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西安八大美食,有機會一定要嚐嚐


若你是第一次來西安旅遊,相信一定會有朋友推薦你去嚐嚐地道的"羊肉泡",它可以說是西安人印象中的味道了。

羊肉泡饃古稱"羊羹",宋代著名詩人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羊肉泡饃的烹飪技術要求很嚴,煮肉的工藝也特別講究。其製作方法是:先將優質的羊肉洗切乾淨,煮時加蔥、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湯汁備用。饃,是一種白麵烤餅,烤餅的面必須是死麵,吃時將其掰碎成黃豆般大小放入碗內,然後叫廚師在碗裡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湯,並配以蔥末、香菜、黃花菜、黑木耳、料酒、粉絲、鹽、味精等調料,單勺製作而成。

羊肉泡饃的吃法也很獨特,有羊肉燴湯(水盆羊肉),即顧客自吃自泡:也有幹泡的,即將湯汁完全滲入饃內。吃完饃、肉,碗裡的湯也被喝完了。還有一種吃法叫"水圍城",即寬湯大煮,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圍以湯汁。這樣清湯味鮮,肉爛且香,饃韌入味。如果再添以辣醬、糖蒜,別有一番風味。是一種難得的高級滋補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饃館很多,其中老字號有"老孫家"、"同盛祥"等較有名氣。

2. 臊子面

西安八大美食,有機會一定要嚐嚐

臊子面

臊子面是中國陝西省特色傳統麵食、著名西府小吃。臊子面歷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雞蛋等,做法簡單。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對於陝西人來說,臊子面的配色尤為重要,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蔔、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

臊子面是陝西的風味小吃,品種多達數十種,以面:薄、筋、光,湯:煎、稀、汪,味道:酸、辣、香為特色,吃口柔韌滑爽,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譽最盛。臊子面的特點是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麵湯油光紅潤,味鮮香渾厚而不膩。而岐山臊子面鄉土風味尤為濃厚,以酸辣著稱。岐山面要求寬湯,即湯多面少,並突出酸辣味。所謂煎、汪即麵條要熱得燙嘴、油要多,才能體現此面的特色。岐山面是一種高碳水化合物、高飽和脂肪酸的地方特色麵食。臊子面對關中地區的人們生活的影響很大,無論喜事喪事、逢年過節、老人過壽、還是小孩滿月或是家裡來了親朋都離不開臊子面。

3. 涼皮

西安八大美食,有機會一定要嚐嚐

涼皮

朋友圈中經常有朋友在曬自家做的涼皮,這道簡單方便的美食已然得到很多人的喜愛。

涼皮,起源於陝西關中地區的漢族傳統美食,是擀麵皮、麵皮、米皮、釀皮的統稱。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

因原料、製作方法、地域不同,有熱米(面)皮、擀麵皮、烙麵皮、釀皮等。口味有麻辣,酸甜,香辣等各種口味。 涼皮歷史悠久,據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突現"筋"、"薄"、"細"、"穰"四大特色。"筋",是說勁道,有嚼頭;"薄",是說蒸得薄; "細",是說切得細; "穰",是說柔軟。正是基於這四大特點,才使得涼皮受到大眾的普遍歡迎。

4. 肉夾饃

西安八大美食,有機會一定要嚐嚐

肉夾饃

乍一聽,很多外地人都以為肉夾饃是病句,其實這是古漢語"肉夾於饃"的簡稱,肉夾饃是中國陝西省傳統特色食物之一。

2016年1月,肉夾饃入選陝西省第5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肉夾饃遍及西安大街小巷。咬一口外皮鬆脆,其內綿軟的白吉饃。滿嘴香醇可口的臘汁肉和白吉饃的誘人味道,不由你不滿口生津,真是人生一小快樂。

經常見食客吃肉夾饃時,豎持而食,淋漓滿手,實在可惜噴香的肉汁。正宗吃肉夾饃的姿勢為水平持饃,從兩側咬起。水平持饃,可以使臘汁肉肉汁充分浸入饃中,不致流出;如從白吉饃中間咬起,臘汁肉會從兩側擠出。陝西有個詞叫"扎勢",有故作姿態的意味。吃肉夾饃有點必要的講究,不是"扎勢",是正確享受這一美味。

小編喜歡涼皮、肉夾饃、冰峰一起的"三秦套餐",別提多美味了。

5. 酸湯水餃

西安八大美食,有機會一定要嚐嚐

酸湯水餃

酸湯水餃,顧名思義,貴在酸湯。但餃子也是好的。豬肉餡,羊肉餡,海鮮餡,都有,以羊肉餡最受歡迎。一般手工製作,現捏現賣。講究餡大皮薄肉多。基本是一個肉丸子。捏時雙手合攏,兩個大拇指往裡一擠,使餃子呈帶花邊的疙瘩狀。所以也有叫羊肉疙瘩、豬肉疙瘩的。

西安城裡,賣酸湯水餃的跟蘭州城裡賣蘭州拉麵的一樣多。外地人只要在大街小巷一轉,就看得見,也聞得著。許多賣酸湯水餃的都有招牌,即使只用紅白紙寫幾個歪歪扭扭的字,卻個頭很大,所以看得見。即使沒有招牌,大多把下水餃的開水鍋放在店門口,還往往另有一口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酸辣湯鍋,所以既看得見,也聞得著。

6. 葫蘆雞

西安八大美食,有機會一定要嚐嚐

葫蘆雞

酥脆的外皮,軟嫩的雞肉,愛吃肉的您可一定要試試。

葫蘆雞是陝西西安市的傳統名菜,始於唐代。葫蘆雞的製作分清煮、蒸籠、油炸三道工序。製作時先放在清水中漂洗,除淨血汙,煮時用麻絲將雞捆好,以保持雞的整形,待鍋內涼水燒沸,投入雞,煮半小時取出,盛—盆內,添肉湯、料酒、精鹽、醬油、蔥、姜、八角、桂皮,入籠蒸透。油炸時,將菜籽油燒八成熱投入蒸好的整雞,用手勺撥動,至雞是金黃色時,用漏勺撈出,瀝油,隨即盛盤中,上桌時另帶小蝶花椒鹽佐食。 色澤金紅,皮酥肉嫩,香爛味醇,筷到骨脫。含有豐富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飽和脂肪酸。

2018年9月,被評為"中國菜"之陝西十大經典名菜。

7. 金線油塔

西安八大美食,有機會一定要嚐嚐

金線油塔

這也是小編喜愛的一道美食,小時候嘴饞,路邊見到金線油塔,總喜歡買來和小夥伴一起分享,面香、油香,讓人垂涎三尺。

金線油塔是陝西三原地區的一種名貴的傳統小吃。它層多絲細、松綿不膩,其形狀"提起似金線,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

相傳始於唐代,原名"油塌",清代時有了改進,選用上等麵粉、豬板油等原料,增加油餅層次,把餅狀改為塔形,將烙制改為蒸制,名稱也由"油塌"改為"金線油塔",成為上乘美點。油塔蒸好下籠食用時,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盤裡,佐以蔥節、甜麵醬等,別有風味。

1997年12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認定活動中,西安飯莊的"金線油塔"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如今,"金線油塔"已作為高檔宴席點心,享譽四海。

8. 鐘樓小奶糕

西安八大美食,有機會一定要嚐嚐

鐘樓小奶糕

把鐘樓小奶糕放在這裡,是因為它不光是小編童年時代的回憶,同時也是老一輩西安人的記憶。

20世紀70年代,在西安鐘樓附近有一家小鋪面的鐘樓食品店,最早的小奶糕就是從這裡誕生的,也因此得名"鐘樓小奶糕"。其以低廉的價格和堪比冰激凌的口味,深受西安市民的喜愛。如今,"鐘樓小奶糕"已經脫離了商品的最基本層面,在經過數十年的磨鍊後,它已轉變為古城西安的一種文化符號。

西安美食,不僅是西安人的文化符號,更是一種歷史傳承,希望朋友們能喜歡我們西安的美食。

往期:

這裡是貓說美食,不僅愛吃,更會吃,陪您一起領略天下美食!

西安八大美食,有機會一定要嚐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