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劳务派遣中的“猫腻”

用一句什么话来形容劳务派遣呢?本来是一项解决企业用工难、促进就业的“好政策”,怎么就被企业“玩”成了人人喊打的“坏机制”呢。这句话可以总结为,企业为了逃避责任、减少麻烦、压低工资而采取的欺负人的政策,从实践操作上,这是一项完全没有必要的用人机制,因为它除了为企业减少负担、让劳务派遣皮包公司赚钱之外,对劳动者没有任何好处的机制,怎么能说它是好机制呢?好东西,一定是多赢的。


劳务派遣中的“猫腻”


第一,我们先不讲大道理,也不讲大“模式”,先讲一个假设情景来分析。

假设你一个操作工,你需要以此作为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它让生活过得更好一点。你先从初级工做起,一直做到高级工,还要做好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技能大师,从月薪3000元做到月薪3万元,实现蓝领精英的梦。

你与一家劳务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你被派遣到大海公司(化名,用人单位)做操作工。你的同事是张三,张三是大海公司的正式员工。张三月薪8000元,年终奖发多少你不知道,平时的福利发什么你不清楚,反正觉得张三不太干活,上司也拿他没办法,还让张三来管理你们劳务工。什么活都让你们干,结果你们月薪3000元,其他啥也没有。

你想,你是来学习技能的,你是需要成长的。结果,你不是大海公司的人,你是劳务公司的人。你回到劳务公司说,我想有持续成长的机制。看着劳务公司那个“皮包公司”的样子,你伤心了。劳务公司一共五个人,一个老板,一个会计,一个档案员,两个保安(防闹事的),没有培训体系,没有厂房,没有设备,就一个破屋子装着你们劳务工的档案。

你被张三欺负了,你回劳务公司找“娘家”,但劳务公司没人管你。大海公司不想用你了,打一个电话给劳务公司就可以了,你一分钱劳动补偿也没有,因为你不是大海公司的人。劳务公司也不会给你补偿,明天就派遣到你小河公司当门卫了,你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辞职。你一生气,一分钱拿不到地走人了。

第二,再来上演第二幕,劳务公司老板笑了。

劳务公司就是一个皮包公司,就是管一个人头(档案),其他啥也不管。劳务工的培训发展、成长进步、未来升职,不管;劳务工的合法权益,不管;劳务工生老病死,不管。唯一上心的就是如何克扣劳务工的工资,来获取利润最大化。

劳务公司老板与大海公司可能就是利益关系,大海公司某人收了劳务公司的回扣,指定劳务公司来替他们招人派遣。大海公司给劳务公司每人6000元的劳务费,包括工资、福利、社保、奖金等等。劳务公司千方百计少发,剩余都是老板的利润,给劳务工发3000元,剩余的3000元,都是自己的利润啊。

老板坐在皮椅上,数着钞票笑开了花。

第三,上演第三幕,用人单位上司偷偷乐。

张三是个正式工,不是关系户,就是资源户,再说了就算啥也不是,反正都是正式工,谁去招惹他啊。张三不好好工作,上司批评他了,他就给上级告状,让上司很不爽,干脆不管他了。

张三不干活,但活总要有人干吧。大海公司委托劳务公司招来了劳务工,因为是劳务工,不能当管理岗啊,就让张三管吧。你看,张三就是一个癞子,因为来了劳务工,他还耀武扬威起来。

大海公司发钱了,张三月薪8000元,劳务工回劳务公司领3000元。张三的人工成本,加上奖金、福利、各种补贴,实际是月薪14000元。也就是说,大海公司用一个正式工,实际上成本是1.4万元,但只给劳务公司0.6万元就够了。用起劳务工起来,又听话,又干活,工资又低,不服,随时可以辞退,没有任何后遗症。

看着公司成本下降、效益上升、管理幅度小了、操心事少了,大海公司上司悄悄乐了。

总结:为什么说劳务派遣制没有必要呢?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呢?并没有实现多赢局面。下一步国家会逐步调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