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鮮食採摘杏品種國之鮮栽培關鍵技術

鮮食採摘杏品種國之鮮栽培關鍵技術

孫豔濤

阜新地處遼寧省西北部,當地頻發的晚霜傷害嚴重限制了鮮食杏品種的栽培和生產。多年來,當地多以種植山杏和大扁杏為主。2018 年開始從遼寧省果樹研究所引入的鮮食杏品種國之鮮是“串枝紅”ד金太陽”雜交選育的優質新品種,該品種果實發育期在95天左右,果實較大呈卵圓形,平均單果重在95 g左右,果肉橙黃色,酸甜可口,在阜新地區於 8 月初成熟,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和市場價值,有效填補了初夏時期鮮果採摘的空白。


鮮食採摘杏品種國之鮮栽培關鍵技術


一、園地選擇

在山地和平地均可建園,但鑑於阜新地區氣候土壤及晚霜傷害的因素,較宜選擇在背風向陽的坡地上建園,坡度要小於15°。在陽坡地栽植的國之鮮杏較平地受晚霜侵害的程度要明顯減輕,可能與背風向陽坡地能有效降低風力避免冷空氣集結有關。

二、土壤改良

建議在定植前一年的秋季挖好定植穴(或定植溝),並進行有效改土。定植穴的標準為長、寬、深均為 1 m,將表土和心土分開放置。在底部最下層鋪設 20-30 cm 厚的粉碎秸稈,然後填入 10 cm 左右厚的表土,再填入腐熟農家肥,每個定植穴 30-50 kg,隨後填入表土,上凍前灌足水沉實。


鮮食採摘杏品種國之鮮栽培關鍵技術


三、苗木選擇

全部採用三年生優質嫁接苗,苗木高度 1.5 m 以上,苗木粗度在 1.0-1.5 cm,苗木長勢健壯無明顯病蟲害,根系發達,主根長度 30 cm 以上,側根 5-8 條,長度在 20 cm 以上。國之鮮優質大苗在阜新地區栽植以來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和栽植成活率,極大的縮短緩苗期,栽植當年可見花,栽後第二年就見果。

四、避免花期晚霜侵害

阜新地區杏樹晚霜侵害主要發生在花期,使花器受損、授粉受精率低,導致減產甚至絕收。隨著近幾年當地果樹技術推广部門的積極努力,並邀請國家、省杏樹研究專家,對如何降低晚霜侵害做了大量的工作,現階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鮮食採摘杏品種國之鮮栽培關鍵技術


1、物理防控

物理防控技術包括:早春灌水、盛花前中午噴水以及燻煙的方法,其原理是通過降低溫度的方式,延遲花期以避開晚霜侵害。

(1)早春灌水

早春進行全園灌水,通過降低地溫,延遲開花。

(2)盛花前中午噴水

在盛花前 25 天左右開始,每天的中午進行全樹噴水,也可隔天進行,連續噴 5-6 次左右,通過有效降低溫度延緩開花。


鮮食採摘杏品種國之鮮栽培關鍵技術


(3)燻煙

燻煙在晚霜到來前一晚進行,在園內通過燒秸稈、雜草等進行燻煙處理,每畝要設立 6-10 個燃燒點,要在上風頭點火,也可以避免或減輕晚霜侵害。

2、化學防控

化學防控的方法包括:樹幹藥劑塗白、噴施乙烯利、噴施青鮮素、噴施碧護等方式方法。

(1)樹幹塗白

秋季上凍前進行樹幹生物藥劑塗白,降低早春樹體對光能的吸收,降低樹體溫度,不僅可以保護樹體安全越冬,而且可以延遲花期減輕晚霜侵害。


鮮食採摘杏品種國之鮮栽培關鍵技術


鮮食採摘杏品種國之鮮栽培關鍵技術


(2)噴施乙烯利

在每年的 10 月中旬全樹噴施 100-200 mg/kg 的乙烯利,可有效延遲花期約 2-5 天。

(3)噴施青鮮素

在花芽膨大期噴施 500 mg/kg 的青鮮素,能有效延遲花期4-6 天,降低花芽的凍害發生。

(4)噴施碧護

在花前一週、花芽膨大期和花期,噴施碧護藥劑三次,可有效延遲開花 3-5 天,避開晚霜侵害。

五、肥水管理

國之鮮杏全部採用果園行間自然生草、樹冠下覆蓋的栽培管理方式。用玉米秸稈、雜草、園藝地布覆蓋可有效提高地溫,保障安全越冬,減少水分蒸發,降低灌水次數 1/3 左右,提高水分利用率。行間自然生草,生長季人工刈割 3-4 次,保證不影響日常管理即可。在秋季結合施用農家肥進行全園深翻,將雜草和有機肥同時翻入地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按照有機綠色果品生產標準,國之鮮杏全部採用有機肥完全替代化肥,抓住秋季和春季兩個施肥關鍵時期,在成齡園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 3000-5000 kg,同時按照農家肥施用量的1/100 施入微生物菌肥,促進有機肥分解和樹體吸收。花期噴施0.3% 的硼砂和 0.3% 的尿素混合液,促進授粉受精。在花期、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噴施富硒葉面肥,促進果實中硒元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轉化,提高果實品質。

在花芽萌動期、幼果膨大期、土壤封凍前注意要及時進行灌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