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撲克牌上的“紅桃K”查理大帝:當之無愧的“歐洲之父”

在黑夜中入睡的是查理大帝的帝國,黎明時醒來的卻是基督教與拉丁語一統天下的中世紀歐洲——這有賴於查理大帝的武力征服與“加洛林文化復興”,從這個意義上說,查理大帝是當之無愧的“歐洲之父”。

撲克牌上的“紅桃K”查理大帝:當之無愧的“歐洲之父”

查理大帝,這是一箇中國人不太熟悉而在西方卻如雷貫耳的人物。在撲克牌中,身為紅桃K的查理大帝與黑桃K(大衛王)、梅花K(亞歷山大大帝)、方塊K(愷撒)齊名。

尚武的法蘭克人

公元742年,查理大帝出生在法蘭克王國權勢煊赫的加洛林家族裡。當時,沉迷酒色與狩獵的墨洛溫王朝的“庸王”們除了空洞的國王名號已經一無所有,權柄盡歸加洛林家族世襲的宮廷長官——“宮相”所有。查理大帝的祖父查理·馬特率領法蘭克軍隊在公元732年的普瓦提埃戰役中擊敗咄咄逼人的阿拉伯騎兵,就此終結了長達一個世紀的阿拉伯人對西歐的擴張;他又實施了采邑分封制,確立了封君封臣關係。後一件事意義同樣重要,它在歐洲中世紀初期確立了一種封建政治附庸關係,成為歐洲中世紀政治的突出特點。查理大帝的父親“矮子”丕平則在公元751年廢黜了無能的墨洛溫王室,自己加冕為國王,創立了加洛林王朝。

撲克牌上的“紅桃K”查理大帝:當之無愧的“歐洲之父”

作為加洛林王朝的繼承人,查理從小繼承了法蘭克人尚武的傳統。“法蘭克”這一名字源於古代斯堪的納維亞語言frekkr,意即“大膽”“無畏”。查理在年僅12歲時就隨軍出征,在人喊馬嘶與血雨腥風的疆場上接受了嚴峻的生死考驗。公元768年,隨著丕平的去世,26歲的查理與兄弟卡洛曼一道君臨法蘭克王國,並在公元771年後者猝然去世後成為唯一的國王。時人記載,他的軀體高大而強壯,身材頎長,但是並不粗笨,他的身長是腳長的7倍,眼睛很大,目光敏銳。

查理即位後將法蘭克人尚武的精神發揚到了極致。每年春天,只要兵員馬匹和糧草準備充裕,查理都要召開民眾大會,發佈作戰出征的命令。這一大會故又稱之為“三月校場”(有時也在五月舉行,稱之為“五月校場”)。大會的議題不是應否開戰,而是對誰開戰。隨後大軍在他的指揮下出發,在征戰中度過夏天,到秋天歸來,冬天休養,以備來年再戰。這一發動戰爭的模式幾乎無變化地持續了40多年,這期間人們早已不知道什麼才叫真正的和平時光了。在查理高大身影的籠罩下,歐洲的廣袤土地長時間經歷一場場慘烈悲壯的大搏殺,瀰漫著令後人心悸膽寒的血雨腥風。

撲克牌上的“紅桃K”查理大帝:當之無愧的“歐洲之父”

對薩克森的18次戰爭

在意大利,公元773年,查理的兵鋒指向倫巴第王國首都帕維亞。“當你看見在田野裡密佈一片鐵的莊稼,波河和提契諾河像海濤般衝擊城牆,水面由於鐵的閃光而泛出黑色,那就是查理已經近在咫尺了”。鐵盔鐵甲鐵手套鐵盾牌的查理及其軍隊如同一片烏雲席捲而來,兵器在太陽底下發出閃閃寒光。強大的威勢最後迫使帕維亞守軍出降,倫巴第人在意大利北部所建立的200年的統治走到盡頭。查理兼併了富庶的倫巴第,佩戴倫巴第人的鐵製王冠,開始採用“法蘭克人和倫巴第人的國王”的頭銜。

在法蘭克王國的東部邊疆,從公元772年到公元804年,查理指揮軍隊跨過萊茵河,對同屬日耳曼人淵源的薩克森人發動的戰爭長達32年、前後征戰18次之多,這場戰爭貫穿了查理大帝的一生,從他而立之年打到白髮蒼蒼。他的軍隊宛如一陣狂風掠過了萊茵河面,激起了巨大的波濤聲。薩克森人在搏鬥中一個個躺下了,鮮血浸潤著萊茵河畔那塊生養自己的土地。在侵略過程中,法蘭克軍隊徹底摧垮薩克森人。財富滾滾流進法蘭克國庫,哭聲留在河的對岸。可是,往往查理前腳班師回國,薩克森人後腳又發動起義,作為報復。公元784年的凡爾登大屠殺,一日之內就有4500名薩克森貴族慘死在法蘭克人的刀下,有的被砍頭,有的被挖去眼睛,有的被剖腹……與此同時,被強行遷往法蘭克的薩克森人大部分淪為農奴,一小部分被分派到各修道院,受完訓練後再放回薩克森去活動,充作法蘭克人的鷹犬。通過這些措施,曾經令偉大的奧古斯都·屋大維的羅馬軍團沉沙折戟的薩克森人,最終向查理俯首稱臣。查理大帝的軍隊並不龐大(其兵員人數尚不足萬人),是一支裝備著長矛、矛槍的騎兵所支持的步兵武裝,但正是這支軍隊取得了西方自羅馬帝國覆亡以來最輝煌的戰果,這在一定意義上可能歸功於查理大帝本人的軍事才賦。法蘭克王國終於成功地兼併了整個薩克森從萊茵河到易北河的廣袤土地,把加洛林王朝的北部邊境推進到波羅的海南岸。此後幾十年裡,基督教也漸漸滲透進薩克森社會。薩克森人的皈依,意味著古日耳曼人中的最後一個異教部落也皈依了基督教。如果查理不曾將薩克森合併到法蘭克王國的版圖內,德國不可能以一個政治實體的姿態出現。

在南方的西班牙,查理在戰場上的失敗甚至也成為傳奇。公元778年,查理率大軍翻越比利牛斯山脈,南征由阿拉伯人建立的安達盧斯(中國史籍稱為“白衣大食”),因戰況不利被迫撤軍。大約在8月15日,查理率軍通過地勢險峻的郎塞瓦爾峽谷,後衛部隊遭到土著巴斯克人襲擊,其統帥——查理的外甥——羅蘭伯爵與其2萬夥伴全部陣亡。這場“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失敗之一”,通過當時人們的記憶保留了下來,久而久之變成一個讓人永遠難以忘卻的歷史傳說,在10世紀成為法蘭西最早的民族史詩《羅蘭之歌》。

撲克牌上的“紅桃K”查理大帝:當之無愧的“歐洲之父”

查理成功加冕稱帝

經過連續多年的征戰,查理將法蘭克王國的版圖擴大了一倍,面積約120萬平方公里;王國的人口達到1500萬~1800萬。在公元前4世紀末的亞歷山大和2000多年後的拿破崙兩位之間,再沒有哪個人能像查理那樣在西歐進行如此持續的軍事擴張並且成功地擴大了疆土。自從西羅馬帝國崩潰以後,西歐還從未出現過如此龐大的國家!國王的稱號已經不能滿足查理的野心,公元800年的聖誕節,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裡,查理身著古羅馬的紫袍,虔誠地面對祭壇雙膝下跪,羅馬教皇利奧三世親手為他戴上了一頂金制皇冠。查理就此成為“承蒙上帝恩典”的皇帝,也成為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方的第一位皇帝“查理大帝”,法蘭克王國也因此而變成帝國。

在中古西歐,查理大帝不僅是一位軍功顯赫的偉大君主,而且是一位極為注重文化發展的有識君王。在西羅馬帝國瓦解後的數百年“黑暗狀態”中,蠻族的刀劍與鐵蹄四處蹂躪,西方古典文明的那一抹餘暉完全消失,“就像一株被挖去了根的植物,羅馬文化只能萎縮和枯死”。直到查理大帝當政後,法蘭克王國的統治者才開始真正重視文化教育。查理大帝身體力行學習拉丁文,其侍臣艾因哈德曾說過,“(查理大帝的)拉丁語學到這樣好,說起話來就像說本族話(法蘭克語屬於日耳曼語族)”。在皇帝本人的帶動下,西歐文化出現了復甦,即“加洛林文化復興”。當時的基督教修道院成為西歐的文化中心,基督教神學在納入許多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元素後不斷傳播並佔據意識形態的主流地位,而承載基督教神學的拉丁語在經歷了西羅馬帝國解體的混亂後也獲得了一種新的純潔性,成為正統的書面語言與行政語言,以及象徵歐洲統一的一個因素。

查理大帝是西歐在西羅馬帝國覆滅後的第一個“皇帝”,死於公元814年1月28日。公元843年,他的3個孫子在《凡爾登條約》裡瓜分了帝國,是為日後法、德、意三國的雛形。

在黑夜中入睡的是查理大帝的帝國,黎明時醒來的卻是基督教與拉丁語一統天下的中世紀歐洲——這有賴於查理大帝的武力征服與“加洛林文化復興”,從這個意義上說,查理大帝是當之無愧的“歐洲之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