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很多古人書論中都講到,寫字要提著筆寫,怎麼才能做到呢?

薛增龍書法


提筆寫字也就是懸腕寫字,懸腕寫字的好處太多了。

懸腕寫字是經過時間檢驗的寫書法最正確的執筆方法,唐代以前書法大家多數都是懸腕寫字的,他們創作出了流傳千古的書法作品,已經證明了懸腕的好處。

懸腕寫字可以更好的掌握筆法的運用,調整筆鋒更容易,從中鋒到側鋒隨意轉換,起筆、運筆、收筆、提按更流暢。

懸腕寫字可以無拘無束,奔放自由,輾轉騰挪方便,寫字時不拖泥帶水,施展空間大,寫出來的字流暢漂亮。

懸腕寫字,可以寫大字也可寫小字,可以隨意轉換,沒有一點壓力。

怎樣才能做到懸腕寫字,這就沒有捷徑了,除了練還是練,在練習中慢慢掌握懸腕的書寫技巧,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熟能生巧自然來。





墨九三


古人寫字那是真功夫,不來半點虛的,抬腕提筆那是基本要求。不像今人字越寫越大,抬個腕不算啥。而古人寫字,除了牌匾、廟宇、山水間提字,其它很少寫大字。抬腕提筆寫小字,那是要真功夫的。

記得上小學開始,老師給我們講書法典故,就曾提到“腕抬平、掌心空、執筆緊、腰前挺”。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講,當你寫字時,別人猝不及防的抽你手中毛筆時,是抽不動的。到現在我還是這樣的習慣。

從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連續四年我都是把很沉的書包掛在腕上,伸直手臂,步行來回家與學校之間,四里多路,風雨無阻從不間斷,為的是增強腕力。為學習書法提供了巨大幫助,臂穩、腕靈、手活才能達到提筆運用自如。70後練字缺少的就是正規系統的教育,基本都是自身勤學苦練出來的硬功夫。

我以自己切身經歷筒單的講一講,一手漂亮的書法,真的是靠一筆一畫練出來的,希望對你有所感悟!


傳承書道袁建華


為什麼有些所謂的書法家寫的不能稱為書法?因為他們按不下去筆,也提不起來筆!

書法的泰斗歐陽老爺子就是明顯的例子,表面上看,字寫得有個性,也挺耐看!可是,筆劃的粗細均勻就是不合書法,就是硬筆書法!

所以,書法一定按得下筆,也提得起筆,應該按下去的地方需要果斷按下,需要提起來的筆也能從容提起,提按交錯才是一幅絕妙的書法作品。

提按的訓練是經歷一段異常的刻苦才能達到做到高超的境界,至於自如還需要功夫,沒有所謂的捷徑,就像足球的顛球一樣,無數次,無數次的訓練之後,你才能達到手法自如的境界,而達到這種境界還不是目的,還需要你在激烈的對抗中合理自如地運用。

總之一個字,練!


一笑貫長天


提著筆寫,古人若此,今人也如此執筆的,慣常的使用方法,任何書寫筆畫者,都有其提按過程,除去表演者用大巨筆,無法提筆,只有拖著筆行走。

書法藝術的“提”,之書法術語,特指書寫時筆鋒接觸宣紙使其水墨落下,水墨凝聚後微微引筆向上。大家都有的體驗,提之則有水皆入紙。

另外提著筆,與此有關的一個動作叫做“提飛”。其大體就是迅速提起筆,目的取其險峻及筆畫的瘦勁氣勢。比如字之筆畫密處需要提筆,疏處需要捺滿。險峻之勢需要提飛,平平之處須捺滿。

縱觀書家,啟功書體屬於提筆而成,顯達瘦硬勁力充斥。而當代醜書王鏞則有破開筆鋒肚而按,所寫的筆畫不具有圓也非方。失去了提按頓挫的圓方書墨的俊美。更沒有了險峻之勢,無方圓,也就沒有了韻致。筆墨的風雅全丟盡,而是荒率達於枯枝敗葉。稱之為天真趣味。

因此大家書寫主要提按的合度,便是真的晉韻唐法。而大凡醜書作俑都是糟踐筆鋒的裹粘。沒有提筆的傳統用法。

韻之,取決提筆的技巧。古人玄論,技能屬於習練中的體驗,簡單的提著筆在宣紙上行駛奔馳,或許知其懷素的狂草。為瘦硬象,線,點,組合的美妙意境。

因此把握提筆,與按壓的適宜度,是書寫書法經常用到的筆法,除去丟掉方圓的醜書之外。皆得以傳統筆墨技巧的體驗感受。

問題的簡單化,說的囉嗦,理該不討論這個“提按”簡單平平常常的話題,本是簡單才是哲理。複雜實乃可惡之玄學玄論。


狂喜淡墨a


寫字要提著筆寫,這個問題涉及到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個方面是在唐代之前

在唐代之前,古人書寫時不像今天的人那樣,坐在椅子上把紙張鋪在桌面上進行書寫。由於科技發展的不同,古人那時並沒有像樣的椅子和桌子,他們那時候的書寫,基本上是左手握著冊子右手進行懸腕書寫那種狀態。

第二個就是學習方法方面

書法的學習,我們提倡從三種正體字篆書,隸書和楷書中擇一進行學習。而在學習方面是提倡從大字學習進行入手。在書寫上提倡懸腕懸肘來進行書寫學習。

因此,

在學習古代書法理論的時候,需要結合時代的背景以及科技發展的進度,來進行綜合分析。書法的學習,古人也給我們指明瞭學習方向,因此只要按照正確的學習方法,堅持不懈地進行,少字多精逐步練習自然就可以達成學習的目的。


書法有云


寫字時要提著筆寫,要提得筆起。來源於董其昌的書論,他說:“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

“予學書三十年,悟得書法,而不能實證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倒,自處自束處耳”。

毛筆書法,筆法重在提按二字。不知提按,無以為書,更無法體現筆畫的力度,無法實現。轉折處的調鋒。

這個需要在自己練字的過程中體會。在需要加粗的地方,要提著筆往下按,方能自束,不至於筆毛癱倒,線條臃腫。在需要變細的地方,要按著筆往上提,方有力度,有韌勁。

如何才能做到呢?就要在執筆時,指實掌虛,腕部發力。否則筆就提不起來,線條軟弱無力。











本無齋


書法沒有捷徑,多臨,多摹加強練習,執筆和射擊一樣,先練穩,準和力道的掌握,快瞄慢寫,精益求精,注重提,點,頓,按,行的各項用筆技巧,方能應對。





兵心映月


小時候剛開始學寫字都要端正坐姿,坐在凳子上挺直腰桿寫,後來慢慢接觸書法,才發現提筆寫字才是書法運用比較多的,當然除了有時候寫小楷,其它基本都要站著寫,一則字大,筆畫長,坐著寫就夠不著;二則坐著看大幅作品視線有偏差,不如站著居高臨下準確,看得也全面。

站著寫字,身體向前略作彎曲,與手臂的趨勢相協調。兩臂懸肘向前,呈“八”字形,左手按紙,右手運筆時注意左右前後運轉的靈活。

這樣寫字姿勢自然舒展,便於運筆揮毫。手指緊握筆桿,五指整把抓住鬥筆的圓形根部,書寫要用腕、肘、臂、腰的聯合協調動作來完成。

當然,這樣子一天書法練多了後發現腰都站不直,但是看到自己的作品還是會滿意的微笑😁


文彬書法


這個問題很重要,關係到書法的是否即生死問題。

為什麼?因為容易被人們忽視。

為什麼被人們忽視?因為寫毛筆字原本要提起筆來寫,所以誤以為本能的提筆就是筆法的提筆了!

筆法的提筆是什麼?明代董其昌曾說:作書須提得筆起。

這句話就是指筆法的提,即使用毛筆的主動提按。

為什麼要強調毛筆的提按?因為這是筆法!

書法的筆法就是提按,這個關鍵問題一是無人認識,二是無人說得清。有人說提按是唐人的筆法,不是晉人的筆法,不提按寫得成書法嗎?

很遺憾,提按少的毛筆字只是書寫,非書法!

為什麼?因為不知提按的目的是為了保持筆鋒的彈性!!消失了筆鋒的彈性,人們只得去捻管轉筆,於是書法變回了書寫!

這才是書法秘訣,不信就重溫董其昌的提示,重學吧,否則一輩子作書寫。

看看王羲之書法是怎麼寫的吧,這個提按訣竅被蘇軾運用得入神了:











王乃棟說書畫


古人寫字恐怕與今人略有不同。

古人席地而坐或跪,面前有案几,居高臨下,提筆寫字。今天是桌子,無論書桌多大,站著提筆寫字。古人還有提筆題壁的,現在午臺上展板粘有一副聯紙,書法家端硯添筆,查看取勢,不敢冒然書寫,寫第一個字不咋地,當然寫第二個字,就有了寫第一字作為參照取勢,才寫的協調些。

你可以把大的對聯紙,鋪在室內地面,壓好鎮紙,開始書寫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