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簡歷應不應該造假?

強強--我們90後-


簡歷不應該造假。

1、簡歷是介紹自己的名片,要真實反映自己的經歷經驗、特長、業績、性格、受教育情況和家庭情況,用人單位可以從中瞭解和判斷應聘者是否適合本崗位工作。而且入職後的工資水平也是根據簡歷初定的,有很多人入職後並沒有拿到入職前公司承諾的工資額,有大部分原因是技能與本崗位要求不符,第二個原因可能就是簡歷與入職後公司瞭解到的真實經歷和業績不符。

2、簡歷造假反映應聘者的人品有問題。人品是萬能通行證,有一個好人品,即使技能差一點,用人單位也願意培養,不計較應聘者在短時間的業績,而且好人品往往比技能更重要。用人單位招聘人員,是因為老闆和各部門經理都只有一個腦袋兩隻手,公司的萬千事情他們不能自己包攬,需要有人作為他們的手協助來做,所以過去用人單位招人都叫招人手,從沒聽說過招腦袋的,後來科技和經濟發展水平高了,需要引進智力,用一下別人的腦袋,但也不叫招腦袋,而是叫獵頭,就是把你的頭抓過來,而不是請過來。

3、簡歷能造假的人在工作中也大概率會造假。一個管理者只有兩隻眼睛,諾大一個管理範圍他兩隻眼睛看不過來,這樣就要求應聘者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把事情做好。怎樣能在入職前知道一個應聘者能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把事情做好?簡歷和麵試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

所以,簡歷不應該造假。

建議每個應聘者,真實填寫自己的簡歷,讓用人單位瞭解到真實的情況,用人單位才能招到合適的人手,反過來,簡歷反映了自己的真實情況和業績,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和企業,拿到自己心儀的工資。

好多網友問面試的秘訣,也有很多年輕人找我討教面試技巧,我告訴他們,面試沒有秘訣和技巧,如果實在要找一個面試秘訣和技巧,那就是四個字:“實話實說”。


工程師聊技能


我覺得不應該造假。

1:因為我親自見過簡歷造假而被識破的人,有一次我們去一個公司面試,面試官是一個對六個被面試的人。其中有一個人她的簡歷上寫得她有多厲害有多厲害,面試官就問了她簡歷上的幾個問題,結果她緊張得回答支支吾吾,一看就不是自己經歷過的。面試官很失望,當場就說你是不是拿錯簡歷了,當場她很尷尬,最後結果也是沒有被錄取。

2:面試官是看過成千上萬份簡歷、面試過很多人的人,所以你的簡歷造假面試官通過問你幾個問題就可以看得出來,不要小看面試官。

3:如果你的簡歷造假,到真正面試的時候你心裡就會有壓力,有時候反而會讓你更加緊張。反到是你把簡歷寫得真實一點,去面試時即使自己可能沒那麼優秀,但是自己會更加從容也會更加有底氣,這對你的面試是有利的。

綜上:所以我覺得簡歷不應該造假,做真實的自己最好!也希望大家都能帶上自己真實的簡歷,面試都能成功。





小婷生活日常


簡歷不應該造假,也不能造假。

朋友阿帆到上海開了個智能淨水網絡科技公司,需要招一名CEO。在網上找了一位有寫有“網絡公司總經理”閱歷的胡x應聘者,面試交流覺得還可以,就讓他來上班了,約定試用期月薪2.5w,轉正後3w。

到班後,朋友看胡x處理問題不果斷,特是對市場推廣沒什麼路線圖。於是,就委託人事到胡x之前工作的公司去了解情況。結果發現,胡x只是在他們的子公司擔任過副經理。經諮詢律師,胡x的行為屬於典型的虛構事實,以騙取高薪水。於是,朋友與胡x約談,結果胡x既退回了工資,又賠了不是,很尷尬。朋友出於公平,給了他三分之一的工資,這事就算翻篇了。

簡歷是求職者自己給自己畫的像,一定要基本客觀事實。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對於學習經歷和獲得的榮譽,沒有必要濃墨重彩,應該重點突出實習期間,做了什麼工作,取得了什麼業績,以及實習單位和客戶的典型評估等。因為,用人單位招聘員工是來解決問題和創造業績的。如果是跳槽者,更應該實事求是,因為你的能力如何?值不值你期望的工資,到崗“走兩步”便水落石出!


紅藍推演


假設,職場中有的人,有過簡歷造假;或者簡歷造假有的人認為正常;

但是筆者的觀點是:簡歷不應該造假,簡歷可以包裝,但不可以過度包裝;

筆者將從職業道德,職業操守,職場提升等對該問題進行闡述:

  1. 簡歷造假是職場最基本的不誠信;
  2. 簡歷寫得高、大、上,吹得天花亂墜,不如真才實學來的踏實!基本信息、學歷情況、工作經歷、工作項目、成果展示,如果沒有紮實的工作履歷,很難自圓其說。況且,還有入職被調;即使入職了,工作能力,也是試金石,很快南郭先生不會吹竽,不能濫竽充數了啊。
  3. 陽明心學講知行合一,職場工作就是修行;與其在簡歷上做文章,過度包裝;還不如樹立自己的工作方向,把時間用在打造行業口碑,開拓行業人脈,用自己的硬核實力來證明自己,到時候梧桐樹自然引的金鳳凰!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打鐵還需自身硬,簡歷造假是個偽命題;

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化,信息越來越透明的情況下,不斷提升自己的職場能力,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感謝各位親,各位前輩的抬愛!


贏銷範er


我個人覺得:“簡歷,不應該造假,但應該加以修飾。”理由如下,

1、從簡歷的作用來看

有兩點:

(1)最直接的:提高面試邀約率

(2)最本質的:拿到好的offer

想拿到offer,肯定必須先面試,而面試的前提是,我們總得有邀約呀。想在好點的公司入職,如果簡歷沒有吸引力,那就可能在HR做初篩的時候被pass了。

因而,對簡歷的適當修飾,是非常有必要的。

2、從個人能力上來看

個人的能力,是綜合的、全方位的,而不僅僅只是某一項技能。

例如,應聘一名平面設計師,那麼,所需要的綜合能力就包括:

(1)熟悉平面設計軟件,諸如PS、AI、CorelDRAW等

(2)優秀的美感

(3)良好的溝通能力

此時,簡歷其實就是自己的作品之一,很多求職者往往覺得自己軟件的能力牛逼就行,無所謂簡歷上的準備。可是,對用人企業來講,自己的作品都做不好,更何況其他方面呢?

3、從個人性格上來看

簡歷,不僅是看一個人的能力,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性格。

我在給別人做簡歷指導的時候,遇到有一部分人特別固執,跟他們說要適當包裝的時候,他們內心有一萬個排斥,總會覺得那是弄虛作假。

我們先不討論他們的真實能力,到底有沒有達到簡歷中所寫的水平,但從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更為重要的情商(EQ)等各方面來看,就知道他們是屬於性格木訥,為人呆板的一類人,這樣的員工,最不受企業待見。

因此,對簡歷進行適當修飾,恰恰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當然,簡歷一定不能作假。

修飾,是將自己會的東西適當誇大;作假,是將完全不會的事情捏造出來。

打個比方,一個B cup的女生,為了增添魅力,穿上C cup的內衣,來突顯自己的身材,這叫修飾;但如果一個男生,穿上女生的Bra來男扮女裝,那就是典型的作假。

簡歷作假,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1)對於沒應聘上的人來說,會被HR在面試人才庫裡面,打上“誠信有問題”的黑點,從而被該企業永遠拒之門外;

(2)對於應聘上的人來說,如果被HR做背調,發現簡歷作假,則直接開除,情況嚴重者,可能還需要依據簽訂的合同,賠償企業損失;

(3)對求職者來說,由於自己造假,也容易內心不安,導致神經緊張,壓力過大。

因此,對於任何人來說,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誠信品質,不去弄虛作假。

總結

面試,就如同相親,一份好的簡歷就是精選打扮後的自己。縱然有身高、有長相,有內涵,內外兼修,但我相信沒有一個女生,會給邋里邋遢的男生機會。
因此,簡歷不應該造假,但必須進行修飾。(完)









壹玖捌伍


我認為:簡歷造假不可取,適當優化效更佳。

01

簡歷造假不可取

簡歷千萬不要作假,重要的事情只需要說一次。

職場人最重要的信譽,就是多高的水平就吹多大的牛皮、做多大的事,簡歷造假那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想通過簡歷造假來獲取職位的人,不僅是在挑戰自己的道德底線,也是在挑戰HR的專業水平。很多基礎崗位,錄取量比較大、崗位要求也不是很高,HR們不會太注重簡歷的真實性。但對於核心關鍵崗位、中高層管理崗位,HR會進行嚴格的簡歷篩選,有的還會進行嚴格的背景調查,瞭解求職者簡歷的真實性,簡歷造假就很容易穿幫。

如果簡歷作假,還可能失去本已經得到的入職機會。

02

適當優化效更佳

對於求職者來說,要想在眾多的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利用“暈輪效應”進行必要的簡歷美化也是必要的。

首先,要想贏得眼球,簡歷整體上要精美,勿追求表面的華麗,內容儘量簡潔。整體上要針對應聘崗位,突出重點內容,描述語言通順,對自己的評價客觀準確。

其次,簡歷的突出特徵要與應聘崗位匹配。如果你是應聘護士,就得在簡歷中體現你具備護士應該具備的職業特徵;如果你是應聘會計,就儘量在簡歷中體現你的心細、堅持原則,不用突出自己與會計崗位不應太多具備的創新和靈活;如果你是應聘銷售,就突出自己的口才和應變能力等等。

最後,尋找與應聘崗位的相關經歷,給自己製造光環和局部“鍍金”,讓自己的簡歷能夠自動跳到考官的眼裡去。

如果你是想轉行應聘銷售,但你沒有銷售經歷怎麼辦,就針對性尋找自己相關的經歷,不要說自己性格文靜和內向,可以將自己與同事一起發過傳單和掃過樓寫進去等。

03

小結

對於求職者而言,最關鍵的還是塑造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偽造簡歷不可取,適當美化有必要,畢竟現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不懂得包裝和打造自己,在同等條件下的市場競爭力就弱很多。但,切忌過分包裝。


以上分享供參考,如果你還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我是@之舟職讀,致力於職場有價值思維、知識、經驗分享,用理性穿越迷霧,用感悟陪你成長,歡迎點擊關注


之舟職讀


“小良觀點”:簡歷是不能造假的。造假的成本很高,並且後遺症會一直存在。從法律上來說,簡歷造假就意味的勞動合同是無效的勞動合同。這是更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埋了一顆雷。

一、簡歷造假的獲利有限

有很多職場小朋友認為自己的簡歷就是一張敲門磚。覺得買到門票才有發展,否則都沒有參加遊戲的資格。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其實,你最終能不能進入企業,也許和你的學歷等硬件條件有關係,但是,如果只有這些,幹不了活的話,同樣是幹不長久的。在企業工作,核心是自己的職業價值。和講利益的老闆講道理,是行不通的。

二、簡歷造假會有長遠的影響

當你試圖隱瞞一些事情時,你就需要一系列的謊言來掩飾。我們就不談自己心理上的不適,單純從法律上來說,簡歷作假,會導致勞動合同的無效,這會使自己基本上得不到勞動法的保護,在自己升職或者和公司談判時,陷入很被動的局面。

三、分享一個師兄簡歷作假的案例

小良就不說是誰了,總之是自己的一個師兄。為了進入某一家知名企業工作,師兄的簡歷做了一定程度的潤色,具體來說,就是把自己上一家公司是一名普通職員寫成了小組長。大家注意,不是學歷造假噢,就是簡單的突出了自己的重要性。這種調整到底有沒有對師兄求職產生幫助,不得而知,但師兄最終卻是進入了這家名企。

本來應該故事圓滿結束,但恰恰相反。師兄在工作了兩年以後和公司產生了矛盾,作為核心員工的他被領導針對了一個多月,並且告訴人力想辦法讓師兄走。

人力走訪了師兄以前的單位,發現他並不是組長,便以以為由,強調當時能錄用師兄,正是因為看中他組長的經歷。但實際是作假,勞動合同屬於無效合同,並且還要求師兄賠償之後招聘的費用。如果師兄願意主動離職,可以不要求賠償。師兄考慮再三,還是主動離職了,沒有拿到一分錢的賠償。

更多精彩,請關注良之才


良之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e48b24f02374fa7a795ab6d0e9ff967\

PPT設計


簡歷造假是誠信問題,誠信是職業品牌。求職只是一張門票,為了求得一份工作,犧牲自己的職業口碑,確實得不償失。

有人說,不造假,就不會有門票,沒有門票談什麼口碑!

其實,這個邏輯有問題。門票就像高鐵票,有特等座、二等座和站票之分,大不了買個站票吧。當年,吳士宏也是從清潔工做起,最後成為IBM中國區總裁的。

當然,不造假不等於不認真,更不是說簡歷不重要。我建議這樣寫簡歷。

1、從生活中提取事例

很多簡歷過於籠統地誇獎自己,比如,具有團隊精神,性格堅強,有高度的自律意識等。

我建議,用事實說話,比如,從大一開始堅持跑步;幫老師校對一本40萬字的書稿,沒出差錯;在大學期間參加過馬拉松比賽等事例,更讓人覺得真實。

2、從事例中挖掘內涵

自己沒有輝煌的歷史怎麼寫簡歷?我建議,要以小見大。比如,在敬老院,我與這些老人一起聊天,能感受到他們內心深處的孤獨,他們太需要陪伴了。我相信,如果一個服務行業的HR肯定會受到觸動,並從中發現你的情懷。

3、從內涵中提升品味

不要看輕自己過去的工作,要善於提升工作的價值。比如,你是一個開電梯的,完全可以稱之為“垂直交通管理員”,你是一個洗車工,也可以稱自己為“汽車美容工程師”。殊不知,那些推銷安利的,都叫健康管理師。因為,累戰累敗和累敗累戰,所表達的效果完全不一樣。這不是造假,這恰恰是HR看重的視野和格局。

當然,在簡歷裡到底寫什麼好,哪些可以寫?哪些不能寫?這完全取決於應聘崗位的要求。也就是說,必須圍繞崗位要求來充實簡歷內容。同樣是校對書稿經歷,可以進行不同的挖掘,比如,為了應聘秘書崗,我會特寫從校對中領悟到的結構與文采;為了應聘文員崗,我會突出從校對中體驗到的耐心與細緻。


吾師大愛


簡歷應不應該造假?不是應該不應該而是就不要去造假,說一個慌就要用無數個謊言去圓。

簡歷造假相當是誠信有問題

用人單位對於候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從簡歷得來,很多人為了增加面試機會,會對簡歷做一些造假的行為,但是你要知道現在的公司對於候選人的背調很重視,如果在背調中發現你的簡歷跟你實際的工作經驗不是相符,那麼你來之不易的面試機會就會變成一種誠信的欺騙,最終無緣於公司的offer。

招聘網站上會有你離職求職記錄

很多人覺得,對於簡歷適當的造假是為了增加面試,但是你知不知道,在很多招聘網站當中,會有你的曾經投遞到鐘意企業的所有投遞記錄。比如你在2017年在A公司投遞過一次簡歷,但是沒有被錄取,然後在在2020年又找工作的時候又投遞一次,相當於你在近三年時間內有投遞過兩次記錄。如果你兩次投遞的簡歷在工作時間上都是一致的都還好,其中只是換了工作單位,但是如果你第一次投遞的簡歷跟2020年投遞的簡歷不太一致,那麼在企業的招聘後臺是可以看出來的。前後兩份可以做很詳細的對比,只要招聘方看到前後時間投遞的簡歷在某段單位工作時間或者職位、工作內容不一致,那麼你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我不太建議大家在找工作制作簡歷的時候造假,造假終究是會有漏洞,何必為這點小小的漏洞而失去一個好的工作機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