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近代史上的少數民族名將有哪些?

歷史知事


蒼茫大地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出生侗族的傑出將領粟裕,他是網上公認的主席的五虎上將之一,隱隱有和林總並駕齊驅之勢。



一、主席及多位元帥對他卓越的軍事才能褒獎有加。



1944年3月車橋戰役勝利,殲日軍三澤大佐以下460人、偽軍480人、摧毀日軍碉堡50座。主席聽說後讚道:這個士兵成長起來的將軍,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1946年7月,在主席評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指揮正確,既靈活又勇敢,希望各區仿照辦理。

1947年5月,孟良崮大捷後,主席通過新華社讚歎:華東解放軍和華東解放區的人民,在全國人民愛國自衛戰爭中,擔負的任務最嚴重,得到的成就也最榮耀。

1947年8月誇粟裕:我華東野戰軍在第一年作戰中,已表現自己為全國各區戰績最大的軍隊。

1948年1月,在陝北米脂中央會議上說:戰爭仍是華東打得好!

淮海戰役勝利後,主席贊到: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1961年他對來訪的二戰名將蒙哥馬利說:在我的戰友中,有一個最會帶兵打仗的人,這個人叫粟裕。

朱老總早在井岡山時就慧眼識英才,一次朱老總帶粟裕幫老鄉收麥子,有人見老總年紀大,勸他多休息,老總說:沒關係,革命就像接力跑,一棒一棒傳下去,我老了,有粟裕。粟裕時任警衛連連長。

蘇中七仗七捷後,朱老總說:粟裕在蘇中戰役中消滅的敵人比他自己的兵力還多。

解放戰爭時,朱老總在一次大會上表揚粟裕:粟裕是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楷模,粟裕決心果斷,不輕易改變決心,特別能領會統帥部的戰略方針和戰略意圖,善於捕捉戰機。

蘇中七戰七捷後,林彪特地讓人把此戰的資料找來,關在屋裡研究了兩天兩夜,最後對參謀長劉亞樓說:粟裕打仗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決心。林總建國初深居簡出,經常交往的有兩位戰友,同陶鑄談哲學,同粟裕談軍事。林總和粟總兩位軍事奇才竟如此惺惺相惜。

豫東戰役後,劉帥說:打這樣的大仗,我是做不到的,沒有這樣的膽識,沒有這樣的氣魄。1949年9月27日劉帥在《人民日報》上評粟裕:智深勇沉、百戰百勝,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有古名將風,是中國的戰略家。渡江戰役後,劉帥對鄧政委說:將來過了江,我就不帶兵了,把部隊都交給粟裕。

48年元旦,陳毅總結:粟裕同志可算為理論與實際兼優的人,戰役指揮高明,由於他長期在實際戰爭中的鍛鍊,華東軍事指揮主要靠他。

德高望重的葉參座建國後平日稱粟裕為粟總,葉帥曾當著眾人面對粟總說:你是全黨、全軍、全國乃至全世界有名的戰將,打了很多勝仗,對革命戰爭貢獻很大,又有豐富的戰爭經驗,你的軍事才華令我們大家欽佩。

二、輝煌履歷及戰績。

粟裕並不是軍事科班出生,他本和主席一樣是師範生。25年考上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心向革命的進步校長被殺,粟裕轉往武昌,投筆從戎,任葉挺24師教導大隊學員班長,1926年11月入團,1927年6月入黨,南昌起義時任警衛隊班長,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隨朱德到了井岡山,由連指導員改任連長。粟裕的成名之戰是七溪嶺之戰。其時粟總21歲,是紅四軍的連長,奉令攻佔七溪嶺,嶺上扎有200多守軍,粟裕攻了數次未果,粟總下令休息,令炊事班生火做飯,炊煙飄往敵陣,敵人麻痺。粟連長率9名敢死隊員上陣,六人控制附近制高點,粟連長率另三名衝上陣地,一百多點守敵投降,粟裕一戰成名。29年後因戰功升營長、團長、師長、紅四軍參謀長、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1932年2月,調回四軍任參謀長,12月任紅一軍團教導師政委,1934年11月調閩浙贛軍區參謀長,與尋淮洲、樂少華率北上抗日先遣隊與紅十軍團合編成紅十軍團,任參謀長,原軍團長尋淮洲降為師長。下面我重點談一下譚家橋戰役,1935年1月紅十軍團大敗譚家橋,我以為主要責任應由紅十軍團軍團長劉疇西、樂少華負。當時遇國軍悍將、智將王耀武的補充第一旅孤軍深入,紅十軍團決定在譚家橋公路兩側設伏,粟裕、尋淮洲力主由擅長野戰的原紅七軍團改編的尋淮洲19師主攻,但擁有黃埔一期、伏龍芝軍事學院文憑的劉疇西輕敵,令紅十軍團由地方部隊組成擅長遊擊、不擅野戰的20師、21師主攻,結果大敗,尋淮洲犧牲。全軍被迫突圍,方誌敏、粟裕率前鋒400人安抵閩浙贛蘇區。劉疇西率主力本可突圍,但他見不得全軍疲憊,全軍多休息一夜,在玉懷山陷入國軍重圍,方誌敏返回玉懷山,與劉一起被捕,後在南昌一起英勇就義。1935年2一4月,建浙西南遊擊區任挺進師師長(手下400餘人),5一8月粉碎國軍第一次圍剿,壯大到一千人,10月5日,任閩浙邊省軍區司令員、省委組織部長,38年4月奉令組建先遣支隊任司令,6月17日韋崗處女戰,殲日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餘人,6月任第二支隊副司令員,後代司令員,39年1月,指揮水陽鎮伏擊戰、橫山戰鬥、奇襲官陡門殲日偽400餘人、俘日偽57人,8月任江南指揮部副指揮,江北指揮部副總指揮,1940年10月至41年1月發動黃橋決戰,新四軍七千人打敗國軍韓德勤所部1.5萬人,殲89軍及獨立旅1.1萬人,89軍軍長李守維淹死、獨立旅旅長翁達自殺。

皖南事變後,粟總任新四軍一師師長、政委、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委,41年8月指揮反掃蕩,連續作戰42晝夜130餘次,殲日軍1300餘人,8月中旬領導持續8個月的要點爭奪戰,七保三倉、五保豐利、斃傷日軍800餘人。44年3月發動車橋戰役,具體上文已講,不再嘮叨。1945年1月任蘇浙軍區司令員,10月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指揮高郵戰役,隴海線徐海段戰役,殲日偽2萬餘人,使華中、山東連成一片,1946年7月,粟裕指揮華中19團3萬人抗擊,歷時45天,殲敵6個旅5個交警大隊共5.3萬人,史稱蘇中七戰七捷。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合併後,粟裕負責戰役指揮,慄裕充分體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1947年1月起,指揮宿北戰役、魯南、萊蕪、泰蒙、孟良崮戰役,共殲敵7個軍、一個快速縱隊,包括頭塊王牌七十四師,解放軍大反攻後,揮師挺進魯西南,指揮沙土集戰役,殲57師,迫使國軍從山東和大別山抽調4個師來援,隨即挺進豫皖蘇。1948年5月,被軍委任為華野司令兼政委,推辭後任代司令、代政委,1948年6月16日發起開封戰役(豫東戰役第一階段)5晝夜,22日攻克開封,殲守敵及援敵一部4萬餘人,27日發起睢杞戰役(豫東戰役第二階段)六天殲敵五萬餘人,7月12日發起兗州戰役,殲敵6.3萬,孤立王耀武於濟南,48年9月任華野總指揮,9月16日至24日全殲濟南10.4萬,活捉王耀武。1948年11月6日指揮華野17個縱隊參加淮海戰役,殲敵44萬,主席曾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1949年4月下旬,指揮渡江戰役,解放南京、杭州,五月指揮上海戰役,在外圍殲敵8個主力軍。49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參加政協,被選為政協委員、軍委委員。49年9月30日繼毛澤東、朱德、賀龍、粟裕第四個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舉行奠基典禮剷土。這是人民共和國對功臣的最高獎賞。



1950年奉令指揮攻臺作戰,1950年7月上旬任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54年10月31日任總參謀長,55年9月授大將銜。

三、三次讓帥,馮異再世。

光武帝劉秀打江山時,馮異每次衝鋒在前,每當劉秀論功行賞時,馮異總是居於大樹底下,從不爭功,人稱大樹將軍。粟裕也是如此謙恭。

1945年,中央基於粟裕卓越的軍事才能及戰功,發電報任命粟裕為華中軍區司令員,粟總考慮到張鼎丞資歷老、在二支隊時又是司令員是自己的領導,主動向主席請辭,後張鼎丞任司令員、粟裕任華中軍區副司令,要知道當時的華中軍區和陝甘寧晉綏軍區(賀龍任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劉伯承任司令員)、晉察冀軍區(聶榮臻任司令員、山東軍區(陳毅任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林彪任司令員)、中原軍區(李先念任司令員)並列的七大戰略區平起平坐的。但慄裕負責軍事指揮,責沒有少擔。

1948年,粟裕說服中央軍委收回讓他率華野一兵團(三個縱隊由葉飛、陶勇、王必成掛帥)挺進江南的陳命,讓華野、中野聯手在長江以北殲滅國軍主力。中央書記處決定粟裕任華野司令員兼政委,陳毅調中原局任第三書記兼中野第一副司令員,陳老總對粟裕直言:中原局、中野文有小平、張際春,武有伯承、先念,到中原局只能辦軍校囉!粟總考慮到陳老總和華野的感情,找主席面陳意見,於是陳毅兩面掛旗,人到中原局啦,仍兼華野司令員、政委(空掛),粟裕任代司令員、代政委,責任沒少擔,有替人做嫁衣的遺憾!網上有文友說粟裕辭帥是要陳老總壓陣,這是扯蛋!粟裕的職務是中央任命了,華野各高級將領都是有黨性的,都會服從。何況放眼華野,誰的軍事指揮才能能與粟總比肩?粟裕全面負責指揮華野後,那個老資格的、有些使性的將領在濟南戰役之後不是養病去了?“錯過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第三次在建國初評軍銜時,粟裕又向主席當面辭帥,主席曾對粟裕老戰友華野譚震林副政委、衛士長李銀橋說過:粟裕論功、論資、論才、論德都可以授帥!粟裕竟謙恭到如此地步!


蒼茫大地顧煒斌


光是國共兩黨的少數民族名將就不少:

一,回族將領

1.白崇禧,廣西桂林人,新桂系首腦,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曾任國民政府國防部長、參謀總長。善於用兵,人稱“小諸葛”,後來病逝臺灣。

2.馬本齋,河北人,八路軍軍分區司令兼回民支隊司令,1944年病逝,如果授銜時其健在的話應在開國中將軍銜左右。2014年,被民政部公佈為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錄。

二,蒙古族將領

3.烏蘭夫,內蒙古人,原名雲澤、雲時雨,1925年入黨,1931年開始做兵運工作,組織部隊抗擊日偽軍。成立內蒙古自衛軍任司令兼政委,後來統一內蒙古並派兵參加遼瀋戰役平津戰役。1947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任自治區主席。建國後任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共和國副主席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三,維吾爾族將領

4.賽福鼎·艾則孜,新疆人,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四、滿族將領

5.于永波,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曾任總政治部主任。

五,藏族將領

6.阿沛·阿旺晉美,解放軍開國少將,原為西昌藏軍將領,為和平解放西藏做出貢獻。建國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六、侗族將領

7.粟裕,湖南人,開國十大將軍之首,大軍事家,有“戰神”之稱。指揮的蘇中七戰七捷、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都取得了勝利。建國後曾任總參謀長等職務。

七、彝族將領

8.龍雲,雲南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原為滇系軍閥首腦唐繼堯部下,1927年聯合少壯派軍官逼唐繼堯下野,成為新的“雲南王”,直到1945年被蔣介石解除軍權。1949年宣佈起義投入人民陣營。

9.盧漢,雲南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原為龍雲部下,抗日將領,曾參加臺兒莊戰役,後任集團軍總司令、方面軍總司令等,1945年接替龍雲成為雲南省主席、省保安司令,成為最後一個“雲南王”,直到1949年宣佈起義。

(下圖烏蘭夫)



磨史作鏡


近代史上的少數民族名將,有一個人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我軍的戰神粟裕!


粟裕將軍活著時,還是漢族人。1951年的國慶節典禮上,主席問將軍:你是湘西人,是不是少數民族?是苗族嗎?

粟裕將軍笑著回答:主席,我是漢族人。我們會同縣是一個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數民族,但同樣也有漢族的!

粟裕將軍還活著的時候,一直以漢族自居。然而事情到了1986年的時候發生了變化,經過調查發現,會同粟姓都是從懷化通道侗族自治縣遷移過來,因此會同縣批准粟姓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改成侗族。198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根據粟裕將軍家屬的意願,把粟裕將軍從漢族改成了侗族。


粟裕將軍的軍事指揮能力是有有目共睹的,在我軍中穩穩的能排進前三名。三大戰役中的淮海戰役便是出自粟裕將軍的手筆,就連主席都說淮海戰役粟裕是第一功。全殲國軍王牌第74軍的孟良崮戰役,粟裕將軍也是主要的指揮者。 另外還有高郵戰役、上海戰役等等。

除了粟裕將軍之外,來自壯族的韋國清上將、蒙古族烏蘭夫上將也都是虎將。

在國軍中,有著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屬於回族人。

白崇禧是新桂系中二號人物,早在廣西新舊桂系的戰爭中就已經展露頭角,被稱之為小諸葛。在抗日戰爭中,白崇禧協助李宗仁指揮了臺兒莊大捷,同時還提出了“堅壁清野”、“焦土抗戰”、“發展游擊戰、配合正規戰”、“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等國軍抗戰的指導思想,在抗日戰爭時期具有比較大的影響力。


小鎮月明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顏六色綻放中華大家園!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血,凝聚成炎黃子孫的民族精神!

📒韋國清(壯族):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開國上將。參加了“百色起義”;鏖戰萬里長征。三野縱隊司令員,馳騁淮海戰役。中央軍委常委,政治局委員,總政治部主任。

📔韋拔群(壯族):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廣西農民運動的先驅,百色起義和右江革命根據地及紅七軍的重要創始人之一。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100位英雄模範人物。

📒烏蘭夫(蒙古族):開國上將。長期在內蒙古從事革命工作。內蒙古軍區司令員。中央統戰部部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家副主席。(圖片③)

📔周保中(白族):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獲國家頒發: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雲南省省長,國家民委副主任。

📒馬本齋(回族):抗日民族英雄。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創建人,司令員。1944年赴延安途中病逝。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圖文④)

📔趙南起(朝鮮族):1945年參加東北民主聯軍,志願軍司令部秘書。上將(新軍銜),軍委總後勤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圖片②)

📒韋傑(壯族):開國中將。無產階級革命家。成都軍區副司令員,人民解放軍的優秀政治工作者和指揮員。

📔羅炳輝(彝族):奴隸出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紅軍老戰士,參加了萬里長征。新四軍師長,革命先烈。(圖片⑤)

📒賽福鼎(維吾爾族):全稱為賽福鼎.艾則孜。開國中將。新疆軍區黨委書記,西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央政治局侯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圖片⑥)

📔阿沛阿旺晉美(藏族):開國中將。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參加了開國大典。西藏自治區政府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粟裕(侗族):開國大將。傑出的無產階級軍事家,世界公認的中國——“三個半”軍事家之一。中央軍委常委,軍委秘書長,軍委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圖片①)

📒[作者本人歷史教學筆記摘錄;不可改動;圖片源於網絡]








笑看東籬


作為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分佈廣闊、人口眾多的55個少數民族,當然也在民國的歷史舞臺上佔據一席之地。民國期間,無數少數民族出身的名將曾叱吒風雲,深刻影響中國近代歷史進程。我們就選幾個人作為例子。

戰神粟裕

中國開國十大將之首,被稱為無冕元帥的戰神粟裕,就是出身侗族的解放軍高級將領。粟裕大將的赫赫戰功,相信每一個人都並不陌生。粟裕,1907年生於湖南懷化會同一個侗族家庭。1926年加入共青團,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粟裕還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並隨起義軍上了井岡山。

粟裕大將

在紅軍隊伍,初露崢嶸,顯示出超凡軍事才華的粟裕屢立戰功。先後擔任紅四軍參謀長、紅11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紅十軍團參謀長等職。紅軍主力長征後,粟裕留在南方堅持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期間,粟裕先後擔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第一師師長、蘇中軍區司令員等職。在抗日戰爭進一步成長的粟裕,率部給日寇以極大打擊,領導下的根據地和隊伍也不斷髮展壯大。

粟裕大將

而粟裕大將真正的軍事巔峰,還是在解放戰爭期間。解放戰爭期間,面對裝備先進,人數佔絕對優勢的國民黨大軍,粟裕指揮華中解放軍,先後取得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開封戰役、濟南戰役等多場戰役的勝利。

尤其是在國民黨數十萬大軍的包圍之中,虎口拔牙,殲滅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之首的整編74師的孟良崮戰役,充分的展現了粟裕大將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華。

戰場上的粟裕大將

而隨後粟裕指揮的淮海戰役,更是殲滅了國民黨60餘萬大軍。在解放戰爭期間爆發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三大決戰中,粟裕指揮的淮海戰役,是殲敵人數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也最為複雜的一場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歷任解放軍總參謀長、軍事委員會常委、人大副委員長等職。1984年在北京逝世。

粟裕

雲南王龍雲、盧漢兄弟

民國期間,位於西南邊陲的彩雲之南,一共誕生了四任雲南王,而其中兩任,是出身彝族的龍雲、盧漢兄弟。龍雲和盧漢自1927年發動政變,先後成為雲南統治者以來,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兩人一共統治雲南長達22年之久。

龍雲

龍雲和盧漢都是雲南昭通人,盧漢是龍雲的表弟。兩人都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並一直在滇軍中任職。除了成為雄霸一方的大軍閥,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在抗日戰爭期間,龍雲和盧漢麾下的滇軍,在兩人的領導下,一直在抗日前線與日寇浴血奮戰,為抗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盧漢

國民黨敗退臺灣之際,龍雲和盧漢先後宣佈起義,並加入新中國。

白崇禧

國民黨新桂系三巨頭之一,桂軍最具軍事天賦的“小諸葛”白崇禧,也是一名少數民族出身的名將,他是回族出身。民國期間白崇禧,在將星如雲的國民黨軍隊中,其軍事才華依然出類拔萃,甚至被稱為“國民黨將領中最具才幹的一個”。

白崇禧

白崇禧是廣西桂林人,自幼成績優異的白崇禧曾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後回到廣西陸榮廷的桂軍中任職。在陸榮廷被孫中山擊敗後,廣西陷入諸侯割據的混亂局面,看到機會的白崇禧聯合黃紹竑和李宗仁,成立定桂討賊聯軍,白崇禧擔任參謀長。

白崇禧

這支定桂討賊聯軍從5000人起家,在白崇禧等人的指揮之下,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先後擊敗盤踞廣西的各路諸侯,並擊敗前來干涉的6萬餘滇軍,一統廣西,剛剛三十出頭的三人成為了廣西的統治者。

隨後,白崇禧率桂軍參加了北伐戰爭、蔣桂戰爭、中原大戰、兩廣事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多場戰爭,屢有勝果,因其顯赫的戰功,也被譽為“小諸葛”。

白崇禧

1949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之際,白崇禧隨蔣介石到臺灣,卻不料成為籠中鳥,不但沒有絲毫權力,連生活都一直處於特務的監控之中,在臺灣極為不得志。1966年,白崇禧在臺北逝世,死因至今不明。


鳶飛九天2018


近代史上有無數少數民族名將,比如說回族的馬濟、彝族的盧漢、白族的楊傑、滿族的關嚮應等人。但本人今天要說的是兩位生前一直以漢族自居,卻在去世後被劃為少數民族的名將,他們是粟裕、白崇禧。

這兩位的赫赫戰功無需多言,粟裕將軍指揮的蘇中七戰七捷、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大戰滬寧杭無一不是名垂青史的經典戰例。白崇禧指揮的龍潭戰役、桂南會戰等也是碩果累累。本人今天著重說下他們的民族成分。

粟大將生前一直自認是漢族的,這個問題粟大將甚至和領袖當面承認過。但80年代重新劃分民族成分,粟大將的族群經過追根溯源後卻被發現是少數民族,也就是侗族,於是粟大將也就成了少數民族了。

而白崇禧生前也是一直以漢族自居,但根據國民政府的五族共和理論,信奉伊斯蘭教的老白卻被國民政府欽定為回族,據說白崇禧曾在一次會議上憤怒質問國民政府專員:鄙人是信奉回教的漢人,你把我們劃為回族是何居心?但也無濟於事。於是白崇禧回族的身份也被確定了。

我們看到,民族問題是一個無比複雜的問題,隨著時代的變遷,人民都信仰、血緣逐漸融合交匯,於是民族成分就成了一個可左可右的問題。


林屋公子


少數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有一批少數民族傑出的代表,他們為了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奮鬥不止,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現簡要介紹幾位。

△羅炳輝(1897.12-1946.6),雲南人,彝族。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紅軍高級將領。他是從奴錄到將軍。先後參加了討袁護國戰爭、東征戰爭和北伐戰爭。192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團長、旅長、第六軍第二縱隊長、第十二軍和第二十二軍軍長、紅九軍團軍團長等職,參加了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的高級將領。抗戰中,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第五支隊司令員。解放戰爭中,任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兼新四軍第二副軍長。1946年6月21 日,羅炳輝因腦溢血而去世,終年49歲。2009年9月14日,羅炳輝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烏蘭夫,1906年12月23日~1988年12月8日),曾用名雲澤、雲時雨,內蒙古人,蒙古族。共和國上將。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領導人,他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經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洗禮,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等職,1988年12月8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82歲。

△韋國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廣西東蘭縣人,壯族。共和國上將。他是傑出思想政治工作者,參加了百色起義,歷任紅軍連長、團長、八路軍隨營學校校長、新四軍師長等職。1948年3月任蘇北兵團司令員,在淮海戰役中參加了圍殲杜聿明集團的作戰。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1989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6歲。

當然還有許多傑出將領,限於篇幅,就不一一介紹了。歡迎大家補充、完善,相互學習交流。


zj史海拾貝


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回民支隊》,這恐怕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領導的唯一一支少數民族建制部隊了,司令員馬本齋,同時兼晉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他率領的回民支隊曾威震冀中平原,先後殲滅日偽軍36000餘人,有“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之美譽。



(馬本齋將軍畫像)

馬本齋將軍是河北獻縣人,原名馬守清,回族,16歲時“闖關東”去了東北,投身奉系軍閥張作霖的軍隊當兵,1924年被保薦入東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從排長幹起,一路升到奉軍獨立21師第四團團長,年僅28歲。“九一八事變”後因不滿張學良和東北軍的不抵抗政策,憤而解甲歸田,輾轉回到家鄉務農。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日軍侵入華北,馬本齋與弟弟組織6、70個回族青壯年成立“回民抗日義勇隊”,自發武裝抗日。1938年5月,與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的回民幹部教導隊合併,發展成為近700人的部隊,正式改稱“回民支隊”,配合八路軍不斷打擊日偽,成為冀中平原的抗日骨幹力量。



(回民支隊訓練)

馬本齋將軍不僅本人帶兵有方驍勇善戰,更是滿門忠烈,日寇為消滅回民支隊不擇手段,在漢奸的帶領下突襲抓走了馬母,企圖要挾馬本齋降日,馬母白文冠老太太為不影響兒子的抗日決心,絕食七日而死;馬本齋的大哥被日本人殺害,三弟重傷造成一級傷殘,全家為抗日救國做出了巨大犧牲。

孝子馬本齋驚聞母親噩耗,悲痛中寫下:“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定繼承母志,與日本人血戰到底”!



(回民支隊戰士)

1942年,回民支隊轉戰到冀魯豫邊區,這是黃克誠將軍開闢的抗日根據地,馬本齋兼任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率領回民支隊在河北、山東和河南的交界地帶開展抗日遊擊戰,兩年間大小戰鬥上百次,幾乎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毛主席聽聞事蹟後,誇讚其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六年多的征戰和嚴重的營養不良,拖垮了馬本齋將軍的身體,終於積勞成疾,1943年底頸後長出毒瘡,仍然帶病指揮部隊作戰,1944年初徹底病倒,是年2月7日因急性肺炎逝世於冀魯豫軍區醫院,年僅43歲。

(回民支隊電影劇照)

馬本齋是少數民族當中的抗日名將,解放後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他犧牲後延安舉行了專門的追悼會,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親筆題寫的輓聯是:

壯志難移,漢回各族模範。

大節不死,母子兩代英雄。


度度狼gg


如果以中國通行的近代史分界——1840-1949年,少數民族名將還是可以數出一些的。

——太平天國戰爭。

清方,湘軍將領、湖南提督塔齊布(滿族)、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蒙古族)、廣州副都統烏蘭泰(滿族)、西安將軍多隆阿(滿族);太平天國方,親天燕李文彩(多一句嘴,被一些資料說成壯族的韋昌輝、蕭朝貴、林鳳祥、譚紹光已證實都是漢族客家人)。

據傳是僧格林沁的照片


——大理杜文秀之役。

先附從杜文秀後投請的馬如龍(回族)

——中日甲午戰爭。

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滿族)、記名提督廣東高州鎮總兵左寶貴(回族)。

左寶貴


——民國。

雲南省主席龍雲(彝族)、陸軍一級上將白崇禧(回族,但他本人自認為“漢族回教”)、陸軍二級上將盧漢(彝族)。

龍雲


——某軍。

大將粟裕(侗族)、上將韋國清(壯族)、烏蘭夫(蒙古族)、紅7軍21師師長韋拔群(壯族)、回民支隊司令馬本齋(回族)。

之所以只列這些,是因為題主問“名將”,而不是“將”,不是有個軍銜軍職就可以稱作名將的。


陶短房


近代史上的少數民族名將不少,有些名將還是新中國的英雄模範人物,是開國將軍,他們是民族的脊樑,是激勵人們的精神力量。今天介紹13位,以出生年排序。

1、韋拔群(1894—1932),廣西河池市東蘭縣武篆鎮東里村人,壯族,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

毛澤東、彭湃和韋拔群是中國早期農民運動三大領袖,韋拔群是廣西農民運動的先驅,百色起義領導者之一,紅七軍第3縱隊司令員。

1930年3月,他和鄧小平在東蘭武篆領導土地改革試點工作。同年10月任紅七軍21師師長。紅七軍主力離開右江蘇區時,他留守右江根據地,堅持遊擊鬥爭,反擊敵人的多次“圍剿”。

1932年10月19日,在第三次反“圍剿”中遭叛徒暗害而犧牲。之前,他一家20餘人慘遭敵人殺害。他是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2、楊至成(1903―1967),貴州三穗人,侗族,開國上將。

在長征中,他擔負部隊後勤工作,全力保障部隊物資供給。1936年後軍委後勤部長。

抗戰期間,曾赴蘇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蘇德戰爭開始後,楊至成等經蒙古回國,因邊境地區遭日軍封鎖而滯留蒙古,靠賣苦力及討飯為生。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東北野戰軍軍需部長等職,組織擴建軍需工廠、兵站、醫院和倉庫,為遼瀋、平津戰役提供物資保障。

3、李濤(1905―1970):湖南汝城人,瑤族,開國上將。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3軍第1縱隊、第7師政委等職,參加秋收起義,在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中,與師長陳伯鈞率第7師抗擊數倍於己的國民黨軍的多次進攻,與兄弟部隊全殲國民黨軍第18師師部和2個旅,俘其師長張輝瓚。

抗戰時期,曾任軍委後勤部經濟建設部部長,作戰部副部長兼第2局局長等職,帶領2局堅持工作生產兩不誤,使工作生產雙豐收。

解放戰爭時期,任軍委作戰部部長兼第1局局長等職。參與許多重要戰役的組織計劃、文電起草、資料蒐集、戰況彙報等工作,是毛澤東和軍委領導指揮全國解放戰爭的高級參謀和得力助手。

4、盧紹武(1906-1978),廣西武鳴人,壯族,開國少將。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15軍團75師參謀長等職。在高虎腦戰鬥中,右足關節負傷,帶著腿傷參加長征。

抗戰時期,曾任冀魯豫邊區支隊參謀長,冀魯豫軍區參謀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第四野戰軍38軍副軍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廣西軍區司令員等職。

5、粟裕(1907-1984),生於湖南會同,侗族,開國十大大將之首。

參加過南昌起義,參加歷次反“會剿”作戰。長征時留在南方開展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期間,曾任新四軍第2支隊副司令員等職,指揮過水陽鎮伏擊戰、橫山戰鬥、奇襲官陡門等戰鬥,指揮的車橋戰役,殲滅日偽軍900餘人,指揮的討陳戰役,殲滅陳泰運部及日偽軍2300餘人。

解放戰爭時期,率華東野戰軍發起過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指揮的濟南戰役,全殲濟南守敵10.4萬餘人(包括起義2萬餘人),生俘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以下將領23名。在淮海戰役中,殲敵44萬餘人。

6、吳西(1900—2005),廣西扶綏縣人,壯族,開國少將。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七軍連黨代表,紅38軍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參加過第四、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

抗戰時期,曾任冀中軍區第2軍分區政委等職,參與創建晉西北敵後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中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部長,第18兵團隨營學校政治委員等職,參加過解放大西北和進軍大西南作戰。

7、廖漢生(1911―2006),湖南桑植縣人,土家族,開國中將。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二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等職,1935年11月參加長征。

抗戰時期,曾任新四軍第3軍分區政委等職,參加過雁門關、晉西北戰鬥,參加過齊會殲滅戰、陳莊殲滅戰。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晉綏野戰軍1縱政委等職,參加過延安保衛戰、青化砭等戰役戰鬥。

8、黃惠良(1912—1975),廣西平果縣人,壯族,開國少將。

9、韋祖珍(1912—1982),廣西東蘭人,壯族,開國少將。

10、黃新友(1912—1985),廣西百色人,壯族,開國少將。

11、朱鶴雲(1912—1992),廣西田東縣人,壯族,開國少將。

12、韋國清(1913—1989),廣西東蘭縣人,壯族,開國上將。

13、歐致富(1913—1999年),廣西田陽縣人,壯族,開國少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