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流年碎語(94)


流年碎語(94)


低級快樂,通過放縱獲得;中級快樂,通過放鬆獲得;高級快樂,通過放棄獲得。這是迄今為止,我對人生這勞什子,最自我首肯的一點感悟。

細想起來,我這完全是後知後覺了,李叔同早已用行動詮釋了這一切,只是他沒說出來罷了。李叔同是個“行而不說”的人,跟“述而不作”的孔子有相似之處。他的“人生三部曲”,只是自顧自地做了,自己從不加闡釋,倒是他的學生豐子愷有心,對老師的人生進行了精闢的解讀。

豐子愷是這樣總結他老師李叔同一生的: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有很多人,從第一層直上第三層,還有許多人連第一層也不住,一口氣跑上三層樓。不過我們的弘一法師,是一層一層地走上去的,強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滿足於二層樓,於是爬上三層樓去。藝術的最高點與宗教相接近,二層樓的扶梯的最後頂點就是三層樓,所以弘一法師由藝術昇華到宗教,是必然的事。

前幾天偶然看到一位無名網友的感言,跟我的感悟頗為近似:低級慾望身上求,中極慾望身內求,高級慾望身外求。真是看君三行字,勝讀十年書!

寫書要寫出精華,讀書要讀出精髓。這是我對作者與讀者兩個角色的基本看法。很多長篇鉅著,洋洋灑灑,碼字百萬,卻寫不出一句有用的話來,文字垃圾就是這樣產生的。倘若我是這樣的“作枷”,那就很悲劇了——我們終此一生,傾盡全力,所寫所作,竟然趕不上佛陀在菩提樹下那三秒鐘的頓悟!……

流年碎語(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