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外地女婿和兒媳”可以回老家工作了!山東各地招才引智新意多,很暖心

3月4日,為吸引高素質專業化人才迴歸濟寧,蓄智助力濟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濟寧市下發《關於印發濟寧市企事業單位“人才回引計劃”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

通知指出, 下列人員可以回濟寧安排工作:在濟寧市以外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在編在職人員和企業正式職工。主要包括下列人員:濟寧籍(籍貫或原戶籍為濟寧)人員;配偶、父母(含岳父母、公婆,下同)在濟寧工作且常住戶口在濟寧的人員;入選市級(含,下同)以上人才工程項目人才以及獲得市級首席技師、省級技術能手等以上稱號的高技能人才。統籌吸納各地各類人才來濟寧創新創業,對不屬於上述範圍的其他人才,按濟寧市人才引進有關規定辦理。

當前,省內一些地方的 “回原籍安排工作”政策,新意一個賽比一個:

去年11月8日,菏澤人社公眾號發佈《鄄城籍在外地工作人員回鄄工作的意見》,符合條件的鄄城籍在外地工作人員可以回鄄城工作,其配偶、子女或子女的配偶符合條件的,都可按照同層次對口安置、就近相近安置等原則,一同安排在鄄城工作。具體包括:鄄城籍在外地工作的公務員(含參公人員);鄄城籍在外地工作的在編(備案)在冊教師和醫療護理人員;鄄城籍人員的配偶、子女或子女的配偶在外地工作的公務員(含參公人員);鄄城籍人員的配偶、子女或子女的配偶在外地工作的在編(備案)在冊教師和醫療護理人員。

去年10月12日,平陰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平陰縣域外在編人才回調管理辦法(試行)》,平陰籍在編在崗的或父母、配偶在平陰工作生活的,副科級以下具有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幹部身份的人員,願意回家鄉工作的,都可申請。

再往前看,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河南省洛陽市嵩縣、欒川縣等地均曾出臺實施當地籍外地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申請回鄉工作的相關辦法。

但上述出臺“回原籍政策”的主要是一些縣城,去年國內“回原籍安排工作”政,最重磅的是山東的地級市淄博市。

去年12月2日,淄博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新聞發佈會,淄博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等單位聯合重磅出臺《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引才用才工作的若干措施》,整合後的人才政策共分為5大部分37條。

“37條”當中引人注目的一點是,“全日制學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淄博籍事業單位職工返淄的,按照‘同級對口’的原則安置,可使用專項事業編對畢業五年內,不受接收單位編制限制。”

“37條”引才用才政策在海內外產生廣泛影響,淄博被稱為國內“回原籍”政策第一個吃螃蟹的地級市。

本次,《關於印發濟寧市企事業單位“人才回引計劃”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下發,意味著濟寧在全省成為“回原籍安排工作”政策的第二個地級市,在國內也屬於招引人才比較超前的地級市,個別政策在全省和全國有新突破。

濟寧“回原籍安排工作”的新突破體現如下:

一,此前一些縣市的回原籍安排工作,集中在機關事業單位的公務員和教師、醫護等事業單位人才,還沒有提及企業的,濟寧第一次將“回原籍安排工作”政策,擴大了“企業正式職工”。而且從後面的規定看,企業不但包括國有企業,也包括民營企業。

通知中說:按擬引進人才工作單位行政層級、單位性質等,對等安排到市、縣、鄉級對口單位,原則上按事業單位(財政撥款、財政補貼、經費自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同向或順向流動,嚴格控制逆向流動。這就說明,民營企業職工也可以回原籍。

濟寧市將企業人才和機關事業單位人才一併列入“回原籍”政策範圍,力度之大,為國內其他城市“回原籍”政策所無,這是首創。

二,濟寧“回原籍安排工作”政策,從“濟寧籍人員”擴大到“配偶”,這在國內實施回原籍政策的城市中,濟寧是地級以上城市中第一個。此前,淄博的配偶回原籍安排工作政策只包含在高層次人才,範圍較小。

本次濟寧下發的通知中說:在濟寧市以外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在編在職人員和企業正式職工中,實施對象為“濟寧籍(籍貫或原戶籍為濟寧)人員;配偶、父母(含岳父母、公婆,下同)在濟寧工作且常住戶口在濟寧的人員”。

“濟寧籍(籍貫或原戶籍為濟寧)人員”,這意味著在外地工作的濟寧籍人員都可以回濟寧工作。“配偶、父母(含岳父母、公婆,下同)在濟寧工作且常住戶口在濟寧的人員”,規定將“岳父母、公婆”列入“父母”範疇,意味著,非濟寧籍的外地女婿和兒媳,都可以回到濟寧安排工作,這在全國“回原籍”政策中算頭一個。

濟寧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接地帶,運河兩岸,境內人文資源豐富,儒家創始人至聖孔子、亞聖孟子皆出生於此。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濟寧市地區生產總值為4370.17億元,在全省地級城市中排名第6,排在青島、濟南、煙臺、濰坊、臨沂之後;截止到2018年,人口834.59萬人。2019年10月,華頓經濟研究院在上海發佈“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中,濟寧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58名。

無論是城市經濟規模,還是人口,還是城市發展,濟寧在山東西部地級市中,算是“老大哥”。但濟寧近幾年也有發展上的危機感,所謂“有一種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壓力感和緊迫感”,濟寧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壓力很大,城區分散,中心城區首位度不高。近年,建設製造業強市成為濟寧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目標之一,加快人才引進力度成為必然。

從全國來看,北京、上海兩個一線城市的人口,近兩年持續下降,廣深和其他國內區域中心城市漸漸成為吸引人才的“中心”,濟南、青島今年也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地級城市和縣城對人才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但山東屬於沿海開放大省,一些地市像淄博、濟寧並不臨海,底蘊豐厚,有產業和文化優勢,如果在政策上開放一些,還是能吸引到不少人才。淄博“37條”新政發佈後,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回原籍,濟寧人才新政有自己的突破,效果可期。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學澤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