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我們仨》我讀懂了幾個為人處世之道

文人騷客大都多情,初識楊絳錢鍾書,不僅敬服他們的才情為人,更是欽慕他們之間琴瑟和鳴、白首相攜的愛情。

《我們仨》我讀懂了幾個為人處世之道


高中的時候囫圇吞棗看了一遍《圍城》,但卻沒有留下太多印象,這次拜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查閱了他們的一些事蹟,進一步瞭解到這對伉儷的為人處世以及作品風格,我本人也從《我們仨》提煉了幾點值得學習的為人處世之道。


《我們仨》是92歲高齡的楊絳用心記述了她與丈夫錢鍾書、女兒錢媛63年的點點滴滴結成的回憶錄。全書語言簡潔平實,用虛實相生的場景講述了三人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歷,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溫馨快樂的學者家庭,以及楊絳經歷生離死別的悲痛之情。

《我們仨》我讀懂了幾個為人處世之道

1、最好的成全是放下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第二部分,1997年3月4日,楊絳送走了女兒錢媛,1998年12月19日,錢鍾書先生去世了,從此,"我們仨"走散了,家不成家,只是臨時的客棧罷了。

《我們仨》我讀懂了幾個為人處世之道

生命有不可承載的重量,比如生離,比如死別。 在經歷過生離之後,錢鍾書對楊絳說,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果真如此,他們再沒有長時間的生離。然而一場死別,他們失散了彼此。就像楊絳在書中所說的: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不管是生離,還是死別,生命都還得繼續不是嗎?!錢媛確認患脊椎癌後,在醫院治療的時,心中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母,甚至在生命最後幾天,她也不忘依靠護士寫詩繪畫感恩父母、勸解父母,她用她的堅強、樂觀讓父母相信,他們不曾失去她,她只是回了自己的小家。錢鍾書在病床時,也心心念念老妻,希望女兒錢媛把她照顧好(此時錢媛還未確診住院)。

《我們仨》我讀懂了幾個為人處世之道

有人說,楊絳先生的感情是剋制的,然而,在她編織的那個“萬里長夢”中,她惶恐、她失落、她不知所措,我們分明能感受到她“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的痛苦,她只是用夢給這段痛苦包裹了糖衣,完成了自我保護的隔離。但,迴歸現實,或許我們更應該說,她不過是學會了放下來成全她自己,成全女兒和丈夫對她今後人生的期盼。因此,在三人失散之後,先生1人也依舊樂觀豁達,每天讀書寫作從不間斷,105歲壽終正寢。

《我們仨》我讀懂了幾個為人處世之道


2、有一種修養叫你原生態家庭的修養

不幸的家庭有千萬種,但幸福的家庭卻是相似的。一個家庭幸福的秘訣,被楊絳先生一語道破:"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著名作家、戲劇家李健吾評價楊絳,“她不是那種飛揚躁厲的作家,而是有著緘默的智慧、靜默恬退的睿智和微笑達觀的態度。”其實,楊絳先生為人處世,對家庭的經營之道與她自身的家教是分不開的。

《我們仨》我讀懂了幾個為人處世之道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是江蘇最早從事反清革命運動的人物之一,曾經留學日本和美國,他表面看起來凝重有威,孩子們都怕他,然而和他的感情卻平淡而深厚。作為父親,他從小教育孩子遵從自己的內心,敢於發表自己想法。楊絳16歲時,在振華女中的高中部讀書,那時北伐戰爭已經勝利,學生運動很多,常要遊行開群眾大會,然而當時蘇州風氣閉塞,街上的輕薄男子又專愛欺負女孩子,很多女學生以“家裡不贊成”為由推掉大會演講,楊絳也想以此為由,但她的父親卻告訴她“該服從的就服從;你有理,也可以說。去不去在你。”他對女兒說:“你知道林肯說的一句話嗎,Dare to say No! 敢嗎?”楊絳第二天到了學校,堅持說:“我不贊成,我不去!”為此還捱了老師狠狠的批評。雖然這並不是為了什麼偉大的目標,只是一個臉皮薄、愛面子的女孩子不肯上街去出醜,但父親的做法卻在楊絳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仨》我讀懂了幾個為人處世之道

另外,作為父親,他對女子的學業、選擇從來不會過多幹涉,但卻會用自己的行為教化影響子女。比如楊絳小時候喜歡什麼書,父親就會主動把那本書放到她書桌上,但倘若她放在那裡長期不讀,父親就會把它拿走。這就等於父親的譴責,父親無言的批評。

在與父親的相處中,楊絳修煉了她的人生智慧,她學會堅持、學會體諒、學會理解包容……而在《我們仨》中,她的這些人生智慧也可以大肆窺見。比如從巴黎回國的楊絳經常帶著女兒去婆婆家"做媳婦",和妯娌、小姑子說說話。楊絳先生是很愛惜時間的人,想必"做媳婦"於她而言也不是什麼輕鬆差事,可那是她的"本分",她並沒有"暗暗叫苦",只是本本分分地做了。

《我們仨》我讀懂了幾個為人處世之道


再者,他們家的良好教養,也在女兒錢媛身上得到了完美詮釋,她感恩父母,關懷學生,為人剛正,治學嚴謹。逝世後得到許多學生、同事、同學、好友的緬懷。他們說:"我們不會忘記錢瑗。" 在錢瑗離世8年後,錢瑗的兩位香港學生回北師大,一位捐款一百萬港幣,設立了"錢瑗教育基金",另一位在《香港文學》上刊出了《紀念錢瑗專輯》,錢瑗的同事、好友和學生聞訊後,紛紛寫文章以紀念錢瑗。

《我們仨》我讀懂了幾個為人處世之道

3、所謂“琴瑟和鳴”不過是相互欣賞、相互體諒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是錢鍾書對楊絳的評價,他說夫人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我們以為的天作之合,但楊絳卻笑說,他們也會有矛盾和爭吵,只是他們把這些都縮小,卻把自己經營婚姻的能力放大了。是啊,能把三者角色絕無僅有地結合,又怎麼不懂婚姻經營之道呢!

《我們仨》我讀懂了幾個為人處世之道

在英國留學時,異國他鄉書香少爺和千金小姐面對柴米油鹽,完全是懵圈的。十指不沾陽春水,買菜做飯洗衣他們哪接觸過啊!但他們卻願意以格物致知的看法,一起探討學習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錢鍾書除了早餐其他幾乎一竅不通,楊絳就為他洗手作羹湯,而不管楊絳搗鼓出來什麼,錢鍾書也賣力點贊。在楊絳住院生產的那段時間,他像一個笨拙的孩子,努力想照顧好妻女,結果卻不斷地“闖禍”。打翻墨水,弄髒窗簾,弄壞檯燈,他可憐巴巴的向夫人坦白自己的“罪行”。但楊絳卻沒有責備,沒有抱怨,只有像母親似的寬慰他,幫他善後。

《我們仨》我讀懂了幾個為人處世之道


錢鍾書說,“我不要兒子,我只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於是,有了阿圓。阿圓很快長大,繼承了爸爸媽媽的好習慣,學識淵博淡泊名利。在楊絳看來,好學溫厚的這些優點都隨錢鍾書。

從相遇相識再到婚後菜米油鹽中,錢鍾書楊絳依然保持相守相知,兩人的感情就在相互欣賞、體諒和感激之間得到不斷的昇華和滋養。我想錢媛是他們最得意的愛情結晶吧!

幸福不在別人眼裡,而在自己的心裡。正如楊絳先生說她只是更懂得經營之道,才打造了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所以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想要什麼樣的幸福,就勇敢去創造吧!藉此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