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日本為何選擇在1937年侵略中國,而不是混亂的北伐時期

北伐時期日本對中國的態度是這樣的…

1916年,北洋軍閥混戰的局面正式拉開序幕,國家被四分五裂,劃分成很多地盤兒。其中以張作霖統治的東北地區最為強大。因為東北資源豐富,石油,礦產資源極為豐富。這對於作戰來講是很明顯的優勢。但是再怎麼說,中國當時統治很混亂,猶如一盤散沙,對於日本來說,這是入侵中國的絕佳機會,但是為什麼日本沒有入侵,卻直到1937年才開始全面入侵中華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日本為何選擇在1937年侵略中國,而不是混亂的北伐時期

首先,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力不行,日本本土除了木材什麼資源都沒有。如果想要大面積的發動戰爭,只能從北向南推進。當時東北由張作霖控制,張作霖雖然依靠日本人,但是他並沒有向日本人妥協做賣國賊,在1928年,由於前線戰事不利,被迫返回東北,張作霖在乘火車回去的途中,被日本人用炸藥炸成重傷逝世,所以日本人只能將張作霖暗殺。

日本為何選擇在1937年侵略中國,而不是混亂的北伐時期

其次,當時的中國剛剛推翻帝制,百姓終於被解放了。大家的愛國情懷正是高漲的時候,雖然那時候內亂嚴重,但正是因為這樣發生了眾多戰役,從側面來講鍛煉出很多如狼似虎的軍隊,倘若日本當時真的發動戰爭,這個時候北洋軍閥肯定會聯合起來一致對外,中國人再怎麼內亂也都是一家人,再加上當時民族工業發展的很好,所以日本人想要贏得勝利的話,又是另一回事了。

日本為何選擇在1937年侵略中國,而不是混亂的北伐時期

然後就要從當時的國際形勢來分析,當時也處在世界大戰時期,日本不僅要應對中國,還有歐美其他各國。日本國內也發生變革,社會正在轉型時期,經濟迅猛發展,日本當時的精力主要是處理國內的問題。只可惜,在蔣介石的不作為下東北三省淪陷,打開了日本全面侵華的大門,十幾年的浩劫就此拉開序幕,我想如果張作霖那時沒有被暗殺,那麼中國以後的發展定會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