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心意拳的源流和練法

世人常把心意拳和形意拳井稱,新出版的《體育詞典》 “形意拳”條也說:“形意拳一名心意拳”。實把非同代拳法混為同代拳法了。筆者認為,

為了澄清一些問題,有必要將“心意門”各代拳法

作一簡略的介紹。

第一代舉法:心意把

心意把,共有十二大勢,十二種變化。這與文獻記我心意六合拳早期拳法“前後各六勢”是一致的:確定心意把就是心意六合拳的初期拳法有以下根據:

少林寺的文獻、實物,不能證明清代以前少林有心意把。雍正十一年已修訂《心意六合

拳譜》,乾隆四十年有千佛段腳窩可作為物證,由此推定心意把當始於清初。文獻載姬龍峰曾“讀書古寺,見雄雞和爭遂悟其理”,丁是“變槍法為拳法”,而興此拳種。煉利《姬氏族譜》記載姬龍峰“傳藝河南”:《心意六合拳譜》序文作者及以後

的序文作者都是河南人,又為後來的陳鑫所收藏。

由此看來,此拳最初在河南流傳是無疑的。姬祥和《先祖姬際可傳略2中指出:“際可居少林寺十年,傳投多人,也有和尚”。這與以上記載是吻合的。

(二)指導練習心意把的經典是《少林古傳秘本拳譜》第一唯《十法》,這個《十法》,恰恰是後世形意拳家奉為經典的名為《曹繼武十法摘要》.兩抄本均出幹雍正時《心意大合拳譜》第九章《《六合十大要序》,理論完全相問。

(三)現存心意把架式以弓步為多見,側身.起橫落順,運動在一條線上,皆單式舉法,無套路。

這與河南心意拳比較,其架式與運動特點基本一致。近百年來精於心意把者,有湛舉、洪浴、寂聚、寂、淳綿、吳山林、貞恆、素端、德根等大師,目前仍會演習心意把者有:韓德宗,楊桂五、呂學禮,梁以全等。

今人常練的兩勢心意把為“起勢把”和“左右把” (又稱鍥撅把)

“起勢把”的練法是:開始時立正,兩臂左右下垂,目視前方,然後,兩手握拳,護檔,拳心向外,手背相對,中距寸許。兩肩微扣,頭左轉目現左前方,形似河南心態拳中的“熊出洞”式(一-名輕步站):接著調膀曲左肘上舉,提左膝,同時出石拳前衝,右腿獨立,然後懸起的主腿向前邁一大步,定步成左馬步,左拳變堅順式下撲,五指自然分開,同時右拳抽回變陽拳護右肋,形擬河南心意拳中之虎撲吧:接著提右腿,右腿貼地前踩,作“卷地風” 式提曲右膝, 右拳同時作“沖天炮式,然後右拳下砸,砸於左掌心,右腳同時震足,手足皆發聲,二聲要合一,較陳式太極拳中“金剛

搗錐”式剛猛。此為左式,一左一右反覆練習,運動在一條線上,露足處,步步為坑。

“左右把”(捉低把)的練法是:開始的練

兩腿下蹲,半側身,兩腳一前一後緊靠,後腳尖同前腳心相合,兩臂下垂,雙手握拳,左拳垂於胸檔間,拳心朝左,右臂垂於後腿外側,拳心朝右,手手背相對。起步時,左腳尖抬起,離地寸許;腳跟不離地,左腳進一步,右腳跟一步。身法,步法與河南心意拳中“踩腿”相似。然後起身左旋,左

拳變掌在胸前一劃,起右拳作“沖天炮”式,提右膝,左手護右肘,繼而身下蹲,右拳下砸,左掌變拳隨之下砸,仍在右肘內側。此與心意拳中之“手”式略同。按此式一左一石反覆練習。

心意把在少林寺為秘傳絕技,外人很難見到

第二代拳法:河南心意拳與山西心意拳。

民間傳習之心意六合類,在其基本架式《側身二大勢,發展為十大形(龍、虎、雞、馬、熊、猴鷂、燕.鷹、蛇》。單式練法為主,無對打套路。

此類分南北二支:馬學禮一支稱“河南派”,戴龍邦一支稱“山西派” 河南派為馬興,張志誠二人分別傳授。歷史上的名家有;馬學禮、馬興,馬三

(以上皆洛陽人)張志誠、李政、張聚·壯圖..安大慶。袁風儀、丁兆樣、寶顯廷,尚學禮,楊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