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襄陽無西"的謎底在哪裡?

自秦置南郡和南陽郡至兩漢以來,古老傳統歷史邊界以漢水分界兩郡南北,至公元208年東漢丞相曹操立襄陽郡而改變。

秦置鄧縣居南陽郡南部,處於分界線之漢水段以北地區,在漢水北岸歸屬南陽郡。

《襄陽府志》記載"萬山以西,漢水以北"為南陽鄧縣縣境。記載清晰表明鄧縣在萬山以西,又在漢水以北。

是以"襄陽無西"成了襄陽先人們的古老傳說,這個傳說被後來襄陽學者們做"眾多解讀",多被論證為時南陽鄧縣轄治襄陽萬山以西地區,以至於轄治到襄陽古隆中的位置。"襄陽說"的學者、老師們並以此得出結論,諸葛亮本人認定的"躬耕於南陽"就是躬耕於"襄陽古隆中",因為古隆中曾經歸屬南陽郡"鄧縣",古隆中也是"南陽"。

無論襄陽人祖先所記載的"襄陽城西二十里"或是現在襄陽老師們糾正的襄陽城西十一里,他們都認定是"古隆中"這個地方,而且必須被南陽"鄧縣"轄治。

而府志記載論述的意思果真是這樣嗎?我們不談"記載源頭"的矛盾論述問題,我們只分析該《襄陽府志》所論述的"萬山以西,漢水以北"歸屬南陽鄧縣這個府志記載。

"萬山以西,漢水以北"這個論述,所體現的意思:時鄧縣縣境不僅在萬山以西,而且時鄧縣縣境必在漢水以北。"襄陽說"只認定了"萬山以西",卻忽視了"漢水以北",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種"奇怪現象"的論斷呢?是萬山以西這一段漢水、諸山奇異的地理地形造成了認識誤區。如下圖:

時襄陽縣西北方十里是萬山,萬山西是按是山,山下有曲隈;襄陽縣正西九里是阿頭山山脈,按是山在萬山與阿頭山之間,阿頭山下亦有曲隈。這一種奇特地形於是有漢水自西而來經過諸山之腳迴旋形成曲隈,至萬山腳下受阻後向北而又向東繞過萬山腳下而東去。是以張衡《南都賦》之"漢皋之曲" (萬山之曲)就在這個地方,萬山在這個"曲隈"的東面,阿頭山在"曲隈"的南面,形成群山半抱水凸之地形。而"漢水以北鄧縣境"就在這段自西而來的"漢水以北",一塊"U"型凸出的陸地上,南陽郡鄧縣與南郡的交界亦是這一段"U"型漢水分界線。

是以鄧縣縣境此處跨水而轄治襄陽古隆中的"襄陽說"學者的"論證",被《襄陽府志》記載所否定,"襄陽無西"的秘密解讀就在這裡。如下圖:

這是現在的地圖,時"萬山以西,漢水以北"的南陽郡鄧縣縣境,被漢水"切割"成小島,漂浮在漢水河床之中,留下一座見證歷史的豐碑。如下圖:

歡迎"襄陽說"學者飄逸老師、賈芸老師、林海遊老師等及襄陽愛好三國曆史的網友朋友們過來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