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社保視同繳費年限中大家都未繳費,繳費指數為什麼不應該都一樣?

無欲則剛生不如死


樓主你好,社保視同繳費年限中的大家都沒有交費,但是繳費指數為什麼不應該都是一樣的呢?視同繳費年限本身就是沒有實際繳費年限,它是等同於實際繳費年限,所以說才被稱之為所謂的視同繳費年限,但是失蹤繳費年限的這個平均繳費指數,確實各個地區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大約是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130%的繳費指數,另外一種情況是140%的繳費指數,但是無論是辦按照130%也好,還是按照140%也好實際上比我們正常的繳費指數,相對來說都是比較高的!所以擁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個人往往是能夠獲得一個較高的養老金待遇的,因為本身它的平均繳費指數是比較高的,所以說在計算養老金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個較高的養老金待遇。

那個繳費指數這個問題是,根據你們當地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的,當然一般情況下,作為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都是比實際的繳費指數要高一些,所以說自己完全不必要擔心自己繳費指數過低的問題,因為這個視同繳費年限,這一部分年限是單獨按照過渡性養老金的方式來給予計算的,最終累加到自己總養老金當中去的。


懂社保


社保視同繳費年限大家都沒有繳費,繳費指數為什麼不應該都一樣?這個提問本身就說明了不應該都一樣,那它的原因何在呢,讓我們以此為導向,通過深入剖析弄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吧!

十分明白,退休中人視同繳費年限期間大家都沒有繳費,這是客觀存在的既定事實。哪為什麼現在會提出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問題呢?很顯然,這與參保人員的實際繳費年限,必須嚴格計算平均繳費指數,而且這對於基本養老金的享受水平,具有舉足輕重的現實作用脫不了干係!

可以看出,這對於養老制度並軌後逐漸到站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來說,越靠近養老並軌時點退休的中人,他的視同繳費年限在全部繳費年限中的佔比會相對更高一些。很顯然,現在把視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單獨提出來,而且讓它從過去處於隱形狀態,實際上是把大家都按照整數1計算執行,變成現在人為的將它細化成職務指數、級別指數和調節指數,由這樣3個相對獨立的小指數所組成了,讓它在過渡性養老金計算過程中的權重佔比作用更加突顯與提高,這就是提出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為什麼不應該都一樣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呀!

上述分析充分說明,在目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養老金重新核定與理順過程中,已經並正在改變、突破原先較低的基本養老金替代率水平,也就是把提升、突破明令統一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作為一個新的重要措施與抓手來使用,這的確是在木板上釘釘子的事情,哪肯定也是一個既定的客觀存在呀!


劉正民


樓主您好,社保視同繳費年限中大家都未交費,交費指數為什麼不應該都一樣呢?首先社保的繳費指數是根據你實際養老保險的參保來決定的,因為繳費指數分為60%~300%之間,可以自由的來選擇,最終計算你綜合的繳費指數,那麼是多少就是多少。

視同繳費年限是沒有繳費指數的,因為本身它視同繳費年限,就沒有實際的參保年限,所以說是沒有實際的繳費指數,但是國家有相關的規定,針對於視同繳費年限的個人,通常情況下是按照140%的標準來確定個人的繳費指數的。所以說部分地區可能會按照130%的標準,那麼基本上都是在130%~140%左右的水平來確定我們的繳費指數。

所以說擁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個人,往往它可以獲得一個更高的養老金待遇,因為本身如果假設按照140%來計算平均繳費指數,但是你的實際繳費年限僅僅只有60%,很明顯視同繳費年限的一年就相當於兩年的一個交費,所以說擁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個人往往能夠獲得一個較高養老金的待遇,而且視同繳費年限的年限都是按照單一的過渡性養老金的方式來給予計算的,最終計算到自己總的養老金當中去,所以說他們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是比較高的。


社保小達人


社保的繳費指數為什麼會分為不同的檔次,那麼不同的檔次又有什麼區別呢?社保的繳費指數基本上都是按照60%~300%來劃分的,最低的地區不會低於60%,最高的地區也不會高於300%,當然有部分地區現在目前來講還是低於60%的,比如說四川地區和北京地區最低的標準可能是40%左右,但是根據相關的規定,低於60%的地區都要逐步恢復到60%,以達到全國統一的一個標準。

那麼基本上60%的繳費指數就是一個最低標準,那麼按照最低標準來繳納自己養老保險的話,實際上所獲得的退休金待遇也是比較低的,因為這個繳費指數是直接決定自己退休金待遇高低的一個重要條件平均繳費指數這樣的條件是計算退休金時所用到的一個條件,所以說繳費指數越高,那麼我們所享受到的退休金待遇也就越高,如果說繳費指數越低,那麼我們所能夠享受到的養老金的待遇也就越低。

同樣一個人按著60%來繳納15年的社保和按照100%來繳納15年的社保,他們二者之間所能夠獲得的退休金待遇很明顯是有一個明顯的差距,大致情況就是如果是同一個地區同一年退休的兩個人,一個人按照60%一個人按照100%來分別繳納自己的個人社保,那麼實際上按照60%繳納個人社保的人可以獲得800元左右的一個退休金待遇,如果按照100的人來繳納自己社保的人,那麼大概可以獲得1200元左右退休金的待遇,所以說這就是退休金的一個差距。

我們作為企業在職職工是無法自主選擇自己的社保繳費支出的,所以說這種情況下就應該按照自己本人的一個實際工資標準,選擇最接近於自己工資標準的社保繳費指數,這樣的話是符合我們個人的一個根本利益的,而且在2019年社保稅改以後,稅務部門也嚴格的要求企業單位按照自己員工本人的工資標準來繳納社保待遇,所以說適當的提高我們的繳費指數是很有必要的。

作為靈活就業人員,實際上這個社保繳費指數就是可以自由的來選擇的,比方說我今年可以選擇60%,那麼明年就可以選擇100%按照這樣的標準來選擇,當然選擇的繳費指數越高就意味著自己所繳納的費用也就會越高,如果說選擇的繳費指數越低,那麼自己所繳納的費用也就越低,但是最終所享受到的養老金待遇也是有所不同的。

說個人按照靈活就業的形式來交納自己的個人社保,完全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來決定,因為畢竟靈活就業人員是自主全額承擔所有的一個繳費,所以說自己的個人經濟條件好,那麼適當的提高繳費指數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樣的話可以讓自己獲得一個更高的養老金待遇。


螞蟻小世界


"視同繳費年限"退休待遇的核定!是視你"檔案裡的工齡與最後一年視同期內的由"本單位,上級主管局,勞動局"三方核定後的"調資審批表"中,你的工資檔和職級別來核定"你視同期待遇"的!

而非什麼統一標準!


用戶黃山路老芋頭


建賬前年限和視同年限在參與養老金計算時的指數都按1計算。


人社寶


遼寧省按1.4計算!


H幸福888


雖然都沒有繳費,但是,也算作繳費,因而,視同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不相同,養老金的多少就不相同!

視同繳費年限很好理解,就是改革之前參加工作的年限,這期間沒有繳費,也算作繳費。

繳費指數也叫指數化月平均工資,就是把個人所有月工資之和除以所有月數得到的月平均工資。

那麼,雖然沒有繳費,但是,二者對養老金有什麼影響呢?

比如,某兩個人都是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同時參加工作,但是,由於兩個人的學歷或者是職務不同,造成了他們的平均月工資就會不相同,如果真的繳費了,他們的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存儲額肯定是不相同的。

現在,雖然沒有繳費,但是,視同繳費的意思就是當作繳費了,無非就是虛帳,不是實賬罷了。換句話說,沒有資金也算作有資金,因為,沒有辦法把改革之前沒繳納的費用補繳了,牽扯的時間跨度太大,同時,資金量也是非常大並且難以收繳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不過,這種情況會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就慢慢地解決了。

也就是說,兩個人同時工作,如果同時退休的話,這兩個人的養老金是不相同的。當然是繳費指數高的養老金高。

或者說,兩個人工作年限相同,繳費指數完全可能是不相同的。如果不區分繳費指數,按照相同的標準計算養老金的話,對於那個平時工資比較高的肯定不公平,同時也有涉嫌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的弊端。

有的人對於“視同繳費”的理解不是很透徹,總認為沒有繳費就是相同的。實際上這裡面不是這個意思,而是算作繳費。這樣理解了之後,就不會產生誤解了。

繳費指數和繳費年限對於養老保險制度來說,是兩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影響養老金的高低!


中小學教育者


視同繳費年限有長有短,退休的年限不一樣,社平工資年年有變,決定了繳費指數不一樣哦!😀😀😀


之乎者也179109938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見過社保計算基礎養老金的公式嗎?視同繳費的係數都是一樣的,想不一樣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