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評價北宋王安石變法?

近代如夢令


要評價王安石變法,首先要明白王安石變法的初衷或者說目的是什麼。

其實很簡單,王安石變法是應新上臺皇帝宋神宗之需,解決富國強兵問題。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解決帝國的財政危急,也就是錢的問題,所以說他的改革主旨是為了給政府創造財富。

其次要知道王安石是站在什麼立場上來變革。

王安石實則是一個國家主義者,政府利益至上,變法的目的首先是富國強兵,其次才是其他。若說是為了蒼生黎民那純屬一廂情願。

說的簡略一點,王安石變法實則是以政府資源來與民營爭利,用政府手段收攏天下財富。另外有些法雖然客觀上也不錯,但執行又出現偏差。

舉兩個一般都認為是善法的法規:

比如青苗法,看起來是低息貸款。但其錯誤就是把貸款這種商業行為搞成政治任務,雖然說是自願,但地方上為了政績大多自行定貸款任務。有些農戶根本不需要,也要貸;富戶自然不需要,但按照規定一等民戶的貸款額度是五等的十五倍,不需要錢的額度高,真缺錢的額度低,還要富戶擔保,原來都是富戶掌握農戶實際情況,放貸給他們,現在不僅自己沒有利益反而承擔擔保風險。甚至城市平民也被貸款,如此一來窮人富人都怨聲載道。

再比如免役法。這是王安石最得意之法,也是得到不少反對派認可的一條。

免役法核心是將差役貨幣化,出錢的可以不出力,出力的可以不用出錢,花錢買服務,去掉一些特權階層免差役的特權。

法不錯,但執行上卻有問題,本來是由當地摸底按照財產多寡來定出等級收費,但有機構卻另設標準。此其一。其二為了交錢,很多人都賣糧換錢,糧食價格下跌,最終還是傷農。

這兩法都如此更不用說以政府控制商品流通與民間資本掙利的市易法,以官方採買替代地方供奉的均輸法,法家式的保甲法。

所以王安石的改革是建立在政府至上的基礎上,當然從個人清廉上來說,王安石於道德無虧。而且有些是“經是好經,但被念歪了”。

正如易中天教授在其著作中所指出的那樣:王安石變法有四大問題,一是國家主義,二是政府萬能,三是理想至上,四是道德唯一。這四大問題的終極就是專制主義,從熙寧變法到靖康之難不過五六十年,由變法引發變味的黨爭彼此傷害,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所以王安石對北宋滅亡是負有嚴重責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