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喂狗”什麼意思?豆腐不可以下酒嗎?

老張談三農


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什麼意思?豆腐不可以下酒嗎?

豆腐與酒都是中國有隻幾千年傳承歷史的食品,在以前我們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的時候,都是自己種大豆,而且還是自己磨豆腐,豆腐在我們現在這個年代幾塊錢就可以買多好多了,想起我們小時候只有是家裡有客人來,或者是辦喜事再或者是過年才會有豆腐吃,農村還有這麼一句老話說“二十五,磨豆腐”過年是必須要磨豆腐的,像我們客家人還有製作釀豆腐這道美食,吃飯必然男人就離不開喝酒,那為什麼說“豆腐下酒,不如餵狗”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難道豆腐不能跟酒一起下肚嗎?

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像我們如果在家自己做飯吃的話難免會買點豆腐搞個小蔥拌豆腐,簡單又下飯,在配點小酒,這飯吃的又飽又開心,如果有人看到這場景用上這句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其實也是很不符合場合的,懂它意思的人還沒事,如果不懂它意思的人,還以為你罵他,還有朋友會認為酒跟豆腐一起下肚,那是不是就是相剋的意思,其實都不是哈,下邊我跟大家簡單說一下這個俗語的大概意思。


吃飯喝酒必然就少不了下酒菜,而豆腐又是我們家常菜之一,兩者結合起來會有什麼故事嗎?其實是這樣的,古人認為豆腐它具有解酒的功能,如果一邊吃豆腐,下邊喝酒的話可以減少醉酒的幾率,因為豆腐種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各種氨基酸,可以起到分解白酒中的乙醇,所以邊吃豆腐邊喝酒能加快尿液的排放,起到醒酒的效果。

那為什麼能給人帶來好處還說不如餵狗呢,酒 在古代也算的上比較珍貴的物品,而且人們喝酒都追求把別人灌醉,如果懂得吃豆腐可以解酒的人便會說,白酒給你吃都是浪費,比喻還不如拿去餵狗,像這句俗語,自己知道就好,也沒必要把這句俗語說出來,開得起玩笑的人,會一笑而過,要是開不起玩笑的人,還以為你罵他呢。自己懂得它得意思和用途就行了。



酒這種東西說它有好處嗎?我個人覺得對人的身體沒啥好處,而且喝醉了還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傷肝又傷胃!如果你懂得用豆腐解酒以後跟朋友一起出去吃飯,難免要喝酒的話,就點一個豆腐給自己醒醒酒吧。

對於本問題你有其他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把你對“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什麼意思?豆腐不可以下酒嗎?”寫出來哦!關注我瞭解更多三農領域新知識!

鮮果農阿軍




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意思是喝酒的時候,如果用豆腐來下酒,不如不喝酒呢,拿豆腐餵狗好了。其實我也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俗語。

記得在以前,很多人都會做豆腐,我媽就喜歡做豆腐了。其實豆腐也很好做的,而且吃了又有營養。在以前,生活條件不好,但豆腐又可以自己做,如果有客人來了,用豆腐招待也不為過。很多人都知道,一般農村人聚在一起,是免不了要喝酒的。就像別人來我家做客,也是酒肉招待。



“豆腐下酒,不如餵狗”,是豆腐和相剋嗎?不然為什麼這樣說?其實不是的,而是因為豆腐能解酒,我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在我們的印象中,一般蜂蜜水、茶是經常用來解酒的,但豆腐也可以解酒哦。為什麼會有“豆腐下酒,不如餵狗”這個俗語。我覺得應該是人們一邊吃著豆腐,一邊喝著酒,那都解酒了,還有什麼意思呢,豈不是白白喝酒了?喝酒就是要喝得有點勁頭,但又不能真正的醉了。



不過我覺得酒桌上有豆腐挺好的,因為有的人真的是拼酒太厲害了。放一盆豆腐在那裡,他們要是吃了豆腐,順便解解酒,對他們來說也是好事。不然一直喝酒,萬一出了問題,那麻煩就大了,畢竟酒精對我們身體的傷害也不小呢。我反倒覺得豆腐和酒一起吃,一舉兩得呢。


壯鄉小美


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這句話很有意思,看起來有點簡單粗暴,但是細細品味之後裡面蘊含有些道理。



豆腐在以前的農村,那是非常好的菜了。也不是隨時能買得到豆腐的。我記得我小時候,賣豆腐的都是挑著擔子走村串戶到處賣的,在村口吆喝著,村裡洗衣裳的農婦人趕緊起身去買豆腐,不對不是買,是換豆腐。那個時候做豆腐的是用農家黃豆做的豆腐,豆腐是可以用自家黃豆換的,然後再給點加工費幾毛錢就可以吃上豆腐了。那個時候賣豆腐的也是辛苦,挑一擔豆腐出去,挑一擔黃豆回來。


那豆腐是好的下酒菜嗎?要我說豆腐是很好的下酒菜。因為那是的農村能吃上肉很難,就是吃上豆腐也要家裡來客人了才去換點豆腐吃的,客人來了炒幾個菜園裡的素菜加上那個時候所謂的葷菜豆腐就可以招待客人了,客人來了怎麼少得了酒呢?吃豆腐喝著小酒,也就高興了,關係和諧了。雖然說,豆腐屬於鹼性能解酒,我們喝酒的目的不是喝倒,不是喝醉,而是喝得剛剛好,而對於哪些嗜酒如命的人,當然不喜歡豆腐下酒了,他們還想著狗肉下酒呢?你信不信?

“不如餵狗”其實是說,那些喝起酒來很親熱,一口一個兄弟,一口一個大哥,轉身之後,沒有什麼好處拿了,就翻臉不認人了。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請關注我,我們一起進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從前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個人特別喜歡吃豆腐,說豆腐就是他的命。有一次,他到一個朋友家去做客,主人特意為他做了各種豆腐,還上了一盤紅燒肉,但他就沒有吃那個豆腐,拼命吃那盤紅燒肉,主人就很奇怪,說你不是喜歡吃豆腐嗎?他說我是喜歡吃豆腐呀,豆腐是我的命,但是我一看到這個紅燒肉,就連命都不要了。

這本身是一個笑話,但拿吃豆腐來調侃,確實說明用豆腐下酒挺沒面子的。豆腐在我們這兒,的確不是用來下酒的。農村辦喪事,鄉里鄉親湊一起,我們這兒叫辦“豆腐飯”,所以,就不怎麼吉利。再說了,平時開玩笑,老吃人家豆腐總不太那個啥吧?

習俗是座山,不能隨意翻。入鄉隨俗,入國問禁。而且,倫理和道理不一樣,兩者各管一攤,習俗就是一種倫理,恰恰是管不做什麼的,管做什麼的叫道理。比如到有些國家見面擁抱是一種習俗,但到了另外一些國家,就是耍流氓了。作為地方習俗,有時也沒啥道理可講,既然沿襲下來,相信樓主這邊肯定也會有類似的講究吧。


葛柏浩


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豆腐真的不適合下酒?

以前小時候家裡是做豆腐的,爺爺繼承著家族的老豆腐手藝,這一干就是大半輩子。每年的十一月份冬至前後村裡的家家戶戶都忙著做豆腐過年,所以這段時間家裡的豆腐活生意也特別的忙。每天晚上放學回家至少也得等到半夜十二點才可以吃飯,偶爾餓的實在扛不住的時候只能吃點豆腐腦先墊墊肚子。


由於家裡的豆腐活實在太忙,奶奶平日裡根本就抽不出多餘的時間去菜園裡摘菜,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晚飯吃的都很湊活,今天、明天和後天我們天天晚上吃的都是豆腐。雖然當時家裡的生活條件非常的貧苦,但是爺爺的生活心態卻非常的樂觀。每天晚上回來的時候不管再累他都要喝上二兩小酒,爺爺說要不是這幾天家裡的豆腐活忙,晚飯沒有什麼菜我還可以再多喝一點。天天吃豆腐,說實話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以後可能連酒我都喝不下去,豆腐下酒實在是喝的一點感覺都沒有。


說了這麼多關於我家以前豆腐活的故事,那麼接下來我們將回歸今天的主題:豆腐下酒,不如餵狗,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弄明白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有很多人在日常生活當中他喜歡喝酒?酒對於那些喜歡喝酒的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其實酒對於我們大部分喜歡喝酒的人來說就是一種感覺,長時間喝酒他喜歡那種迷迷糊糊半醉半醒的狀態,這種狀態讓他感覺很舒服很享受,簡單點來說就像是毒品用來麻痺人的神經讓人上癮一樣。每次一到飯點他就不由自主的想喝一點,下意識的想擁有那種大腦逐漸被麻痺的感覺,我喝酒就是為了賣醉,我就是喜歡那種暈乎乎的感覺。


在簡單的瞭解了這個問題以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人們常說:豆腐下酒,不如餵狗的道理了。眾所周知喝酒的時候吃豆腐可以使酒精迅速的排出我們的體外,這樣具有很好的解酒的效果。但是如果喝酒吃豆腐是這樣的一個效果,那麼對於我們喜歡喝酒的人來說是千萬不可以有的,那是因為大多時候咱們喝酒就是為了尋找那種暈乎乎的醉感。假如喝酒的時候一旦沒有了這樣的感覺,那麼喝酒的本質意義也就不存在了。


職業農民的故事


喝酒嘛,就圖個迷迷糊糊,要是怎麼都不醉,就失去了喝酒的意義。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就是指豆腐有醒酒作用,越喝越精神。

想想曾經喝過的酒,也曾鬧過不少笑話。不過沒有這些笑話,喝酒就少了很多樂趣。一次,我們哥幾個去擼串,從下午6點開始喝,一直喝到了11點。我平時的酒量不太大,也就能喝8瓶。酒場上還沒醉時,一般不主動出擊,被別人捎幾輪,就開始醉了。那天晚上,已經喝到10瓶多了。老闆看我們喝得多就贈了塊西瓜,他們還在喝酒,這塊西瓜大部分就叫我吃了。又喝了一會兒,酒勁徹底上來了,那時已經酔大了,就開始吐,他們也喝的差不多了。一見我吐,過來一看,滿地都是西瓜紅。以為我吐血了呢。而我吐完就趴桌上睡了。他們可慌了,趕緊叫我。後來仔細看了看才明白是西瓜。好懸沒把他們嚇死。

這就是我在酒桌上的糗事,你有啥糗事沒有?





舊紅因提98


在農村很多農民都喜歡喝上兩杯。像我奶奶也是經常會喝點小酒。我奶奶房間裡就儲存著幾罐自己泡的酒。泡有桑葚酒、紅棗酒、捻仔酒。特別是遇上過節的時候,家裡人多熱鬧。他們更是要喝上幾杯小酒來談談家常。

為什麼會有“豆腐下酒,不如餵狗”這句農村俗語的出現呢?這主要也是農民生活實踐得出的經驗。為什麼農民都喜歡喝上幾杯小酒,特別是小聚的時候餐桌上更離不開酒?



我奶奶說晚上喝完酒之後能睡個好覺。這主要是因為酒可以促進人們的血液循環和有去風溼的作用。很多老人家血液循環不暢,筋絡容易疼痛而且大都有風溼病。所以,偶爾喝點小酒也是有好處的。但是酒這東西不能多喝,喝多了就會對身體的內臟產生不好的影響,同時也不要選擇在早上和上午的時候來喝酒,因為這時候喝酒容易損害我們的肝臟和大腦。


喝酒的時候都會有點小菜來伴酒,沒有下酒菜,喝酒也是沒有味道的。而素有“植物肉”美稱的豆腐也逐漸的出現在人們的下酒菜之中。豆腐美味又廉價。豆腐做菜樣式又多,可以說是下酒菜的不二之選。

雖說,豆腐做下酒菜好處多。但是,在農村人情方面來講,親朋好友來你家小聚做客,你卻上幾盤豆腐,就會讓人家覺得你小氣,不大方。招待客人上豆腐讓人覺得你很寒酸。因為我們都知道豆腐價格是很便宜的,五毛錢一塊豆腐,幾塊錢的豆腐就可以弄幾盤菜了。同時,豆腐是一年四季也能品嚐到,是很常見的。所以就有“豆腐下酒,不如餵狗”的說法。



現在可沒有以前講究了,下酒菜最重要的是要美味,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很難都滿足到。而豆腐是基本所有人都愛吃的。而且豆腐做法多,男女老少適宜,所以,現在下酒菜中會經常有豆腐的出現。


三農天地


中國的農村俗語,既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農村的許多俗語,既有一針見血的作用,也能讓人深刻警醒,能讓人明知事理,就像這句話,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到底是什麼意思?豆腐下酒有什麼不好的?

1、豆腐下酒,不如餵狗的意思。

①豆腐可以解酒。

因為豆腐有解酒的功能,邊喝酒邊吃豆腐,按農村人的說法,喝酒圖醉,討媳婦圖有家的說法,一邊喝酒一邊被豆腐把酒解了,沒有醉酒的感覺,還不如不吃酒,把豆腐丟去餵狗更好。

②用豆腐下酒心裡不舒服。

現在農村的生活也好轉了,如果在喝酒過程中,沒有豬肉雞鴨鵝等肉下酒,還只是用豆腐做下酒菜,那會顯得主人家非常的寒酸,喝酒的人就逗主人家,我們不吃酒了,豆腐讓狗去吃吧,農村會有這樣的說法。

2、農村做豆腐的方法。

先把準備好的黃豆,細細的挑選,撿去石頭和黴了的黃豆,然後把挑選出來的黃豆放在盆裡浸泡,浸泡1至2天以後,把黃豆和水放在石磨裡推碾。

然後把黃豆漿放在大鍋裡熬煮一個小時左右,趁黃豆漿非常熱時,放入石膏,這叫點豆腐,然後,用紗布過濾掉黃豆漿,把豆腐渣去掉,把剩餘的豆漿放入盆裡,待,豆漿慢慢冷卻以後,豆腐就做成了。

總結

總之,農村這句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就是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豆腐有有解酒的功能,讓人喝不醉,還不如去餵狗去,二是讓用豆腐下酒,什麼年代了,還用豆腐下酒,不如把豆腐餵狗去,我認為就是這兩方面的意思,你認為呢?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點擊關注:以文溫暖三農。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歡迎交流、討論,每天會有精彩為您呈現!

以文溫暖三農


在日常生活中,豆腐是經常見的豆製品,而豆腐又被叫做水豆腐。傳聞豆腐是漢朝時期的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而豆腐是中國特有的美食,也已經在中國出現了上千年的時間了。在上世紀幾十年代,家家戶戶的條件不是很好,所以當時幾乎家家都會自己製作豆腐。因為都是的基本原料就是豆子,所以人們自己家做豆腐,既可以保證了日常的營養所需,家裡也有了菜,再加上豆腐的做法也有很多,所以在當時家家戶戶都會做。而現如今,自己家會做豆腐的人家很少了,大部分都是從外邊買,而豆腐現在依然是人們很喜歡的一道菜。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在喝酒的時候肯定都會要一個小蔥拌豆腐吧,而小編家則是皮蛋拌豆腐。但是關於豆腐有一句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啊,那就是“豆腐下酒,不如餵狗”,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豆腐不能下酒啊?

從字面上去理解,喝酒時時候不能吃豆腐。而其實這句話並不是這個意思,其實這句話講的是在喝酒的時候吃豆腐浪費。可是,又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其實原因是這樣的:豆腐的原材料其實就是大豆,而大豆富含大量的蛋白肽,而且不管什麼酒裡面都會有酒精的成分,而解酒的話主要依靠的是乙醇脫氨酶,當大豆裡的蛋白肽和酒裡面的酒精結合後,就會在我們的身體中產生大連好的乙醇脫氨酶和水,所以人也就不會容易醉了。

但是在以前內個年代,酒都是用糧食釀造的,而糧食又非常的來之不易,所以人們在喝酒的時候都會非常珍惜,還不容易有錢喝酒了,還沒感覺,錢不就白花了嘛,所以人們就總結了這樣一句話“豆腐就酒,不如餵狗”。

看完小編的解釋,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豆腐不是不能當下酒菜,也不是說在喝酒的時候吃豆腐不好,而是豆腐可以起到解酒的作用,所以這句話其實也是有科學道理的,只能說當時的人們真的非常善於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去總結人生經驗啊,小編真的很佩服!不過小編認為,喝酒傷身,所以在喝酒的時候,吃點豆腐其實也挺好的,既能喝酒,也不至於喝完太醉,導致很難受,所以小編覺得喝酒的時候,吃點豆腐也是不錯的。


軍人魂66417


豆腐是我國傳統美食,口感柔軟、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非常有利於養生。相傳是漢代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又有關羽和樂毅發明之說,至今已經無法考證。 不管是誰發明,可以說,豆腐的誕生,給人們的食譜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豆腐的烹飪方法可謂五花八門,煎、炒、蒸、炸、煮、燉、涼拌均可做出各式各樣的美食。 最早人們做出的豆腐其實口感並不太好,經過千百年來的不斷改進,才逐漸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美食,被譽為“植物肉”的美稱。

許多農村人有事沒事,都喜歡喝兩盅,無論是什麼季節,都愛買或者拿黃豆換兩塊豆腐,或者切點小蔥涼拌,或者釣幾條鯽魚一塊燉一燉,再燙上二兩白酒,那小日子簡直賽過神仙! 可是,最近常聽農村老人說,“豆腐下酒,不如餵狗”。人們以前常聽說什麼“餃子就酒,越喝越有”,為啥豆腐下酒就不如餵狗,這話是從何說起呢?我們都知道,豆腐的營養十分豐富。它含有鈣、鐵、鎂、磷、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另外還有維生素B1、B6、蛋黃素、多種氨基酸、大豆卵磷脂、以及豐富的優質蛋白等營養元素。

而白酒的主要成分就是乙醇,也就是俗稱的酒精。而酒精屬於強親水試劑,如果它和蛋白質相遇,會爭奪蛋白質分子的水化水,破壞膠體蛋白的表面水,使蛋白質發生變性,從而很難被人體吸收利用。 而事實是,豆腐中最主要的營養成分就是優質的蛋白質,如果遇到酒精,這些蛋白質就會被破壞掉,因此,民間才有“豆腐下酒,不如餵狗”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