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老舍“刁難”齊白石讓他作畫,結果畫能聽到聲音,被後人譽為神作

對於藝術家來說,所謂藝術的最高境界,便是永不停歇地對自己的技藝做出自我挑戰。如果讓一名畫家成天就專注一些無太大難度的東西作畫,想必是普通人也要嫌膩,更別提是具有藝術細胞的畫家了。因此,作為藝術家,他們永遠樂於“作”之中:想方設法,絞盡腦汁地找一下具有一定難度的題材來進行挑戰。當然,每個人自身卻總有些捨不得刁難自己,而別人就能狠下心來給自己出難題,十分有趣的是,無論是出於何種心思,有意或無意,人類本能的一種好勝心理在這個時候便會突然出現,而有時候,可能真會創造出一些出乎意料的新成就。

老舍“刁難”齊白石讓他作畫,結果畫能聽到聲音,被後人譽為神作

大圖模式

而名家與名家之間亦有這種刁難對方之趣事,今日我們便來談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這二人想必是人人皆知,提到以拿筆桿子為生,可以想到一人是畫家,一人是作家,雖這二筆之間均有差別,但是並不妨礙他們作為著名畫家齊白石與著名作家老舍的這兩種身份。說來,畫家與作家這兩種身份亦可以用“殊途同歸”來形容,以筆作畫,以筆著書,作為表達藝術的兩種不同方式,白石老人和老舍先生其實都是在用這種藝術化的形式來呈現著各自對世界的觀念、思考,而他們二位確實在文藝界都有極高的造詣。

老舍“刁難”齊白石讓他作畫,結果畫能聽到聲音,被後人譽為神作

大圖模式

作為同時代的二位文藝巨匠,他們二位老者的交情最早甚至可以回溯至上世紀三十年代左右,也是因藝術而結緣,這主要是由於老舍先生作為作家的同時,亦非閉門造車,而是十分關心藝術,對藝術十分感興趣,他更是算得上當時一個資深的藝術收藏愛好者,於是就這樣,他自然而然地與著名畫家白石老人結識。1949年後,隨著二人的交流深入,交情亦逐漸深厚,從簡單的畫家與收藏者的關係成為了朋友知己,於是,二人之間的一段有趣的故事也在當時的文藝界傳開。這故事便是老舍“刁難”齊白石,要他“命題作畫”,也正是得益於老舍先生的此番“刁難”,白石老人聞名至今的一幅名作就此誕生,即是《蛙聲圖》,被人稱為“聽得見聲音”的神作。

老舍“刁難”齊白石讓他作畫,結果畫能聽到聲音,被後人譽為神作

大圖模式

對於某些不熟悉國畫的人來說,畫能聽見聲音絕對有假,但要是對藝術稍稍有些瞭解的話,國畫其實真有這麼神奇。真正的一幅好畫,其實並非是要求物之形似,而是能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其中真實的意境,好似手能觸碰,眼耳能目睹。所以,這是在形容國畫之巧妙之處,並非真實之音,而是說能惹人產生“聞聲”之聯想與錯覺。

老舍“刁難”齊白石讓他作畫,結果畫能聽到聲音,被後人譽為神作

大圖模式

1951年,作為老舍的好友,齊白石一聽這番“命題作畫”的要求,也不管是刁難不刁難了,立馬就答應了下來,才有了這幅奇妙的《蛙聲圖》。當時,老舍出的題目為“蛙聲十里出山泉”,齊白石雖然是作畫名家,也是有些大感傷腦筋:這位老兄的確是在刁難人!山泉為輔景,重點實在“聲”字也!

老舍“刁難”齊白石讓他作畫,結果畫能聽到聲音,被後人譽為神作

大圖模式

已快為九旬的白石老人,即使身子骨不算硬朗,但作為一名畫家的好勝心始終是存在的,於是他也是欣然地就接受了這個挑戰。一番作畫完畢,老舍收到《蛙聲圖》時,驚訝之時,亦不得不心生佩服:僅僅六隻小蝌蚪,與一襲山泉,就極富生機地讓人身臨其境,不禁聯想到下游遠遠傳來的一片蛙鳴。

老舍“刁難”齊白石讓他作畫,結果畫能聽到聲音,被後人譽為神作

大圖模式

這幅畫還真是生動傳神的表現出了“蛙聲十里出山泉”七字,蝌蚪們奮力游泳,動作一致,清晰生動,此時無聲勝有聲。老舍除了這次對齊白石的“命題刁難”之外,還有許多,說來也正感謝老舍這位“最佳損友”,齊白石的畫技也增長不少,始終堅持創新。老舍自然非惡意,這正是二人知己的友情見證,相信齊白石也以擁有這樣一位對自己嚴格要求的朋友而自豪。這也是當今許多藝術家所希望的,能有一個這樣的真心朋友,能促進自己的藝術水平提高,也實在難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