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认为诗词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诗词中你最爱的是哪两首?

四海共享太平


诗词的最高境界是波澜不惊而出奇:既不炫耀而有张力!这是我一己之见,将其归纳为三点:(一)构思之奇(二)想象之奇(三)立意之奇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现代诗人艾青之诗构思之奇:把自己比喻成用嘶哑喉咙歌唱的鸟,强烈的爱国之心淋漓尽致;“巴蜀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诗仙唐李白之诗,想象之奇:洞庭湖水波光潋滟,恰似醇酒;“群山万壑赴荆门” 诗圣唐杜甫之诗,立意之奇:气象雄伟壮观,涛涛江水奔涌。

我们为诗人超凡的创作力而折服:落笔之处波澜不惊,打开之时流光溢彩!

尤其喜欢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打开其词犹如一股忧伤之风扑面而来,词人在苦苦追求,却只见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时节,即使喝三两杯淡酒,有怎能抵住早晨的寒风冷雨,一行大雁飞过,便是旧日相识,更令人心碎。园中菊花堆积满地,梧桐细雨淋漓,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的起句,一连用七个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七个叠词是这首词出奇之一,不但填词方面,亦或是赋诗绝无仅有,而且极富音乐之美。若是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犹如听到一个伤心至极之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让听众感受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挥之不去,一种莫名的愁绪,在心头在空气中弥漫,随之词人把这种伤感的情绪付诸于疾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浑然一体,其上是这首词出奇之一,笔锋一转,不再用什么赋、比、兴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用此句收束,又是蹊径独辟,简单直白,反倒神妙,于无声处听惊雷,此其出奇之二。这二奇构成了绝唱!

至于诗我则喜欢曹操的《观沧海》作为诗人的曹操向东行登临碣石山,登高远望,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浩荡奔涌,山和岛屿耸立对峙,辽阔壮观,树木丛生,百草葳蕤,秋风萧瑟,海上涌起波澜,此景令诗人逸兴遄飞,日月运行于九天之上,仿佛在浩渺的海洋涌出,星汉多么灿烂,犹如生出其中,在此登临真是幸运。

我们不仅要问,曹操为什么登碣石山?公元207年(有据可查)曹操为彻底平定北方,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袁谭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至卢龙寨而登临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作为诗人的曹操情不能自已,挥毫而就《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全诗隽永,一二句随意而起,却让人仿佛看到了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三四句着力渲染大海那种浩淼激荡的气势;五六句借助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发;七八句写出海上腾波卷浪的景象;十至十二句以丰富奇特的想象展示诗人博大胸怀。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构思之精湛,用白描手法勾画了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画卷,表现了一代枭雄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报负。

其诗的精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而“若”一词极为重要是诗人由此及彼,丰富而奇特想象的纽带由此而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试想如果没有“若”一词,诗人的胸襟,大海的情怀,怎能有机结合,那丰富的想象也荡然无存。这样的意境只有“若”来营造,值此不仅令人拍案叫绝;全诗一“观”通全篇,纵向串珠,横向拓开,美哉!

(图片来自网络,内容个人学习所得,不妥之处请师友斧正)

2020年3月7日


刘老师96283


🎵🌈❤🍁💝🌷🌈🎶

《天地一跪九千轮》

天地一跪

九千轮

膝下凡尘

变黄金

黄泉背来

神仙水

看破苍穹

洗风云

《李恭觉~2019元月25日*腊月初廿日*8点16分于北京》

🌷☘🌿🌱🍃🍂🍁🌾🎄

《千年一梦种春风》

🌜⭐🌛☘🌙🎋🔥🌴💐

彩云归来的

歌伴行

卸下江山

卸下情

唤醒天地

辞寒冬

千年一梦

种春风

〈李恭觉~2019元月23日*腊月初十八日*于北京〉

🌜🌷🌛💧💦💧🌜☘🌛











汉子诗人


诗词的境界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可谓: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视角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所以在此不必评论。

至于本人最喜欢的几首诗是:

一: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二: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光无月明…………

三: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东龙十八子


诗词读的不多,不敢妄论。只略说一下自己的小见识。从小到大最喜欢的一首诗就是柳宗元的“江雪”,还有苏轼的诗词都很好。

诗词首先要有感而发,为赋新词强说愁就太过矫造。有感而发后,还要用词简练,简练而意味隽永,用最平凡的字述说最无穷的意境。江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在诗中,意在画外,看似简单的20个字,却让人琢磨不尽……

喜欢苏轼,是因为苏轼的词,年少时喜欢宋词,因为很多宋词都比较符合青少年比较矫情的心理特征,而苏轼于词,笔下无一点俗气,不论是豪气干云的咏史怀古,还是婉约可嘉的儿女情长,是苏轼使宋词走上了“向上一路”。




王二少上一年级


诗词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无我。

更高的山在远方,更高的楼就在身边,自己的高度在心中。正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放不下的事情太多,攀比的心理更多,放下心中的那个我去做到“心中无我”。

诗词的最高境界亦是如此,何时“登高望远众山小,高瞻远瞩气质娇”。此时心中无我,即时方为大我。诗词的高度就在于不要刻意做作,诗词的高度在于去除心中的娇柔。心中无我,方为真我。很多时候诗词本身并不是作者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高度上不去。诗词的最高境界产生于作者的本能反应,不受作者本人内心思想的左右,只有内心的自然反应运用技巧,推动诗词登上最高境界。一首诗的成功不必在于我,但是建立这个功勋必须有我的参与。这个时候即心中无我,实际上有我。

《忆江南·江南好》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心中无我并不是没有“我“了,而是要把我和万事万物,思想感情想结合。要把我和自然的规律融合在一起,要把我和思想道德相交融。心中无我,简单一点说就是放弃那个自私的我,懦弱自卑的我,随性暴躁的我。那么剩下的就是心中有我。有我的大格局,大智慧,胆量、勇气以及魄力,人格上的人品魅力,宽大的胸怀和气度,统统所有的这些,用诗词歌赋描绘出来,最高境界油然而生。令世人莫不不叹服。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诗词的最高境界:(1)心中无我才能超越自我。(2)心中无我,方为大我。心中无我,方为真我。心中无我,实为有我。


斤斗山下


大家好,我是海海文化闲谈,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诗词的最高境界是:没有一句写到情感,但是却将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说崔护的这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很有故事性。讲的是诗人在去年春天的时候来到郊外的一户人家,看到门口站着的一位姑娘笑靥如花,和盛开的桃花相映成趣。当他今年春天再次来到这户人家的时候,只看到大门紧闭,这户人家早已搬走他乡,只有门口的那株桃树依旧开的缤纷而绚烂。

这首诗只是描写了这样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没有一句或者是一个词描写诗人的情绪,但是读完之后就会发现,诗人对姑娘的爱慕之情,以及发现姑娘远走他乡之后的失落遗憾的情感却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这首简短的诗也教会了我们,当遇到自己心爱的人或者渴望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去尽力追求,以免错失,造成终身遗憾。


海海文化闲谈


诗词的最高境界,我觉得应该是沉迷其中,置身其外,犹如娓娓道来,却又超凡脱俗。能做到如此,不光是有文采就可以,一个有文采的人,历经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才会做到心无旁骛,大彻大悟。苏轼如此,李煜也是如此。



苏轼一生也是命运多舛,才高八斗,可在官场上并不得意,不是站错了队,就是被人诬陷,还好他赶上了个好时代,没有丢掉性命,可他却真的总是在被贬发配的路上,颠沛流离。他反对新党改革,却又看不惯旧党陷害贤良,是个两边不讨好的主,因此自嘲自己满肚子的不合时宜。



南唐后主李煜,本来就不喜欢政治争斗,为了不让太子哥哥的猜忌,甚至故意酗酒装醉。可命运终究不是由他自己安排的。南唐中主李璟硬是让他继承了帝位,可李煜的专业不是政治学,因此对治理国家没有兴趣,也没能带领南唐人民走上小康之路,最后南唐竟然被北宋灭亡,落得个亡国之君的下场。可李煜的词却是经典,千古传诵。



苏轼和李煜的经典诗词很多,但我一直都认为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和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写得最好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两首词。

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一生乐观豁达,虽经风雨,却也积极面对生活,自己还是个吃货,自创了一道名菜‘’东坡肉‘’。在这首词里,我们看到雨中的苏轼,气定神闲,身边的人都跑去躲雨,他却在雨中缓步而行,表达了苏轼在面对困境时,毫不畏惧,性格倔强,胸怀宽广。体现了一个正直文人的不折的精神。意境深邃,内蕴丰富。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这首词是李煜的绝唱,在作完这首词后,李煜被宋太宗赐药酒毒死。李煜的哀叹就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他悔恨痛苦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亡国的痛不是谁都可以体会的,可这一切,后悔又有什么用呢?晚啦!一切的一切汇成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词语言简洁,字字珠玑,意境深远。


一本夏


上君觉得诗词最高境界,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那不是你写的,完全是他自己在写在读呀[我想静静]

我喜欢的两首诗词: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头头是道上君


我以为,诗词主要是两点,写情写景。

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用景色带出情感,使人置身其中,感同身受,写情不是无病呻吟,心中所想让天地同色,日月同悲。

好的诗词车载斗量,看到不同的风景,经历不同的情感,都会有不同的诗词来表达。如果真选两个最喜欢的,我选这两首。

写景,是这首。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通票是景色的堆砌,却写尽落日凄凉。

写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无一字写景,可是满目都是皓月当空,羽衣霓裳。





三尺青


兜兜儿爸看到这个题目,脑中油然而生的是境界?什么是境界?最高的境界是什么?那么诗词的境界又是什么?诗词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

同样才疏学浅的我,抱着学习的想法。深入的思考,查阅相关资料,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境界?

境界,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自我修持的能力,也就是人生感悟。丰之恺认为人生的境界大致可以分为物质、精神、灵魂。

二、什么是诗词的境界?

诗词代表诗人的思想,诗词的境界就是诗人自身思想的本质体现。

三、浅析诗词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就是诗人的思维境界。也就是人的最高境界。那种虚无缥缈无法言语,可以意会。

举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怎么样?

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有感觉?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的? 是不是有些体会?

四、学习回答诗词境界有感

悠悠岁月,我们都是过客。从容走过,无需彷徨、无需迷茫、无需迷茫。坦然面对一切,平静珍惜一切。无我超然于物外,五蕴皆空。

五、喜欢两首诗词?

满江红、沁园春•雪,从小就喜欢那种气势非凡的感觉。佛学经典算吗?《心经》每天都要读几遍。现在喜欢一杯清茶、一本闲书、一餐素食。

来吧,一首诗欣赏下: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