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6000字乾貨教會你:培養“徒手攀巖力”,應對職場風險

那些不能殺死你的,都會使你更強大—尼采

01

面對意外事件卻束手無策,只因沒有“徒手攀巖力”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發出幾十份簡歷,結果都石沉大海;好不容易掌握了核心技術,卻被新技術替代;辛辛苦苦熬到經理,卻一夜之間被辭退。

變化越來越快,意外隨時有可能發生。

面對這些意外,你是否束手無策,只得哀悼自己時運不濟?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培養“徒手攀巖力”,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


6000字乾貨教會你:培養“徒手攀巖力”,應對職場風險


02

那麼,什麼是“徒手攀巖能力”?

“徒手攀巖能力”源於一部名叫《徒手攀巖》的紀錄片。主角Alex是一名職業攀巖運動員,他要徒手攀上一座名叫酋長巖的懸崖。這塊岩石,高914米,比世界上最高的建築,迪拜的哈利法塔還要高。

需要注意的是:攀巖者只依靠手指和腳尖,在沒有任何工具和保護措施前提下,花幾小時攀上一座將近一公里、近乎筆直的山峰。在這個過程裡,危險和意外隨時會發生。

而所謂“徒手攀巖能力”是指:當我們面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意外、挑戰任何一次困難前,都做好練習和準備,提升個人能力,在意外來臨時,成竹在胸,精心應對每一個難點,並做好迅速出擊,克服困難、達成目標。

在電視劇《最美的時光》中,陸勵成就是職場上運用“徒手攀巖能力”的高手。陸勵成出生農村,隻身來上海打拼,在以海歸背景人才為尊的投資界,憑藉自身努力,打破自己國內本科學歷限制,成功拿到投資界入場券;之後,他更是修煉自己,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在面對同事刁難、客戶為難時勇於挑戰,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最終成為MG公司投資部總監。

讀到這裡,你是否會說,我只希望自己一輩子安安穩穩,不求轟轟烈烈,我現在就挺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也不會遇到多大意外,似乎也不太需要培養“徒手攀巖能力”啊。


6000字乾貨教會你:培養“徒手攀巖力”,應對職場風險


03

穩定的工作開始或許能夠讓你嚐到“甜頭”,但長期看來終究“苦大於甜”

誠然,穩定的工作可以讓我們獲得一份固定收入,承受較小的工作壓力,平時有更多時間和家人在一起,享受生活。甚至在中國二三線城市,不少父母以孩子是公務員為傲。

這是穩定工作的短暫有利一面;但另一方面,穩定工作的弊端會隨著時間流逝,逐漸顯現出來。

這裡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職業交替時間縮短,我們隨時可能被替代,原有穩定不復存在

原來的我們,3-5年做一次職業規劃,想想下一個5年,自己可以做些什麼。現在呢,技術更迭,使得職業交替時間更短,原來掌握的還算領先的技術很可能短時間內就會被新技術替代,而我們自己,也需要做出改變。

舉個例子。

我在半年前曾和一位從事新媒體運營的朋友聊天。她告訴我,那時互聯網行業裡,最炙手可熱的崗位是社群運營,公司為了招到一名適合的社群運營人員,可以支付1萬以上的薪水。1萬塊對很多新入行的人來說,已經足夠有吸引力了。最近我找她聊天,她告訴我,風向標變了,企業喜歡那些能把抖音運營好的人,願意為他們支付高額薪酬,同時,企業調降了社群運營崗位的薪酬。

兩次聊天只間隔半年,行業就發生了重大變化,能不讓人憂心嗎?

2.所在行業沒落,原有優勢成為阻礙個人發展的罪魁禍首,人到中年被提早淘汰出局

朋友F是做職業諮詢的。他告訴我,近幾年,他陸陸續續接待了很多40歲左右企業中高管的諮詢案例。他們通常起點很高,職業發展也十分順利,屬於城市頂尖人群——擁有兩套以上房產、是企業中高層骨幹,享受著富足且悠閒的生活。

要不是所在行業面臨沒落困境,他們壓根不會想到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會出現危機。

正如這些諮詢者感慨的那樣,他們越來越發現,當年他們用來跨越階層的利器,如今卻成為阻礙他們轉型的罪魁禍首。他們的成功之路說起來並不複雜,就是依靠單一技能擁有了今天的一切,如今面對行業的沒落,他們不知道自己還有怎樣的可能。

原來讓自己取得優勢地位的技能成為現在發展的硬傷。人到中年,不得不重新選擇,實在讓人無奈又嘆息。

職業交替時間縮短,原有優勢地位不復存在,職場處處有風險,面對風險,我們不得不打起十二萬分精神,培養自己的“徒手攀巖能力”。


6000字乾貨教會你:培養“徒手攀巖力”,應對職場風險


04

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徒手攀巖能力”,應對職場風險呢?

在這裡,給你3種方法:

第一: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讓自己優秀到不能被忽視

什麼是核心競爭力呢?

核心競爭力的說法源於美國學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爾(G.Hamel)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闡述。兩位學者認為:

企業核心競爭力首先應該有助於公司進入不同的市場,它應成為公司擴大經營的能力基礎。其次,企業核心競爭力對創造公司最終產品和服務的顧客價值貢獻巨大,它的貢獻在於實現顧客最為關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僅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處。最後,企業核心競爭力應該是難以被競爭對手所複製和模仿的。

由此可見,企業的經營之本、價值之源和難以被競爭對手模仿的點,就是它的核心競爭力。

當然,這個說法,對於個人,也同樣適用。

拿到職場上來說,個人核心競爭力首先可以讓他在公司立足;其次,個人核心競爭力可以為公司創造巨大且長期的價值;最後,個人核心競爭力很難被競爭對手模仿。

立足、創造長期價值和難以替代就是職場個人的核心競爭力。而且,三者還呈遞進關係,即:先解決溫飽問題,再解決發展問題。

怎麼理解呢?

《思考快與慢》的作者丹尼爾·卡尼曼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尤金·希金斯心理學榮譽退休教授,憑藉與阿莫斯·特維斯基對決策制定問題的開先河研究,以心理學家身份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這裡,心理學是丹尼爾立足和發展之本,而他對經濟學的研究讓他與眾不同,既懂心理學,又懂經濟學,就是丹尼爾的核心競爭力。

那麼,我們該如何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呢?

分3步:

1.先完成分內的事,“跨過最低門檻”,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

公司根據工作結果評估員工績效,即:他能否在規定時間內達到基礎要求,完成工作任務。達成基本要求,完成工作任務,決定了一個人的去留。

那麼,什麼叫基礎要求呢?

基礎要求的關鍵在於“跨過最低門檻”。

怎麼理解呢?

古代科舉制度被普遍認為是封建時代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原來當官無望,只得務農或做小生意自謀生路的中下層人士,通過考取功名跨越階層,進入統治階級。

科舉制度在每個朝代略有不同,我以科舉制度的典型代表--明代科舉制度為例,說明問題。

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三者呈遞進關係。考中 鄉試者被稱為舉人,舉人則 有資格做官。

通過鄉試成為舉人,拿到進入統治階層的入場券,就是古代應試者跨過的“最低門檻”。

但是,成為舉人的仍有很多,官場之路上仍有許多競爭者。只考取舉人不足以讓自己官路亨通。為了順利進階,應試者仍需考取會試和殿試。

回到職場上,“跨過最低門檻”、達成基礎工作要求後,仍然競爭者眾多。為了進一步提升個人核心競爭力,我們需要進入第2步。

2.利用“巴萊特定律”做事,事半功倍,創造更多工作價值

什麼是“巴萊特定律”呢?

它由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即:

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其實,仔細觀察一下,就能發現,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遵循“巴萊特定律”,比如,一個企業80%的效益來自於佔比20%的優秀員工;全世界80%的啤酒被20%的人喝掉。

更有價值的是那些佔比小,卻對結果起決定作用的事。

那麼,如何利用“巴萊特定律”,事半功倍,創造更多工作價值呢?

分兩步:

① 識別出起決定作用的20%事件

你不妨去觀察一下那些高收入同行在做什麼事,瞭解一下他們的精力主要花在哪些事情上,產生了哪些好的結果。那些花最少精力,得到最好結果的事情,就是高價值事件。

② 學習出色同行做事方法,不斷精進自己

接下來,你要學習並實踐高收入同行的做事方法,創造更多工作價值。

如果用分數表示,掌握這些更高水平的做事方法就可以讓你達到80分。如果你長期堅持做更有價值的事,就能獲得較高水平的收入,超越很多原來同水平競爭者。

但是,80分的水平上,仍有很多競爭者,為了進一步提升個人核心競爭力,我們需要進入第3步。

3.“多維度做事”,把高價值事件做到極致,同時讓其他技能達到80分,讓自己難以被替代

什麼叫多維度做事?

多維度做事意味著把分內之事做好後,不沉浸於已有成績,而是學習不同於現有崗位的技能,並在這些方面也取得不錯成績。

以銷售工作為例,說明問題。

如果一名市場銷售既可以完成銷售任務,還能做得培訓,帶得團隊,知道何時推出銷售策劃,那麼,他就是在多維度做事。

此時的他,掌握了多項核心技能,創造了更大價值,讓自己變得難以被替代。公司因為他創造的價值,會授予他更高的職位,比如大區經理,銷售總監。他也因此收穫幾百萬年薪。

再進一步的說,多維度做事的關鍵在於:把高價值事件做到極致,同時讓其他技能達到80分。讓自己在與他人競爭時,可以多維度取勝。

把這一點發揮到極致的是李笑來老師。他在新東方做老師時,發現其他老師獲得高收入的核心在於會講課,於是,他花了些時間精進自己的講課技能,但是,因為會講課的人很多,只講課並不能讓他脫穎而出。於是,他又學習寫作,總結講課心得,輸出學習方法論,從更高層面影響學生,創造出更大價值,讓自己難以被替代。

以上,便是培養“徒手攀巖能力”的第1個方法,即:打造核心競爭力,先完成分內之事,跨過最低門檻,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接著利用“巴萊特定律”做更有價值的事,創造更多工作價值;最後再多維度做事、把高價值事件做到極致,讓其他技能達到80分。


6000字乾貨教會你:培養“徒手攀巖力”,應對職場風險


第二:培養“反脆弱思維”,直面職場風險帶來的恐懼,主動擁抱變化,讓自己不掉隊

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後,就能對抗職場風險了嗎?

答案是未必。

打造核心競爭力可以讓你在原領域取得優勢地位,獲取高收入,它無法讓你在新領域笑傲江湖。世界瞬息萬變,原有技能仍有被新技術取代的可能性,原來的贏家仍有可能喪失領先地位。比如,諾基亞曾是2g時代的霸主,但隨著4g的到來,它把市場第一的地位拱手讓給了Apple。

因此,瞭解這個世界正發生著什麼,知道前沿領域在發生哪些變化,讓自己跟隨時代主流,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怎麼做呢?

方法是:培養“反脆弱思維”,直面恐懼,主動擁抱變化。

所謂“反脆弱思維”是指:既不隱藏,也不迴避脆弱,而是反過來直面脆弱(反脆弱),合理控制恐懼,在風險中發現機遇,從而一舉實現增長。

這裡解釋一下“脆弱”和“反脆弱”。

脆弱”是指:只要發生很小變化,就會遭受巨大打擊的事物,就像玻璃杯一樣。玻璃杯只要受到一丁點兒預想不到的打擊,就會輕易破碎。

反脆弱”則正好與此相反,它不會因變化受到打擊,帶來滅頂之災,就像希臘神話裡的蛇怪海德拉,海德拉擁有九個頭,每次被砍掉一個頭,就會重新長出兩個頭。外部打擊不但不能削弱他,反而使他更強大。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Nassim Nicholas Taleb)在《反脆弱》一書中寫道:

別懼怕風險,創新和機遇正是誕生於世界的反脆弱性。

那麼,怎樣培養“反脆弱思維”,主動擁抱變化,讓自己跟隨時代主流呢?

分兩步:

1.運用“恐懼管理表格”,合理控制恐懼

面對未知風險,出於本能,我們會在腦海中尋找抗擊風險的方法,想象可能出現的各種危險。當我們想象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時,大腦杏仁核會產生一種恐懼情緒,它不僅讓人緊張驚慌,而且會釋放腎上腺素、多巴胺和睪丸素,讓人感到刺激和快感。

誠然,恐懼是人類最基礎的情緒,它提醒我們及早應對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但過多的恐懼會毀掉一個人,讓他終日活在對未知事物的懷疑、猜測和害怕中,忘記在當下採取措施。

因此,合理控制恐懼就顯得尤為重要。

《應對焦慮:九種消除焦慮、恐懼和憂慮的簡單方法》作者埃德蒙·加拉諾在書中提到了一個“恐懼管理表格”,讓我們用自問自答方式,管理恐懼。作者羅列了8個問題,我總結提煉了6個,用自己的話講給你:

① 問問自己:“我對自己說的哪些話讓我感到焦慮了?”想出所有對自己說過的“如果……怎麼辦”之類的話,把它們寫在“對自己說過的話”一欄;

② 把“如果……怎麼辦”這類表達換成肯定陳述。例如,把“如果這架飛機墜毀了怎麼辦”變換成“這架飛機就要墜毀了”這樣的陳述表達。把改寫成肯定陳述的想法寫在“扭曲思維方式”一欄;

③ 質疑自己的扭曲想法,想一想事件發生概率:“這件事發生的實際概率有多大?”“我認為這個情況是絕對無法處理或必死無疑的嗎?”

④通過自問自答,得出更符合實際的想法。把它們寫在“更符合現實的思維方式”一欄;

⑤最後,想一想如果最害怕的情況發生你有什麼解決辦法。把你的解決方案寫在“如果最糟糕的情況發生我能怎麼做”一欄;

⑥ 反覆不斷閱讀這些符合現實的想法和解決辦法幾個星期,這樣做可以讓你加深這些看法,同時隨身攜帶表格,在感受到恐懼時,拿出來看看。

2.主動了解出現的各種意外事件,從中發現機遇

蘇格蘭微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在一戰中,目睹了太多傷員因為細菌感染,最終死於敗血症後,決心找到一種藥品消滅細菌,挽救更多人性命。

於是,戰爭結束後,弗萊明回到聖瑪麗醫院細菌實驗室工作,開始研究葡萄球菌。一開始,研究並不順利,弗萊明做了多次實驗,依然無果。有一次,由於沒蓋好蓋子,樓上一位研究青黴菌學者的青黴菌飄到了培養細菌用的瓊脂上,溶解了青黴菌附近的葡萄球菌。

弗萊明的助理對此不以為意,認為這只是一個意外事件,頂多就是葡萄球菌被汙染了,仍掉就是,而弗萊明卻從這個偶然事件中發現了機遇。後來他經過多次實驗,發現這個現象可以重複,據此發現了葡萄球菌剋星——青黴素。弗萊明也因這一發現榮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現實告訴我們,很多創新並不是立足於學術性理論,從固有理論中誕生,而是來自偶然發現。

所以,遇見意外事件,先別抗拒,主動了解並從中發現機遇。

以上,便是培養“徒手攀巖能力”的第2個方法,即:培養“反脆弱思維”,先運用“恐懼管理表格”,合理控制恐懼;再主動了解出現的各種意外事件,從中發現機遇。


6000字乾貨教會你:培養“徒手攀巖力”,應對職場風險


第三:運用“小步子原理”快速試錯,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培養了“反脆弱思維”,主動了解後,我們還需要先走上一小步,嘗試一下,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此時,我們可以運用“小步子”原理快速試錯。

“小步子原理”脫胎於《瞬變》一書中的“縮小改變的幅度”這一原理。

奇普·希思教授認為:

小目標帶來小勝利,而小勝利觸發一連串積極行為的改變。

那麼,具體到工作中,怎樣才算“小步子”呢?

關鍵在於:做最小的改變

怎麼理解呢?

舉個例子,你是一名線下銷售,在行業受互聯網衝擊,線下業務很難開展後,想跟上時代發展,轉型為運營。但因為之前從沒做過運營,不瞭解運營模式,你不知道自己能否跟上這個潮流。那麼,你不妨先自己建個微信群,成為微信群管理員,每天利用業餘時間,運營微信群,實踐感受一下。在這裡,建群就是最小的改變。

幾天之後,會有兩種可能:第一,你適應了微信群運營節奏,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學習更多運營知識,為轉型做準備;第二,你覺得運營對你來說是件有難度的事,想去嘗試更多可能。

因為做了最小的改變,你在最少的時間裡,瞭解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做出迅速改變。

需要注意的是:試錯的目的不是犯錯,而是發現哪條路不通,尋找可能正確的路。當每一步試錯的代價足夠小、節奏足夠快時,我們便能快速推進認知,逐步接近正確的答案。

以上,便是培養“徒手攀巖能力”的第3個方法,即:運用“小步子原理”快速試錯,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6000字乾貨教會你:培養“徒手攀巖力”,應對職場風險


05

結語

今天我們聊了什麼是“徒手攀巖能力”,也知道了為了應對職場風險,我們需要培養“徒手攀巖能力”。

由此就引出了培養“徒手攀巖能力”,應對職場風險的1個方法、1個思維和1個原理。即:

第一: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讓自己優秀到不能被忽視;

第二:培養“反脆弱思維”,直面風險帶來的恐懼,主動擁抱變化,讓自己不掉隊;

第三:運用“小步子原理”快速試錯,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如果你長期這樣堅持,你就會發現,你逐步掌握了徒手攀巖能力,接住了一個又一個挑戰。


6000字乾貨教會你:培養“徒手攀巖力”,應對職場風險


埃德蒙·加拉諾《應對焦慮:九種消除焦慮、恐懼和憂慮的簡單方法》

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Nassim Nicholas Taleb)《反脆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