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精读《红楼梦》?发现它的美妙之处?要重视校点和注释的成果

《红楼梦》作为一部通俗文学的作品,嫁接或者传承中国的诗学传统,我们的悲剧传统是在诗歌里面,比如“悲秋”,通俗文学(小说、传奇)一开始从唐代一直都是最后是大团圆结局。但是,从《金瓶梅》、《红楼梦》开始,把这个悲剧传统延续下来。

曹雪芹写了前八十回《红楼梦》,高鹗的后四十回值不值得读?

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副主任胡文骏说,2017年年底,由人文社推出的“四大名著”精装珍藏版,定价远高于市场上繁多的同类产品,但甫一上市,还是很快取得了销量上的领先。“可见内容品质的优长(包括文字内容和装帧设计等)和出版社的品牌号召力已经成为引导读者购书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是主要因素。


如何精读《红楼梦》?发现它的美妙之处?要重视校点和注释的成果

林黛玉贾宝玉

我们读《红楼梦》,或者说读任何古代文学作品。我们要重视校点和注释的成果。

我们知道《红楼梦》是古代的书,它的原始面貌是没有标点,没有注释,就是直接写下来的原文。抄本也好,印本也好,都是这样。我们现代人读的大部分都是整理本,简体竖排的,有标点、有注释的版本,这是帮助我们理解《红楼梦》最好的工具,因为我们知道《红楼梦》有非常多的百科知识,包罗万象,没有注释的话当代人很难理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我们社的《红楼梦》每一回后面都有一个校记,校记是文献方面的术语,就是把底本和其他的版本对比,哪些文字是更好的、哪些文字改动了,都会交代出来。比如《红楼梦》新校注本有一千多条校记,我举两个例子。


如何精读《红楼梦》?发现它的美妙之处?要重视校点和注释的成果

第一回,写了青梗峰下有一块石头——《石头记》就是这么来的。有一个僧人、一个道士看到这个石头以后,有一段400多字的正文,是庚辰本底本没有的,新校注本是根据甲戌本——甲戌本比庚辰本更早的版本,它只残存不到二十回,但是它第一回里面有非常重要的这么一段,400多字,交代僧人和道士怎样跟石头聊起天来,跟石头说红尘繁华多么好,石头想下凡去,僧人和道士把它变成美玉的经过,而且这段话里面揭示了全书很重要的主旨,比如像“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这400多字,专家做新校注本的时候,虽然底本没有,但是把它挪过来加进去,在校记里面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看书的时候可以了解,虽然底本没有,但是这段文字是非常必要、非常必须的。


如何精读《红楼梦》?发现它的美妙之处?要重视校点和注释的成果

林黛玉


另外一个例子也很有意思,第五回贾宝玉到秦可卿的卧房休息,小说怎么写秦可卿的卧房?说有武则天的镜子,有赵飞燕跳舞的金盘,还有安禄山掷过伤了杨玉环的木瓜,有一个寿阳公主的卧榻和同昌公主的帐子。”我们知道“寿阳公主”这几个字在其他的版本,包括这本书的底本庚辰本也好,包括程高本也好,大部分都是“寿昌公主”,不是“寿阳公主”,没有一个版本是“寿阳公主。”为什么我们看到现在这个书里面写的是“寿阳公主”?这是我们的整理者根据这个词语原来的典故意义校改的。

我们知道寿阳公主是南北朝时候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她有一个习惯喜欢躺在含章殿屋檐下面睡觉,正月初七那天她躺在那,有一朵梅花飘在她的额头上,怎样也挥不去,变成像装饰一样,后来宫女也好,世间的女子也好,看到以后就效仿它画了一个梅花妆,或者叫寿阳妆,以公主的名字命名。


如何精读《红楼梦》?发现它的美妙之处?要重视校点和注释的成果


这个地方显然是寿阳公主,有学者说这个地方可能是曹雪芹笔误,或者是抄写的人抄错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紧接着就是“同昌公主”的账子,同昌公主是没错的,会不会因为下面是同昌,前面写的时候想到后面,就把它也写寿昌,这是一个笔误或者抄写的错误。其实正确的应该是“寿阳公主”,因为这个典故是非常明确的也很著名。

这一点就是我们的整理者把研究考证成果反映在校记里面,很谨慎地推测这可能是曹雪芹的笔误或者抄写人的笔误。因为 “寿昌公主”肯定是不对的,因为历史上的寿昌公主和这个典故毫无关系。这是校记的两个例子,我们看《红楼梦》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些成果。


如何精读《红楼梦》?发现它的美妙之处?要重视校点和注释的成果

红楼梦的不同版本

新校注本《红楼梦》里有2600多条注释,在历次修订过程中增加了很多。第三回的时候有一个场景是林黛玉第一次到贾府,贾母把她安置在碧纱橱。碧纱橱是什么地方?是一个橱子柜子吗?肯定不是。之前的老版本把碧纱橱注释成用木头做的架子,蒙上碧纱,可以折叠,夏天的时候放在室内或者院子当中,可以躲避蚊子苍蝇。这个注释细想一下不太对,因为林黛玉进贾府并不是夏天,根据当时王熙凤的穿着,应该是冬春之季,天气还比较冷的时候。所以这个碧纱橱经过考证,其实是清代建筑内檐装修中隔断的一种,亦称隔扇门、格门。

清代《装修作则例》中写作“隔扇碧纱橱”。用以隔断开间,中间两扇可以开关。格心多灯笼框式样,灯笼心上常糊以纸,纸上画花或题字;宫殿或富贵人家常在隔心处安装玻璃或糊各色纱,故叫“碧纱橱“”,俗称“格扇”。这是新校注本参考刘致平先生的著作《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把它非常详细地描述出来。这个碧纱橱像一个隔间,让林黛玉住在里面。从这点也说明,它就是贾母和贾宝玉住的地方,用碧纱橱这个隔扇隔出来的里间,黛玉可以和贾母、贾宝玉非常亲近的。


如何精读《红楼梦》?发现它的美妙之处?要重视校点和注释的成果


接下来再跟大家分享一点平时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时候读者会提出一些问题说你们这个是不是错了,是不是有问题。

比如第一回,还是说僧人和道士,说他们“生的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我们一般说“骨骼”,有读者说这个“格”字是不是错了?其实这个没错,“骨格”两字在古书里经常见,除了指人的骨架之外,还可以指气质和仪态、骨气和品格,我们在这个地方不能把它按照现在汉语规范改成“骨骼”,这也是我们要注意的,读古代小说的时候要了解古籍的用字跟现在不完全一样,我们不能把它完全改变,因为要尊重底本,也因为有时有更丰富的含义。


如何精读《红楼梦》?发现它的美妙之处?要重视校点和注释的成果


比如二十四回,贾芸去贾府找贾宝玉不遇,小红出来看见:“那丫头听说,方知是本家的爷们,便不似先前那等回避,下死眼把贾芸钉了两眼。”有读者朋友提出“钉”字是不是错了,应该是“盯”。其实“钉”在古籍中也经常用来指“专注地看、注视”的意思,在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也交待了“钉”在这个意思上同“盯”。而且在这里似乎“钉”字更形象地体现出小红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小红是有主见、上进主动的,在情感上也是这样,他们以后的故事也是从这两眼开始的。

再有,也是希望大家在阅读古代小说的时候要看一看前面这些序言,以及整理说明或者校注凡例,这里面会告诉大家这本小说的作者也好、版本流传情况也好,以及整理它的时候做了哪些工作,我们读正文如果有不太明白的问题,通过读序言和整理说明可以弄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