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蕭太后在東北陵墓,被盜墓者洗劫一空,值34億壽衣為何無人碰?

shenwenyuan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帝王斂服當屬金縷玉衣,一般情況下,很多專家學者對金縷玉衣的估價為24億。然而,歷史上還有一件斂服的估值達到了34億,那就是遼代蕭太后的黃金斂服。

蕭太后,一個殺楊業、敗北宋,逼迫宋真宗簽訂澶淵之盟的“鐵娘子”

蕭太后其人

蕭太后,本名蕭綽,小名燕燕,父親是大遼北院杻密使兼宰相蕭思溫。蕭家祖輩為契丹人,後仰慕漢丞相蕭何威名而改漢姓蕭氏。蕭太后是遼國中期女政治家、軍事家,足智多謀,文武全才,可以狂甩慈禧太后十八條街。

蕭太后自幼聰慧美麗,而且早熟,16歲就被遼景宗耶律賢選為貴妃,第二年就封為皇后。蕭太后陪伴了遼景宗十四年,為其生四子三女,由於遼景宗體弱多病,朝政大權實際由蕭太后掌握,但是蕭太后從沒有僭越之心。公元982年,遼景宗駕崩,幼子耶律隆緒即位。宋太宗看到遼國孤兒寡母執政,覺得有機可乘,於是率兵奪取幽雲十六州。

蕭太后率奮起抵抗,宋軍大敗,遼軍還俘獲老將楊業,後來楊業絕食而亡。1004年,大遼國兵鋒正盛,蕭太后揮師千里,直驅澶州。儘管後來受挫,但宋真宗急於求和,兩國簽訂《澶淵之盟》,蕭太后平安撤軍。在此後的一百多年裡,宋向遼每年進貢白銀十萬兩、帛二十萬匹。蕭太后在攝政期間,勵精圖治,選用漢人,開科取士,消除番漢不平等待遇,勸農桑,薄賦稅,內政修明,軍備嚴整,綱紀確立,上下和睦。而且以戈止武,坐收宋朝歲幣之利,經濟文化高度發展,對外軍事強盛,對內政局穩固,使遼朝邁入鼎盛時期。

1009年,蕭太后將皇權交給了耶律隆緒,從此結束了她近四十年的攝政生涯。兒子擔起了責任,蕭太后一身輕鬆,於是她決定到南京(今北京)安享晚年。不幸的是途中染病,一個月後病死行宮,終年57歲,葬於乾陵。

蕭太后的一生可以說十分的傳奇,但是在她死後,其下場並沒有那麼好。她的陵墓先後多次被盜,裡面的金銀器物早已經被盜掘乾淨。

那麼都是哪些人盜得,什麼時候盜的呢?

第一次的盜掘是發生在金人領袖完顏阿骨打時期;

據說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十分痛恨遼人,所以在後來將大遼滅了之後,他便下令將遼國皇室的陵墓全部挖掘,將裡面的陪葬寶物全部洗劫乾淨,並將陵墓給毀壞掉。這其中就有蕭太后的乾陵。

第二次發生在金國遷都時期;金國遷都之後;

南方的盜墓賊聞訊而來,對該陵墓又進行了一次大清洗。

第三次則是在民國初年的時候

這一次就不是什麼盜墓賊了,而是生活在本地的民眾,他們相互聯合起來又將其洗劫了一遍。

第四次是發生在日本侵華時期

日本人打著研究古遼國墓葬群的幌子,開始對乾陵實施大規模的“掃蕩”。

以上這四次盜掘可以說是相對來說,規模比較大一些的,除此之外的一些小規模的盜掘活動,那就更數不勝數了。但是說來也奇怪,這些人盜掘蕭太后的陵墓,把裡面值錢的東西都拿走了,可為何蕭太后身上的一件價值34億的壽衣卻沒有人要呢?

我們先來看看這是一件怎樣的壽衣,為何能價值34億。

蕭太后的這件“壽衣”,全名叫“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

它是由一片長約60釐米,寬約51釐米,肩寬39釐米的背襟;兩片各長27.5釐米,寬25.5釐米,上弧頸9釐米的前襟;兩隻長21釐米,寬15釐米的短袖,用金絲線縫製焊接而成。全衣無領,只有寬約18釐米的半月形弧頸。

全衣重約3240克,共抽取近萬根長約一米,直徑約0.1毫米的金絲織布狀織成。

黃金做衣服也是一個世界難題,黃金熔點高用來做首飾或者衣服的裝飾還好。整件衣服採用失傳已久的古刺繡方法,單單是這方法和材料就得有十幾億,加上上面的做工與圖案又得好幾億,再加上歷史的久遠又得好幾億,而且加上名人效應,蕭太后啊,光這個品牌名稱就得值個好幾億吧,這麼一算三十多個億也只少不多

為什麼值34億壽衣沒人碰?

一、偷壽衣不吉利


盜墓行業很古老,曹操曾專門組織過盜墓隊伍。盜墓者有自己的講究,古人的壽衣大多不被偷,原因不明。壽衣本身代表著"生命的終結"。偷壽衣會給盜墓者帶來災難,所以大多數古代盜墓者沒有偷壽衣。有人說,這是絕對的嗎?這麼多盜墓者中沒有異常現象嗎?當然有。但是在壽衣被偷出來之後,因為擔心帶來壞運氣,所以買它的人不多,市場很差,所以初期的盜墓者沒有偷它。

二、蕭太后的金壽衣屬於內衣,所以被盜墓者們忽視了

古代皇帝太多了,但現在出土的金玉衣只有兩三件,這說明穿金銀不是皇室的習俗。20世紀60年代出土的漢代玉衣屬於典型的外衣,閃閃發亮,令人眼花繚亂,從而激發了盜墓者的興趣。蕭太后的金壽衣不屬於這種大衣。身上穿白色內衣後,穿上金色的壽衣,然後穿上衣服和外面的斗篷。因此,如果你不把蕭太后的外衣脫下來,它的金壽衣是看不見的,所以大多數盜墓者都沒發現它的存在。

總結:中國歷史上的后妃數不勝數,然而通觀下來,只有蕭太后,不但建功立業、彪炳史冊,而且作為一個女人,她真正享有了完整的人生。因此,蕭太后是一位智慧與美貌並存的女人,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人,一位值得讓後人敬佩的女人。


路之意


蕭太后在東北陵墓,被盜墓者洗劫一空,值34億壽衣為何無人碰?

在考古界,除了一些珍貴的珠寶值錢以外,那些名人的壽衣,其實也很值錢。曾經有一件漢朝的那一件金縷玉衣,被人估價為24億元。但還有一件壽衣,被人估價為34億,這件壽衣就是蕭太后穿的那一件壽衣。為什麼她的這件壽衣會有這麼高的估價?主要這是因為這件衣服制作材料特殊,款式也特別的新穎。這是一件用黃金來打造成的短袖上衣,放眼現如今,這樣的衣服也是找不到幾件的。



更何況,在人們思想這麼保守的古代,居然出現了短袖款式的壽衣,這也算是極具有研究價值的一件物品。而且看一看這件壽衣,它的設計還比較的新潮,短袖上面繡著鳳凰逐日、纏枝蓮等圖案。這些繡工也特別的精美,款式的設計在古代算很新穎潮流,一看就非常的貴氣大方。但這都不是這件衣服最值錢的原因,最值錢的是因為這種刺繡方法。衣服上面的刺繡方法,是早就在國內失傳的古繡刺繡。也是因此,這件衣服的考古價值,製作手藝,都是衣服值錢的地方。再加上這又是一位太后穿過的衣服,有著這麼多年的歷史價值,所以開價幾十億,也是很合理的事情。



在60年代初,蕭太后的墓就已經被盜賊光顧過了,等考古工作者發現時,也只能進行搶救性的發掘。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墓中的大部分珍寶都已經被盜賊偷空了,但這件金絲壽衣卻還在蕭太后的墓地中。這樣一件寶貝,盜墓者其實並不是不敢偷,只是他不識貨。以為這就是一件普通的陪葬衣服,並沒有什麼值錢的地方。想必當他聽到了考古專家們給出的估價後,腸子都已經悔青了吧!



盜墓人們在偷墓之時,都是悄悄的,只敢選擇在夜晚進行。而且墓地中的光線暗,他們也不敢開太明亮的燈光。不像專家們發掘,都是正規的挖掘,使得墓地中燈光明亮,能將一切看得清清楚楚。盜墓者只是晃眼一看,看見這件穿在屍體上的壽衣,出於晦氣,他們並不會想上手去摸摸。自然也就不知道這件衣服是用金絲製成,更加不可能知道這件衣服的刺繡是那麼的珍貴。再者來說,墓地中那些耀眼的珠寶們就已經快閃瞎盜墓者們的眼,他們又怎麼會分出心神,去關心這一件毫不起眼的壽衣呢?也是因此,這件珍寶才能逃過一劫,沒有落入這些不法分子們的手中。


江上孤舟


盜墓賊不識貨唄!

壽衣與其他文物不一樣,壽衣長期埋在地下,初見天日時,跟一坨坨破爛兒似的,很少有人能將剛剛發掘出來的壽衣,與寶貝聯繫在一起。

在地下被埋了千年的壽衣,長啥樣呢?請看圖

這種圖片,是明朝的一具古屍(無意冒犯)。出土時,基本上還保持下葬時的狀態,身上的壽衣和裹屍布都還在,只是有些破舊——看起來,似乎是某個垃圾坑裡撿來的棉被裹在身上一樣。

盜墓賊下墓,所圖為財,對於這些衣物的處置方式,往往都是扒掉仍在一旁。

這些被拔下來的衣物,積年累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再看圖

這種圖片,也是考古現場的照片。

墓主人的棺槨已經不復存在,墓主人的衣物也遭到破壞。如果沒有考古清理、後期保護處理,墓主人的衣物哪個盜墓賊會惦記?

這玩意兒,拿在手裡嫌沉,拖到家裡晦氣;關鍵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東西根本就不值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慈禧下葬之後,她的墳墓被孫殿英給光顧了,蓋在她身上的陀羅經尼被就被孫殿英等人給扒下來,將被面上的珍寶拽走,將被子扔在一邊,成為無人理會的“垃圾”。

2008年,在一場拍賣會上,乾隆皇帝下葬時所用的陀羅經被悄然進入拍賣會,被一個買主以9萬元的超低價格買走!可見,不僅很多藏家不識貨,連常年經手文物的拍賣行,都有打眼的時候。更不用說,整天在地裡鑽來鑽去的盜墓賊了。

回到主題,遼國蕭太后的墳墓,雖然經過多次盜掘,為何她的壽衣無人理會呢?

公元1117年,遼國的乾州、顯州二州投降金國,這裡,恰是遼國皇陵墓葬區,蕭太后的陵寢也在這裡。

此時,距離蕭太后去世(1009年),已經過去了108年。埋在黃土之下的蕭太后,早已化作一抔黃土,覆蓋在她身上的絲織品,也成了“破爛”的模樣。

遼國降金之後,金國對遼國的皇陵採取大規模盜掘,蕭太后也沒能逃過此劫。

正是這一次官倒,原本穿在蕭太后身上的壽衣,被“官兵”扒下,仍在墓室一角,成了人人嫌棄的“垃圾”。此後,雖然歷經多次盜掘,這件“垃圾”因為實在不起眼,一次又一次躲過盜墓賊的賊眼。

上世紀90年代,遼景宗、蕭太后兩人生前所用遺物,驚現錦州!

這些文物包括:蕭太后鳳袍、蕭太后黃金壽衣、景宗皇帝手令背‘宜速’金牌、景宗皇帝令銅牌、大遼承天皇太都統金銅牌等等,每一件,都足以轟動當時。

學界不禁發出疑問,如此多的重器同時出現,除了遼國皇陵被盜,還能有別的情況?

但是,考古工作者經過實地考察,發現遼國的皇陵區並未發現新的盜洞,這也就意味著蕭太后的墓葬,並不是當時被盜,而是在更早,甚至是解放前被盜。

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中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於國家所有,任何人不得私自發掘、交易。但是,文保法有個時間界限——解放前後,解放前所發現的文物,並不在此列。

蕭太后的陪葬品之所以能被如此明目張膽地拿出來拍賣,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並無證據可以證明,這些東西是解放後被盜掘之物。

蕭太后的陪葬品與乾隆的陀羅經被不一樣,陀羅經被一問世,只賣了9萬元的“高價”,而蕭太后的這些衣物,竟被專家估價34億之多!

至於這個價格是如何估算出來的,只能去問那些估價的專家了。

不過,蕭太后的遺物歷經千年,期間無數盜墓賊來了又走,她的遺物能始終躺在墓裡,真真說明一個情況:盜墓賊的姿勢水平還是不夠啊!


祗樹


遼國蕭太后的陵墓被盜不下五次之多,墓中的金銀財寶被洗劫一空,你覺得蕭太后死後穿的壽衣——“金縷衣”,後來被專家估價34億的寶貝會沒人碰嗎?

首先咱們瞭解一下蕭太后這個人,蕭太后本名叫蕭綽(953~1009年),小名燕燕。是遼國第五個皇帝遼景帝耶律賢的皇后。

如果你還不明白,直白的說,她就是整死楊六郎的老爸楊繼業的女人,金刀令公楊繼業金沙灘一戰,被她逼的撞死在了李陵碑。當時遼國、金國和宋朝三足鼎立並不斷進行著戰爭。



蕭太后是和歷史上的武則天、呂后、慈禧一樣的人物,遼景宗35歲上就死了,當時蕭綽才29歲,她和景宗生的兒子剛剛12歲。

兒子還小,蕭綽開始了臨朝聽政,她的兒子耶律隆緒只是名義上的皇帝。

講真蕭綽是個了不起的女人,她當政期間不斷髮動侵略宋朝的戰爭,著名的城下之盟——“澶淵之盟”,就是蕭太后指揮遼軍一直攻打到了北宋皇城根簽訂的條約,這是大宋恥辱。

蕭綽做了四十多年的實際“女皇”,和歷史上的慈禧當政時間差不多。1009年歸政其子遼聖宗耶律隆緒。



她覺得太累了,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什麼權力財富,身體好才是根本”!蕭綽想開了,她要好好休息,過好自己的餘生。

然而天不假年,同年的十二月,蕭綽因病去世,享年57歲。

遼聖宗,也就是她的兒子十分難過,把母親隆重葬在了父親身旁,據說陪葬品十分豐厚,堪比清朝的慈禧墓。


蕭綽和丈夫遼景宗合葬墓位於今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富屯鄉龍崗子村,有興趣的親們可遊覽一番。不過這個地方現在很荒涼。為什麼呢?

原來遼乾陵(景宗和蕭太后合葬墓)很荒涼,因為這個墓已經被盜掘不下於五次,只剩下了一個空殼。



說起來蕭綽生前很風光,但死後很淒涼,比慈禧死後慘多了。不知道和厚葬有沒有直接聯繫?

前面講了,宋、金、遼三足鼎立互相牽制,到後來宋朝皇帝很弱智,竟聯金滅了大遼。我覺得宋朝皇帝沒仔細讀《三國》,讓任何一方做大做強都對宋朝不利,到後來宋朝終於嚐到了苦果——“靖康之恥”,北宋最後被金國滅了。這是後話,暫且放下不提。

回到話題,宋金聯手滅遼,在遼國滅亡前夕,即遼天慶九年(1119年),蕭太后死後100餘年,金兵為了報復遼國,把乾陵盜掘,然後把墓內的金銀珠寶搶掠一空,這是遼乾陵首次被盜。

遼國被滅後,當金國佔領汴京無暇他顧時,南方的盜賊乘虛而入,對遼乾陵又進行了一次洗劫。這是第二次乾陵被盜。



1912~1915年間,即民國初年。遼乾陵被當地的饑民挖掘了一遍,這是第三次被盜掘。

1931~1939年,日本打著調研之名把遼乾陵挖掘了一遍,這是第4次被盜掘。

1994~1999年間,被以東子為首的盜墓集團拉網式的盜掘了一遍。這是遼乾陵第五次被盜掘。

2003年,遼乾陵再次被盜,這是我目前知道的最後一次被盜掘。

行文至此,我估計親們明白了吧?

蕭綽死後穿的“金縷衣”,被估價34億不是無人敢碰,其實是第一次早就被金人盜掠走了,即便不是第一次,它的命運不會逃過第二次,第三次……



事實確實如此,到了改革開放的九十年代,乾陵的陪葬品出現在了市面上,首先出現的是金銀珠寶,到後來一些寶貝隨之出現。

1995年,蕭太后的黃金壽衣出現在了遼寧。“金縷衣”一出,立刻引起了轟動,它的出現使上世紀60年代末,我國考古隊在河北省滿城縣,發現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陵墓裡的“金縷玉衣”黯然失色。

“金縷玉衣”估價24億,而蕭綽的“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做工更加精細,它是由10,730克黃金和上百枚大小不一的寶石製作而成。著名的文物專家裴元博先生估價至少34億,比金縷玉衣貴了足足10個億。想想看,盜賊怎麼能不敢碰呢?


秉燭讀春秋


這件蕭太后壽衣的正式學名叫“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

它是由一片長60釐米,寬51釐米,肩寬39釐米的背襟;兩片各長27.5釐米,寬25.5釐米,上弧頸9釐米的前襟;兩隻長21釐米,寬15釐米的短袖,用金絲線縫製焊接而成。衣無領,只有寬18釐米半月形弧頸。半月形弧頸口,袖口,前對襟邊,衣服下襬都有或窄、或寬金片錘嵌的金邊。頸口,袖口,都嵌的是寬0.5釐米的窄邊;前對襟邊,衣服下襬錘嵌的是寬5-3釐米鏨花金邊。對襟邊鏨刻的是兩旁金珠紋中間纏枝蓮紋;衣服下襬金邊鏨刻的是兩旁金珠紋中間蓮葉紋。為突出女性麴錢衣服胸寬放至51釐米,而衣服下襬竟漸縮至42.5釐米。 全衣均為金絲編織,孔隙勻稱似機杼,排列細膩象錦緞,未見絲毫斷頭接結。全衣重3240克,共抽取近萬根長約一米、徑約0.1毫米的金絲織布狀織成。前襟在對襟金邊兩側,用現已失傳的一種類似緙絲與疊繡的方法,繡了浮雕狀的兩隻飛騰對舞的金鳳,外環圍十朵纏枝蓮圖。領口斜向中心亦用同樣針法疊繡兩枝纏枝蓮與兩隻飛鳳。兩隻短袖上各疊繡一枝纏枝蓮圖。金衣背襟中心位置,也用緙絲兼疊繡技法疊繡光焰噴薄的太陽一輪,太陽左右兩邊各繡一隻尾羽高飄,兩翼勁展,騰挪舞蹈的飛鳳。圍繞中心圖案,亦360度環布十組纏枝蓮紋圖。左右兩隻袖上亦各繡一組纏枝蓮花紋。前後兩組圖案富麗堂皇,光彩耀眼。動中有靜,靜蘊通達。大開大闔,氣度萬千。



可以說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絕對是一件稀世之寶,其文物價值不可估量。它採用了太多早已失傳的技藝,比如前襟的兩隻飛騰對舞的金鳳,就用一種已經失傳的類似緙絲與疊繡的方法編織而成的。

但是說白了,這件“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的值錢只是對於那些收藏家而言。對於那些盜墓者們來說,這只是件衣服,遠遠沒有那些發光的金銀財寶值錢。



就好比被譽為“織中聖品”的“緙絲陀羅尼經被”,最初的成交價格也只是9萬,誰人想到它最後能拍出1.3億的天價呢?其實一件古物是否值錢,是取決於市場,而不是取決於年代。如果市場認為它值天價,它就是天價,如果覺得它一毛不值,它就是一毛不值。



而“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其實也是這個道理,這件衣服在當代的確值天價,因為它的製造工藝有些早已失傳,可謂是孤品。但是在古時候,這件衣服卻還不是啥特別名貴的東西,相對於那些實實在在的金銀財寶,它還真的引不起盜墓者的慾望。



遙想孫殿英盜清東陵的時候,多少的字畫,多少的名人真跡毀在了他的手中。他為什麼不要?還不是因為他覺得這些不值錢,他只看到那些閃閃發亮的金銀財寶。孫殿英就覺得金銀財寶值錢,那些字畫沒啥價值。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那個時候,蕭太后的遺體旁有這價值34億的壽衣卻無人拿的主要原因。很簡單,因為那個時候這件衣服根本就值不了什麼錢,在那些盜墓者的眼裡它一毛不值,而對於那個時候的市場,它也引不了什麼關注。所以盜墓者沒興趣拿這件東西,在那些金銀財寶面前,誰會注意這麼一件破衣服呢。


澳古說歷史


歷史上出現了許多憑藉盜墓手段來追求榮華富貴的人,雖然當時的政權也都在嚴厲的打擊這種行為,但實在是太過鞭長莫及了,許多大墓還是被盜墓賊光顧了,墓室被破壞了,裡面的陪葬品能帶走的他們也都帶走進行變賣了,這讓許多有價值的國寶流落民間,甚至傳到了海外,可以說是國家的一大損失。

有傳言說坐落在東北的蕭太后,她的陵墓雖然多次被盜墓賊光顧,裡面的陪葬品也被多次帶走,但有一件價值連城的鑲滿珠寶的壽衣卻沒有人碰,這是怎麼回事呢?

說起這個陵墓不得不提的就是蕭太后其人,她在楊門女將的故事之中是不可缺少的最大的敵人。這些故事雖然是後人編造出來的,但蕭太后在歷史上卻是真實存在的。她的本名叫做蕭綽,她的父親在穆宗死之後,幫助耶律賢登上了皇位。

遼景宗十分感激,把作為父親最寵愛的女兒的她封為貴妃,不久又成為了皇后。只是皇上身體一直不好,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處理朝政,歷史上女人的地位一直不高,也不能參與政事,但她的丈夫卻默認了這些,於是朝中的政務都開始由她與重要大臣商議後再做出決定。

她的丈夫景宗不久還是去世了,在臨終的時候還留下了詔書,說國家的大事都聽皇后的,可見她的政治才能是被認可的。她年僅十二歲的兒子繼承了皇位後,她被封為太后。她十分擔心,因為自己兒子的年齡太小,雖然朝中有自己和曾經被自己的才能所折服的大臣,但難保會有宗室親王會起兵謀反,而且宋、金兩國也會趁機攻打。所以她一邊下令嚴加管理邊防,防範外來入侵,另一方面又頒佈詔令將親王的兵權都收了過來。

她執政和攝政時期可以說是讓遼國進入了最輝煌鼎盛的時期,她在內重用了許多有才能的大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將遊牧社會轉向了封建社會。對外她還聯合了金與宋朝抗衡。在宋遼的戰爭之中她多次親自上陣,指揮大軍多次打敗了宋的軍隊,不僅收回了本該屬於自己國家的土地,還將遼國的疆域也擴大了不少。

雖然楊門女將的故事是假的,但楊業卻是確有其人的,他就是死在蕭太后親自上陣指揮的戰爭之中,這一仗打的大宋開始有些忌憚遼軍,最終選擇了退兵與大遼達成了盟約,宋遼也達成了暫時穩定的對峙局面。

幾年之後她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將朝政還給了自己的兒子,幾個月之後就去世了。去世之後她與自己的丈夫合葬在了乾陵(遼寧省北鎮縣富屯鄉龍崗子村)之中。這座陵園自從大遼滅亡之後一直處於無人看管的狀態,曾經許多的盜墓賊造訪這裡,帶走了許多值錢的東西。

她在下葬之時最珍貴就要數穿在身上的金縷衣,著名的文物專家裴元博,他的估價為34億,但是這件衣服在以前並沒有現身,直到上世紀的九五年才突然在遼寧出現,可見曾經的盜墓賊都沒有拿它,但卻無人能說出它是如何出現的,也不知道他是從哪裡挖出來的。脫別人的壽衣在古代是要折壽的,是不是盜墓賊擔心被折壽呢?但是他們做的挖墳的活兒本來就是天理難容,遇上這麼一件金絲繡的、上面還鑲了許多寶石的衣服怎麼會將它棄之不顧呢,最起碼也是要摳幾顆寶石的。

其實在歷史上這個墓並不是只被盜墓賊造訪過,在蕭太后過世之後的一百多年裡,遼的國力開始日漸衰退,曾經交好的金也開始與宋結盟,最終兩國聯手將大遼滅亡。雖然曾經金與大遼曾經締結了友好之盟,但卻因為國力長久的居於遼之下,尤其是在蕭太后時期,這讓他們國家的人對大遼都非常的仇視,所以就闖入了陵墓之中進行了洗劫,所以這件金縷衣也很有可能是那個時候就被帶出陵墓重新埋藏了起來,而之後進入的盜墓賊也不曾碰過,更不會出現無人敢碰的情形,無非就是早已經被盜墓賊帶走,先下手為強而已。

御史館


1971年,今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富屯鄉龍崗子村響應國家的號召,進行深挖洞搞防空的運動,竟然無意間挖出來十幾個墓穴。驚訝之下,他們向上級有關部門進行了報告。

考古專家聞訊第一時間趕來了現場,之後,根據部分殘破的文物得知這裡是遼代墓穴,因為現場破壞嚴重,具體是誰的墓穴一時還下不了定論。

回去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後發現,這裡是遼代皇帝墓穴不假,而且還埋了四個皇帝一個太后,而這個太后不是一般的人,是和武則天、呂后、慈禧一樣的牛逼女強人——蕭太后。

蕭太后是是遼景宗的寵妃。而遼景宗35歲早逝後,她和景宗生的兒子耶律隆緒剛剛12歲,年幼的兒子繼位後,蕭綽以太后身份攝政,徽號“承天皇太后”。

蕭綽是位鐵娘子,她把持朝政期間,興利除弊,大張撻伐,帶領遼國進入了最鼎盛的時期。為了“強國”,對宋朝發起了數次大規模的戰爭。

公元986年,宋太宗趙光義徵調20萬大軍,發動雍熙北伐。蕭太后派耶律休哥抵禦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率領的東路軍,派耶律斜軫抵禦老將楊業率領的西路軍,同時帶著情人韓德讓和兒子遼聖宗御駕親征,戎裝上陣,大敗曹彬。之後,在金沙灘一戰大敗金刀令公楊繼業,逼的楊繼業撞死在了李陵碑。蕭太后砍下首級,傳首邊關,使遼國士氣大陣。楊繼業就是《楊家將演義》中的楊令公,佘太君的夫婿。

公元1004年,蕭太后率領20萬遼國精銳南征大宋,一路勢如破竹,僅兩個月時間抵達澶州,宋軍妥協,簽下了城下之盟——“澶淵之盟”,宋朝每年向遼國支付30萬金帛,雙方退兵休戰。蕭太后的鐵腕取得了良好成效。

公元1009年, 57歲的蕭綽因病去世。其子遼聖宗耶律隆緒對其進行了厚葬——把母后與遼景宗合葬於遼國乾陵。據說陪葬品十分豐厚,堪比清朝的慈禧墓。

蕭太后不會知道,她死也不得安息,其陵墓四次遭受被盜的大劫難。

蕭太后死後100餘年,宋金聯手滅遼,金兵為了報復遼國,把乾陵盜掘,陵墓表面的建築群被毀壞一空,然後把墓內的金銀珠寶搶掠一空,這是遼乾陵首次被盜。

第二次是因為金國遷都,對於原先遼國的這處墓葬群管理不到位。南方的盜墓賊聞訊趕來,又是一頓大清洗。

第三次是民國初年,又是天下大亂。這次倒是沒有盜墓賊,是生活在本地的民眾,他們聯合起來把這處墓葬群翻了一遍。只要是好東西,可以賣的都賣了。

第四次是在日本侵華時期,他們打著研究遼國墓葬群的幌子,開始了所謂的“盜墓式”考古。這次比之前狠,完全就是拉網式盜。

同時,在建國初期的時候。一群人本來是想著來盜墓,但是來了之後發現好東西都沒了。唯獨盜走的一部分,也只不過是殘破文物。因此,嚴格來說這次算不上盜墓成功。

上世紀九十年代,乾陵的陪葬品出現在了市面上,然而,這些金銀珠寶及古董都不如這件寶物——金絲壽衣。

原來,儘管蕭太后的墓就已經多次被盜墓賊光顧過了,但等考古工作者進行搶救性的發掘時,還是收穫了意外,在沒有發現任何珍寶的前程下,地發現了件寶貝——蕭太后的金絲壽衣。

這件寶貝,盜墓者其實並不是不敢偷,只是他不識貨。以為這就是一件普通的陪葬衣服,並沒有什麼值錢的地方。也是因此,這件珍寶才能逃過一劫,沒有落入這些不法分子們的手中。

1995年,蕭太后的黃金壽衣出現在了遼寧。“金縷衣”一出,立刻引起了轟動,它的出現使上世紀60年代末,我國考古隊在河北省滿城縣,發現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陵墓裡的“金縷玉衣”黯然失色。

“金縷玉衣”估價24億,而蕭綽的“金絲壽衣”做工更加精細,它是由10,730克黃金和上百枚大小不一的寶石製作而成。著名的文物專家裴元博先生估價至少34億,比金縷玉衣貴了足足10個億。

當年的盜墓賊如果能聽到了考古專家們給出的估價後,肯定會悔青腸子吧。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這只是野史的杜撰而已,事實上蕭太后的陵墓被盜的次數有確切記載的就達六次。經過這六次浩劫,她的陵墓早就被洗劫一空了,而盜墓者本就是一群亡命徒,哪裡還會對價值連城的黃金壽衣熟視無睹呢?


蕭太后的陵墓遠在遼寧錦州,她死後和丈夫遼景宗合葬在一起,叫乾陵。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了,我國境內有兩座乾陵,一座就是位於東北的遼乾陵,而另一座就是陝西咸陽的唐乾陵,這座乾陵裡葬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

蕭太后生前曾執掌遼國朝政30年,在她執政期間改革朝政弊端,使得遼國國力大增。她還重用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遼國當世名將兩敗宋軍,第一次逼迫北宋名將楊業自殺,挫敗宋太宗規劃許久的北伐,第二次逼迫北宋與之簽訂“澶淵之盟”,宋遼進入長達百年的相對和平期。

在維護了遼國內外的穩定後,蕭太后歸還朝政於遼聖宗,不久後病死。

所以蕭太后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優秀的女政治家,她的死也宣告了遼國即將走向衰落。


蕭太后死後,被葬在東北乾陵,雖然她生前是多麼的威風,但死後的下場卻非常悲慘,令人唏噓。

公元1119年,興起於東北的金軍接連攻佔原屬於遼國的領土,面對日漸強大的女真人,遼國上下均束手無策,亡國之日似乎已不遠矣。金軍佔領東北後,乾陵成為金軍洗劫的對象,金兵打開乾陵盡情劫掠,無數財寶均被搶走,這是乾陵遭到的第一次劫難。

1214年蒙古崛起,蒙古軍在鐵木真的率領下起兵反金,金國勢衰,於是金國遷都汴京,對東北的控制力減弱,由此大批盜墓賊趁虛而入,再次將乾陵劫掠一番,這是乾陵遭遇的第二次劫難。

民國初年,因為遭遇饑荒,饑民紛紛進入乾陵進行了乾陵歷史上的第三次劫掠。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打著調研之名,對乾陵進行了第四次的劫掠。

上世界九十年代以東子為首的盜墓集團對乾陵進行了第五次的劫掠。

2003年,有盜墓賊進入陵墓,這是乾陵第六次被盜挖。

事實上,經過這六次盜挖後,乾陵早已被洗劫一空,裡面根本就不會留下任何東西,後來來自乾陵的很多文物出現在了古玩買賣收藏等市場上,其中就有蕭太后的壽衣—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

這件壽衣是短袖,其頭冠、上衣、手套、捍腰、褲子、靴子、覆面這七件套全都由純黃金打造,做工精細,黃金更是重達10730克,衣身還有大小不一的寶石,價值是非常高的。

所以如此高價值的文物出現在市場上,足以說明蕭太后的壽衣依然是眾多人渴望不可求的無價之寶,既然如此又何來不敢碰它一說呢?


鹹魚閒聊


遼國有一位女子,名為蕭綽,她的小字很可人,叫燕燕。雖然是疊字的萌系小字,但是你一定不因此覺得她很可愛,因為這個女人在後來,在遼國攝政27年,逼得宋朝也要主動與她交好。

蕭燕燕,出身名門望族,因為祖上用戶王朝建立有功,遼景宗耶律賢娶了蕭燕燕以示恩寵。這位耶律賢卻不是什麼能人,在上位之前曾經被逼到了絕路,面對追殺嚇破了膽子,以至於上位以後留下了頑疾,一直未能痊癒。國不可一日無君,蕭燕燕無奈之下扛起了丈夫的政事,後來丈夫離開人世,蕭燕燕和耶律賢的兒子耶律籠緒登基,蕭燕燕也開始了她長達27年的攝政生涯。

位處東北的乾陵多次遭到洗劫

蕭燕燕,遼國真正的執政者,帶領大遼走向了巔峰。蕭燕燕死的時候,厚葬在了乾陵,因為她的地位和兒子的繼位,她的陪葬品數不勝數,且價值不菲,但是卻沒有人敢覬覦,畢竟有強盛的大遼兵守護,毛賊又怎敢染指呢?

隨著金國入侵,遼國開始逐漸衰落,蕭燕燕的乾陵失去了強大的後盾,在金兵入侵之時,遭到了金兵的洗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隨著這一次乾陵的遭遇開始,在之後的多年之中,頻繁受到了盜賊的洗劫,僅僅在史料上有記載的次數,就高達6次之多,至於那些私人盜墓,史料無載的情況,次數就更難以估計了。

蕭燕燕的乾陵一直沒能得到任何人的保護,幾乎就是毫無防備處於荒郊野嶺,任人入侵。其中丟失的文物自然不必多說,金銀珠寶也不計其數,因為被盜次數太多,所以這座東北陵墓到底出土了多少東西沒人能知道。

“重寶”現世

蕭燕燕雖然是一個國家的執政人物,但是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蕭燕燕的乾陵被盜多年來,也沒有什麼特別值錢的文物出來售賣,大家也就對乾陵幾乎失去了興趣。

直到一件“重寶”現世,正是蕭燕燕墓中所出的“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被專家估值34億,其價值甚至遠超舉世聞名的“金縷玉衣”。這樣的寶貝一出現,立刻引起了考古界的震動,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這套蕭燕燕的“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所吸引,他們都想知道一件事情,究竟是怎樣的一套壽衣,竟然價值高達34億!

“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

其實,這件“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是一套,包含了頭冠、頭飾、耳飾、手鐲、手套、護腹、褲子、衣服、靴子等。它之所以如此珍貴,主要是因為它的用料、技藝。

單說這件“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是由一片背襟和兩片前襟,加上兩隻短袖口組成,衣服下襬鑲嵌了鏨花金邊,前襟鏨刻金珠紋和纏枝蓮紋,同時還做了收腰,體現女性之美。除此以外,幾乎所有的飾品和配件,都用了同樣的材料和技藝,實屬罕見。

這件金屬衣服,全部採用了金屬絲,用黃金打造,基礎材料乃是1毫米直徑、一米長的黃金絲線,如此絲線在古代能夠做到,不禁令人乍舌,即便在今天,也依然是罕見的高端工藝,因為黃金質地容易斷裂,這樣的工藝製作飾品,恐怕工藝費的價格就不菲了。

這件衣服雖然是正常可以穿著的服裝,但是它的重量卻已經達到了一萬克以上,黃金的價格儘管高昂,但是與其精湛的工藝和收藏價值來比,則顯得不那麼可觀了。這件衣服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那就是整個衣服的金線渾然一體,整套衣服下來,居然沒有一個金線的斷線與線頭,古人精湛的技藝讓人拍案叫絕。

金衣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短袖設計,這樣的設計與遼國壽衣整體風格迥異,長袖才是最常見的形式。

險些錯失的“重寶”

在古代,壽衣被視作不吉利的物件,這一點讓所有盜墓賊幾乎都會忽略掉這些貼身物品,例如乾陵的被子等。都是因為它們乃是貼身物件,和其他珠寶陪葬品比起來,顯得要遜色不少,所以很多盜墓賊都會錯過這樣的重寶,而是去追求金銀珠寶器。

這件“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更是蕭燕燕的貼身服裝,讓很多人都對他視而不見,之所以最終被人盜走,應該是被盜次數太多,導致墓中已經沒有可盜之物,無奈之下才對這件貼身衣物動手,令人想不到的是,多年以後這件“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現世,反而成為了蕭燕燕墓中出土的最貴文物,令人感慨之餘,也萬幸它沒有流落到外國,而是重新回到了祖國懷抱。


至於說無人敢碰,那只是以訛傳訛了,這種價值連城的文物,想不被人染指,幾乎是不可能了。


參考文獻:《遼史》《契丹國志》


野史日記


蕭太后作為執掌遼國幾十年的人,一生風光無比,死後的陵寢卻不斷被盜賊光顧。據歷史記載,盜賊去他陵墓的次數不下於五次,裡面的金銀財寶早就被一掃而空了,但是她的壽衣,也就是被專家估價值34億的金縷衣卻為何無人敢碰,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蕭太后是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本名蕭綽,原姓拔里氏。從17歲開始就幫助自己的丈夫治國理政,丈夫死後,又輔佐自己的兒子慢慢熟悉政務,她執掌了遼國幾十年的政權,使遼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甚至一度讓北宋王朝聞風喪膽。

公元1004年,蕭太后以索要周世宗收復的關南之地為名,舉兵攻打北宋,遼軍一路過關斬將,勢如破竹,以雷霆之勢打到了開封的門戶檀淵,北宋王朝為之驚恐,與遼軍簽訂了歷史上的"檀淵之盟",雙方保持和平,互不侵犯。檀淵之盟的建立讓蕭太后非常受遼國上下尊重,其聲望一時無兩。

公元1009年,蕭太后病逝,享年五十七歲。因為生前的巨大威望,所以死後她的陵墓裡也放進了大量的金銀財寶,還有一件市值34億的金縷衣。但是遺憾的是其陵墓遭受了多次偷竊,死後也未能享受清淨。

陵墓多次的被偷盜,導致墓室金銀財寶早已為之一空,但是卻留下了一件價值34億的壽衣,也就是金縷衣。

金縷衣全名叫"黃金花絲鑲嵌四風紋壽衣",長約60釐米,寬約51釐米,用金絲線縫製焊接而成,那件金縷衣重約3千克,上面繡了兩隻飛騰的金鳳,旁邊繡了很多朵纏枝蓮圖,共使用了近萬根極為細小的金線,圖案眾多,貴不可言。

而金縷衣沒被偷盜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是偷盜著根本不知道金縷衣是件寶物,認為是一件普通物品,而墓中寶物眾多,無暇顧及一件看似"不值錢"的破舊衣裳。

二是在盜賊不懂金縷衣的前提下,這件"不值錢"的衣裳畢竟穿在死者身上,挖了她的墓就算了,若是連身上的"不值錢"的衣服也給扒了,那是多大的晦氣。

三、第一次盜墓者把墓中寶物搬走了,留下了一個空空如也的墓室後面的盜墓者就明白了墓中寶物早已被盜也就不會抱什麼希望了,根本不會注意死者身上的衣裳。

蕭太后一生風光無比,可陵墓卻接二連三的被人偷竊,死後不得安息,甚至連身上的壽衣最終也被公之於眾,這是多麼悲哀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