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魯能為了我們的青訓打出來,能不能請幾個3000萬歐以上有實力的外援帶帶啊?你覺得可行嗎?

楷源823


“你看到的只是他的進球,看不到的是他的努力。”申花俱樂部工作人員對金信煜的評價。這名外援才打了4場中超比賽,進了6個球。申花打了20場比賽,總共37個進球中,他佔了近1/6。

讀書的時候,老師總愛拿某某科學家成長的經歷來勵志,只是想說明先天的條件加後天的努力之重要性——當然,的確也有先天條件比較差,完全依靠後天努力成功的例子,在此不作討論。

題主似乎想說恆大,但最經典的正反例子恰恰來自恆大。個人認為,真正最受外援影響而改變踢球習慣的是郜林。例子不用多舉,看他踢球的動作、節奏的變化就知道了。至少跟了幾年孔卡、穆裡奇等外援之後,才看到郜林經常會用腳後跟傳球。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中國球員用腳後跟傳球,並且用得比較多的,也是恆大高薪聘請外援之後的近幾年的事情。

韋世豪、楊立瑜現在很火。火的原因,或許與隊內高水平的外援有關。但是,當年韋世豪在上港、國安沒少跟大牌外援是隊友,為啥現在才表現出來呢?這恐怕不能只是“有實力的外援帶帶”就行了的。同樣是恆大隊友,同樣是年輕球員,真正打出韋世豪和楊立瑜水平的不在多數,至少目前是這樣。這說明,踢球確實需要一些天賦條件,和個人的努力。否則,再多的大牌外援也沒用。跟著跟著就跟丟了,並且距離越來越遠。

在國內,不少運動員有加練的習慣。不久前結束的女足世界盃,中國女足沒有進入8強。但每次訓練之後,都有多名球員主動留下來加練,這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習慣。李盈瑩是中國女排的後起之秀,但進入國家隊後,她依然保留加練的習慣,特別是練接一傳和防守。據報道,5月份進行的男籃訓練課,經常看到趙繼偉和陳林江加練3分球。等等。但是,說實話,這些年很少聽說過哪個男足運動員訓練之後還主動要求加練的。

7月30日,濰坊杯中國特色青訓足球體系建設教練員培養國際研討會上,魯能主帥李霄鵬的一番話令人深思:這兩年當教練員最大的感觸就是,隊內缺乏加練的現象。中國球員在一個半小時訓練結束後就休息了,但往往都是一些外援會進行加練。比如之前的吉爾、塔爾德利等。

人家都是國家男籃隊球員、女足國腳、中國女排主攻手、巴西國腳,不說技術,至少人家名氣不比咱們男足小,可偏偏人家在加練。

如果自己不主要要求上進、不勤奮、不努力,別說3000萬歐的外援,就是3億歐的外援來帶也沒有用。這不止是魯能的青訓,全中國青訓都是這樣,全中國、全世界的足球運動員都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