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家長該如何教育沉迷於電子遊戲的中學生?

用戶65262218


孩子每天拿著手機打遊戲,叫他吃飯都沒有反應;孩子每天把自己關在屋裡打遊戲,連家門都不出……提到遊戲成癮讓很多初中生家長有一肚子的苦水。


那麼,面對遊戲上癮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把他們從遊戲里拉出來呢?


作為一名致力研究孩子教育的人,我還嘗試回答這個問題,希望能給提問者一點幫助和啟發。

曾經有家長和我說:“本來給孩子買平板電腦是為了讓他學習用的,結果打開一看,裡面全都是各種遊戲APP,他每天興致勃勃地玩了這個玩那個,從來不重樣。如果你沒收平板電腦或是讓他刪掉遊戲,他還會跟你急,根本溝通不了。”


一、孩子玩遊戲為什麼會很容易上癮?

如果發現孩子對遊戲上癮,家長首先應該瞭解其原因。眾所周知,現在孩子們的學業壓力很大,除了吃飯、睡覺、基本社交,幾乎全部都是在學習。沉重的壓力和單調的生活使得孩子們對遊戲中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畫面非常好奇和嚮往,這就像一隻無形的大手,緊緊地抓住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讓孩子茶不思、飯不想的惦記著這個虛擬世界,抓住各種機會,創造一切條件去接觸這個世界。


其次,遊戲的設置往往目標明確,節奏緊湊;並且獎懲規則清晰,反饋及時。相對於學習來說,在遊戲中孩子並不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去摸索和研究,在短時間內就獲得肯定和獎勵。


這種輕鬆地、快節奏的快感和成就感是在生活中很難獲得的。有的遊戲還會設置好友排行榜、戰績榜單等,有的孩子為了獲得更好的名次,或保持住較高的名次,也會通過不停地遊戲來實現。


這就造成了貪玩的孩子沉浸在虛擬世界裡的自我肯定中無法自拔,從而成癮。現在的網絡遊戲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通常與個人的社交賬號進行綁定。很多人生活中很少聯繫,卻可以通過遊戲增進感情。

很多孩子把他們的社交網絡從學校延續到了組隊“吃雞”“開黑”中,同伴們一句“就差你了!”會讓孩子心猿意馬,恨不得立刻停下手裡的事加入遊戲。為了滿足這種社交需求,孩子也很難戒掉遊戲。


二、如何幫助孩子遠離遊戲成癮?

網絡遊戲可以給予孩子釋放壓力、獲得肯定、滿足社交的成就感,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孩子離不開遊戲了。不過理解並不代表我們會任由孩子玩遊戲。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較強,如果家長強制性管制孩子玩遊戲,勢必會造成孩子的逆反行為。所以在這方面還是宜疏不宜堵,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管理好玩遊戲的時間

與孩子約定玩遊戲的時間,並嚴格執行。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能用於玩遊戲的時間。在規定遊戲時間方面,“每週3次,每次1小時”要比“每天半小時”要好。


這是因為,如果讓孩子每天玩半個小時,就無法改變他每天都要玩遊戲的習慣。另外,家長可以把玩遊戲的時間作為完成作業、獲得好成績的獎勵。培養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有研究表明,經過時間管理的培訓後,孩子的沉迷現象有所改善。時間管理的培訓包括體驗時間、計算時間、學習寫計劃、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具體做法如下。


2.陪孩子一起上網,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

家長應該試著陪孩子一起上網,並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明白一點:虛擬世界確實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但不是隻有精彩的遊戲而已。

比如當孩子做完作業後,可以在網絡上和一些小朋友聊天,也可以在網上聽歌,看視頻。當然還可以查到很多有用的資料,要讓孩子學會利用網絡的豐富資源。


在允許孩子第一次使用網絡前,家長就應該認真跟孩子介紹一些使用電腦或手機、上網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告訴孩子在電腦或手機中專門設置一個文件夾擺放孩子的文件、哪些網站有他們需要的資料等。

如果家長真的認為確實有必要,可以在孩子使用的電腦或手機上進行一些設置,或者安裝一些過濾軟件、管理軟件。在設置和安裝前要跟孩子說明,避免當孩子發現以後產生消極、抵抗的心理。

3.給孩子尋找新的寄託

孩子們精力充沛,需要充實的精神生活和娛樂,但是現在很多家庭裡大人工作忙,沒有時間帶孩子出去玩,很多孩子就覺得業餘時間,閒在家也無事可做,所以就迷戀起了遊戲,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則應該找別的愛好替代。


所以家長平時可以留心孩子的興趣,創造機會和條件讓孩子能發展自己的興趣、享受其中的快樂。


例如給喜歡畫畫的孩子報一個畫畫興趣班、買一套好的畫具。當孩子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時,花在遊戲上的時間自然就減少了。鼓勵孩子多跟同齡人玩、尋找自己的好朋友。

學生時期正處於喜歡跟朋友玩的階段。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多跟其他朋友一起玩,玩電腦和電子遊戲的時間就會減少,同時也能找到傾訴的對象。

最後,再給家長們支一招。與其被動的控制孩子玩遊戲,不如加入到孩子當中與他一起玩遊戲。


“來呀,開一局!”這樣不僅能夠得到遊戲時間的把控權,還可以打破次元壁進入到孩子的世界,通過遊戲的方式與孩子互動,有更多的共同話題,說不定還可以增進親子感情呢。

但前提是——家長也要控制自己,不要沉迷其中。


資料、圖片來源於網絡,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我是@張小簡 致力於孩子的教育研究,願與你共同分享孩子成長的麻辣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