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四川名字的由來有哪些?為什麼叫四川?

聽文化發聲音


四川省名由"川峽四路"而得名, 路是宋朝行政區劃別稱,川峽四路之前只有兩路,即西川路和峽西路,西川路轄置益州、梓州;峽西路轄置利州路、夔州,當時全國共15路,而兩路之前只有一路即川峽路。宋人分為四路稱其為”川峽四路“。



其實四川就是宋時四路的簡稱,而為什麼叫四川而不是四路,因為唐時四川地區分為劍南東川和劍南西川,後人有時稱四川為兩川地區,在古人的眼裡,"川"就是泛指三峽以西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以及貫穿其中的江河川穀。

古時川峽四路與現今的四川省並不是完全吻合。行政管轄區域大致包括:今四川大部、重慶全境、陝西漢中秦嶺以南的子午河、星子山以西地區,貴州的安順、貴陽遵義、銅仁等區域,以及甘肅文縣。而漢時的益州才是四川的雛形。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四川就是秦嶺之南,青藏高原之西,雲貴高原之北,三峽以西的一塊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而這片區域在未分設重慶市之前的四川全境就是古巴蜀之地,蜀國相當於益州及現今的四川,佔據四川盆地。巴國相當於坐臥大巴山腹地三峽以西的現今的重慶市。兩路中蜀地相當於西川路,巴渝之地相當於峽西路。後來為為防止地方割劇,將秦嶺之南的部分地區劃歸陝西。


從地理角度來看,"川"其實就是四川的主題,"峽"是四川的東界,由於四川位於長江上游,川西高原西緣西藏高原和橫段山脈,這裡丘谷相間,水網密佈,孕育了長江較大支流諸如雅礱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等,打造出成都平原與四川盆地這樣的天府之國。長江經重慶夔門口東入三峽完成了在四川的奔跑。真所謂高峽出平湖(盆地)。因此,可以理解為峽西(三峽以西)的西川之地就是美麗的四川。 四川不缺的就是"川",四是緣於四路,但川並不只四個,長江在四川較大的支糸也不下四條,而縣級以上地名如北川、青川、合川、永川、汶川等也不止四個。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就是較大的"川",有水便有川,有川亦有峽,所謂風水寶地、天府之國,無愧於"揚一益二"之美譽。

而川更多是相對於山或峽而泛指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與縱橫其間的山川河流。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就開始出現人類文明,並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形成了以寶墩文化、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為代表的高度發達的古蜀文明。古蜀文明與華夏文明、良渚文明並稱為中國上古三大文明。東周時秦楚兩國發現這片美麗的土地為巴、蜀之國,經反覆爭奪後被秦兼併。成為列代的米庫糧倉和戰亂政權的避風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