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楊立渝擁有孫興慜相似的身體運動能力,他能否成長為亞洲第一巨星?

野蠻人周遊列國


楊立瑜目前已基本坐穩廣州恆大首發,也是恆大本賽季目前為止表現最出色、進步最大的年輕球員,包括與恆大賽季前引進的何超、高準翼、張維修、劉奕鳴四人相比,楊立瑜的表現也毫不遜色。



楊立瑜無疑有著光明的的職業前景,無論在國奧還是恆大,作用一天天重要,但對於一名22歲的球員來講 ,年紀已不算小 ,再進步的幅度也並非能無限期待,一些方面已基本定型,達到亞洲一哥的高度目前看來有些勉為其難,超越自己,成為現役中超最佳本土前鋒倒是前途光明。

目前亞洲足壇第一巨星公認為孫興慜 ,能突能帶有特點 ,速度快,動作靈活,得分能力越發突出,即使在英超歐冠賽場也表現搶眼,如今不僅是熱刺支柱,帶領熱刺殺入歐冠四強,更有可能引起豪門興趣,亞洲其他球員只能望其項背 。而楊立瑜與孫興慜相比,顯然還差得太多,首先特點就不是那麼突出,速度突破傳帶也並非強項,人球結合能力也有待提高,還算紮實的基本功放在中超夠用,但如果在歐陸賽場尤其是五大聯賽,也足夠讓人捏一把汗,對抗能力比武磊稍強,但即便在中超也不算突出。

雖說年輕勤奮始終是楊立瑜的一大優勢,但中超的環境卻並不足以使年齡的優勢轉化為未來的勝勢,而球員走不出亞洲 ,顯然也就不可能達到亞洲第一巨星的高度 ,對楊立瑜及所有年輕球員來說,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所要努力的方向。


尼羅河大球場


基本很難,但是成為國內一流前鋒,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首先來看孫興慜的成長過程,在8歲至15歲期間,父親不允許他參加正式比賽,取而代之的是每天約6小時的基本功練習。由此,才具備了全面的左右腳能力和出色的傳控技術。

16歲的孫興慜作為韓國和德國足協合作項目的一份子前往德國接受足球培訓。2010年7月1日,孫興慜和德國漢堡足球俱樂部簽訂了職業合同。2010年10月30日,在德甲聯賽漢堡隊2-3負於科隆隊的比賽中,18歲的孫興慜首發出場,完成個人德甲首秀,並在第24分鐘打進德甲職業生涯的首個進球。隨後的德甲5個賽季攻入41個進球。轉戰英超4個賽季攻入40多個英超進球。目前孫興憨的轉會身家高達9000萬歐元。

楊立瑜12歲時進入武漢卓爾青訓,2013年U17全國錦標賽上,楊立瑜又在7場比賽中打入13球獲得最佳射手。楊立瑜的留洋生涯很短,2014年在經紀人的運作下遠赴葡萄牙,隨後有隨同貢多馬爾B隊開始征戰波爾圖大區聯賽,一年後他又入選了貢多馬爾一線隊,但是並沒有穩定的出場時間。

本賽季作為廣州恆大的首發前鋒,出場6次,攻入2球,國產前鋒算是效率很高的了,作為希丁克看重的球員,相信可以頂起國家隊前鋒的重任。


小懶聊體育


個人認為是完全不可能的。在這裡只談到身體因素卻不知道足球運動是一個集身體、心理、意識、視野等綜合素質的一項運動,絕非簡單的僅僅靠個人身體素質。在這裡可以列舉個例子:董方卓。這個運動員大家都知道吧?曾經號稱中國足球的未來之星,19歲就因出色的天賦被弗格森帶到曼聯,大家都給與他很高的期望。他可以說是要機會有機會,要天賦有天賦,結果呢?起點再高也沒有達到人們的期望。這裡就充分說明了天賦、身體素質是一方面,但最終能夠成功僅靠這個遠遠不夠。孫興慜從小在足球家庭長大,成長在德國足球環境,他的成功是因為他父親從小培養他的足球基本功,加上一路介紹良好的足球教育,再加上本身的天賦和強大、自信的心理才造就瞭如今的亞洲第一人!所以足以說明任何成功都不是單方面的因素所能決定的。中國現在出不了孫興慜,估計以後也能出現……。

國內目前的足球環境還是過於浮躁,總想一步登天希望一下出一個世界頂級巨星,殊不知這些都是需要有紮實的基礎做鋪墊的,希望熱愛足球的國人能正視差距,練好基本功,至於孫興慜這樣的巨星,只能說可遇而不可求吧。


一念天堂a一念地獄


不能,不是一個類型的球員,楊利瑜他是助攻類型的球員,而孫是典型的歐洲前鋒,楊利瑜23歲,孫23歲就已經能在歐洲站穩腳跟了,但是楊利瑜好好培養是一個好前鋒


保利尼奧66666666


能留洋就趕緊出去吧!中國足球已經爛了。


TOTO6922771


我呵呵了,楊立渝?您哪個眼睛看出他和孫興慜有形似的身體條件了?楊立渝先拼速度拼過比他矮一頭的東南亞球員再說吧。


春十三秋


不可能,能在中超成為一個常規主力已經是他的上限。楊的身體素質在國內算好的,但和孫完全比不了,孫的瞬間爆發力和結合球能力是他不具備的。

此外,作為一個前方進球能力是硬指標。這方面楊的能力,大家相信也看到了,勤奮有餘但能力確實不足。


球痴熊爸爸


大概相當於奧迪A4和吉利博瑞的區別,只是尺寸差不多


Polo不如golf


所處的隊伍不同,大環境不同,基礎接受的不同。。。其實兩者沒有可比性,他更適合和武磊比!


ljx3770


孫興民能立足於豪門,首先靠的其傳球能力,並看非其帶球突破的功夫,只有傳接球的能力得到認可其才能融入到整體隊伍之中,其國內的輿論導向偏重傳接球的宣傳和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