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北宋最慘烈的災難,竟然是王安石出於公心造成的"人禍"

宋神宗熙寧六年,也就是公元1073,北宋發生了巨大的天災。天七個月沒下雨。老百姓的日子很苦。到第二年的三月,民間已經 無法做生意了,東北流民,被風沙霾曀,扶攜塞道,羸瘠愁苦,身無完衣。

這些逃荒的難民走到京城,又沒吃的,只好跟城中百姓一起買麻糝麥麩,這是牲口吃的飼料。他們用這種麩皮和上一點米,做成粥充飢,史書的說法是"合米為糜"(見《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傳第八十》,後文中引用除非特別註明,皆出自《宋史》)。但當時城中官員,用法頗苛刻,很多百姓被抓了以來,以至身被鎖械。到這個地步,還要做勞力,負瓦楬木,"賣以償官",也就是要換錢償還北宋政府的錢。而且這是大面積的事件,累累不絕。

很多人看不下去了,朝廷一片譁然。都指摘王安石新法不對。但王安石和神宗皇帝堅持法無問題,尤其是王安石,極力辯稱這是流民鬧事。

其後,就爆發了"鄭俠獻圖"事件。鄭俠是個小官,還是王安石提拔的。他當時的官是"監安上門",說透了,也就是皇帝宮門前的門衛。原本不該載入史冊,但因為這次事件,讓鄭俠名垂青史。結果是,王安石罷相。

實際上,這是北宋歷史上非常大的災禍,苦不堪言。熙寧四年,開封百姓為逃避保甲法開始"壯士斷腕",割自己手腕子。過了兩三年,又遇上旱災,熙寧七年,大批災民開始逃荒,連天子的京城開封都到處是難民,別的地方可想而知。

但如果仔細探究,會發現這場大面積的災禍的主要原因,是"人禍",而且重點是王安石之禍。而王安石造成這種大禍的初心,完全大公無私。恰恰是因為王安石的"一心為國"、"一身剛正之氣"才導致了這麼大的"災禍"。


01 鄭俠獻圖事件始末

鄭俠是個小人物,但《宋史》卻給這小人物,單獨做了一個列傳。可見分量不低。


北宋最慘烈的災難,竟然是王安石出於公心造成的

鄭俠


當時災禍眼中,一大堆人不服氣,表示要為民請命。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司馬光,他義正言辭,高聲呼喊,連續三次給宋神宗上奏,要求廢除新法。甚至當著宋神宗的面,痛哭流涕,苦苦哀求。結果,所有人都搬不動王安石。凡是提出意見的,都被王安石貶謫、流放,排擠出朝廷的圈子,司馬光也不例外,被貶了官。

最後,鄭俠豁出去了,他表示,只要停止害人的變法,殺了他的頭都願意,所以,他自己畫了一幅京城開封流民痛苦不堪、衣不蔽體、瘦骨嶙峋的圖,史稱"流民圖"。然後冒死闖皇宮,獻上圖,然後跪在門外等死。

他說現在天下大旱,難民遍地,就是王安石變法胡來,得罪了上天,所以不下雨。同時,他還聲明,如果皇帝聽取他的意見終止變法,砍了王安石,天必定下雨,他願意拿我的人頭擔保。

其奏表中說:

"去年大蝗,秋冬亢旱,麥苗焦枯,五種不入,群情懼死;方春斬伐,竭澤而漁,草木魚鱉,亦莫生遂。"

可見災禍是連著的,去年蝗蟲遮天蔽日,秋冬兩季天旱不下雨,麥苗焦枯,所有糧食的種子種到地裡都難成活,百姓的心都死了。人們已經開始吃樹皮草根,以至於"草木魚鱉"都沒有活路。

奏表中還說:

"災患之來,莫之或御。願陛下開倉廩,賑貧乏,取有司掊克不道之政,一切罷去。……皆不欲與之言……料無一人以天下之民質妻鬻子,斬桑壞舍,流離逃散,遑遑不給之狀上聞者。臣謹以逐日所見,繪成一圖,但經眼目,已可涕泣。而況有甚於此者乎!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斬臣宣德門外,以正欺君之罪。"

當時是想了辦法的,但是"災患"無法抵禦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官員們說假話,沒有一個人把天下百姓這種賣妻賣子,毀壞家園,流離逃散的事情真相告訴皇上。

這就是鄭俠獨自列傳的原因。敢作敢為敢說。鄭俠的職位還不到隨意給皇帝提意見的地步,給皇帝的奏摺,王安石都要先審核,所以鄭俠很難見到皇帝。其次,如此大闖宮門,本身就不合當時之法,可能被定罪殺頭

鄭俠不是為了個人私利,確實是為了北宋朝廷和百姓 。這圖,這舉動,明顯是以百姓的名義來獻的。

宋神宗很為難。神宗雖然號稱神宗,但是也是人,畢竟不是真正的神。在中國歷史上,廟號神宗的只有兩位,一個是宋神宗趙頊[xū],一個是明神宗朱翊鈞。"神宗",意思就是難以言說,或者難以評價。神嘛,誰能說清楚,所以叫神宗。

但是,這時候神宗也神不起來,群臣反對、兩宮太后施加壓力、天下民怨沸騰,神宗很糾結,只有王安石滿不在乎的說:天不下雨管我什麼事,這不是人的事情,那些反對我的人都是胡說八道。

天怨人怒還不在乎?神宗也忍不下去了,終於下了罪己詔。

有趣的是,神宗下詔沒過幾天,天果然下雨了。鄭俠的頭也算是保住了。群臣入內拍馬屁,恭賀板說,皇恩浩蕩,終於感動老天,下雨了。神宗拿出鄭俠的流民圖和奏表,感慨的說,哎,都怪我被王安石矇蔽了。看來變法確實違背天意,於是王安石被罷相。


北宋最慘烈的災難,竟然是王安石出於公心造成的

鄭俠流民圖已遺失,圖為蔣兆和民國時期所作流民圖,作參考


當時奏表遞上去,宋神宗反覆看著"流民圖",長嘆四口氣——"長吁數四",把圖放在袖子中,什麼話都沒說,回宮了,但是當晚寢不能寐。翌日,下令開封府發放免行錢,三司使查察市易法,司農發放常平倉糧,三衛上報熙河用兵之事,諸路上報人民流散原因,青苗、免役法暫停追索,方田,保甲法一起罷除,共採取了十八條措施。

這豈不是大大的人禍?

是人禍,但人禍也有起因。起因來源於王安石變法。王安石的變法執行過程中,確實出現了問題。

02 王安石變法,執法急躁,心中只有大宋朝廷,而不念人民

王安石的變法有很多法。王安石的做法是一口氣把所有法全部鋪開,要立即執行,用人只要支持他的就用。這必定是有問題的。

北宋最慘烈的災難,竟然是王安石出於公心造成的

王安石


客觀地說,因為北宋立國後,為了防止地方割據,收歸行政權、財權、軍權,採用分化事權的方式,維護中央集權;政治上實行文人治國,軍事上奉行守內虛外。後來又大興科舉、採用恩蔭制、奉行"恩逮於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籠絡政策,導致官員多貪戀權位,官僚機構龐大而臃腫("冗員")。為了防止武將專權,實行"更戍法",使得兵將不相習,兵士雖多但不精,對外作戰時處於不利地位("冗兵")。軍隊、官員的激增導致財政開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財政入不敷出,再加上大興土木、修建寺觀等,形成了"冗費"。

北宋政府確實需要變法。否則經濟必然出現大問題。

於是王安石和宋神宗計議變法。針對這些問題都提出了"新法"。有"均輸法"、"青苗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免行法"。

但王安石變法,是不搞踏實的調查研究的,因為大宋府庫,急需要錢,所以完全一刀切做下去,而且無法有效監督,鬧出了很大的問題,直接導致了熙寧六年的大災禍。

比如,王安石搞的"青苗法",青苗法實際上就像現在的國家銀行給平民百姓提供的消費貸款。王安石跟宋神宗的設想就是,政府的錢閒著也是閒著,不如以政府的名義給百姓放貸款,百姓願意貸錢就貸錢,政府收利息,增加國庫收入,百姓不願意貸款,那也不強求。

但是這個事在執行中出現了問題,變成了強制執行,窮人貸錢,收百分之二十的利息,但是窮人還款能力差,所以,放款風險大。富人不缺錢啊,所以,不願意貸款,那怎麼辦呢?

王安石給了放款指標的,一個縣、一個州每月每年要完成多少放貸,都有規定。當地政府官員,完成了有獎勵,完不成要處罰。那怎麼辦呢?很多地方乾脆一攬子解決,不管窮人富人,不管願不願意,都得貸款,變成了朝廷強制人民貸款,然後強制收息。經手的人也免不了中飽私囊,從中謀取利益。這事搞得也很大,甚至上達天聽,狀都告到了御前,宋神宗幾次下旨調解,可是,各處依然如故。

變法在當時也引起了擾民、損民的後果。免役法出,百姓都叫苦不迭,連擔水、理髮、茶販之類的小買賣,不交免疫錢都不許經營,稅務向商販索要市利錢,稅額比本錢還多,乃至有的商人以死相爭。

保甲法推行時,為了逃避供養軍隊的高額賦稅與被抽去當兵的雙重威脅,民間發生了不止三、兩起自殘事件,嚴重者直至砍下了自己的手臂。1072年,甚至發生了東明縣農民一千多人集體進京要上奏天子,在王安石住宅前鬧事的事。

所以,王安石變法鬧得民怨沸騰。

王安石變法的指導思想,偏重於謀求開闢財源,獲取儘可能多的國家財政稅收,如均輸法利用國家行政權力強制進行收購、運銷,以此手段來積累國家財富。

實際上這是不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變法導致國富民貧,這與王安石變法的初衷"去重斂、寬農民、國用可足、民財不匱"是大相徑庭的,而且新法實行也過於急進。

其實,王安石變法確實對當時宋神宗的朝廷,甚至是國家做了很多好事,王安石變法未必有錯。但王安石變法的執行流程打有問題。結果也很差。

宋神宗的想法很簡單,變法是要搞,目的是集權。大宋朝國土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商業很發達,其GDP早就超過了唐代。國家稅收的百分之七十,都來自商業經濟。這不是其他那些重農抑商,靠種地來維持經濟發展的朝代如漢唐可比的。

但是,收入大,開銷也很大。宋朝被多個政權包圍,打仗也打不過人家,除了賠款、逢年過節送禮給人家買和平之外,沒其他辦法。這還不算,大宋皇帝的政權是靠搞掉後周柴氏孤兒寡母的政權而得來的。五代十國的歷史教訓很深刻,那就是軍人動不動就暴亂,動不動改朝換代。太祖和太宗,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倆都是有知識和見識的人。他們的辦法就是提高文人地位,文人掌權,讓整個官員集團龐大不堪,擴大禁軍——因為禁軍畢竟是自己的不對,五代時很多改朝換代都是禁軍領袖搞事,趙匡胤自己就是因為手握禁軍軍權才當上皇帝的——然後權利集中,這樣就可以保證趙官家的天下萬萬年。

總之,凡是能用錢擺平的事,大宋官家都很慷慨。可是,這開銷太大了。就像一個公司,看著財報上的現金流上萬億,可實際上手上沒有多少錢,都花出去了呀。

所以宋神宗才搞變法,才那麼支持王安石。

說透了,王安石變法,最得利益的是趙宋官家。至於利民,那就是說說。宋神宗的目的也很簡單,讓自己的庫房充實起來,手裡有錢好辦事。再者,通過變法,讓政治人事重新洗牌,這樣自己手裡的權力會更集中。至少,他也不希望王安石大權獨攬,雖然他支持王安石變法。他希望的是,王安石集團不能獨大,變法也成功了。至少,也有其他的集團來跟王安石集團抗衡,保持一個朝廷勢力生態的平衡,自己坐山觀虎鬥,坐收漁利。那也很好。

改變"積貧積弱"的現象是王安石變法的總方針,富國強兵是變法的總目的。

可惜,王安石這個人,性格有點問題。弄到最後,連那些他提拔起來的,他自己陣營裡的人都揭竿而起,反對他。鄭俠就是。

03 王安石性格太剛直,做事操切,不懂迂迴,心中有國無民,導致了變法成禍


我認為王安石的認識和性格是導致變法失敗的重要原因。

做事操切急躁這不用說。

但王安石最大的問題是,自以為剛正不阿,一心為國為民,所以,他根本不把其他人的意見放在心上。一切目的都在為朝廷斂財。王安石變法的指導思想,偏重於謀求開闢財源,獲取儘可能多的國家財政稅收,如均輸法利用國家行政權力強制進行收購、運銷,以此手段來積累國家財富。

而在執行的過程中,凡是遇到反對的,提出意見的,王安石都想辦法排擠。因為他覺得對方是"小人"。王安石的想法就是,我一心為公,不謀私利,你為什麼反對我?反對我你就是小人。

因為王安石無私心。無私心,則一無所懼。無私心,則天不怕地不怕,直腸子戳到底。

這種思想很危險的。王安石的行事,簡直可以用"豪橫"來形容,誰他都不放在眼裡,別說老百姓了。

第一次罷相後,王安石很快官復原職了。他給神宗皇帝奏對,說:"臣之所以敢於直言犯諫,因陛下大度容臣。安石縱不懼生死,豈敢忘明哲保身之古訓?陛下德如堯舜,然是非之分不如唐太宗。敢直言者不能賞,懈怠翫忽者不能罰,豈望人臣直言?"

宋神宗聽完只能苦笑,道:"言官們在你面前,只有捱罵挨批被彈劾的份,何嘗得過一絲賞?時至今日,竟無人願入臺官之院。"

王安石想了一想,確實如此,只好自嘲道:"未知唐太宗時,是否亦如此?"

當變法出現問時是,神宗皇帝跟他討論解決辦法,因為確實已經民怨沸騰,內裡有人藉著變法投機倒把,神宗皇帝問:"聞聽市易務與民爭利,官府懸賞抓人至市易務強制交易,物價飛漲,民不能商。是否市易務主管呂嘉問年少無知,無法管理?愛卿怎麼說?"

王安石一口否認,連調查一下都不願意,直接說:"小人橫行,陛下常被矇蔽,性又不堅,往往聽信讒言,不分是非,如此,變法豈有出頭之日?"

言外之餘就是,你這樣變法是變不成的。

三朝元老樞密使文彥博實在看不下去了,憑證據抗議。說變法不能只想著賺錢,朝廷官員完全淪為販夫走卒,體統何在?

王安石說:"鹽、酒自古歸國家,國以鹽酒爭利,一斤一斤賣,論升論升收賦稅,難道如此不是有傷國體?呂嘉問忠誠能幹,執行能力如此者,無有幾人。你們只懂吃閒飯說閒話,誰幹實事?"

然後,把文彥博逼的離職了。

熙寧三年三月二十八日,神宗皇帝問:"今天下流言紛紛,稱朝廷有三不足,愛卿知否?"王安石一臉坦然,道:"臣不知,何為三不足,陛下明示。"

神宗皇帝道:"人言如今朝廷,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此之謂三不足。"

王安石說:"此言從何而起,純屬瞎說。陛下躬親聽政,唯恐傷民,何謂不懼天變?廣開言路,虛懷若谷,何謂不恤人言?祖宗之法,不守也罷。先帝在位四十餘年,常自求變,祖宗之法如不可變,先帝為何改?"

在王安石心中,沒有可以敬畏的東西,天地、祖宗都不可畏。還有什麼不敢做的?

而且,只要不能按照他的要求來,他馬上就裝病不上班。公元1075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寧八年十一月。朝廷極缺人手,然而,王安石不來上班,說是病了。神宗皇帝每日十七次派人探望,太醫去給王安石把脈,又給看病又給加假,先給十天,又給三天,王安石就是不來上班。

神宗皇帝只好自己去請王安石,察看是否確實病重。但到了王安石府上,王安石卻好好的,沒病。

神宗皇帝嘆一口氣,溫言問道:"愛卿何以如此?"

王安石說:"朝有小人,阻謀國事,需好好整治。"(「不然,法不行。」)

神宗皇帝一臉的為難,說:"據說新法勞苦萬民啊!"

王安石卻說:"冬颳風,夏暴雨,百姓也叫苦連天,何必大驚小怪。"(「祁寒暑雨,民猶怨諮,此豈足恤也!」)

神宗惻然,言道:"變法難道不能無暴風驟雨?"(「豈若並祁寒暑雨之怨亦無邪?」)

想知道王安石怎麼做的麼?王安石聽到皇帝這樣說,不高興,拍拍屁股,回去裝病不上班。("安石不悅,退而屬疾。"《續資治通鑑長編》,上同。)

脾氣大,豪橫倒也罷了。但仔細看王安石的對話,百姓也叫苦連天,何必大驚小怪。連老百姓有什麼抱怨意見,王安石都完全不在意,他認為老百姓都是瞎喊叫,颳風下雨都會抱怨的小老百姓,不必在意。

這種做事方法,無法監督的做事方法,執拗到底的性格,因為認定了自己大公無私,就以為自己做的全是對的。其實非常恐怖。因為他一旦做錯一步,造成的後果不堪設想,堪稱 "人禍"。

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那場驚天動地的災禍,都是王安石在這種公心下"肆意行事"的直接結果。王安石覺得變法是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再者,我也是為了皇帝您著想啊,為皇帝著想,就是為國家著想,正大光明,有什麼怕的。所以,他跟誰說話都是直通通的理直氣壯。你看他頂皇帝就跟老闆是他下屬似的,一點面子也不給。他搞掉司馬光,宋神宗對他說,能不能通融一下啊,讓他留著。王安石直接頂回去,不行,這種小人留著,亡國都有可能。

皇帝可以不聽王安石的嗎?可以。但是王安石脾氣大,動不動就罷工,躲在相府裡不上班。宰相不上班,變法還怎麼繼續呢?

沒辦法,司馬光也被趕開了。甚至,到王安石權力頂峰之時,整個大宋御史臺裡的官員,也就是那些負有監察和進諫職責的官員,幾乎被王安石全乾掉了,不是貶官就是流放,只要是反對自己的,全乾掉。

司馬光也不是小人,蘇東坡也不是小人,但是他們對變法有意見,他也不管,把他們批得體無完膚,盡力排擠出去。

王安石也不是小人,但是他的"公心"太恐怖,便造成了大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