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中華五千年24個有趣的俗語和問題,個個讓你長見識!值得收藏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俗語,然而有些俗語在聽也在說,卻並不知道它真正的出處和意思。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見俗語和問題的由來,與大家分享。

中華五千年24個有趣的俗語和問題,個個讓你長見識!值得收藏

1、黃花閨女

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有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兒,叫做壽陽公主。有一天,她在宮裡玩累了,便躺臥於一棵梅樹之下,當時正逢梅花盛開,一陣風吹過,梅花片片飛落,有幾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額頭,留下斑斑花痕,壽陽公主被襯得更加嬌豔嫵媚,宮女們見狀,都忍不住誇讚好看。從此,壽陽公主就常將梅花貼在前額。人們將壽陽公主這種打扮稱為“梅花妝”。傳到民間,許多富家大戶的女兒都爭著效仿。但由於梅花是有季節性的,所以,女人們便採集來其他黃色花粉,而後做成塗飾粉料代替臘梅,以便長期使用。大家把這種粉料稱為“花黃”。在當時,人們都認為不貼花黃,就缺少了女性特徵。用黃顏色在額上或臉上兩頰畫成各種花紋成為少女的一種必不可少的裝飾。但少女出嫁以後,就要改變這種貼黃的裝飾,作另一番打扮。

同時,“黃花”在古代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操。因此,人們在“閨女”前面加黃花,不僅說明這個女子還沒有結婚,還說明這姑娘心靈美好,品德高尚。這樣,“黃花閨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輕女子的代名詞了。

2、桃花運

桃花運曾有朝代認為是女子涉淫行為,但是《詩經》中有一首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描寫的卻是女子出嫁時的美好情景。又有《周易》裡"子午卯酉"是地支中代表"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四個方向的,當"四象交會"。桃花會盛開,此時求感情最好,因此人們把愛情稱作"桃花運"。

3、黃臉婆

古代女性所用的化妝品落後,一般所用的搽臉粉含鉛,有毒性,長期使用會導致臉色變黃。所以年紀愈大的女性,受害時間愈長,受害愈深。故年長一些的女性就會呈現"黃臉婆"的症狀。

4、吃醋

唐朝宰相房玄齡的夫人好嫉妒,唐太宗有意賜房玄齡幾位妾室,房不敢接受。唐太宗便對房玄齡夫人說:若要嫉妒就選擇死,並給她準備了一壺“毒酒”。房夫人接過“毒酒”一飲而盡,以示“寧死而妒”。

其實,唐太宗給她的只是一壺醋,於是就有了“吃醋”之典。

5、吃豆腐

漢朝,長安街上有個夫妻開的豆腐店,老闆娘生得漂亮,風情萬種,人稱"豆腐西施",為招徠顧客,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引得周圍男人老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闆娘調情,趁付銅板時摸摸老闆娘的纖手等。後來,"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6、不三不四

古人稱天為一、地為二。所以天地相加為三,三即成為整體的代表,比如:三部曲、三省、三思、三人行等等;而對於四則稱之"周全",亦有稱心如意的意思,比如四大金剛、四大家、四體、四藝、四書等等。所以把"美好事物"之外的,行為不端的人統稱為"不三不四"。

7、三長兩短

傳統的中國文化,在表述不幸的事物時,常常因忌諱而不直言,總要委婉地把要說的意思說出來。比如“死”這一人人都無法避免的客觀規律,在提到這一事物時,就有許多說法:皇帝的死叫“駕崩”;老年人的死叫“壽終正寢”,小孩子的死叫“夭折”。籠統地說,也可以用“過世”、“去世”、“逝世”等。

如果說人遇見了意外的災禍,往往用“三長兩短”來指代。原來所謂的“三長兩短”,是暗指盛殮死人的棺材。棺材一般是由六塊木板拼構而成的,棺材的頂蓋和底部俗稱為“天地”;左右兩片叫“日月”,這四片是比較長的木板。前後兩片稱作“彩頭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因為屍體放進棺材之後,才能蓋上棺材蓋,所以未加封蓋的棺材,只有三塊長木板和兩塊短木板構成,被稱為“三長兩短”。

人只有死了的時候,才能躺在棺材裡,也就是說,才能與“三長兩短”的棺材聯繫在一塊。所以,在形容人們發生意外的不幸時,常用“三長兩短”來暗指有性命之憂。

8、亂七八糟

發生在西漢時期的同姓王聯合大叛亂"七國之亂"和西晉時晉朝皇室內宮爭權奪利的"八王之亂"。給當時的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社會生活被搞得一團糟。後來人們便將這兩次叛亂聯繫起來,構成了"亂七八糟"這句成語!

中華五千年24個有趣的俗語和問題,個個讓你長見識!值得收藏

9、吹牛

從前宰羊時放完血,屠夫會在羊的腿上割開一個小口,把嘴湊上去使勁往裡吹氣,直到羊全身都膨脹起來,用刀輕輕一拉,皮就會自己裂開。這叫吹豬或吹羊。如果誰要說可以把牛皮吹起來,那就是說大話了,因為牛皮很大,而且非常堅韌,根本吹不起來。所以"吹牛"就是說大話的代名詞!

10、替罪羊

聖經《舊約》:挪亞後有個叫亞伯拉罕的閃族人,他99歲得一子。一天,耶和華突然降臨,要他殺子以撒獻祭。以撒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隨父親上山,亞伯拉罕準備好一切,正將兒子放上祭壇欲動刀時,天使飛來拉住其手,不准他殺子,告訴他只是耶和華的考驗,並改用羊來做為祭品,這就是替罪羊的來歷。

11、拍馬屁

有三種說法。一說是元代蒙古人有個習慣,兩人牽馬相遇,要在對方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隨即乘勢躍身上馬,縱馬而去。三是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喜歡拍著馬屁股稱讚一番。

12、跳槽

"跳槽"原是青樓語,在明清時代,這句話卻含有狎邪之意。最早這個詞是說妓女的。一個妓女和一個嫖客纏綿了一段之後,又發現了更有錢的主,於是丟棄舊愛,另就新歡,如同馬從一個槽換到了另外一個槽吃草,這種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稱為"跳槽"。如今"跳槽"被當成變換工作的代語。

13、露馬腳

人們常用“露馬腳”來形容某人撒謊露出破綻,但為什麼要用“露馬腳”而不是“露人腳”呢?相傳,朱元璋與一位未纏“小腳”的馬姑娘結了婚。一天,馬氏乘坐大轎走上金陵的街頭,一陣大風將轎簾掀起,馬氏的兩隻大腳赫然入目。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頓時轟動了整個金陵。從此,“馬腳”一詞隨之流傳於後世。

14、吝嗇

大家肯定知道“吝嗇”是形容人小氣,但是卻不一定知道這竟是兩個人的名字。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王吝的人,中秋前夕去看望老朋友李嗇,但不捨得買月餅,就畫了一個月餅,提著去到李家。結果李嗇沒在,他的兒子說,王伯伯提著月餅來我們家,我要回一份禮才是,於是畫了一個大南瓜,送給王吝。李嗇回問兒子王吝有送禮嗎?兒子回到:“送了一盒月餅。” “那你回禮了嗎?”兒子答:“回了一個這麼大的南瓜。”

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兩人的名字吝嗇,用來形容那些刻薄小氣的人。

15、裝蒜

“你不要裝蒜”,是在找人算賬而對方裝糊塗時常用的詞語,那麼“裝蒜”源自哪裡呢?

相傳乾隆皇帝有一年春天到南方巡查,看到地裡一片青蒜長得綠油油,便稱讚了一番,翌年冬天去又去巡查,可惜這一季節青蒜尚未長出。

為討好皇帝,當地官吏差人把許多水仙移植到一起,遠遠望去其葉子酷似青蒜,乾隆看後果然讚不絕口,這位官吏也因此得以升遷。

打這以後,人們就把弄虛作假或不懂裝懂嘲諷為“裝蒜”了。

16、買東西

“買東西”一詞起源於東漢,當時有東西兩京,到東京買貨物叫買“東”,到西京購貨物叫買“西”,久而久之“東西”便成了貨物的代名詞。

相傳,南宋理學大家朱熹見到好友盛溫和拿著一個竹籃子便問:“你去哪裡?”盛溫和回答說:“我要去買點東西。”

朱熹隨即問道:“你說買東西,為什麼不說買南北呢?”盛溫和解釋:“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我的籃子是竹做的,盛火會燒掉,裝水會漏光,更不會盛土,只能裝木和金,所以只能叫買東西,不說買南北。”

原來,“買東西”這個詞還有這樣的典故,古人的智慧真是蘊藏在我們的生活中。下次買東西的時候,你也可以把這個小知識告訴你的小夥伴哦!

17、二百五

蘇秦一直努力說服六國聯合抗秦,史稱"六國封相"。但蘇秦在齊國的時候被刺客殺了,齊王為了抓出刺客,特貼出告示,聲稱蘇秦為大內奸,刺殺蘇秦者賞金千兩。告示一出,立刻有四個上鉤,聲稱是自己所為。齊王正恨刺客牙癢,怒:千兩黃金每人二百五,順便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砍了!

中華五千年24個有趣的俗語和問題,個個讓你長見識!值得收藏

18、佛家弟子為什麼都姓釋?

釋姓是漢人姓氏之一,一般為漢傳佛教出家人統一使用之姓氏,並未收錄於《百家姓》中。中國出家人以釋為姓,始於道安禪師。佛教初期魏晉沙門,以師為姓,故姓各不同。道安以為,根本道師乃釋迦世尊,故"以釋命氏",後來他譯《增一阿含》,有"四海出家,同稱釋氏"之語。

19、十二生肖為什麼沒有貓?

有民間神話傳說用"鼠騙貓"的說法來解釋這個問題,但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古時無貓,貓原產於埃及,何時傳入中國已不可考,民間傳說則由唐三藏從印度帶回(其實是漢朝)。所以貓在傳入中國以前,中國的十二生肖早就排完成定論了。而且,十二生肖中已經有了老虎這隻大貓,所以小貓就不用值班了。

20、本命年為什麼要穿紅?

風水位理學認為,逢本命年時,生肖守護神要去天庭參拜,按現在的說法就是述職,這時對人的保護就會減弱,妖魔邪祟就會乘虛而入,紅色能夠去災辟邪。這與"過年"貼春聯的來歷也有關聯,所以人們用穿紅衣服,系紅腰帶來去災辟邪,後來被人們發揚光大,連內褲襪子都要紅色。

21、過年為什麼要給孩子壓歲錢?

北宋神宗年間,某年春節夜晚,有個副宰相王韶的小兒子南陔,跟隨大人在街頭觀燈遊玩時,不料被歹人掠走,想勒索王韶一筆錢財。逃跑中正巧遇朝廷車子經過,南陔大聲呼救,歹人放下南陔倉皇逃跑。後來,宋神宗得知此事後,就賜予南陔一些金錢,給他壓驚,從此"壓歲錢"在民間流傳開來。

22、為什麼富家子弟叫紈絝子弟?

古代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所謂裳就是大裙子。一走,兩腿呼呼進風。有錢人為保暖,兩條小腿各套上長筒襪,這種襪子叫"絝"。更有錢人用細滑的絲織品做襪子,就叫"紈"。西漢宮女穿"開襠褲"說的就是這種襪子(那時候沒內褲)。這也是"紈絝子弟"一詞的由來。

23、一天三餐制是怎麼來的?

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只有皇室四餐,諸侯三餐。西漢時,給叛變被流放的淮南王的聖旨上,就專門點出,"減一日三餐為兩餐"。這歸功於宋代經濟的繁榮,除了酒肆之間不再如唐代被約束在市坊中間,夜市晚上不實行宵禁,晚上夜生活豐富,所以才加一頓晚飯。

24、百家姓開頭四姓為什麼是“趙錢孫李”?

明清文獻記載,《百家姓》是宋朝初期,由一位吳越地區的儒家學者最先編輯。所以他用了當朝皇帝的姓氏為第一姓;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孫"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李"是後唐皇帝李後主的姓氏。這就是《百家姓》開頭四姓"趙錢孫李"次序的由來。

中華五千年24個有趣的俗語和問題,個個讓你長見識!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