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兩業”聯動促增收——貴州脫貧攻堅一線穩就業強產業見聞

新華社貴陽3月8日電 題:“兩業”聯動促增收——貴州脫貧攻堅一線穩就業強產業見聞

新華社記者李銀、楊洪濤、鄭明鴻

農業園區裡熱火朝天勞作、扶貧車間裡有條不紊生產、外出務工路上“點對點”幫扶……連日來,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省,在分級精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優先解決貧困地區勞動力穩崗就業、調整結構做強農業產業,確保群眾穩定增收。

援企穩崗促就業

走進務川縣全成電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200多名戴著口罩的工人正嫻熟地加工手機耳機配件。

“新招的工人正在培訓,馬上要再開一條生產線了。”公司負責人趙海說,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了生產計劃,在緊急關頭,政府幫助協調了口罩、消毒液等物資,公司2月21日得以復工。

43歲的易地扶貧搬遷戶楊艾容上班兩年了,現在每月收入3000多元。“走路上班20分鐘就到了,有班上,才能有收入。”她說,兩個孩子讀書都要花錢,公司復工當天就上崗了。

“在家創業就業好,方便照顧老和小。”像務川縣一樣,德江縣、沿河縣、冊亨縣、餘慶縣等地均通過實施“一企一策”“一項目一方案”,精準解決企業困難,助推貧困勞動力和剛脫貧的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春節前,社區就打電話問我想不想來上班。前幾天,廠子一開工,我就過來了。”在德江銘仁食品有限公司上班的貧困戶申秀珍說,在這裡上班能照顧小孩,收入也能接受。

公司董事長黃立說,公司集紅薯種植、澱粉生產及深加工為一體,帶動了周邊3000多戶農戶增收。

“現在庫房一件貨都沒有。”黃立說,由於產品質優價廉,僅在本地就被搶購一空,為趕訂單,最近加大了招人力度,現在有60多名工人正在面試。

目前,各地紛紛實施企業緩繳社保、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稅收優惠、企業房租負擔減免、企業貸款貼息等措施,各種政策“擰成一股繩”,已幫助1410多個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車間開工。

除“內拓”崗位外,貴州主動與浙江、廣東、江蘇等地溝通對接,向外輸出勞務人員,拓寬就業渠道。

截止到3月6日,全省已有206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外出務工就業。

搶抓農時調結構強產業

“李姐,幫我再拿一捆蔥苗。”“哎呀,你栽得可真快!”……在餘慶縣白泥鎮滿溪大壩的農田裡,十幾名婦女一邊栽蔥一邊不停說笑著。現場負責人田維剛說,為不耽誤500畝大蔥訂單,趁著天氣好加緊移栽,每個勞動力每天工資80元至100元。

白泥鎮鎮長王代伍說,早在春節前,鎮裡就做好了今年產業發展規劃、農資儲備,擬將1700多畝低效作物全部調整發展早熟蔬菜、辣椒、苦丁茶等高效作物,“現在疫情好轉,要抓緊推進。”

為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2月以來,貴州各地搶抓農時,繼續調減低效作物,擴大茶葉、食用菌、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規模,深入推進產業扶貧。除土地流轉和產業分紅外,群眾還能就近務工增加收入。

在務川縣豐樂鎮新場村花椒基地,2臺挖掘機正在平整荒坡,上百名群眾在移栽花椒苗。“今年計劃種30萬畝,需要大量勞動力。”務川縣花椒辦片區負責人冉再光說,眼下正是栽種的最佳時節,最多時一天有300多人在漫山遍野種花椒,在山地勞動每天收入有120元,平地每天100元。

集中火力幫助剩餘貧困人口增收

“每天上班7小時工資70元,加班費另算。”這幾天,沿河縣高峰村土家族群眾黃廷英在家門口的草莓大棚務工忙碌。她說,兒子、兒媳都外出打工了,她在家照顧孫子,每月還有2000多元收入。

沿河縣地處武陵山區,是尚未摘帽的深度貧困縣。高峰村石漠化嚴重,長期“靠天吃飯”,是全省276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8年,江蘇省張家港市善港村開始整村幫扶高峰村,兩年多來已幫助建成有機農業產業園、生態茶葉公園、生態養殖場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000多元增至近8000元。

“養殖、種植一刻都沒停,對鵪鶉養殖還實行24小時監守。”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的善港村駐高峰村精準脫貧攻堅隊隊長朱洪偉說。

2019年底,貴州剩餘貧困人口30.83萬人,佔全國九分之一。

一秒也不能耽擱!2月10日,“貴州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向脫貧攻堅戰場的這些難中之難、艱中之艱發起了總攻,對9個未摘帽的深度貧困縣和3個剩餘貧困人口超過1萬人的摘帽縣,由省級領導掛牌督戰。全省還有4.3萬名駐村幹部、第一書記紮根基層幫扶。

此外,貴州今年以來還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及涉農整合資金162億元,安排項目1.9萬個,目前已開工9100多個,將帶動大量群眾就業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