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疫情过后,房价会有哪些变化呢?

达叔聊职场


具体情况我不知道 但是我希望房价不要再涨了!我这两年还打算买房子。


烨子816


疫情过后。,我认为除了北上广深几个一线大城市以外,其他中小城市的房价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这次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各行各业都受损不少,尤其是各个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不少企业迄今还无法正常开工。有些撑不下去的企业已经倒闭。即使勉强开工的企业,也是有一搭没一搭,不少公司员工的奖金缩水,工资缩水打折。

疫情还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难以预测。对个人工作收入,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现金为王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旦工作受到影响,手上缺乏现金的话,房租房贷都难以偿还,甚至可能造成逾期,背上信用黑名单,对个人生活及未来信用会造成很大影响。

这种情况下人们都会对消费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对买房买车这样大笔支出的消费产品,会变得更加谨慎。这样的消费心理一旦形成,对房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人们有从众心理,一旦房价开始出现松动甚至下跌,雪崩效应就会出现,连续性的下跌不可避免。

因此建议目前情况下,如果不是特别的硬性刚需人群,一定要捂紧手中的钱包,不要轻易掏钱买房。等一等看一看,等待疫情过去形势明朗以后,再根据情况做决断。

但是总的来说,我认为房产投资目前已经不是一个好的理想的理财产品了。


金石声声响


2020年,全国房价注定很疲软,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不如2019年,岂看近期疫情状况,各地还没有复工生产,全国各地大部分商铺仍然还没有正常营业,随着房地产20年的大力开发,商品房早已供大于求,据有关专家称,我国的商品足够30亿人居住,我们今后即使不再建筑房子,也住不完。商铺同样供大于求,黄金繁华地段,商铺房价仍然平稳,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黄金路段仍有升值空间,不过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特别是人员稀少的地方,商铺还有多少没有卖完,即使在经营的商铺生意也不太景气,这都是网上购物带来的结果,相对来说餐饮不受影响。

随着新冠病毒突然来袭,这段时间各地商铺老板可谓叫苦连天,路人少,生意几乎没有,90%以上商浦处于停业状态,房东要收房租费、物业管理费,如果房东不免点,商铺老板无心继续租赁,而房东不好收房租已存在想买商铺赚钱的人不敢买商铺,所以2020年商铺下滑不可避免。

在过去的2019年全国房价走势不容乐观,连北京、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房价均有回落,只有像宁波、苏州、深圳这样产业众多的城市房价仍然坚挺,宁波同比增长20.78%,苏州12.18%,深圳8.65%,像三亚这样靠旅游带动房价跌得很惨,三亚同比下降17.9%,像东北、西北随着人口大幅下滑,房价将很不乐观。(比如黑龙江鹤岗市房子均价每平米不足400元)买涨不买跌也许房价才更稳定。



舞动人生124


不会上涨不说,还会大幅度下跌,2020一些地方如果房地产救世,会是房地产经济最后疯狂吗?这个大概率是的了,2020是房地产最后疯狂,为什么呢?

一、2020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会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其中直接影响最大就是餐饮、酒店、旅游、娱乐、所有你再街边看到实体店,我们不敢说他会影响50%就业,但是影响1/3以上就业是必然。那些债务高的、房租高的、成本高的都会在这次疫情中倒下,就算现在救他们已经晚了,还有他们敢开门,你敢消费吗?命比经济重要对吧?就业没有,买了房子房奴都要断供,没有买房子的还能买房子吗?从就业上来说,救世绝对是房地产最后疯狂。

二、2020后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家庭个人,都要重新审视城镇化。到底城镇化是不是最利于社会进步的,看看这次疫情,如果没有过度城镇化,人口不过度集中,恐怕也不会导致部分地区疫情基本失控现象,有些不该感染,不该去世人也不会去世。我们是不是应该把重点基础建设、保障建设下乡去农村,就地城镇化。以免过度集中遇到传染病、生化泄露、战争冲击时候付出更大代价。然而过度开发房地产就是高度集中的导火索。

三、依赖债务发展的房地产在战争和意外面前不堪一击,房地产从拿地、造楼到销售都是负债,房地产交易不过是债务创造和转移过程。一旦遇到战争,无论是和其他国家战争还是生物病毒战争,有形还是无形的,都会把高债务问题摆到台面上来。由于债务导致金融风险必定彻底暴露,弄不好来一次债务危机也不是不可能。从债务角度,现在救世房地产是房地产经济最后疯狂。


刘华银mark


难以置信!疫情未了,却猴急扶植房地产,某些城市的司马昭之心

发自武汉的新冠病毒疫情肆孽,给各大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最关键的是,防止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救市资金,被挪用到房地产领域。

比如,一些叫嚣鼓吹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无耻言论,在肆孽横行。

君不见:

无锡,西安,深圳这些地方,第一时间,甚至还在疫情还不明朗的情况下,猴急火了的出台扶植房地产的政策!

那些扶植房地产发展的文件,真是情真意切,让人潸然泪下!

不过,我想问的是,这些城市:到底是真为民,还是真为房?

很显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不但,无锡、西安、深圳、郑州、成都陆续出台房地产市场“救市”政策。

江西和安徽房的地产协会,也不甘寂寞献丑于前,赤膊上阵,建议放松限购!

这些城市,新政内容详实,从纳税、银行信贷、监管资金、预售申请、土地出让、复工、房产交易、减租、工程进度、疫情损失等多个领域,对房地产企业进行全方位保障。

措施严密,对房地产企业的爱护呵护之心,天地可鉴,日月同辉,简直不要太感动!

一时间,群魔乱舞!

可是这些城市想过没有,对于中国经济最大贡献的不是房地产,而是万亿实体工厂!

你们吃的用的,以及防疫保障物质,不是房地产生产出来的,而是众多实体企业!

现在疫情还处于胶着状态,全国众多中小企业,实体工厂都处于无法开工的艰难境地。

口罩,防护服短缺,疫情前线医疗物质缺乏,前线抗疫的医生护士,保障人员精疲力尽,无锡,深圳,西安这些城市却第一时间,发出对房地产企业无微不至的关怀!

你们要明白,你们生活安好背后默默奉献的是谁?

中国真正的底蕴,是我们众多创造了极大物质财富的工厂,而不是黄浦江边让富人炫耀奢靡生活的汤臣一品豪宅!

疫情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房价,不能让房价暴涨,寒了实体企业家坚持做实业的心,让企业家看到房价暴涨的赚钱效应,而放弃恢复千疮百孔的实体工厂和企业运作,去炒房。


军辉论房


事实上,受疫情影响,房价必然会波动,但总体不会出现大跌。



根据分析,去年10月份开始,全国楼市就已经进入了漫漫低迷期,金九银十变成了铜九铁十。但结婚还得买房子,孩子还得上学,购房需求每天都会存在,只能日日积压。本来会在春节过后集中爆发,但又迎来了疫情,所以完成了几乎半年的购房需求积压,这种情况除了上次非典以外,出现次数极少。



疫情会滞后需求,但不会消灭需求。这个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也表现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住宅投资达到10792.3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商品住宅房屋竣工面积33774.61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额7955.7亿,相比2002年的6032.3亿,涨幅高达31.88%。



疫情期间成交量迅速下滑,楼市低迷。但在8月之后迅速反弹。这年还是温州炒房客炒房的元年,年底温州炒房团包三架飞机看房,“一夜之间带走深圳新龙岗商业中心二期的上百套商铺”的新闻正是这时候发生的。

除此之外,我们要还注意的是。

1、返乡置业行情彻底熄火。因为返乡置业集中在春节之后。春节赶上疫情,大家封闭在家中。疫情解除,大家开始陆续返工,正好跳过这个档期。三四线城市楼市在自身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更是雪上加霜。即使短期内会迎来一波人为小高潮,但迅速会下落。

2、疫情结束后,一定会陆续出台购房利好政策。因为半年的冷市,一个季度的疫情,地方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地方财政尤其是对土地有依赖的城市,收支无法补平,只能通过短期刺激楼市,让老百姓买房来弥补之前的亏损。

3、虽说有反弹,但天花板极其有限,无法完成大涨行情。一来我们之前探究过,购买力被前一轮大周期透支,还没修复,不能和2003年同日而语。二来4、5月之后,天气炎热,老百姓看房动力弱,传统淡季会抑制行情爆发。


尘世醉人


可能有对有错,鉴于多数人已经好多天不出门闲的发慌了,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下。

01

疫情结束后,房企会降价卖房。

我不敢说,疫情结束之后,所有的楼盘价格一律下调,这样太不靠谱。但是有相当可观数量的新盘会打价格战。

为什么这么笃定呢?

老实说,让房企出血其实并不容易。因为绝大部分开发商宁可多发债,多借钱也不会降价促销。

因为市场上的小白向来是买涨不买跌的,房价涨的时候,即使连夜排队,需要百万验资也要买,房价跌的时候,即使开发商哭着喊着已经是赔到底裤的价格,大部分人也不认账。

更何况,如果降价的楼盘是老楼盘,前期买了房的业主,那是要砸售楼处维权的。

这都是以前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所以开发商不会轻易降价,除非到了发债融资难、销售回款也难,除了降价没有其他办法的时候。

02

即使出台利好政策,也一时无法解决房企的燃眉之急。

比较关注房地产的朋友可能知道,最近两天很多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的对房地产利好的政策,不乏一些媒体和销售炒作,但总结下来,无非就是以下两种情况:

1、地方上发布减缓土地出让金交付、放开预售资金的监管等等政策。

2、部分城市房地产协会要求取消限购限贷等措施,积极救市。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利好是极其有限的。地方上的政策,根本目的是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至于房地产协会的一厢情愿,能不能执行也还不好说。

所以目前能救命的措施根本没有,对现金流紧张的公司来说,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如果接下来1-2个月依然没有销售额,很可能就是大房企割肉买房、小房企的生死抉择时刻。

我们来看更为关键的一些信息,来佐证如上判断:

1、从2020年1月25日到2月10日这段时间,95家典型房企完成春节发债融资的,仅仅有4笔,金额不足百亿,对比去年减少了86%。(数据来源:克而瑞)

2、更恶化的情况是,2020年3季度开始,房企们会进入偿债高峰期,如果2-3月融不到钱,卖不出房子,那很可能连债务都还不上。

3、还有一个细思恐极的数据:平安证券测算,A股上市房企货币资金对刚性现金流出的覆盖率是0.5年。也就是说在不考虑经营性收支的情况下,地产公司只能支撑约半年的工资、利息与税款支付。

如果考虑到经营活动流出(土地分期付款、预售房屋建安等),按照按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下降50%来看,地产公司只能支撑约3个月的工资、利息与税款支付。

看来不仅中小企业难,销售额千亿的房企也真好不到哪里去。这两天,旭辉集团CEO林峰说过让业内人感受至深的一句话:库存是房企的癌症。

“库存,特别是现房库存和滞重库存,就是消耗资金成本的癌症,会占用宝贵资金,吃掉仅有的利润。”

消灭癌症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快速的甩出库存。

03

乐观的分析,按照钟南山教授的说法,疫情有望4月份之前结束。那么4-5月份,是比较好的购房时机。

按照往常的惯例,开发商们每年春节后都会炒作小阳春,收割一波客户。

这么做,是因为开发商完全把我们的消费习惯看透了。一是大多数人有节假日拖延症。请想想,快到过年的时候,你是不是都没什么心思工作了,就想着赶紧放年假,即使有买房买车的打算,也习惯等过了年再说?

再一个就是,大多数事业、企业单位,都有年终奖,待遇越好的企业,年终奖越丰厚。拿了这么一大笔钱,不花都觉得对不住自己。

所以过年这段时间,市场上难得的积攒了一群有钱,还打算看房的人。换作你是开发商,不抢收一波,你也不好意思。

不过今年小阳春肯定泡汤了。疫情的影响,彻底打乱了这波抢收的节奏。

疫情过后,考虑到大家对疫情的恐惧,开发商不会立刻做出现大规模的开盘、选房活动,即使售楼处正式营业,也是逐渐的、陆续恢复带看量。那么大概在4-5月份这段时间,就是一个成交的空窗期。

空窗期是你进入的最好时机。这个时期多数人还在观望价格、担心疫情影响、甚至没有具体的买房目标,市场刚刚觉醒,开发商会拿你当亲人一样对待,尽可能给予最优惠的价格。

总的来说,我认为上半年的成交量不会很乐观,出现抢购潮的概率很低,小阳春也不会这么快反弹。

上半年买房捡漏的机会,可能比下半年要多。

推演下半年的走势:

最先一波入场的,永远是刚需。后续的市场情况,要看刚需群体的成交量带动。

如果成交量比较乐观,那么偏向于改善、投资的群体会第二波进入。市场也会由冷转热,由跌转涨。

所以不排除下半年市场小热的情况。

04

也没有必要因为降价而买不喜欢的房子。

目前市场炒房投资的人群已经很少了,大部分还是有真实居住需求的人在买。在家这段时间,不妨好好做做功课,到底需要买总价多少、哪个地段的房子。

归根到底,房子还是用来住的。即使楼盘降价,但户型你不喜欢,地段距离你上班、日常生活的地方很远,交通也不方便,又为什么要因为便宜而买呢。

买房的目的不是为了薅开发商的羊毛,而是为了改善生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在家宅着的这段时间,以前注意不到的琐碎小事,却成了来之不易的小确幸。

以前你可能嫌弃父母唠叨,但现在你会觉得家人健康最重要,能被唠叨也是一种幸福;

以前你可能抱怨老板抠门、同事事逼,但现在发现有个稳定的工作真好;

以前你可能很讨厌上下班堵车、外卖送货不及时、地铁人流拥挤,现在你会发现,一个秩序正常的社会是多么宝贵和难得。

所以房子并不是全部。

我闺蜜跟我说,她每年都不爱回老家,每次回去家里亲戚总问,买房了么。买车了么。一个月赚多少钱啊。

但谁又能想到,2020年的我们,需要的不是车自由,房自由,而是口罩自由呢?

如果说我能从这场疫情中感悟点什么,那可能也就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珍惜当下。


一个安静的午后天


这次疫情过后武汉的房价可能会随之下跌,武汉作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无论是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才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主体。所以要想在发生了巨大社会动荡的情况下维持武汉在华中地区的地位,就需要才取手段留住人才。房价下跌对吸引人才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所以武汉房价肯定发生变化。

1、整体来看武汉短期的市场低迷期不会太久,武汉是一个有潜力的城市,新房市场短期回暖不太现实,那二手房因为有可操作的空间,加之武汉市购房需求人群摆在这里,疫情结束后依旧会有购房需求,加之武汉的房源充足,整体也不必太担心。疫情结束后的调整期,反而是购房者的好机会,二手房市场一些卖房套现的人估计不在少数,急卖必定会降价出售,有想捡笋盘的客户可以见机入市!

2、从2003年的非典经验来看,整个非典期间,楼市普遍有20%的跌幅。但“非典”结束后的5月份之后,全国新建商品房价格上涨4.84%,2004年上涨17.76%。所以囡囡推测2020年的肺炎疫情结束后,开发商迫于回款以及工程速度加快等压力,新房价格上涨也会是必然的趋势。那这就给二手房市场留下了足够可以发展的空间。那有有句话说的好:房价到底是涨是跌,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Caaaaaaaaaaah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即使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百姓也不会立即去买房的,而是等待疫情完全结束之后,才会真正考虑买房。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下旬开始,大部分开发商的成交量比往年跌去近90%。

“恒大这种大房企都在降价了?”“七五折力度不小,据说极限优惠能有六四折?”“如果其他房企跟进,那不是要打价格战了吗?”

一方面,对房价的下跌产生预期,购买人士陷入观望情绪;另一方面,央行释放流动性、房企仍在不断拿地,似乎又透露出房企的殷实家底和良好的市场预期。

这段时间,继恒大之后,大部分房企都早早搞起了花式营销,直播售房、无理由退房和大手笔折扣……轰轰烈烈拉开了阵势。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紧张?

其一,销售回款少。

全国打响疫情防控攻坚战之后,除了餐饮、旅游、影视等行业,房地产也受到了显著影响,至少有60个城市的售楼处暂停开放。

而房企所谓的线上售楼,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能转化多少也要打个问号。

房子卖不出去,销售业绩和现金流自然要受影响。

以全联房地产商会调研的某家房企为例,春节期间单月销售减少80亿元,以往每月可获贷款40至60亿元,如今贷款金额也遭腰斩,单月资金缺口将达到100亿元以上,这还不算企业人员工资、待支付工程款、利息费用等其他刚性支出。

其二,债务压力大。

202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处于债务的集中兑付期。

不同于其它行业,房地产公司大部分都是高负债比例,每天的利息最多能以亿为单位计算。“不能销售、不能开工,但是贷款利息不会少,没有回款就没钱还利息。”

具体来看,融资成本高、净负债率较高、短债占比高的房企,受疫情的影响较大

还有另一类房企,影响也较大,即在湖北地区土地储备规模比较高,特别是湖北当地的民营房企。

这两大因素,构成了未来一段时间房企降价最大的动力。

但丛各地的政策来看,目前,地方政府主要是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开发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主要针对供给侧,对于需求侧,还没有政策出来。

而且如果长期观察楼市,会看到一个非常有规律的现象,市场预感房价会因为现阶段的调控放松而上涨的时候,各级政府和各个管理部门都会出面,重申楼市“房住不炒”以及“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这些都说明,大规模的房地产刺激或者救市是不会出现的,房价上涨过快的地方大概率是会被约谈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肯定的:房价大跌的可能性也不大。

其一,利率下调和政策松动的“托底”像一张安全网,帮助房地产市场在疫情过后进行恢复和反弹,累积的购房需求只会滞后而不会消失,“平稳”从来都是近些年政策强调的关键词。

其二,楼市从来都是“买涨不买跌”。对开发商来说,价格降一些,房子会更好卖,但降太多,反而没人敢接盘了。

哪一次降价不是引来老业主的激烈维权?更不用说,房价牵着整个国家的金融系统、信用体系乃至经济体系,房价急剧跳水的连锁负面反应,是很难承受的。

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还是那句老话,需求点到了,经济条件允许了,该买还得买;至于那些盼望放水刺激楼市,希望抄底大赚一笔的投机客,还是清醒些为好。


搅拌车阿平


疫情过后,房价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人感觉应该有这几方面的变化:

1、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还是会涨,因为更多的人人认识到了买房的重要性!

2、政府效能好,宜居,医疗资源充足,人才引进政策宽松,教育资源好的城市越来越能吸引青年人,该类城市会涨价

3、容积率小的,物业好的商品房更受青睐,房价会涨

4、央行降息,再加上国家又有大量资金入市,必然有一部分钱会进入房地产这个蓄水池,房价肯定会上扬

5、地段好,配套好的房子绝对有上涨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