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黄金之美,从古至今


黄金,诞生于地球深处,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它同时具备明艳的色彩、耀眼的光泽、稳定的特性和极佳的延展性。它是至高权力、宝藏财富和珍贵稀有的代表;它是创意巧思,非凡设计和卓越工艺的载体;它是世间美好的象征。

黄金之美,从古至今

(陕北纳林高兔出土匈奴金冠饰)


一、天生丽质难自弃

黄金一经面世,就引发了人们狂热的追求。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黄金制品埋藏于古地中海地区。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高拉遗址墓葬(约公元前4000年)出土各色黄金装饰品的景象曾让见多识广的考古学者们震惊,因为“整个地面似乎被腐蚀的铜染成绿色,或者因金器的埋入而隐约闪着光。”


黄金之美,从古至今

(苏美尔人黄金头盔,距今约4600年)


在萨尔贡时代(公元前2900-前2370年),苏美尔人打造的金盔上已经“有一绺绺锤击到浮雕的头发,且(工匠)用娴熟的细线刻缕表示分散的头发”。

到了公元前1600年,古希腊人已经可以用浮雕工艺在金杯上刻画捕捉野牛的激烈场面。更不用提埃及王陵里的随葬品,验证了古地中海黄金工艺的辉煌。

黄金之美,从古至今

(古埃及黄金匕首)


除了地中海,古代美洲也是传说中的黄金之国,成就绝不逊色。玛雅与印加文化中风格各异的艺术品如今广泛分布于秘鲁、哥伦比亚、美国等地的博物馆(因为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它们的存在见证着美洲黄金艺术曾经到达过的最高峰。

跟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黄金制品起步要晚得多。在苏美尔人熟练打造金器时,龙山时代的先民们使用的还仅仅是不经提炼的天然金。到了距今约4000年的四坝文化(甘肃玉门火烧沟墓地),开始出现简单的黄金小件,到了商代金器才得到广泛应用。此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促使着中国黄金工艺走上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发展道路。


黄金之美,从古至今

(北京评估刘家河商代墓葬出土黄金臂钏)


二、万古流传作玩珍

在人类杰出的黄金工艺品中,相似的是色泽饱满、栩栩如生与华丽别致,不同的则是艺术情怀与匠心运用。

例如在西方众多的黄金工艺中,最巧夺天工并极具感染力的当属意大利的织纹雕金工艺((Texture Engraving)。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这种工艺就被金匠们广泛应用,具体来说,它要求工匠们用特定的工具将黄金拉制成极细的金丝,再如织绸缎那样把金丝一根根编织一起,来展现出丝缎一样的纹理。可以想见,在这个制作过程中,哪怕一个细微的失误,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黄金之美,从古至今


因为这种工艺对工匠的耐心和灵巧要求太高,导致会者罕见并逐渐失传。1906年,一位年轻的大师马里奥.布契拉提在米兰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13年后,接管店铺的马里奥很快声名鹊起,他拯救并发扬了伟大的织纹雕金工艺,也成就了BUCCELLATI这个低调的传奇珠宝品牌。在布契拉提的世界里,古老的技巧被不断翻新,匠人们通过不同的技法,可以用金丝模拟出亚麻布、蕾丝、绸缎甚至丝绒的质感。

以下就是两件来自这场名为“觉醒:文艺复兴至二十世纪的宫廷珍宝”的展览的典型作品,这场展览展示了文艺复兴至二十世纪宫廷的近两百件稀世珍宝,它们跨越4个世纪、覆盖20个国家,齐聚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黄金之美,从古至今

Mario Buccellati 金、铂金、钻石 1930年


黄金之美,从古至今

Mario Buccellati 金、铂金、钻石 1950年

而在中国,明清时代的金器制作可算是集历代大成,华丽富贵之气扑面而来。其中,明代的黄金发饰极尽奢华之能事,引人注目。如1972年江西南城益王

朱祐槟墓出土的一件金凤钗,高22.8厘米。钗体除了凤头部为金叶錾刻外,余部都由细如毫发的金丝叠垒而成,并且全身嵌有微小金珠,这是一种最初源于西域的“炸珠工艺”。整只金凤昂立振翅,足踏湘云,尾羽华美灵动。

黄金之美,从古至今

(朱祐槟墓出土金凤钗)


此外,1958年在另一位明代益王朱厚烨墓

中发掘出土的楼阁人物发饰上,竟有金丝编累的亭台楼阁,飞檐廊柱花草瑞兽。方寸之间,包罗万象,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手艺大都出自皇家“银作局”,可惜不知何人所作,也没有流传至今的商业品牌。


黄金之美,从古至今

(朱厚烨墓出土楼阁人物发饰)


回顾这些灿烂的黄金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在中国历史里埋藏了数不胜数的珍品佳作,而中国之美的密码仿佛遗失多年,不似西方仍有多个皇室珠宝品牌流传至今,广为追捧。愿越来越多的中国美学研究者,可以打破现状,不只是生搬硬套中式图案纹饰,释放出独属于东方的风格魅力。


部分图片来源:“觉醒”:文艺复兴至二十世纪的宫廷珍宝(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跨年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