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论一个北方人天天在南方吃米饭,是什么感受?

楊樂儿


我是北方人,我的北方朋友居多,他(她)去南方一段时间,回家之后说啥的都有,一是南方的碗太小菜太少,吃不饱。二是吃米饭不贴心,胃里疙里疙瘩的不舒服。三是吃米饭不撑时候,一会儿就饿了。四是还是自己家好,两大碗面条下肚,哎呀,总算吃顿饱饭了,太好吃太舒服了。哈哈😄[捂脸][呲牙]


墨菊九朵


我是谦屹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西北人,西北人离不开面食!

我曾经零几年在上海待过一年,我自认为我是个不挑食的人,啥饭都能吃的惯。

结果去了上海以后发现很多饭,我都吃不惯。你不要说米饭,米饭还好,最起码我不排斥,个人还蛮喜欢。

刚到上海,吃包子,发现菜包子是甜味的,肉包子也是甜的,豆浆豆腐脑都是甜的!根本没法吃!

当地人喜欢的不行的鸭血粉丝汤,我至今无法下咽!

于是就找面食吃,当时满大街只有牛肉拉面,很不好吃!

到了周末节假日到处去找肉夹馍,凉皮,刀削面,油泼面吃。

当时有个舅舅住在浦东,还经常去他那里做刀削面扯面吃,以解思面之苦。

这次疫情不光你吃不到面食,所有饭店关门,大家都吃不到饭店的饭,于是你看网上到处都是做饭的视频,我一个男人在家都做了包子,饺子,油饼,扯面,凉皮,面包,蛋糕等等我能想到的各种面食。

下面这些都是我最近自己做的面食。

你是一个女的,你就不能主动给你婆家的人做一点面食吗?让他们也尝尝北方面食的魅力,同样也能拯救你的胃,为什么你自己不动手做呢?

我想再是南方,面粉总能搞到吧?老话说的好,要想可口,自己动手!你不要指望别人拯救你的胃了,还是自己拯救吧!


谦屹AUTHOR


这个我觉着我有一定的发言权。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从小吃煎饼,馒头,面条和水饺长大的。

我大学毕业之后去了南京,最开始的时候对南京的美食还抱有好奇心,感觉南京的饭还是挺好吃的。

后来有一次早饭吃南京的烧麦,我到现在都记忆深刻。一口咬下去面包着米,天呐!这怎么吃?!!!

再后来我在南京吃饭就吃两个菜,喝一碗汤,不吃米饭。从南京回山东发展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吃饭!


最初之初


我是一个地道北方人,生长在在中国最东北黑龙江佳木斯,上大学在湖南,吃了四年南方大米,感触很深,我就以对湖南大米的感受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分成三个方面吧,

湖南大米饭不如东北大米,湖南馒头不算主食,湖南米制品很丰富。


第一、湖南大米饭比黑龙江大米饭口感硬,粗糙,香味淡,不好消化

大学报到第一天当地同学热心告诉我,长沙这里主要吃米饭,你们北方人恐怕不习惯。我连忙说不会不会,我们那里也经常吃米饭的。到了食堂尝到了南方大米,我觉得言之过早了。南方大米和东北大米是两个物种啊。东北大米软糯,是可以用筷子吃的,饭香浓郁,凉饭不回生;学校食堂大米饭很硬,而且是散的,必须用勺子吃,如果稍微凉一些则更加难以下咽。当时学校食堂条件没有现在学校这么好,菜品选择也很少,并且都是当地口味,就是辣,蛋炒饭都是红灿灿的!用长沙作家何立伟的话讲就是:“炒青辣椒的时候也要加一把干辣椒”。硬米饭加辣椒,我就这样度过了大部分大学时光。

咨询了一下当地同学,我们吃的是早稻米,如果是晚稻米口感会好很多。虽然那时候条件不好,但偶尔也可以去小饭馆打打牙祭。饭店里的大米饭要比食堂好一些,应该是传说中的晚稻米,加上生活时间长了比较适应长沙的米饭,吃起来还不错。我和一个朋友去给企业发广告,挣点钱回来就去小饭馆,每次都是两个菜,必点一个是茄子煲,然后就比拼谁吃的米饭多。

长沙饭店米饭不要钱!一钵一钵的上,我们吃完把饭钵摞起来,看谁的摞得高。年轻的日子快乐真简单。


二、南方馒头不算主食

记得应该是上到大三的时候吧,食堂开始偶尔有馒头卖,终于可以不再用天天嚼硬米饭了!于是我看见馒头就买,大概过了一个多星期,同屋长沙本地同学终于忍不住了,问了一个我至今记忆犹新的问题:你怎么又不吃饭呢?我看着手里的馒头沉思良久。长沙人要是正餐不吃米饭好像就缺少了点什么,他们觉得馒头一类的面食只能算作点心。湘菜也确实和米饭是绝配!

这些年,味道厚重,层次丰富的湘菜传播很快,到长沙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知道我在那里读过书的朋友会经常问起我湘菜哪个菜品好吃,或者长沙有啥旅游必到打卡地。

我的回答的是到长沙旅游一定不能错过我上学的地方,或者说你也不可能错过。那里的厕所都是琉璃瓦做顶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吃湘菜点啥菜不重要,记得一定要就着米饭吃!如果你正好看到这回答,并且以后想去长沙玩,记得我这两个建议啊!


三、南方大米制品很多,不仅米饭那么简单

这个算是题主关心的问题了,到了南方米饭吃不惯,面食又很少,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北方人想到的问题南方人早就找到答案了——南方米制品既丰富又精良。

有人说吃米还是吃面是南北方一个重要差别,这个说的太简单了。更准确地表述我觉得是米制品和面制品花样品种的多少以及对米制品和面制品挑剔程度是一个显著南北差异。拿我来说,虽然生活在中国最主要的(没有之一)稻米产区——黑龙江三江平原,吃米比吃面多很多。但对于我,米只要蒸成饭就行,面食可不能太随便。南方人对米制品则是很挑剔,所以他们米制品丰富又精良。

到了南方吃不惯米饭,米粉是个好选择。而且南方大米比东北大米更适合制作米粉。

其中如上图这种扁粉更适合胃肠不太好的,扁粉易煮、入味,到嘴里口感绵软、顺滑,容易消化,相对米饭更养胃。到了南方则既来之则安之,多尝尝当地地道的美食也算一种难得经历。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是会时常想起长沙的米粉。

最后再说个小事儿,算个留给题主的隐喻吧,哈哈。大一冬天去长沙当地同学家玩儿,叔叔阿姨知道我是北方人,高兴极了,因为家里有一袋面不知道咋办好,盛情邀请我帮他们一起做顿饺子。当时没自己做过饭的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答应下来。面板没有拿绘图板,擀面杖没有拿啤酒瓶,最后终于对付下来,饺子没做成片汤,他们一家吃得居然很高兴。后来这个同学退学了,之后也就断了联系。如今的我包子、饺子、馒头、手擀面样样能行,如果还有机会重逢一定要去他们家做一顿地道的北方面食!


知识与见闻


不知道您是北方哪里人?

我也是北方人,祖祖辈辈都是北方人。大部分的时间,仍是以米饭为主食;很多人说,北京人爱吃炸酱面,可,我有一年都没吃过那口儿了。

前两天,看《新世界》有一幕:田丹到刀美兰家做客,刀美兰给做了热气腾腾的一碗面,端上来,田丹只挑了一根,象征性的吃了一口,然后就放下了碗筷。那一刻,我说不好是什么感受,是不是也忒矫情了。

以前,我去深圳出差了一个多月,水土不服的结果是,30多天的时间长了十几斤肉!为什么?因为我不知道吃没吃饱。每餐上来先喝汤,然后各种食物接着上,就是没有米饭。没有白米饭,对我来讲,意味着失去了参照物。以前,我都是盛大半碗米饭,然后就着饭,吃菜,饭吃光了,也就算是吃好了一顿。

就我个人来说,并不喜欢吃面,每次吃,都觉得撑。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从单位食堂里带回的那种方方的馒头,就着咸菜吃,妈妈把咸菜(是不是叫咸菜头,我不确切知道)切得碎碎的,跟面揉在一起,放在大铁锅里弄成嘎嘎状,有点像现在的小米锅巴。结果那次,我吃多了,又渴,然后猛喝水,结果是:到了大半夜,撑得难受;妈妈领着我到街上遛弯消化食儿。

总体来说,我还是喜欢吃米,面也行,但没到了无面不欢的地步,我觉得主食是一方面,菜品要是足够丰富,就没问题呀,煎带鱼、炖小鸡、酱牛肉,辣白菜、炒土豆丝、就算最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

作为一个北方人的我,天天吃米饭,而没有面食,并没觉得怎样。所以我没有办法理解您说的那种苦恼。

感谢您的阅读和分享,希望得到您的关注。谢谢。


蓝日


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在这边我们的主食往往以面食,汤水之类为主,比如包子花卷,馒头,饺子,大饼等等,大米粥,玉米粥,鸡蛋汤,菠菜汤,等,其实我在家很少吃大米饭,尤其是大米干饭,我觉得大米饭又硬又不好消化,偶尔煮一次大米饭粥还可以,如果换在换作我是在南方天天吃大米,我会吃到崩溃,会想这日子怎么过啊?好想念的我的家乡






金玉满堂284708909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土生土长的甘肃省酒泉地区瓜州县农村打工女一枚,从小吃面食长大。

岁着年龄的长大,我去了南方上海,开始了打工之旅。

初次到上海的我,开始吃米饭,吃炒菜。南方的炒菜口味,都是扁甜、我一个北方人,从小就喜欢吃咸菜,加醋,加辣椒,南方的菜吃起来不习惯。

时间久了,吃习惯了,就慢慢接受了吃甜食菜的习惯。

因为:长时间吃不到家乡的味道,慢慢口味也适应了外地的饭菜味蕾。

现在的我,以习惯了南方口味。在南方的我,大多吃菜都是上海扁甜口味,也学会随乡入素的习惯口味。偶尔,也想吃,老家的面食,就自己动手自己做家乡口味的面食。

几年回一次家的我,还是喜欢家乡妈妈的味道,面食是我的最爱。

我还是更喜欢吃自己家乡的味道。


范建红


一:想家,过年不能回家,不能和家里人团聚,心里肯定难受。

二:其实米饭味道不错,我大学有一个同学是宁夏的,说自从来了南方,就喜欢上了米饭,当然,一个思乡的人,肯定是比较怀念家乡的面食,而且是家乡的面食,我特别能理解。

在这里,希望疫情可以早点结束,全国人民都安心。


小菥


北方人,一日三餐主食馒头、饺子、面条、包子,基本以面食为主,间或米饭,偶尔喝大米粥。

若是天天在南方吃米饭,我觉得至少我不行。近天命之年,吃惯了面食,不习惯。可能在南方待时间足够长,慢慢会习惯。

犹记得儿子到贵州旅游,18天后回来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吃米饭吃腻了,到处找面食。我和妻子预备退休后到云南或贵州去,开个面食店,一解像我儿子那样旅游云贵之人的面食之馋。当然,那儿肯定早有,我们去锦上添花,让大家多一个选择。

估计,那时,时间长了,我也能习惯。




江湖有多远1


一场疫情,打乱了我们的计划,不过,也造就了很多人的第二能力。很多不会做饭的,都被锻炼成了厨师。

我是北方人,我非常爱吃米饭,在我们这里,山东人比较爱吃面食,我不知道题主你是北方哪里的,所以也不清楚你的家乡的代表主食是什么,疫情虽然隔断了交通,但是不能影响吃货的心啊!

老公家里虽然只有米,但是超市还是营业的,可以利用买菜的机会自己买点想吃的食材,自己在家加工啊,互联网这样发达,很多菜谱啊,主食啊,糕点什么的,都有文字甚至视频的,反正也闲在家里,没事做,和老公和孩子一起,做几顿美食,不光解决了咱们的胃口,还培养了亲人间的感情,还打发了时间,可谓是一箭三雕啊。

我是个不太会做饭的人,这次疫情,不仅学会了做饭,还做得几样拿手菜,红烧肉,鱼香肉丝,蒸鱼什么的,我都学会了,还学会了蒸馒头,虽然做的一般,不过乐在其中,其乐融融啊!

赶紧动行动起来吧,给自己,给家人做一顿美味,检验你实力的时候到了,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