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為什麼流傳千古?

用戶6757164648133


此句之美,美在詠頌了對美好的期盼。所以岑參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流傳千年,膾炙人口,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更是民眾耳熟能詳。

其實當時的環境是十分艱苦的,在塞北胡天,農曆八月就開始下雪,北風起時更是寒冷刺骨。我們不妨從詩中另兩句得以感受: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棉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生動說明了當時戍邊將士的生活條件。

在寒冬,在酷冷中,人們會自然嚮往春臨大地,花開回暖的季節。此時的雪花幻成了梨花,也反映了詩人夾帶樂觀的一面,正是這美好的幻覺,燃起了人生的希望。

千百年來,多少後人以此激勵,也以此作比,使該句的點贊與轉發量大增,成就了這位唐朝網紅,他的脫口秀也成金句,流傳千古。





天高雲淡17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出自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從題目上可看出,該詩是一首既詠雪又送友的詩作。

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度出塞,充當安西北亭節度使封長清的判官。他送可能是其前任的武判官歸京,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而詩中的的第二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成了耳熟能詳的千古名句。

這首寫北方氣候及景色的詩作,處處無不彰顯出“突”、“奇”二字。

此時開篇就奇、突。

先說首句。“北風捲地白草折”,開篇首句著筆於“風”,這風是北方塞外的風,卷著地面沙土,來勢無常而又兇猛,以至於“百草折”。這裡的形容一點也不誇張,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我,就親眼目睹過安西戈壁的“左公柳”被折斷的境態。

“北風捲地”四個字,妙就妙在由“風”而見雪。所謂“筆所未到氣已吞”,這正是西北邊塞風雪所特有的景象和精神。

正是由於詩的前兩句所描述出的西北邊塞的氣候無常變化,才引發了後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塞北特有的神奇的景觀。

說到風雨的變化無常,習慣上常用“驟”字;比如暴風驟雨,這“驟“字形容,來的突然而急促。詩人避開“驟”,卻用了“忽”。“忽”,含有轉折的意思,也來的迅猛,但又有點兒意料之外。貼切。甚妙。

“忽如”二字,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的急促,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當然這次詩人驚奇的不是胡天八月的飛雪,而是“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異景,頗富有浪漫色彩。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便大雪紛飛。這大雪的紛飛是北風的作用和助力。因為雪大,積雪壓枝欲低,遠遠望去,似白色的梨花,花團錦簇。

可惜,塞外之雪的美景和氣勢,只有親臨其境才能有切身感受;而詩人的家鄉以及南地之人是無法想象的。

於是,睿智的詩人採取了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來表現它:梨花有雪的色白高潔,梨花在盛開的時候,也是花團錦簇;這景色都是南方人所熟知的畫面。

何不以江南梨花喻胡天雪花,將春景替代冬景。再將“北風捲地”置換為“春風來”,於是在詩人的筆下,描繪的塞北冬景,產生的意境卻是南方春天的美景。幾乎使人忘記了塞外苦寒,而內心湧起的則是春天到來的喜悅和溫暖。

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到“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和數字運用,更加表現出胡天雪景的繁榮壯麗。寫到此,不僅想起東方虯的《春雪》:“春雪滿空來,處處似花開”。也是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其豪情與奇趣,都要比岑參的這首詩減讓三分。

岑參的這種著景、造景的的表現手法,堪稱奇絕。要品評這首詩,有一個成語恰如其分:妙手回春!

這也許就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能成為千古流傳名句的原因所在。


文子心語


因為讀起來很美,想象中的情景更美。

另外用詞都是常用詞,讀起來朗朗上口,幾乎一遍就能記住。

美的詩句,再加上容易記住讓世人傳唱,自然就流傳千古了。

類似的還有靜夜思裡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滕王閣序裡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江雪裡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憫農裡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些詩句所用大多為常用詞,且平仄相得,讀起來朗朗上口,再加上描繪的景象或者抒發的情感很容易引發人們的共鳴,自然就流傳開來傳唱至今。

現在迴歸正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出自唐代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前四句很明顯是在寫景。北方的狂風席捲大地吹的草地相折,胡地僅僅八月就開始下雪。忽然一夜之間就好像春天來了一樣,外面的樹林就像梨樹一樣掛著銀裝素裹盛開了。

這裡的寫景極美,將雪花喻作梨花,將冬日的雪景喻作春景,古往今來能做到這點的沒幾個。這句無論從寫景、寫意來看都是傳世之作,單靠詩文的功底是寫不出來的,必然是岑參晨間起來看到了這樣的雪景發出對應的感嘆繼而想到此句。

這麼美的寫景寫意的詩句,再加上朗朗上口易於傳唱,自然就流傳千古了。


種花家的貓ToT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一批批的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他們的經典的詩詞歌賦常被人津津樂道,成為千古絕唱。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岑參名著《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句詩意思是“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這句詩把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神情表達的淋漓盡致。一夜間,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景”比喻“冬景,以“春風”比喻“北風”,以“梨花”比喻“雪花”,新穎而又貼切的描繪出雪花在北風中翩翩起舞的繁榮壯麗情景。

這首詩含蓄而又深刻地描繪了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風景,想象豐富多彩,意境鮮明獨特,色彩繽紛浪漫,內涵含蓄深刻,極具有藝術氣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結合的美!令讀者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所有成為千古流傳的佳句!


春夏秋冬L


先不回答你的問題,把詩吟來先感受一下這首詩的意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代: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首詩共十八句,其中只有三句話是寫送別時在中軍大帳擺下酒宴,酒宴中奏樂助興,酒罷轅門送走武判官。其餘詩句全部描繪天氣如何之寒冷、氣候如何之惡劣。

回過頭來我們看看開頭兩句,明明描寫胡地八月份就寒風凜冽,漫天飛雪了,怎麼到第三句突然就如春風吹來,梨花盛開了呢?其實這是一個形象的比擬句,北方冬天雪後,樹木銀裝素裹,玉樹瓊花,景緻怡人。

因岑參是湖北江陵人(或南陽人),此時此刻想到了故鄉春天的盛開的梨花,所以用形容故鄉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比擬北方的雪景。比較具有跳脫性,給人一種不一般的感覺,只能用非比尋常來形容了。

“一冬”,“一春”;“一雪”,“一花”。

雖時令相悖,但顏色、場景相似。從大自然的不同處尋找相同。這種大膽的比喻足以令文人墨客仰首崇拜,令讀者瞠目,忽覺煥然一新,如沐春風!

故此:此詩句成詩中之經典名句,流傳千古,不絕於後人也!

歡迎大家一起品評,也想聽聽你的想法!





木煜子


這句詩出自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與杜甫交好,杜曾評價岑參的詩說,“岑參兄弟皆好奇”,意指岑參的詩充滿了奇情妙思。這句之所以能流傳千古,正是有其“奇趣,奇妙之處”!

這句詩首先妙在用“春之梨花盛開”來比喻“冬之飛雪到來”。詩人初見邊塞飛雪的“奇景”,既感到神奇也感到欣喜,那麼如何向那些並沒有來過邊塞甚至是那些江南的人描繪眼前這幅奇景呢?詩人便以大家熟悉的春景來作比,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以花喻雪,可謂匠心獨運,“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千樹萬樹”也表現了景象的繁榮壯麗。

其次是這句詩中的“忽”字。這句詩是全詩的第二句,開篇“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筆所未到氣已吞”,正是因為“風之猛”,才有了下一句的“雪之大”。“忽”字呼應了第一句的“即”字,“即”“忽”二字表現了塞外風景之奇特,也體現了詩人的驚喜好奇之情,彷彿只是一夜間天地便銀裝素裹,變成了白皚皚的一片。可以說,一個“忽”字既寫了雪景,又寫了心境。

我們常說大唐風骨,宋朝人寫詩是絕對沒有這樣奇瑰的想象的。為什麼?因為沒有這般遼闊的胸襟和豪情。邊塞北疆苦寒之地,而詩人將春景比冬景,不僅讓人感覺不到那樣的寒冷艱苦,反而被詩人的豪情所感染,忘記奇寒而感到喜悅和溫暖。似乎詩人在對讀者說,來這裡吧,“功名只向馬上取”,這裡才是建功立業的地方,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可以說這句詩不僅寫景寫情,更寫出了大唐氣象!

以上就是我對這句詩的理解,謝謝。


風情萬種的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描述了詩人送別好友歸京時看到的奇麗雪景。詩人將眼前狂烈北風吹起的漫天雪花,描繪成“春風”喚醒的千千萬萬樹的“梨花”,場面是何等的繁榮壯麗,置身其中甚為欣喜;而“忽如”二字恰到好處的展現了邊塞天氣的變化莫測,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看到如此雪景霎時驚喜上心頭的歡愉。

邊塞飛雪本是嚴寒冷酷,在詩人的描述下卻變得異常溫暖可人,可見詩人對此情此景的驚奇與喜愛,將冬雪化為春花,又是何等的愛憐;在送別友人的離愁別緒中還能喚生出如此驚奇愛憐之意,可見詩人的樂觀與豪情。整句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彷彿霎時置身於詩人所描繪的場景,溫暖欣喜之意襲滿全身,是何等的舒暢,大概就是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世人欣喜不已,故而廣為流傳。


奶茶愛尚咖


幼時常常把這句詩當做描寫春天的景色,畢竟“春風”“梨花”等詞,太讓人浮想聯翩,長大了才明白,這或許就是這句詩的厲害之處。

能夠想到將冬雪比做春花,把寒冷的冬天寫出了春天般溫暖的感覺,古往今來,應該唯有岑參一人。

這句詩大致意思是,一夜大雪,樹上掛滿了晶瑩潔白的雪花,天明之後一看,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就好像是昨夜吹來了春風,使千樹萬樹呈現出梨花怒放之景。

具體分析來看,首先,“忽如”二字用的妙極,這兩個字既寫出了“胡天”的氣候的變化無常,八月大雪驟然而至,又傳達出了詩人看到眼前絕美風景時驚喜好奇的神情,可以說用的恰到好處。

之後,“千樹萬樹”四個字更是突出了景之壯闊,千萬棵樹木被皚皚白雪所覆蓋,彷彿透過這個詞,看到了雪壓冬林的景象,可以說頗具浪漫色彩。“梨花”,指的是雪花飄落堆積枝頭的樣子,生動形象地突出了雪花的潔白和晶瑩剔透。

這句詩合起來進行賞析,詩人以花喻雪,匠心獨具,將塞外冬景比做內地春景,構思新巧,意境奇絕,讓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即使是從未見過雪的人,也能從詩句的描繪中,由千樹萬樹的梨花盛開聯想到邊塞紛紛揚揚的大雪,讀過之後仍然回味無窮。

總得來說,這種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體現了邊塞詩的主要特徵。而詩人岑參的這首邊塞送別詩,內涵豐富寬廣,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被稱為唐代邊塞詩的壓軸之作。詩中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又可以說是壓軸之作中流傳千古的詠雪名句。

歡迎大家的指正和建議。





長安城有人歌詩三百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出自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原文是: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本詩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主要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了一夜盛開的梨花,和美麗的春天一起到來,景色極為奇麗。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這是對未來躊躇滿志的一種期待。試想假如,嚴冬之中如果一夜之間人們盼望已久的春天到來了,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心曠神怡,勃勃生機,躊躇滿志,翱翔天空,這不是人們普遍嚮往的嗎?正不愧是千古佳句!


王志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自於《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此詩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杜甫曾詩云“岑參兄弟皆好奇”,讀此詩處處不要忽略一個“奇”字。就連老杜都稱之為奇,我認為本聯能千古流傳主要是作者超凡脫俗的筆力,用春來寫冬,用中原的物華來描寫塞外的蒼涼,實在是妙不可言,讓沒有去過當地的人也能合理地聯想出這一幕雪景。

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為送他歸京,寫下此詩。本詩是名篇,不光只有這一名句,還有其他名句「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這裡我們契合題意只品鑑「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一句。

首先我們來看前半句,抓住一個關鍵詞“忽如”。“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雖說詩人不是第一次出塞,肯定見識過塞外的雪景,估計他之前也沒有見過此班暴雪,所以立刻才思噴湧。

我們再來看後半句,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大多數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白花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讓更多沒有見過塞外暴雪的人有了想象的空間和參照。詩人將春景比冬景,用他的妙手把我們帶回了永恆的唐朝,而他所處於的階段又正如春天一般充滿活力。

最後再來講一講今人寫雪,我之前看過很多水平一般的“詩者”,出現字眼最多就是六出、雪神、六方之類十分生澀的詞彙,為何不仿前人寫實景就用常過字,只要運用得當也有非凡的藝術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