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农村的酒席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

众福酒老大


首先最直接原因就是种子、气候、环境和土壤和以前已经大不一样,已经从根本上改变粮食、蔬菜和瓜果的味道了。

小时候除草大都是人工用锄头清除,现在都是直接撒各种农药和除草剂,压根就不涨草,再加上各种化肥添加,以前河水浇灌都是清澈干净,现在好多都是各种臭水沟里的乌黑,好多被塑料颗粒污染。

第二点,现在家家户户已经奔小康了,平时想吃啥好吃的,不用在像过去一样等过节或者酒席上来好好改善伙食,基本是想吃天天都可以吃,物质上已经很大程度是满足,现在去吃酒席已经没有太多美味上的期待了,和家里平时吃的差不多。

第三,小时候吃酒席每上一道菜,都能引起大人小孩一阵小兴奋,边吃边聊起其乐融融,现在有点像走过场,菜没上来就一直玩手机,上来了就边吃边玩手机,吃饱就直接拍屁股走人了~

最深感受不一样主要就两点,一个是食物本身味道的变化,另一个就是吃酒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氛围的深刻变化,人情味淡了。





金陵美食客


我没在农村生活过,不知道农村酒席具体是什么样。但我想无非图的就是个热闹和高兴。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难得有个名义聚在一起,有吃有喝高高兴兴热闹一回。既改善了一回伙食,又增进了邻里乡亲的感情,还能认识几个新朋友。

酒桌上除了吃,关键是彼此互相交换信息,聊八卦的、讲亲身经历的,做生意赚钱的各种消息来源,总能听到你想要的消息。

农村酒席上的菜都是村里厨艺好的村民做的,很符合当地人的口味,又是大家熟悉的菜,量多实在,价格公道,符合大家的接受程度。场地也是村民熟悉的地方,场地开阔空旷,小孩可以自由奔跑大人可以高声阔谈,比在酒店里自在。

如今村里人都往城市跑,尤其是年轻人事事学城里人做派。村民普遍认为跟城里搭边洋气,村里老一套老土落后,为了面子就对比着城里来。

城里的酒席简洁精致量少又贵,村里的酒席琐碎有年代感,物美价廉。现在的农村城市化,而少了年代的仪式感。


人生百态千味


时间回到95年左右,我十岁左右,平常都盼着谁家有宴席正常一年村里能吃个十次左右,东北的日常饮食都是蘸酱菜,炖菜也都是青菜,一年也吃不上几顿肉,除了过年就是坐席能改善了。记得宴席上有炸黄花鱼或者炖河鱼有土豆炖鸡有萝卜牛肉块,大豆腐,干豆腐,红烧肉。四喜丸子,扣肉,溜白果,肉千子。蒜薹炒肉,酸菜炖肉,肥肠肝肚炒辣椒。菠菜粉皮汤等等等等。十二个菜左右吧。基本大事情都是自己家杀的年猪。菜量不是太大。但是都是烀肉的老汤炒菜,味道特别好,加上平时也没有油水,特别是孩子的桌上吃完饭就剩盘子碗了。饭菜吃的溜干净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每次宴席去了都是为了面子人出去不太好看。明显现在菜量和肉都比20年前好的太多了。但是每次看着一桌子菜就没吃几口就饱了。看啥啥吃不下去,筷子伸出去了都不知道吃哪道菜了,基本上剩的都是肉鸡鱼。青菜凉拌菜都吃没了,可能真是条件好了肚子里不缺油水了。


奉天大哥哥


为什么农村的酒席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因为生活条件变了,人们面对酒席的心态变了,食材和大师傅变了,时代变了。

我小的时候,家里边还是很穷的。一年就养一头猪,快过年的时候杀了,有一部分作为腊肉存起来,一部分吃了。到了过完年,那么肉也就吃的差不多了。所以那个时候就天天盼望着谁家有婚事,因为结婚当天可以去他们家吃一顿,改善一下生活。由于小时候的生活条件有限,你想吃好的,吃不到啊。现在好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大都提高了,小镇上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餐厅,你想吃自己去吃就行,只要你有钱,什么样的菜随便点,物以稀为贵啊,当生活条件富裕了,随时随地都能吃到了,便再也找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

人们面对酒席的心态变了。那个时候吃一顿酒席,可谓是盼星星盼月亮,天天渴望着谁家能够摆酒席,好去吃一顿,那个时候的心态是什么?简直就是渴望啊,谁家有酒席,那高兴的,一天不吃饭,就等着去他们家吃酒席呢。现在无所谓了,因为我想吃什么菜了,随时都可以下馆子吃啊,哪里还有渴望的心情啊。

再就是食材和大师傅变了。很早之前,并没有催红素啊,催长素啊等等,虽然用的菜不完全是农家绿色食品,但也不是花费和农药崔大的啊。现在的产品,从一出生就开始崔长崔生,转基因,为了产量可谓是不惜一切代价,就这样的食材做出来的菜能好吃吗?然后就是厨师,之前的大师傅是的的确确有手艺的人,那做饭十里八村谁家有事情都得请他啊。现在呢,很多小餐馆的师傅兼营酒席,做出来的菜,的确一般般。

最后就是时代变了,现在的时代,各种美食应接不暇,各种餐厅鳞次栉比,你有钱了,可以在家里躺着等外卖上门。跟那个时代已经不能相比较了,多则腻啊,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小时候的美味,最终成了一种怀念和情怀。





生活小梦子


以前的农村酒席承载了多少人天真无邪的童年。小时候爸妈都在家里干活,家里很穷要三五天才能吃上一次肉,酒席和过年成了儿时的期盼,大家都坐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没有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没有同事间的尔虞我诈,也没有朋友间的奔驰宝马苹果七。吃完饭了和几个小伙伴坐一起抓石子弹蛋珠,不用管地上有多脏大家平起平坐没有职位高低。现在的酒席以吃不出童年的快乐更找不回天真无邪的自己,也就吃不出当年的感觉!!!有没有相同经历的小伙伴们呢?



无风ye自浪


作为一个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小时候值得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呢?可能100个农村孩子里面有50多个不一样的事情。但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是一样的相同想法的,那就是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别人家的农村酒席的置办。在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农村都是较为贫穷的,家里的饭菜平时都是比较差,所以基本上想要吃好的一顿饭菜,那就只能等到人家置办酒席的时候了,要么就是过年的时候,毕竟,每年过年的次数只有那么一回,而置办酒席的话,一年很可能可以吃到3到5回。小的时候,很多农村的小伙伴都非常的期待置办的酒席。

然而如今的酒席的味道开始发生的变化,并不是说酒席上面的饭菜变得越来越不好吃了,而是酒席上面的饭菜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好吃,而我们去品尝农村酒席的饭菜的时候,总感觉是没有任何味道的啦,因为很多人来参加农村的酒席,其实从内心上面已经开始出现了排斥的心理。

这些年农村发展的确实越来越不错了,农民置办的酒席次数也是越来越多,很可能一个农民家庭每年都有那么一回两回的酒席置办,也就是说,对于很多人来说 ,一年光是参加酒席的次数都数不清楚了,而且每次参加农村置办的酒席都要送上随礼钱,近些年,随着农民的收入不断的增高,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大家的随礼钱也是水涨船高了。正是因为随礼钱越来越高,酒席的次数也明显的增加,对于农民的生活质量,开始有了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排斥农村的酒席,直呼农村的酒席的味道发生了变化。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因为,农民现在的收入和以前的收入是完全不一样的啦,虽然说收入变高了,但是现在的生活压力却越来越大了,农民所要面临的生活压力是非同小可的,很多人不仅要承担老人的赡养,还要承担孩子的抚养以及家庭的日常开销,对于很多农村家庭来说,生活的压力压的可能都喘不过气来了。每年还要送出不少的随礼钱,这拿到谁的心里谁也不高兴呀。再来说的,近些年不少的农民开始外出务工,农民之间的感情交流也越来越少,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大家都不会互相的联系,感情不断的淡化,而一旦联系多半都是为了置办酒席,以前置办酒席都是为了,维护乡邻之间的,情感,现在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情感,而是谁送的钱越多,谁的感情也就越深,这样的情感建立在金钱上面,所以当然现在的酒席的味道变了,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显然变了味道的酒席是不应该存在在农村的,这样的酒席对于农村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



v蜡笔没有新


为什么农村的酒席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因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生活质量也有所改变。

在农村有过寿的酒席,有婚庆的酒席,有丧葬的酒席,还有小孩过满月酒的酒席,有这么多的酒席,但酒席的味道,再吃不到小时侯的那种味道了。

以前的酒席操办比较简单,做法也和现在做法有所不同,因为以前的物质生活比较低一点,人们需求的也就低。菜价,物价都很低,如果村里一家要办酒席,左邻右舍都来帮忙,那时候办酒席,是从每家每户借桌子,借凳子,借碟子和碗,来在酒席上用,还要请上谁在村里做饭最好吃的人,来当大师傅,这个大师傅的工作艰巨,那时候的厨师哪有专业性的,也一样为村里每家每户酒席上做当地的名菜,像小时候做到红烧猪蹄,扣肉,木耳炒肉,凉拌西红柿,辣子鸡,清炖羊肉,清炖全鸡,随便十几个菜就一桌子。那时候的大师傅做饭也很简单,哪像现在的这个调料,那个调料的,那时候的肉价也特别便宜,几块钱1斤公斤,一条鱼两三块钱,也算是最好的鱼。大师傅做鱼也很简单,把锅里倒油,油开了,把鱼一煮,然后撒点香菜,哪像现在做法那么多种,大师傅把全部的菜做好,帮忙的人开始在酒席桌上摆菜,每一桌上都摆上相同的饭菜,他们吃的津津有味,吃的特别香。

办酒席的这几天特别热闹,全村的人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帮忙,把酒席办得热热闹闹。办完酒席后,酒席上总剩那么多饭菜,这些剩的饭菜,由主家分给帮忙的人,没多有少,每家都有一份,可想而知,那时候的农村,人情味是特别的浓。

现在的人们,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物质要求,那酒席也有很高的要求!现在农村结婚的酒席,一般都在镇上的大型餐厅或者酒店来操办,一桌子大概要1000块钱左右,酒席上的饭菜,都是酒店具有特色的,具有当地风味小吃的名菜。如麻辣鱼,又麻又辣,味道特别浓。烤肉,椒麻鸡等等。

虽然现在的酒席办的再好,在高档,同样是酒席,但意义不同。小时候的那种酒席味道再也回不到了。





乡村梅好


不是现今的酒席味道不好,而是如今的人们把好味道的酒席吃多了、吃厌了,口味越来越高之故。

五十年代初,我村一家富户,过丧事坐席,这席並非桌子,而是坐在地上芦围编的蓆子上的,菜极简单,我只记得吃的是贩米,熬萝卜,就当时而言,人们的吃饭如饿狼捕食,将上席饭莱瞬间一扫而光。

直到七十年代,农村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依然是"只要有能吃饱肚子的包米粥为满足",有道是饥不摘食,何谈席面二字?

六十年代初,我在西安读书,常去二姐夫工作单位西安西大街竹巴市蒸笼社,有次他非常高兴的说,今天你来得正好,我们《会攴》呢!的确,会攴一词我是首次听说,确实不知会攴是干啥?一会儿姐夫一手㧱几个大馍头,一手端个盆大的老碗,碗中有数种肉菜混在一起,噢!从此我才知道啥叫会攴,虽未坐席,但食物的内容,显然是席面,对我来说,无疑是难得的一顿美攴!

直到改革开放,粮食过关,吃饭不再用粮票,农村的葬事吃席面逐日普及,直到今日,基本家家过丧事之招待都是席面,至少都是《四凉八热》外加白馍或米饭,当然其中离不了酒肉,鸡、鱼,虾等。

我赞同本题问所言,就是现在的吃席面,没了小时候的味道!人们对口味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请吃和吃饭己不是为了饱肚,而是为了讲究个人情礼节,精壮的大小伙子,也只是馍头一个,美味的菜也吃不了多少,因而,农村丧事,常有过半的浪费现象,受过饥饿之经历的老人,很是看不下去!责怪青年一代,《当受受饿才是》!


琵琶嘴


大家好,我是山采三秀。

小时候最喜欢吃喜酒哪怕是丧酒也好,毕竟太穷,吃这个就能解馋。那时候父母去帮忙,也随了礼,可是就是不带我们去吃酒,我们不理解,就是想去,还在家哭鼻子。

以前农村的酒席其实很有味道。最先得杀一头猪。猪杀好后,就在坝子里搭起一口大铁锅,里面用柴火烧着,锅里水汽蒸腾。一个人烧火。几个人切菜。而切菜的地方就在大铁锅旁边放着大菜板。菜板上放着各种蔬菜,西红柿,黄瓜,土豆等等。尤其是肉煮熟后,放在菜板上切片,那油都快流到地上了。


坝子里有很多八仙桌。食客在打牌,喝茶,抽烟,摆农门阵。

等开饭后,桌子上摆的菜太多了。有花生米与瓜子与糖装的拼盘,有凉拌的鸡爪子,扣肉,烧白,坨子肉,喜沙肉,肉圆子,豆腐汤,木耳炒肉等十个菜。基本上都是热菜,碗是土巴碗。八个人一桌,讲礼节的吃法还得夹一筷子菜停一下再去夹菜。所以喜欢同小孩子一起吃,谁都不讲礼节,菜端上来就一扫而空。

当然也有趣事。有一次,桌上的一男一女在开玩笑,那个女的指着装坨子肉的碗对男的说,敢不敢用这个油泡饭吃。当时我看了一下,肉吃完了,全是只剩一碗油。那个男的说,有什么不敢。于是那女的舀了一勺饭在那个碗里,那男的端起就吃,嘴巴上满是油。吃了两口后,桌子上的另外一个老头不干了,说事情不是那样做的,没有问桌子上其他的人会不会吃油泡饭。当时的气氛很尴尬。最后没法给老头一碗油泡饭。当时我惊呆了,那么吃饭,不腻啊。

上个月同女朋友回家吃酒,因为她不是我们老家的人,因此也对吃的好奇。可是一旦开吃的时候,却发现有点儿失望,少了一些期待的味道。现在吃酒,桌子上几乎都是凉菜,而且是用透明的塑料盘装着,量也很少。桌子上的菜有凉拌粉丝,凉拌西红柿,卤鸭子,鸡爪子,有扣肉,坨子肉,菜汤,黄瓜蒜苔炒肉,圆子等。虽然菜的种类很多,可是始终差点儿什么东西。那种热气腾腾的大锅饭也看不见。更多的都是在喝酒。

为什么没有那种小时候的味道?我觉得是原材料上没有把握好,所有的蔬菜都是在外面采购,猪肉也是当时采购。 所以从原材料来说,这是一大改变。另外一个就是可能是小时候太穷,吃肉就当过年的那种日子已经一去不返。所以现在追求的吃的更多的是一种本味。


山采三秀


其实,原因不过就是以下几点:

1.现在的生活条件变了

以前,大家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家里都没有什么好吃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想吃糖果,就要有客人来的时候才会有,而且一份糖,还要大家抢着分,也不像现在,天天都能吃上鱼肉,只有过节或者偶尔吃上一顿,但是一旦别人办酒席,各种好酒好菜都上来了,大家好不容易吃一顿好的,肯定觉得好吃。现在大家面对酒席上的饭菜,都有吃腻了的感觉,肯定不一样了。

2.食材变了

以前的东西饭菜全都是纯天然的,都是土猪肉,土鸡土鸭,蔬菜也都是自家种的,味道肯定好吃很多。

3.心态变了

那个时候大家心里就没有那么多想法,思想比较单纯,看着好吃的放在面前,就加油吃尽兴就好了。现在不一样,各种生活压力都堆在自己的心里,即便再好吃的东西放在面前,也就是味道不对了。

4.环境变了

小的时候大家都是成群结队的一堆孩子,大家都在抢着吃,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抢,就觉得好吃,而现在没人跟你抢了,所有的东西都让你吃饱喝足,你也就觉得没啥特别了。

5.周围人变了

以前的时候,你身边的人都是你所熟悉的,大家思想都比较单纯,吃也仅仅只是吃,现在不一样,现在大家长大了思想也复杂了。吃也不仅仅是吃了,有的时候变成了攀比,同时那一些跟你肝胆相照的人,也就开始变得好复杂,所以你也就吃的时候,也会觉得味道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