常情況下,成本和收入應該是相匹配。購進時取得的發票,作為購進成本的證明,銷售時不管是否已經開票,只要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就要及時確認收入,否則會造成無法結轉成本、庫存虛高的後果。進項大、庫存虛,稅務機關肯定會懷疑貴公司存在沒有開票的收入,一旦查實,補稅、罰款、滯納金通通得補齊,企業信用也會受損。

其次,現在金稅三期很強大,能有效防止利用偽造、倒賣、盜竊、虛開專用發票等手段進行偷、騙、逃國家稅款的違法犯罪活動,企業進多銷少很容易被金稅三期系統檢測出來,到時稅局可能會重點關注你們公司,就算真沒有貓膩也是很麻煩的事。

所以,企業要特別留意增值稅的進銷平衡情況,及時結轉收入,還要能在增值稅進銷失衡中發現問題,迅速調整,保持財務合法合規、清晰有條理,做好稅務籌劃,既能為企業穩健發展提供保障,又能避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50計劃


增值稅的管理,實際上就是一場躲貓貓的遊戲。什麼樣的貓容易被盯上呢?肯定是那些個子高、身體胖,還走路姿勢特別囂張的貓。具體有兩種:

一是大量向外面開票。這說明,企業有很大的嫌疑在“賣票”,虛開風險高。

二是開出的發票特別少。這就是問題裡說的情況了,一般來說,就會顯得進項很多,這也是不正常的,說明你可能有很多收入沒有正常開具發票。相當於是在進行黑市交易。

當然,也有一些正常的原因會導致出現以上現象,這是我們討論的重點。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企業創建初期,購進的固定資產進項高,金額大。

這顯然是一種正常情況,企業應當及時準確地向稅務局反映,避免被納入評估監控對象。在填寫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地進項表時,在表上專門的欄次填寫固定資產進項抵扣的情況,在計算稅負的時候,要剔除這些數據進行計算。

銷售發票開具不正常,收入確認不及時,造成進項偏高、銷項太少。

這是有危險的情況。正常情況下,成本和收入肯定是相匹配的關係。現在購進時取得了發票,能證明購進成本存在,銷售時不管是否開票,只要符合財務規定就要確認收入,否則會造成無法結轉成本、庫存虛高的問題。進項大、庫存虛,稅務必然懷疑你存在不開票收入,一旦查實,補稅,罰款,滯納金是少不了的。

所以,企業要高度關注增值稅的進銷平衡狀態,及時結轉收入,並善於從增值稅進銷失衡中發現問題,調整生產經營節奏,既提高盈利能力,又避免惹來麻煩。


沉默的磚家


一個公司的稅務問題,是和公司的實際業務密切相關的。

一般納稅人採用一般計稅方法計算增值稅,每期應繳納的增值稅額 = 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比如,當月開票確認收入,銷項稅額10萬,當月採購認證進項9萬,那當期應申報的稅額就是1萬。

通常情況下,多數公司的銷項和進項應該是比較均衡的(感謝有朋友的補充,這裡的均衡是指兩者間的比例均衡,跟公司的毛利匹配,不是說進項和銷項相等)。如果公司有大量的進項卻銷項很少,通常是處於特殊行業,或者有特定的業務。簡單總結起來,大概有這樣一些情形:

1、公司是重資產租賃行業。典型的比如融資租賃業務,購買設備的金額很大,但租賃收入要逐年慢慢才能收回來,就會在賬面大量的未抵扣進項。

2、公司在新建階段。比如,要建設新的工廠,至少要兩年以上才能完工,前期要大量採購設備和工程材料,但工廠還沒有生產,沒有銷售,也會讓賬面有大量的進項。

3、 產品生產週期比較長的行業。我去過一家工廠,有一臺核心設備是從製造工廠定製的,花了兩年時間才生產出來,之後在車間調試又用了半年時間。類似這些產品生產週期非常長的公司,也常常會出現大量進項待抵扣的情形。 類似的,還有庫存佔比很高的行業或者產品滯銷嚴重,也可能會存在進項多餘銷項的情形。

4、還有就是建築行業的BT項目。屬於為政府單位承建,全部完工後才能確認收入。

進項大於銷項,是常說的“倒掛”現象。從納稅的角度,進項多,銷項少,表示當期不用繳納增值稅,看起來較划算的事情。但是,從公司運營效率看,進項其實是企業的一項資產,待抵進項越多,意味著資金佔用成本越高,大量的資金被留在賬面上,不能流動起來,創造利潤。所以,需要儘可能地讓進項能更快地流動起來。

結合上面的幾種情形,大約有這樣一些思路:

1、關於融資租賃公司進項的問題,藍敏老師提供了一種思路,就是讓承租方先把進項稅買回去,當然這要在合同中進行詳細的約定。相當於把融資租賃公司多於的進項提前賣給了承租方去進行抵扣。還有一種思路是,採用融資租賃售後回租業務,把租賃變成貸款性質,融資租賃公司就不存在進項問題了。

2、關於新建工廠的進項,可以考慮以母公司的名義先開展項目,再進行重組,當然也會有涉稅環節,需要整體考慮。

3、產品週期長的情況,則可以考慮和購買方協商合同簽訂方式,分階段支付。

4、至於政府BT項目,可以將BT項目與其他項目合併計稅,提前將進項抵扣,但這從項目成本核算來說又是很不好的,需要權衡。

總之,還是需要具體業務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歸根結底就是,進項是資產,長期留在賬面很不划算,所以才需要好好籌劃。

大概就這些,您還有補充的場景嗎?


康愉子


一般納稅人有大量的進項但是出項很少,會涉及到哪些方面的風險:

一.收入和成本高度不匹配。

二.虛開發票

三.稅負率偏低

上面幾種情況都是足以引起稅局的高度關注而被納入評估監控對象。

具體會有哪些原因引起的呢?

.

企業購買固定資產金額比較大,暫未形成較高的收入

這個是在增值稅申報表附表上有體現的,所以這種情況的話是不用擔心的。

.

收入沒有及時確認,銷售發票開具異常。

二.某一時期原材料降價,大量囤貨。但是現在市場行情來開,大部分原材料價格都是上漲趨勢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三.發票沒有及時開具,延遲確認收入,這種行為存在沒有按照稅法規定的收入確認原則進行相應的稅收申報,有偷稅漏稅的嫌疑。所以建議按照收入確認原則,即使沒有開具發票的也要按照收入確認條件進行相應的申報處理。

四.虛開發票,買賣發票

這種不僅是會被監控而且如果情況屬實也是需要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虛開發票的,由稅務機關沒收違法所得;虛開金額在1萬元以下的,可以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虛開金額超過1萬元的,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非法代開發票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根據《刑法》第二百零五條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虛開發票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


喜歡可以的,可以點擊頭像,關注“柒子菌言稅”,謝謝!


柒子菌言稅


【稅務籌劃】

解決公司利潤高、獎金多,股東分紅、工資、提成、佣金發放等問題,可做到:

1⃣解決高額個稅問題;

2⃣合法合規降低企業人力成本;

3⃣薪資轉化為進項成本抵扣增值稅;

4⃣企業所得稅大幅減免;

5⃣無需考慮社保,大幅降低企業用工風險;

6⃣適用於金融投資、建築施工、網紅經紀、醫藥代表、渠道銷售、生產加工、高管提成、股東分紅、事務所合夥人等。


南京巨興東


作為一個正常經營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購進抵扣的進項和銷售時開具的銷項專票應該是匹配的。但是如果存在以下情況也屬於正常的:

1、企業成立初期,大量購進固定資產,辦公用品,貨物或原材料,此時進項多,銷項少,屬於正常的經濟發展規律;

2、企業購進貨物有抵扣的專票,銷售時下游客戶如果多為不索取發票的個人消費者,如大型商場、超市等,此時企業對外開具的銷項票少一些也很普遍;

但是,不管進銷項是否成比例,必須把握好以下幾點:

1、票貨一致。即進項票不管多少,必須和銷售,庫存相對應。不能有虛抵現象;

2、銷售時不管購買方是不是索取發票,但必須對銷售收入進行納稅申報;

這兩種情況,一種可能涉嫌虛開、虛抵增值稅專用發票,另一種涉嫌偷逃稅款,都是嚴重的違規違法行為。

現行的稅收監控系統比較厲害,這種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就會被稅務風險監控系統發現,稽查或評估人員就會找上門來約談和調查真實的情況。總之,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


小蔡說稅


作為一般納稅人,有大量進項但銷項很少,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處理?

我認為這種情況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

首先來看什麼情況下造成進項多於銷項。

一、企業處於創建初期,購進的固定資產進項即使是分期抵扣,金額也比較大。

這種情況,在填寫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進項表時,表上有專門的欄次填寫固定資產進項抵扣的情況,在計算稅負的時候,要剔除這些數據進行計算。這是我詢問稅局以後得到的答案,所以進項大也沒關係,關鍵看進項的構成是否合理。

二、因未開具發票,也沒在賬上確認收入,造成的進項大於銷項就要注意了。

一定要注意,成本和收入是相匹配的關係。就是購進時取得了發票,能證明購進成本的存在,銷售時不管是否開票,都要確認收入,不確認收入就會造成無法結轉成本,無法結轉成本,庫存商品就不能減少,庫存就會虛高。稅負高,進項大,庫存賬面金額大於實際庫存,那麼稅務就有理由懷疑單位存在不開票收入了,再結合企業的現金流來查賬,一旦證實是事實,補稅,罰款,滯納金是少不了的。所以,取得進項有個發票核銷的問題,有成本必然有收入,不管是掙錢還是賠錢,沒有收入,那貨物應該還在庫存裡。

所以,根據以上分析,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調整,使企業的稅負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以免引起關注,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簡淨軒語


作為一家企業來說,不管是進項還是銷項一定程度上都代表著這家企業的生產銷售情況以及規模的大小,問題中指出作為一般納稅人有大量的進項但銷項很少,該怎麼處理,我不太明白你想表達什麼意思,是指因此產生的稅務問題還是說這種現象該怎麼辦?

從稅務方面解讀這個問題,作為一般納稅人,進項很大,銷項很少這種情況是存在的,那麼哪些情況會導致這種情況呢?

一、企業在初步運營期間,在這個階段,企業的生產能力較弱,大量的設備和材料購進造成了進項稅的激增,而這個時候銷售量起步較低,在增值稅申報時就會造成進項稅大於銷項稅,企業不需要繳納增值稅,企業本期應繳納增值稅=本期銷項稅-本期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這個階段會存在大量的未抵扣進項稅,稅局一般不太會關注。

二、就是企業進入了穩步階段,這個時候產生進項稅很大,銷項稅很小,這種情況產生大部分是因為企業的產品銷售很小,材料大量採購,這個階段就會引起稅局關注,企業在銷售量很小的情況小還在大量的採購原材料,明顯的存銷不匹配,造成這樣的原因要麼是企業故意的增加進項為了避稅,要麼是企業存在不開票的情況,會產生稅務風險。

從生產經營的角度來解讀這個問題,企業在銷售量很小的情況下,大量的採購設備、材料產生大量的進項,會造成企業的負債增加,甚至是資金的緊張,企業在生產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所以經營管理者要注意銷售和採購兩端不斷的衡量,避免過分的擴張規模或者不顧實際銷售情況大量採購材料,從而造成了企業的負擔過大,引起企業的生產管理混亂。


五月財稅


對於一般納稅人來說,有出無進和有進無出,都需要積極進行自查,是什麼原因產生的。如果經過進銷項的比對,發現進項銷項佔比嚴重不符合同類企業的基本狀況,那麼可能也會引起稅務的關注。對於這一類問題的處理,主要還是要找到這種情況源頭在哪裡,是正常的經營而產生,還是不實的進銷項確認而產生。

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在以下情形當中:

1. 新辦的企業。

企業開辦之初,業務尚未開展起來,那麼沒有銷項或者銷項很少是比較正常的。但與此同時,企業需要進行投資和採辦,所以會有比較多的進項。

2. 生產週期長的企業。

有些企業是大型的製造企業,生產週期非常長,可能需要1-2年才能完工。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前期會有進項囤積,而銷項確認的時點很可能與進項不一致。

3. 經營不正常的企業。

所謂的經營不正常,有可能是產品滯銷,也有可能是沒有按照規定來確認銷項。前者比較好理解,經營出現了問題。後者有可能是確認的進項不實或者銷項不實,從而使得企業的進銷比產生了異常。

4. 特殊的業務。

比如承建工程,諮詢項目等,前期可能需要墊支,然後按照完工的進度確認收入。可能總歸會存在一個進銷項的時間差。

針對以上的幾種情況,企業可以分別考慮不同的方法來處理。比如,新辦的企業,等正常運營之後,進銷比應該也能恢復正常;產品滯銷的企業,從經營上做出改變,停止某些產品的生產,保留優勢產品並積極打開渠道;對於週期長或者先需要墊支的項目,那麼通常都是分期確認收入的,進銷不匹配的週期不會太長,也是屬於正常的情況。

總的原則是,屬於生產經營週期中的正常現象,那麼不會有稅務上的風險,企業可以不用過度擔心,但是,如果是進項或者銷項確認不實,那這樣的問題是很容易被稅務發現的,要儘早予以更正。所有的進項必須是真實的,銷項的收入,不管對方是否需要發票,均需要予以確認。


財會小童


非請自來。

先把題目的“進項”與“出項”捋一下,或許提問者的認知與我的理解不一致,那就很尷尬了。

此處的“進項“是指進項稅額嗎,那”出項“應該可以理解為銷項稅額。題目中大量的”進項“是如何產生的,”出項“很少又是什麼原因呢?如果屬於正常的生產經營,增值稅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形成留抵稅額,無須特別進行處理。

先不論是製造業還是商貿企業,如果企業預期銷量可觀,大量購進材料或商品,但事與願違,結果銷售不暢造成產品滯銷,銷量少或價格低使得銷售收入較少,對應的銷項稅額也少。前期購進業務的進項可能大於銷項,這在實際工作中很常見。

另外,還可能是銷售收入未開具發票或無票收入未進行申報納稅,也是原因之一,這部分可以開具發票或進行無票收入申報即可。

至於“該怎麼處理“,不知道問的是稅務處理還是經營管理,若問稅務處理,大概如上所述。

如果提問涉及生產經營問題,顯然該企業經營效益不佳,具體情形應該很複雜,恕無能為力,愛莫能助也。

限於已知的條件,大概分析就是這樣了。如果想得到更詳盡的解答,可以隨時提供更具體的資料進行諮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