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天下武学正宗"到"任人宰割",全真教之衰败,因尖端人才培养不力

读金庸小说,品世间百态。先生之作虽被冠以武侠二字,看似是些江湖恩仇、门派争斗之事,实则先生是把生活"搬"进了他的著作中。

细品先生之作,于刀枪棍棒、拳脚招式之中,好似能看到生活百态;于爱恨情愁之中,又能体悟人生不解之惑。先生之作,笔者最爱"射雕三部曲"。"仙子"般的小龙女、"憨厚"的郭大侠、"单纯可爱"的老顽童、因爱生恨的赤练仙子、"最接地气"的过儿,被先生刻画的入木三分。

王重阳剧照

《射雕英雄传》是"射雕三部曲"中第一部,也是先生的"封神"之作。提及《射雕》,就不得不说终南山全真教。全真教,乃《射雕》第一高手"中神通"王重阳所创。

王重阳携第一高手之势,得顶级高手"老顽童"周伯通相辅,又收马钰、丘处机等七人为徒,此七人也都侠肝义胆,在江湖上有全真七子之侠称,另广收门徒三千。使得全真教一时风头无两,迅速成为江湖第一门派,博得"天下武学正宗"之美誉。

然而,随着王重阳身死,周伯通又不理教中之事,全真教早已不复当初之盛。全真七子虽说仍是侠名在外,教众弟子也是越来越多,但教中无一绝世高手坐镇,加之三、四代弟子武艺平平,难成大器,全真教颓势已现。通过两个细节,便可看出全真教的衰落。

  • 蒙古王子霍都率众攻上终南山。霍都这等角色,都能轻易攻上终南山,且全真教上下竟无人能与之匹敌。若不是郭靖前来,全真教可能就此沦陷。

马钰道:"若不是你及时来援,全真教不免一败涂地。"

  • 追捕李莫愁。全真七子中刘处玄与孙不二两人,更有率众弟子相助,竟对付不了一个李莫愁。还得丘处机、王处一星夜带十数弟子驰援。然而,全真七子中四人到场,外加弟子数十,仍未抓住亦未杀得李莫愁。可见全真教顶尖高手之实力。

没有顶级高手坐镇的全真教,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全真四子追杀李莫愁

人才凋零的全真教注定要衰败

《天下无贼》葛优:"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

此话言之有理,但不全面。人才,不仅在21世纪,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全真教的衰落,其根本原因,便是后继无人,特别是高端战力。自王重阳、周伯通后,全真教已无一人可以列入顶尖高手行列。

人才培养不力,再无高、精、尖人才,失了传承,"天下第一派"之名,早已名不符实。全真教弟子数千,并不缺有天赋的可造之材。其实赵志敬、尹志平天赋也都算上乘,为何武艺确是稀疏平常呢?为何全真教培养不出顶尖高手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 授业也需要天赋,不是每一个人都叫"孔夫子"。王重阳乃一代宗师,"五绝"之首,天下鲜有敌手,但自身实力强,不等于能教出好徒弟;自身武艺高,不等于善于授业。

看全真七子的武艺,便能理解这个道理。不说青出于蓝,此七人联手恐怕都难敌王重阳一人。在倾囊相授的情况下,七个徒弟联合都打不过师傅一人,只能说师傅授业无能。

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这等情况不在少数,张三丰,同样是武道宗师,同样是天下无敌,同样是收徒七人,同样七个徒弟没有一个可以拿的出手的。

反观同为"五绝"的北丐洪七公,他就比较善于教徒弟,降龙十八掌教予郭靖,打狗棒法教予黄蓉,可以说都青出于蓝。

“北丐”洪七公剧照

  • 底蕴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虽然王重阳时期,全真教声名大噪,无奈创教时间太短,底蕴不够深厚,一方面前来投师之人难以保证天赋,良莠不齐,另一方面授业之道也还未成形。无论是传授武艺,还是山门管理,都需要一代代人的尝试、总结、改进,才能日臻完善,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完善一门心法、技法的正确教学方式。

人才培养体系也还不完善,有些粗犷式管理。杨过算是关系户了,而且丘处机等人对杨过的培养非常重视,虽然赵志敬不喜欢杨过,不肯真心教他,但学了几个月,没学会一招半式,竟然没人发现,这就说明全真教的体系有多不完善了。

通过杨过,可以再看那弟子三千,这些人中可能有天赋极佳者,但全真的人才培养体系,不足以让他们尽展天赋。

用现在的话说,全真教属于暴发户型的,整个门派管理,还处于人管人,而不是制度管人的状态。人才培养体系亦是如此,还未完成构建。

真正的底蕴,就要看少林,千年少林,不论是山门管理,还是人才培养都非常完善,特别是对初入山门的弟子,少林有一套完善的培养和发现天赋弟子的方法。比如我们熟知的挑水僧,还有跳树僧。

少林寺新进弟子,每天从一棵一米高的小树苗上跳过去,最初这显得轻而易举,然而小树不断地长高,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每天都跳得更高一些。到了两三年后,一个优秀的弟子就可以轻易地从接近两米高的树上跃过。

少林寺设达摩院、般若堂、罗汉堂、戒律院、藏经阁等,组织架构清晰,各司其职。全真教与之相比,差之甚远。

少林寺一阁、三堂、六院

  • 严重缺乏实战,于全真弟子来说,唯一实战的机会可能就是弟子大比。但这种比试含金量太低,达不到应有的实战效果。

多少武道宗师,都是在生死之间,才得以领悟武术的终极奥义。没有实战的功夫,只能算是花拳绣腿假把式。

  • 忽视德育,武德教育,全真教做的太差。尹志平玷污小龙女,赵志敬为了掌教之位勾结外敌,古墓派婆婆送药反遭围杀。这种例子太多太多,通过这些事,足以证明全真教的武德教育有多失败。

有武而无德,在江湖上定是难以立足,像这等名门大派更是如此。武德的缺失,必定导致门派衰落,这一点毋庸置疑。

人才培养不力,有再厉害的功法也得不到传承。于任何门派来说,后继无人定是衰败之根本。

当下高精尖人才培养的误区及现状

刀光剑影、武林争雄的江湖,仅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只是社会的一个领域而已。但通过全真教由盛到衰的过程,通过全真教失败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对比、反思、检讨当下。为何现在高精尖人才如此之匮乏?

一、人才培养的误区

说到高精尖人才,可能世人皆会想起钱学森、杨振宁、爱因斯坦、霍金,其实不然,钱学森等人当然是高精尖人才,但不只是科学家、物理学家才是高精尖人才。

航天器能遨游太空,不某一两个是设计师能做到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每个精密零件的制造者,是航天器每一位组装操作员,辛勤、专业的成果。或者说,它是车床、铣床、磨床、刨床的每一位操作技师,一个一个地制造出来的。敢说这些操作员不是高精尖人才。

车床技师认真工作中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哪个领域,亦无论是什么行业,只要你热爱,能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并具有创新精神,行业知识及技能超过常人,能做到一般人所做不到的,你便是高精尖人才。

是否是高端人才,看的不是你的行业,而是你技能、技术是不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只要你有领先于行业大多数人的技能,只要你对社会有贡献,对行业有贡献,不管你是科学家、服装店导购员,亦或者是快递小哥,你都有资格被称之为尖端人才。

二、现状

当下,人们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较之以前也有很大的进步,但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比如行业有别、比文凭、比论文等。行业歧视其实也就是上述的思想误区。而比文凭、比论文这样的现象在目前还是有的,当然这些问题也一直在改善、在进步。希望不久的将来,都是以"真功夫"讲话。

要说写行业论文,我相信在武术领域,无人能写的过《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然而王仙子可是一点功夫都不会的。

人才培养方面,或多或少还有些不足。教育中综合型人才与专业人才区分不够明显,专业型人才技能知识学习比例不够。最大的问题,技能型人才实践太少,动手能力差。

创造型思维培养不够,要做到行业尖端,创造型思维及其关键。江湖之中,最厉害的招式永远是自己创造的,因为更适合自己。如: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张三丰的太极拳等。

相信随着对人才越来越来重视,特别是对技能型人才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才培养体系的进步,我们的高精尖人才会越来越多。

神雕大侠杨过剧照

杨过的成长之路看人才养成的正确姿势

《神雕侠侣》中,杨过从一个流浪儿成长到"西狂",观其成长之路,绝非偶然。其天资聪颖、天赋过人是一方面,刻苦好学是一方面,然而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论与实战的结合才是杨过成为一代宗师的根本。

扎实、牢固的根基是杨过成长的基础,他基础牢固,所学甚广,古墓派、全真教、蛤蟆功这些顶级的功法,对杨过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过的实战从抓鸟开始,从一只到一袋。再到被李莫愁,金轮法王、公孙止夫妇等追杀。可以说,杨过成长的路上,一直在战斗、实践,而且大部分都是生与死的考验。这些战斗,磨炼了他的心智、打磨了他的武技。"实践出真知",这句话用在杨过身上及其恰当。正是这些丰富的战斗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才有了自创的黯然销魂掌。

从杨过的成长,看现代教育。加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才是正确的姿势。

综合、基础教育时间过长。从幼儿园到高中,几乎都在学习基础知识中度过,到大学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而高中毕业已是18岁,这个年龄,已经过了打下技能基础,培养动手能力的黄金时间。进入大学,才接触专业技能知识,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不力,专业、技能型人才,创造性思维不够,很难成为行业顶级人才。

虽然,现在很多中、小学,也设有各种培养动手能力的课。但这种情况在沿海等发达城市做的还不错,但是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孩子,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的孩子,可以说这种训练几乎没哟。所以,加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才是当下最该做的

小学生正在上航模课

德国的技术是全世界公认的,但德国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不是天生的。他们及其注重10岁以下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各种培养动手能力的竞赛非常多,而且他们将培养动手能力的课程,作为重点课程来对待。

到了中学,他们就开始到各种工厂参与实践,并有专门的工人传、帮、带和指导。

像德国这样,从小培养动手动力和创造能力的方法,才是最正确的尖端人才培养的姿势。我们应该学习、研究和借鉴。做到这样,各个领域,才会出现很多江湖上的"西狂"。

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这句诗,道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只读万卷书,很容易成为"书呆子",只有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才能真正成材

实践,是所有领域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根本;创造力,是尖端人才的天花板。唯有从小培养其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才能成为行业高精尖人才。

当然,为人的根本还是德,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切莫忽视德的培养。无德之人,就算有盖世之才又如何?社会需要的,不是"西毒"而是"西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