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從一道高考歷史題看“國號、年號、廟號、諡號、尊號”

2018年全國高考文綜(一)卷第45題引用了這麼一段材料:漢武帝的諸多統一政策中,包含年號的制定。此前的紀年方法是,將新君即位後的第二年作為元年,以在位年序紀年。皇帝在位時沒有特定的名號,如漢景帝在位的第二年即稱為“二年”,與其他皇帝的二年難以區分。此外,諸王國各以諸侯王之年紀事,更易產生混亂。漢武帝首次分封禪泰山時,創制了“元封”年號,將當年稱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號通用於全國所有地方,後世根據年號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後,直到清朝末年,年號制都被沿用,且影響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1)根據材料,說明漢武帝改革前後紀年方法的區別(6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漢武帝年號制改革的歷史意義。(9分)

從一道高考歷史題看“國號、年號、廟號、諡號、尊號”

走出考場,許多學生感覺這種題目似熟非熟,似是而非,課本上沒有直接講解過“年號”的知識,考生只能在原材料中“按圖索驥”,因為不少人分不清楚“國號、年號、廟號、諡號、尊號”。

國號。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名號。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創立者在確定國號的時候都有自己的情況,但歸結起來,大致有四種情形:一是源自部落(族)名稱。夏是因為禹曾受封於夏伯,所以他的兒子啟建立的政權就叫“夏”;商是因為商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以後就以“商”稱其部落。湯滅夏後,就以“商”作國名。周的部落先祖古公亶父曾遷居於周原,所以姬發建國後就用“周”作國名。秦,原本是個古老的部落,因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功,被賜姓嬴,並被賜予一塊土地,這個部落就此發展壯大起來。平王東遷時,秦有功,被封為諸侯,於是有了秦國。嬴政統一六國後,沿用“秦”字作國號。二是來自創立者的封號。漢,三國時的魏、吳,晉,隋,唐皆屬此類。劉邦曾為“漢王”;曹操被漢獻帝封為“魏王”,曹丕代漢後改國號為“魏”;吳國的國號是因為孫權曾為“吳王”;晉朝的建立者司馬炎之父司馬昭曾為“晉公”;隋朝的建立者楊堅曾為“隨國公”(後改作隋);唐朝的建立者李淵曾被封為“唐國公”。三是源於創建者的發祥地或原來其政權的統治區域。如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曾任歸德節度使,駐軍宋州,宋州是他的發祥地,所以建國後取國號為“宋”。四是由建立者按照自已的喜好而取名。“元”的命名是由元世祖忽必烈定的,取自《易經》中“大哉乾元”中的“大元”,簡稱作“元”。明朝的“明”字,是因為朱元璋曾經信仰白蓮教,而白蓮教教義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他定國號當與此有關。“清”這個國號來歷比較複雜。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史稱“後金”,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一說是應五行之說,一說漢語“清”即是滿語“金”的諧音。

從一道高考歷史題看“國號、年號、廟號、諡號、尊號”

年號。 是我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一般由皇帝發起,或經大臣朝議由皇帝選定。年號除表紀年的功能外,還表祈福、祝願、歌頌、改朝換代、回應祥瑞等。自從漢武帝首創年號以來,中國歷史上共誕生了八百多個年號(含割據政權)。漢武帝於公元前140年,首創了年號“建元”。年號確定的原因或者說緣由大體上有這麼幾種:(一)龍子龍孫誕生、滿月或起名而改年號。如公元467年,因“皇子宏生”,北魏改年號“天安”為“皇興”。(二)亂世災異現而求免。比如遇到日月蝕、大旱、山崩、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都要改年號。如漢宣帝本始四年,山東地震,宣帝下罪己詔,希望大地有所節制,故改元“地節”。“河平”年號即是由於漢成帝時黃河河患復平。(三)紀念重大歷史事件。如漢武帝於公元前110年封禪泰山,遂改年號為“元封”。(四)宣揚“君權神授”“授命於天”“真命天子”之意。如武則天的年號“天授”、“天冊萬歲”,北魏道武帝的年號“天賜”等。(五)遇到祥瑞而改年號。如漢宣帝時的“神爵”、“五鳳”、“甘露”等都是響應祥瑞的結果。(六)一些祝福、祝願性質的年號。如兩晉時雖然局勢動盪不安,但年號起的一個比一個美好。如“泰始”、“咸寧”、“太康”、“永康”、“永寧”、“太安”等。

諡號。 是人死後,為了概括他一生的成就和經歷,為他所取的稱號。諡號是對一個人生前的評價,最早在西周時就有了。秦時一度廢止。漢朝之後又重新恢復。諡號用字可長可短,一字的居多。有褒諡、有惡諡、有平諡。“文、武、明、睿、景、莊、康、宣、懿”等都是褒諡,如“漢文帝、漢景帝”。“厲、煬、靈”等都是惡諡。如隋煬帝。“獻、愍、思、懷”等是平諡,如漢獻帝。所以我們在學歷史時,只要看到某個皇帝的諡號,大致就可知道後人對其一生的評價。

從一道高考歷史題看“國號、年號、廟號、諡號、尊號”

廟號。 是我們亞洲東部一些國家對皇帝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商朝。不是所有的君王都有廟號。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才會特別追上廟號。一般開國帝王稱“祖”,二世或其他有大功者稱“宗”。所謂“祖有功,宗有德”。如太祖、高祖、太宗、世宗、高宗等。我們平時所說的漢高祖、明太祖、宋高宗等皆為廟號。廟號用字一般也有褒貶之意。

從一道高考歷史題看“國號、年號、廟號、諡號、尊號”


尊號。 乃為尊崇皇帝、皇后為之所上的稱號。始於秦代,盛於唐代。此後所加尊號用字越來越多。因而我們平時很少稱呼尊號。加尊號可在生前也可在死後追加。如《舊唐書.則天皇后紀》:“五月,皇太后加尊號曰聖母神皇帝”。天寶元年唐玄宗加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玄宗一代先後加尊號六次。明太祖朱元璋的尊號多達21個字。“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