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还会三分天下成为三足鼎立吗?

老刘侃三国


我们常听到“一语点醒梦中人”、“茅塞顿开”之类的话,刘备遇到诸葛亮就有如此功效。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最终还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吗?答案是否定的。

刘备做事是个极没有谋略规划的人。有人觉得刘备很仁义,很温和,很会哭,那是受《三国演义》影响所致。真实的刘备,性情也是很暴躁的。镇压黄巾后,刘玄德得了个平原县令,屈就就屈就吧,不想还受上级督邮的刁难盘剥。万人敌关羽、张飞还没莽撞,刘玄德倒忍不了了,就怒不可遏地捆督邮于庭前,用鞭抽打。随后来了个“挂印封金”,与关张一走了之。《三国演义》为塑造刘玄德仁义忠厚品格,就将鞭督邮一事冠在了张三爷头上。由此可见,刘备也是个极不能忍的人。刘备处处困窘不堪,很难有足智多谋者相投。刘玄德没势没地没兵,只有一个空头的刘皇叔可依,还是曹操所赐。在当时只知附势利的人看来,眼见得一盘死棋,毫无潜力发展可言,又有谁会主动去投怀送抱,自寻死路呢?不是刘备三顾茅庐再三相请,诸葛亮与其志趣理想相投,刘皇叔要招到杰出人才,那是相当困难的。早前虽有一徐庶相投,但也很不看好刘备,正当弃新野,败当阳,万分危难之际,眼见大势已去的徐庶,以老母被曹操所擒为由,又匆匆逃离投奔了曹操。刘备不懂得创建自己的地盘,只会在一个地方呆不下去了,就屈就去另一个地方寄人投靠。刘玄德因为自己白手起家,空有一腔恢复汉室的懵懂热血,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立足,就只能四处投靠别人。相继投靠了公孙瓒、孔融、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在徐州虽有了自己可以掌权的机会,因不懂得左右逢源,不懂得尔虞我诈,不懂得修政治军,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吕布赶下。后来刘备背曹操,投袁绍,都不得志,只好又以同宗皇叔身份,投靠刘表,寄据新野弹丸之地以安身,至于以后如何打算,刘备从没通盘考虑,只能听天由命,走到哪儿说到哪儿。这时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一统北方,正欲扫平南方,一统天下。刘备如果遇不到诸葛亮,一旦荆州失陷,最有可能的是去投江东孙权,其他势力像苍梧太守吴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都不是立业之主,很难收留刘备。也保不准曹操下江南,荆州失陷,刘玄德很可能会像吕布那样为曹操擒斩。因为衣带诏谋反之事已泄,刘备完全站在了曹操对立面,成了曹操的死敌,曹操不可能再收纳刘大耳。刘备从镇压黄巾起家,闯荡半生,却不懂得总结经验教训。只知道曹操以暴我以仁,曹操以奸我以信,来昭示世人。在那个一夜风云散、城头大旗变的年月,保命尚且艰难,有谁还会去顾及谁忠谁奸了,只要能得以安身就是天大之恩了。缺谋少断的刘玄德,也只能像无头的苍蝇那样,东投西躲,直到把自己性命玩完为止,至于三分天下有其一,那真是想都别想的事情。

时来天地也助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正是运走西南,风云际会,刘备遇到了诸葛亮。草芦一对,让刘备醍醐灌顶,如梦方醒,茅塞顿开,原来事业竟是这样可创,天下竟是这样可得。感慨之余的刘玄德,把得到诸葛亮,喻为如鱼得水。正是在诸葛亮的运筹谋划下,在失新野败当阳的危急形势下,得以江夏托身,结孙刘联盟,赤壁大败曹军,于是三分天下定,鼎足之事成。取益州,夺汉中,战夷陵,都是诸葛亮在背后足食足兵供应。刘备白帝托孤,诸葛亮忠心扶幼主,治国理政,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汉,也就没有三国。诸葛亮是刘备生命中的贵人,诸葛亮成就了刘备,刘备也成就了诸葛亮的美名。试想想,如果刘备三顾茅庐,请不出诸葛亮,历史上从此再无三国演义的添彩;诸葛亮如果一直躬耕陇亩,隐姓埋名,其才华难以彰耀后世,其忠节也难以千古传名,默默无闻中,岂不让历史的天空,缺少一颗最为耀眼的名星?


sunjin72976689


我是予小草,我来回到。

在三国志记载的刘备,敢《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相信 大多数人认识刘备都是通过《三国演义》里面的刘备


这里面的刘备有两个特点:第一满嘴仁义道德,却没有什么本事;第二,泪腺特别发达,成天哭哭啼啼。这样所以民间有句歇后语,叫“ 刘备的江山一哭来的”。但是这是《三国演义》的刘备,并不是历史.上的刘备,诸葛亮是不可能把自己的前途托付给爱哭鬼的。


作为一代袅雄,这么弱早就被杀了。刘备,字玄德,公元161年生于涿郡涿县,北涿州,比诸葛亮大二十岁。《三国志》 记载,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有人说诸葛亮之所以辅佐刘备中了他是中山靖王的后代,有皇族血统。


这其实是没有道理的。靖王刘胜,最大的特点就是喜好酒色,隔三差五生小孩,根据史书记载,他这辈子-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自己都认不过来,《汉书景十三王传》)繁殖到东汉木年,保守估计,全国得有好几千个“中山靖王之后”。


所以刘备的皇室血统,一点都不值钱。刘备之所以能成功,完全靠的是自己的本事。


刘备小时候,不是那种喜欢读书的乖孩子,而是“喜狗马音乐、美衣服”,用现代的话来说——喜欢飞鹰走狗,喜欢听摇滚、买衣服、拼名牌典型的不良少年。而且他平时闷声不响,喜怒不形于色,城府很深。但是一旦发脾气起来,非常吓人。


《三国志》记载,刘备因为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在一个 县做小官。当时朝廷出了个政策,说地方上因为军功而封官的,一律裁员。刘备就非常担心,这一次的裁员名单有我呀?


这时候郡里面下来一个督邮,相当于我们今天搞监察工作的,负责办理这个事情。


刘备就想求见督邮,一来探探口风,要不要裁我;二来做做二工作,能不能把我留下。简单来讲就是想走后门。没想到这个督邮秉公办事,称病不见。刘备就火了,这可是我的地盘,你居然不给面子!立刻带了-群弟找门来,把督邮捆了,揪着头发-一路拖出衙门,绑在一棵上,当众用棍子打了两百下,打得这个督邮奄奄一息,连声求,这才作罢。官也不当了,索性弃官逃跑。


《三国演义》 搞了个移花接木,把这个故事安插在张飞头上,变成了一个精彩的回目,叫"张翼德怒鞭督邮”,作者可能是觉得这凶暴的行事作风,不符合刘备一贯的形象。实际上,这事儿就是刘备干的,这才是一代枭雄,历史上真实的刘备。

《后汉书》注的说法,叫"”恶鸟之强” 汉末三国,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这不是褒义词,而是贬义词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既然作为刘备集团的头号谋士,并且我们都清楚全书的基调是尊刘为正统。故而为作者所大幅渲染,以致我们有诸葛亮之智慧空前绝后,世所无匹之感。


当从正史中分析,曹操集团中的荀彧,郭嘉,贾诩等人,孙权集团中的周瑜,陆逊等人则恐未必逊色。我个人以为陈寿在做三国志之时,并未料到后来人对诸葛的推崇如此备至,故而比较客观 ,或者说是对其他谋士而言相对公平。


刘备非常清楚,刘禅软弱无能,以后大权必定旁落,他儿子很可能重蹈汉献帝的覆辙,于是,刘备想到了托孤!但是,刘备临死托孤一事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所写的那样的简单,这件事是刘备煞费苦心,经历细密思考才定下的托孤对象。

当然,刘备首先想到的托孤对象是诸葛亮,并且,诸葛亮是刘备“反客为主”战略的积极拥护者和继承发扬者。但是,以刘备的识人眼光,他很可能已经看出诸葛亮在他死后会走上和曹操一样的道路。于是,刘备决定以退为进,试探诸葛亮。因此,在临死之前对诸葛亮说:“嗣子刘禅能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诸葛亮听了这话,一边痛哭流涕,一边跪在地上,并说“臣当效忠主上,竭尽股肱之力,辅佐幼主,至死不渝!” 事实上,刘备说那些话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稳住诸葛亮,让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且,即使诸葛亮没有称之心,但是,在众人的极力推举之下,他必定会接受众人的意见的。


然而,以刘备的枭雄一世,他决不会把几十年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的。并且,诸葛亮在众人面前表示过自己的态度之后,诸葛亮不仅不敢取刘家天下为已有,而且真的肝脑涂地为阿斗这个庸皇帝效劳。


当然,如果诸葛亮真的答应了,那么刘备肯定不会放过他,他可以以谋反之罪,当场把诸葛亮杀了,以绝后患。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需提出一点,就是在诸葛亮托孤之前,曾召唤赵云商议过托孤一事。

白帝城托孤的真正对象是赵云,而非诸葛亮、李严,刘备亲自导演的白帝城托孤,确保了蜀汉政权在他死后不立即陷入争权夺利的混乱之中,赵云、诸葛亮、李严之间的相互制肘,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蜀汉国内的个派系斗争,使刘禅可以比较安稳的坐上皇位。

刘备于乱世之中纵横一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以白帝托孤的手段达到了他一生权谋之术的最高峰,为一代枭雄的落幕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我的回答到此结束,谢谢关注@予小草说电影。如有补充,欢迎跟我一起讨论。


予小草说电影


我来回答

不会,没有周瑜,没有诸葛亮。我觉得曹操会一统天下。有个周瑜,二分天下,有个诸葛亮三分天下。荀彧为曹操谋划过一统天下之策,曹操武阳之战,衮州之战,定陶之战,穰城之战,徐州之战,白马之战,乌巢之战,乌丸之战,官渡之战统一了北方,收贤才,屯兵造甲。万事俱备,南下征权。周瑜为孙权提供过二分天下之策,败曹操与赤壁,逐曹操荆州以北。拒长江以自保,休养生息,于荆州出兵决战。那么没有诸葛亮周瑜会打败曹操嘛,很大程度上会的,没有刘备的话吴国更会将士同心。可知曹操在赤壁之战带的主要谋士有程昱、荀攸、刘晔和董昭。其中程昱是个有勇用谋的将军,并非专业的谋士,荀攸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对于粗暴简单的攻守战,对方又是周瑜,想比是敌不过的。那么有了诸葛亮,都知道诸葛亮对刘备提出过三分天下之策,便是占荆州夺西川。而且正是因为诸葛亮刘备才得以在败军之际起死回生。所以我认为没有诸葛亮刘备不会天下三分得其一。

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评论,交流。历史是学习的过程,希望和大家有所提升。





听历史懂道理


都不要抢,我来回来这个问题。

很多人说刘备成就了诸葛亮,要是没有刘备,诸葛亮可能还在襄阳的卧龙岗种地呢。那么换言之,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刘备在干吗呢?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到处流浪逃亡呢?以前在关中和黄河以北的地方混,北方被曹操统一后,刘备向南去投奔荆州的刘表了,现在就从投奔刘表开始说起,因为刘备是在荆州遇到诸葛亮的。

刘备遇到诸葛亮之前是个居无定所的小势力 没有地盘 没有大本营

刘备到荆州投靠刘表时,快年过半百了,之前的他虽然有有一定的兵马,有关羽、张飞、赵云、孙乾、糜竺、糜芳等一起追随多年兄弟和下属,但一直没有稳定的地盘,刘备想要在乱世之中立足,地盘实在太重要了,陶谦死前曾让徐州给刘备,可刘备没守住,给丢了,被曹操打败去投靠袁绍了,袁绍败了去投奔刘表了,连张飞都埋怨,我们这样逃来逃去,今天投靠这个,明天投靠那个,啥时候是个头啊?


估计刘备也不知道,自己啥时候能真正割据一方,成就一番事业,他没办法回答张飞,因为他有目标,他有想法,他有毅力,但他不知道怎么去做,他在迷茫,他很困惑。


在徐州之时,陶谦看出来刘备想要徐州,并把徐州亲手交给了刘备,但面对四周的强敌,刘备守不住,很快就丢了,为何?刘备是有一定的能力,包括行军打仗,但刘备并不善于治理州郡,保一方平安刘备没问题,但治理州郡 发展生产 搞赋税钱粮 招兵买马 这些事刘备并不擅长。同样的还有同时期的曹操,曹操懂兵法,带兵打仗很有一套,但搞内政,他不行,谁行?荀彧可以,荀彧提出的“深耕固本”的策略,巩固大本营的做法,让曹操在外南征北战而没有后顾之忧。




对比一下,刘备虽占有富庶的徐州,却一再丢失,而不能再次夺回。曹操出征之时,大本营兖州被吕布所夺,只剩下三个县城,还是靠荀彧、程昱等人稳定下来的,要是没有这三个郡县,曹操差点去投靠袁绍了,曹操后来凭着这三郡反败为胜,重新夺回大本营兖州。包括后来的官渡之战,没有荀彧在后方供给粮草和巩固后方,曹操还能笑到最后吗?

这里面,谋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刘备缺的就是像荀彧这样的谋士和战略家。我们看下刘备遇到诸葛亮之后有些怎样的变化。

刘备遇到诸葛亮之后 有了根据地 有了战略方向 先占据荆州 后图谋益州

在荆州的数年时间,刘备可以说没啥大的作为,每天与刘表喝酒聊天,时不时的发出脾部生肉的感慨,可见刘备在没有危机感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放松警惕的。听到曹操准备南下时,不一样了,赶紧准备迎战。在荆州的几年时间,刘备听说过诸葛亮之名,一直没有去拜访,直到徐庶举荐诸葛亮之时,刘备听到徐庶说诸葛亮之才百倍胜于自己,自比管仲乐毅之时,心中已有想法,一直要请诸葛亮相助,这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



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让刘备茅塞顿开,拨云见日,让刘备有了以后如何发展的方向和战略,刘备成功请出诸葛亮出山,发出“我得孔明,如鱼遇水”的感慨。

诸葛亮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内政方面,还是军事方面,诸葛亮利用自己在荆州的关系网,让刘备迅速的在荆州站稳,并且为刘备拉拢了众多的荆州本地的人才,借用影视剧曹操说的一句话,“孔明是何人,荆州一半的钱粮都在江夏,诸葛亮可以用江夏的钱粮变出十万大军来”,这足以说明诸葛亮的治理州郡的能力,包括后期编纂《蜀科》,把蜀地治理得百姓安居乐业,恢复了蜀汉的国力。



诸葛亮充分分析了当今的形势,联吴抗曹,先立足江夏,再图荆州,后图西川,从而三分天下,最后再北伐中原,兴复汉室。

按照这样的战略规划,刘备在短短数年内,实力达到暴涨,直到入主益州,成为拥有荆州三郡、益州的势力,其实力足可以与曹魏和东吴相抗衡,最终在益州成帝王霸业。


结语:回想下历史上其他时期的人物,如果刘邦没有萧何,刘邦能一举击败项羽而取得天下吗?曹操没有荀彧坐镇大后方,曹操是否能一统北方?刘备没有诸葛亮,还会三分天下成为三足鼎立吗?或许有人会说,没有诸葛亮,会有和诸葛亮一样的人出来帮助刘备,我觉得没有人可以替代诸葛亮,如果有,请在下方留言。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 欢迎大家点评 如果能关注我想必是极好的,期待您的关注!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会,因为刘备识时务。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哪三家,枭雄曹操乱世之能人,刘备乱世混子,江东孙家乱世之莽夫。再说这之前,刘备曾逃亡许昌,曹操麾下以求庇护却差点丢了小命的事。

曹操见刘备气宇轩昂,又曾多次战败黄巾军(其实当时的黄巾军就是给各路诸侯刷经验升级的,打谁打不过,唯一作用就是躁乱了这天下)。随与起交好,但其实暗地里一直提防着他(这多疑的小坏蛋,腹黑的很),随有了煮酒论英雄一谈。

两个人这天喝着小酒,吃着小菜。

操问:“使君常年在外征战,必知这天下英雄,请使君试着说一下。”

刘备心里虚呀,不晓得这老儿要来哪一出,“实在不敢妄言”

“使君不必过于谦虚,有什么就说什么”

“有一人,家四世三公,而他雄霸一方,河北袁绍算乎?”

曹操笑到:“袁绍好勇无谋,匹夫耶,早晚灭了他,不算英雄,使君再说。”

 “袁绍弟弟袁术兵精粮足,虎踞一方,可算英雄?”

“继祖上之名尔,算不得。”

“有一人血气方刚,年轻有为,江东孙策算乎?”

“匹夫尔,早晚破之。”

刘备这下有点不安了,当是天下除眼前这位势力较大的三家都不算,心里暗自不安,却又不敢笃定,随即打开话匣,把能找到的大小势力老大都给顶上,“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徐州吕布这些可算否?”备此刻大气都不得出一声,隐隐不安。

操不耐烦到“不是,不是,一群守家之鬼,早晚得灭。”

“请丞相明示”

“天下英雄,唯你和我曹操两人罢了。”

刘备顿时大惊失色,吓得手中筷子都落在了地下。

恰逢此时,刘备命不该绝,天空一声闷雷刘备应声跪地,曹操诧异“一雷之威,乃至于此。”刘备随即到:“圣人说:‘遇到迅疾的雷鸣,猛烈的暴风,一定要改变常态,表示有所戒慎。’”

曹操见其如此无胆识,便放松了对其的警惕。刘备也轻易掩饰了自己丢掉筷子的原因和内心真实意图。

这样随机应变的刘备,在乱世即使遇不到诸葛亮,罗贯中老师也会安排其他的智者助他,或许凤雏也不会早逝。




寻城如幸


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仍然会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

刘备流落到荆州,才得以借刘表新野之地驻军练兵,一驻就是八年。

八年,刘备有了稳定的地盘练兵不说,对于一个介于荒废的新野,刘备也在治理新野上花费了心血,屯田、减税让新野经济有了发展,八年和平也让新野百姓得以修养生息,当然,也解决了刘备练兵的给养问题。

八年,根植于新野,刘备也跟荆州的世族、刘表的治下打好了关系,创出了名声,而荆州司马徽、庞德公等世族名士,也对外来户刘备有了深入的了解。

和平时期,大家都互相打打哈哈,如果战争爆发,双方都会在权衡之下,选择维护自身利益的一方。

  • 刘备长期驻守新野是有目的的。

驻军新野8年,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刘备,不会不明白荆州、益州的政治和军事价值。

曹操稳定北方后,终归有一天会南下征伐,东吴孙权已历三代,也相对稳固,刘备能施展手脚的地方只剩下荆益之地。

江东鲁肃在曹操南下后,就及时出使刘备沟通联合抗曹的事宜,这说明,刘备在内政外交上,这八年下足了功夫,荆益这块地盘早在刘备的沙盘之中,而东吴的日常外交也做的风生水起,联吴抗曹,形成鼎足之势,在谋取霸业,早已是刘备谋划的一盘大旗。

  • 荆州世族和军政精英,也各怀心事,谋定而动。

刘表是守成之人,而曹操征伐的压力一直都在,荆州军政精英和世家大族也会因此分成不同的派别,维持现状派,比如刘表,投降派,比如刘琮、蔡瑁等人,鼎足派,实际是刘备倡导,一部分荆州军政精英认可,比如刘琦等人,而世族豪强也在各派系中周旋,希望届时能让世族利益受损最小。当然,荆州世族从骨子里肯定不希望曹操统治,北方世族一定会挤压荆州世族的空间和利益。

  • 荆州世族豪强平衡各方,培养年轻的精英团队做为后备力量。

荆州世族豪强,具有政治、经济上的话语权,但一但曹操南下,谁都无法预测局势的走向,但沙盘推演下的结局无非就是几个派别的看法,而世族培养的人才,也无非是服务于各方,最后哪方取胜,都能获得必要的话语权。

  • 诸葛亮只是荆州世族培养的其中一个精英人才。

荆州世族在培养精英人才队伍的过程中,肯定会灌输投曹、联吴抗曹这些可能的局势走向,而诸葛亮这些人必定会根据自己对局势的理解来丰富对应的策略,投曹的那就练好行政军事基本功,服务于曹操,逐步形成自己在曹操北方集团的话语权。而抗曹派,肯定会对荆益的山川地貌做详细实地的考察,日常维护好和军政精英中抗曹派的关系,也需要对东吴抗曹派做必要的联合,把准备做足。

所以说,三足鼎立,联吴抗曹,其实是刘备心中一直的规划,即使不是诸葛亮,也有荆州其他的精英人才会被刘备延揽到旗下,而鼎足之策也一定会从这些精英口中说出,并成为刘备具体的努力方向,而联吴抗曹是对抗曹操的必要策略,东吴刘备都不会不采纳。


布衣之徐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没有诸葛亮当然就没有三分天下。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以后,几乎就成为刘备军事集团的核心和灵魂。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正史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在前期未必对于三国分立有特殊的贡献。首先,天下三分在那个时候有历史的必然性性;不单单是诸葛亮其他有识之士(比如说鲁肃)也看出了当时的三分天下是一种大势所趋。其二,刘备集团的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只能是一个核心人物,那就是刘备自己。诸葛亮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第三,诸葛亮在刘备驾崩之前,一直从事的行政外交工作;具体征战沙场都是刘备亲力亲为。

三分天下的标志就是赤壁之战,诸葛亮扮演的角色是作为外交使节促成孙刘联盟;在孙权刘备都有强烈结盟意愿的前提下,这项工作并不具有挑战性。刘备拿下成都,最终完成三国分立。诸葛亮的作用是带领援军西上支援刘备。在攻略益州的战争中,刘备更倚仗的是庞统合法正。


野北—Q


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的话,三分天下之事难说。刘备是一条龙,是英雄,但是龙有搁浅的时候,英雄有落魄的时候,而诸葛亮就是帮刘备成为龙的重要推手,没有诸葛亮的帮助,曹操很有可以对刘备和孙权各个击破,三分天下也许都难。

诸葛亮的出现,帮刘备规划了发展战略。

刘备在没有遇到诸葛亮之前,虽然到处招揽人心,但是没有发展战略,所以一会投奔袁绍、一会投奔曹操、最后又投靠刘表,刘备虽然一心有成就帝王之志,但是具体怎么实现这个战略,刘备没有规划,所以他只有四处奔逃。

刘备见到诸葛亮就不一样了,《隆中对》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其中诸葛亮对刘备一番大势的概论,让刘备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定为。《魏书》中对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事情存有疑虑,但是对于诸葛亮对刘备的战略指导确实有明确记载。

(诸葛亮)曰:”将军(刘备)之众不过数千,以此待敌(曹操),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人少也,而著籍者寡,平民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时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

意思是说,刘备樊城和新野驻军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分析形势,问刘备有什么办法能抵抗曹操,刘备的回答是“我也没有办法呀”,如是诸葛亮就给刘备出主意,占据荆州,利用荆州的游民,壮大自己的力量,刘备接受了这个建议,所以才有实力抗衡曹操。

其实无论是《三国志》中的隆中对还是《魏书》的记载,我们都可以看到诸葛亮对刘备进行的战略分析,而这个战略分析是刘备日后得以三分天下很重要的实施方略,可以说么有这样的战略分析,刘备还会过的很糊涂。

诸葛亮促成了孙刘联盟,使刘备有外援。

刘表时候,他的小儿子投降曹操,也没有给刘备打招呼,结果等刘备知道后,只能仓皇出逃。而当时荆州的很多臣民跟随刘备一起,所以刘备行军速度很慢,很快就被曹操的大军追上,刘备只得只身脱险。

诸葛亮像刘备建议“事急已,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刘备同意诸葛亮的建议,但是当时的孙权并不是很想出兵,他将部队驻扎在柴桑,史书记载是“观望成败”。也就是说孙权一开始不打算参入孙刘两家的斗争中,他更多的是想坐山观虎斗,最后着手渔翁之利,诸葛亮见到孙权之后,对孙权晓以利害,最终加上鲁肃的配合,促成了孙刘联合。

若没有孙刘联合,刘备和孙权就会面临被各个击破的困难,尤其是刘备,当时的实力弱小,可能直接就被曹操给灭了。所以诸葛亮促使孙刘联合,保证了刘备的生存可能,为刘备最后攻占荆州、打下益州保留了机会。

总体而言诸葛亮的出现,使刘备有发展目标,而促使孙刘联盟的形成,给了刘备打败曹操的机会,这两件事是刘备最后得以三分天下的基础,所以说若没有诸葛亮,刘备的三分天下很有可能不能完成。


帝国烽火


导读: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对刘备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诸葛亮不但负责刘备集团战略规划的制定,还是杰出的内政人才。从隆中对战略规划的出台,到赤壁大战孙刘联盟的形成;从占据荆州到横跨荆益三分天下处处都是诸葛亮在做主导。刘备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开始,到三顾茅庐遇到诸葛亮已经过去了十几年的时间。虽然也曾经占据徐州、做过豫州牧,但是最终依然是兵不过千,将不过关、张、赵云的境况。也许刘备有自己的机遇,但是三分天下的可行性已经微乎其微了。详细理由如下:


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的惨样

刘备从涿州起兵平黄巾叛乱开始,逐渐形成了刘、关、张的创始小团队。由于出身贫寒(除了一个皇叔的称谓啥也没有),所以在群雄并起的时刻只能如同走马灯一样更换依附的诸侯。刘备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寻找机会,刘备的足迹就遍布了幽州、青州、徐州、豫州等中原大地。基本上中原诸侯他都投靠过一遍了,如果不是宗室刘表收留估计就无容身之处了。

也就是说当年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经过多年的大浪淘沙,仅剩下孙权和曹操。剩下的就是汉室宗亲益州刘璋、荆州刘表以及汉中的张鲁。而刘备被曹操赶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所以不得不寄人篱下的到刘表账下混饭吃,手下大将依然是关、张、赵云。十几年的打拼让刘备大汉皇叔之名响彻天下,除此之外几乎什么都没有。刘备明显缺乏内政大才和谋略大家,好容易遇到一个徐庶还被曹操诳走了。如果不是宽厚的人品还算坚挺,刘备这种到处流浪的方式几乎等同于吕布了(吕布手下也有张辽、高顺等猛将)。

天下之大,如果没有遇到诸葛亮刘备投靠孙权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如上图所示,刘备与曹操交恶所以不可能再回头了。荆州刘表懦弱早就没有了当年单人独骑定荆州的锐气,不是亡于曹操就是亡于孙权。当年曹操煮酒论英雄时评判八俊之一的刘表“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也许当年也是锋芒毕露,但是毕竟占据荆州十几年没有挽留住人心。历史上当他去世后,荆州文武就劝说刘琮向曹操投降。所以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的话,荆州更可能的是被曹操和孙权分割。驻守荆州的刘备肯定会趁机抢占几个城池作为和孙权谈判的砝码。

西凉韩遂、马腾虽然彪悍,但是谋略明显不足。历史上也是在两三年后曹操就会利用反间计予以去除。而韩遂、马腾和刘备都没有交情,且西凉民风彪悍但物产贫瘠不具备帝王之姿。所以刘备前去投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汉中的张鲁的对手只有益州暗弱的刘璋,如果西凉被灭后没对曹操的大军几乎没有抵抗的勇气。况且张鲁以五斗米教组建政教合一的政权,绝对不会欢迎所谓的大汉皇叔过去。所以刘备去投张鲁的可能性一点都没有。

再说益州的刘璋连张鲁都干不过,更何况曹操呢?益州虽然物阜民丰且易守难攻,但是刘璋似乎错生了时代。如果在和平时期,刘璋应该是官声不错的官员。但是在群雄并起的时代,就有点不合时宜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评价刘璋: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所以益州也保不住,非常有可能被曹操所占。


小结:

所以最终有可能形成的局面就是曹孙两家分割荆襄九郡,隔江对峙。刘备割据荆州几个郡以客将身份适主孙权对抗曹操。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那么很明显,就没有三国鼎立,刘备毕生也建立不了一个合格的政权。

不可否认,刘备确定有不一般的能力,尤其是他有仁义谦虚、礼贤下士、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优秀品质,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虽然势力小、没地盘、经常失败、颠沛流离,但是刘备始终活着。

比刘备强大的,比如陶谦、公孙瓒、吕布、袁绍、刘表、刘璋、马超,这些东汉末年鼎鼎有名的地方军阀,全都被消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可弱小的刘备,仍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坚强的活着,也从未放弃。

虽然刘备一直活着,但是刘备一直无法建立政权和根据地,虽然刘备在徐州曾经短暂的接手过徐州一州之地的地盘,可是很快就失去了,有没有想过刘备为什么很快就能失去徐州,而曹操尽管被吕布抢得兖州只剩下三座城池,仍然被曹操翻盘,抢回了兖州,而刘备一次就彻底地失去徐州?

因为跟随刘备一起创业的整个集团,不能称为一个政治集团,而是一个典型的有组织无纪律、有理想无蓝图、有目标无战略的三无、松散的军阀集团。

不是每一个集团都能被称为政权,陈胜吴广的失败,很大原因就在于内部管理出了问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缺少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以及正确的战略目标,否则就算势力再大了,也会如同陈胜吴广一样灭亡。

刘备集团就是这样,无论是据守徐州期间,还是四处流浪,抑或是投靠其他势力,刘备虽然能做到表面的独立,但是除了表面的独立,刘备什么也不是。刘备武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将,文有简雍、孙乾、糜竺等臣,没错,刘备的武将确实厉害,两个万人敌,但武将再强大,即使建立政权,也不过是军政府。

即使是战争年代,治国还是管理内部政权,永远都是文官,能在马上得天下,不一定能在马上治天下,刘备的文臣之中缺少能管理内部,健全组织结构,提出战略规划,处理内部政务的人才,简雍、孙乾、糜竺等人,跑跑腿还行,治国恐怕就真的不行了。

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还是寄居荆州刘表的一个小势力,如果没有诸葛亮,按照刘备的尿性,肯定继续会投靠其他势力,比如孙权,比如苍梧太守吴巨,比如益州刘璋,又或者是汉中张鲁,反正刘备被曹操追得满世界跑,从来也没有想到应该怎么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才能发展壮大?如何才能建立政权?

脑补一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荆州时刘备会怎么做?

刘备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逃,刘琮都投降了,带着整个荆州一起投降,刘备当然只能是逃了,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会往哪里逃?三个方向,一个往东投靠孙权,一个往西投靠刘璋,一个向南投靠吴巨,刘备绝对想不到自已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势力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

况且如果没有诸葛亮,刘琦就不会出现在江夏郡,就连江夏郡仅有的落脚地都没有,刘备不逃会如何?长坂之败肯定是免不了的。

是诸葛亮及时的出现在曹操南下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207年投靠了刘备,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争霸天下的隆中对,隆中对是一个政治战略规划,明确地在战略上告诉刘备:应该怎么做才能创业成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盟友?

所以才有了刘备的恍然大悟和如鱼得水,才有刘备的豁然开朗和按部就班。

是诸葛亮提前为曹操南下进行了战略布局,一是刘琦自告奋勇出任江夏郡,这也成为刘备长坂之败后的唯一落脚点;二是关羽训练了刘备手下唯一的水军,为刘备保留了一支独立的军事力量;三是诸葛亮在整个荆州地区已经提前布局了大量的人际关系网,要知道诸葛亮甚至和荆州牧刘表、荆州大士族蒯家、庞家、蔡家都有亲戚关系,刘备能在赤壁之战后,求得大量人才相助和迅速建立政权,没有诸葛亮的关系网,是很难短时间内做到了。

是诸葛亮为长坂战败后的刘备向孙权表现为一股独立的势力,而不是像之前刘备到处投靠一样,投靠公孙瓒,为公孙瓒打袁绍,投靠吕布为吕布挡曹操,投靠袁绍为袁绍打前锋,投靠刘表为刘表守荆州,如果刘备再投靠孙权,那肯定是为孙权守江夏郡。

正是诸葛亮出使东吴,把刘备说成了与孙权平起平坐的政治势力,而不是隶属关系,这非常重要,在政治谈判中,讲的是平等地位,没有实力的保证,是根本没有平等的地位,是诸葛亮用言语为刘备谈来了地位,同时坚定了孙权联合刘备的信心,这就是政治家与刘备不同的地方。

是诸葛亮为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迅速建立了政权,拿下荆南四郡后,是诸葛亮在荆南四郡建立了蜀汉最早的地方政权,别以为这很简单,换一个人试试,除此之外,诸葛亮还为刘备建立了地方征税系统和兵员征发系统。

是诸葛亮在刘备入川后,为刘备提供了足够的兵员和粮食,刘备在前方作战时,是诸葛亮在后方足兵足粮,同时保证刘备后方稳定,而不会像徐州一样,刘备在前线作战,后方就被人一锅端了。

是诸葛亮为刘备建立了整个政权的组织结构和法律法规,诸葛亮是蜀科的主要制定人和决策人,蜀科是蜀汉政权的基本法,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才能让刘备放心地在前线征战,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权。

很难想像,没有诸葛亮的刘备会是怎么样?很可能会如同没有管仲的齐桓公一样,活活地饿死在床上,即使身死,也没有人来收尸。

没有诸葛亮,刘备只能维持流寇一般的逃亡生涯,没有诸葛亮,刘备就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战略规划,没有诸葛亮,刘备就没有稳定的大后方,没有诸葛亮,刘备就没有如何建立一个政权的任何经验和能力。

很难想像,没有萧何的刘邦会是如何?没有荀彧的曹操会怎么样?没有张昭的孙权又是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诸葛亮的刘备,是一定不能建立蜀汉政权的,一个如同流寇般四处逃亡的势力,是很难有人才加入,没有人才加入的集团,是不可能有很大的政治成就,这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