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孃家?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孃家?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年俗多姿多彩,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那麼大年初二有啥講究呢?

一、回孃家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孃家?

正月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孃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源於中國古代的祭祖習俗。自古以來祭祖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已經去世的祖先,每到年底就會從天上回到家中享受供奉,一般在正月初一回去。但是,如果家中有外人的話,他們就不願意回來了。女兒一旦出嫁,身份就發生了改變,不再是自家人,而成了丈夫家的人了。出嫁的女兒,如果在大年初一回孃家,祖先們就會不高興。所以,嫁出去的女兒必須在初二而不是初一回孃家,違反了就是大不敬。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孃家?

​另外一種說法是朱元璋得到天下後,其剛剛出嫁的小女兒安慶公主因嫌棄婆家寒酸,非要和父皇母后一起過年,馬皇后好說歹說,安慶公主才極不情願的在除夕那天回了婆家,但第二天(正月初一)一大早安慶公主又來拜年了。朱元璋很生氣,說我當了皇帝也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你怎麼不在家侍奉公婆?要大老遠的進宮來拜年?你回去,老老實實的在正月初一這天先給你公婆拜個年,明天再來給我們拜年,然後讓自己的小女兒回去了。從那時起,出嫁的女兒開始在大年初二回孃家拜年,一直延續至今。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孃家?


女兒回孃家,豐厚的禮品和紅包肯定是不能少。好事成雙,所以禮品數量必須是雙數。禮品中必有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餅乾不多,四塊而已,但“禮輕情意重”,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要給孃家侄輩兒壓歲錢,只能在孃家吃中午飯,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孃家?

另外在山東濰坊,舊時有“初二姥姥初三姑,初四初五看丈母”,也有“初三姥姥初四姑,初五六看丈母”之俗,現多為“初二初三先丈母,初四初五再看姑”了。而在福建福安,大年初二,除了親朋好友互不逛門外,均視這一天為一等一的忌日,“諸事不宜”,不僅喜事、大事均與此日無緣,而且在這一天,各家各戶都窩在家中,閉門不出。從除夕夜到大年初一,福安和全國各地一樣貼春聯、放鞭炮、張燈結綵、大宴親朋等,但到了初二這一日,卻全城寂靜,到了初三日,全城又恢復了初一的年味,照例是鞭炮震天、宴席大擺(福安人置辦壽筵大多在初三、初六日),街上又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二、祭財神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孃家?

正月初二,在北方,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祭財神。關於財神是誰,有多種說法,不同的人群供奉的對象也不同。民間多供奉《封神演義》中的趙公明。因張天師曾命其守玄壇,故又名趙玄壇。姜子牙封他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被後世奉為正宗財神,其形象威武高大,黑麵濃髯,頂盔貫甲,手中執鞭。周圍環繞聚寶盆、大元寶、珊瑚之類圖案,富麗華貴。一般商號供奉《三國演義》中的關羽的居多。關羽是個"全能"人物,最重義氣,後人把"義"和"利"等同對待,奉為武財神。商人認為他能對商號起保護作用。也有祭祀春秋時期越國大臣范蠡的。據說他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後隱退經商,發了大財,改名陶朱公,被後人奉為文財神。此外還有供奉太白星者,稱為"財帛星君"。因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會為財神。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孃家?

不論財神是何方神聖,都要在除夕夜把財神接回家,初二祭祀,供品有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新的一年財源滾滾。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而南方人則習慣在正月初五迎財神,同樣也是於清晨放鞭炮,“破五”送窮神、去晦氣,迎接財神。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孃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