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一杯茶汤入口,无论是学识渊博的专家、资深茶人、从业者还是普通的品饮者,那种与生俱来的味觉本能,为了生存下来所积累下来的追求食物最佳口感的本能,除了生活习惯、生活地域不同外,我们在本质上是大致相同的。也就是说,在喝到一杯茶汤时,我们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寻找茶汤在口腔里综合的微妙平衡感和愉悦感。
茶汤本身是瞬间的艺术,泡茶是在找瞬间的美感,品茶则是互动的艺术审美体验。
评茶是苛刻找出“美中的不足”,品茶是弱化“不完美”去发现茶汤的美,鉴茶则是以感官感觉美,以技艺呈现美。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茶品帖】茶名:龙藏厚韵茶类:云南普洱熟茶厂家:勐海茶厂年份:2010年 规格:砖茶 250g仓储:云南昆明,干仓存储选料:布朗山万亩有机茶园大叶种乔木茶青,茶青经过三年陈化,条索匀整,撒面有金芽显毫。特点:普洱茶工艺大师,下关茶厂厂长冯炎培先生在勐海茶厂任职期间,结合云南两大传奇普洱茶生产大厂拼配和发酵的制茶工艺技术,独特创新,传统与现代融合,拼配配方精妙,风味独具。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冲泡技艺】茶水比:1:13(投茶4克,每次冲泡注水50ml左右)瀹茶器:白瓷盖碗(70ml)匀汤杯:小白瓷壶品茶杯:白玉瓷薄胎杯煮水具:不锈钢煮水壶用水:农夫山泉(pH值8.0,TDS值38ppm)注水技法:定点细缓低冲,主要采用5点和7点方向。(注:右手注水,把盖碗口看成一个面对自己的时钟表盘,大部分茶叶集中堆在左手边,作为注水点的方向参照。)注水时间:主要采用10秒左右注水,10秒左右出汤(从向匀杯开始出汤到把盖碗内的茶汤完全干净)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风味综合描述】色相:棕红、深红、褐红、红浓。色度:明亮、油亮。香气:木香、陈香、陈醇、糯香、焦糖香、红块糖香。香韵:有谷物的清淡香韵。味觉感受:清甜、甜润、甜醇、甜滑、甜柔的;甘滑、颊齿生津。触觉感受:稠滑的,小米汤绵滑的,糯滑的,绵厚的,浓醇的,醇厚的;稍有收敛,但会慢慢被回甜消融。茶韵:具有陈化愉悦绵柔的滋味,回味甜滑,协调圆润,鼻腔回香余韵平和。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汤味细品】
润茶:1点钟方向,切线快速注水。整个冲泡时间15秒左右。 第一、二汤品:注水技法:5点钟方向,低位慢注水。注水时间为6秒左右,出汤时间为10秒左右,整个冲泡时间为20秒左右。
【风味呈现】

嗅闻香气:热闻匀壶,散发着淡淡的糯香,等温度降下来,靠近鼻前,用力吸气,让香气入鼻腔,会闻到浓郁的焦糖香在杯底和杯沿散发出来,就像是熬煮红糖水散发出来的浓浓的甜味的气息。
滋味表现:轻轻的吸饮一小口茶汤,不要急着让茶汤充满整个口腔,而是让茶汤在口腔的前面稍稍的停顿一下,感受茶汤带来的第一感觉,舌尖的甜感,唇齿之间的滑润的感觉。然后缓缓的吞咽,不要错过茶汤在口腔里经过的任何一个部位。
这个时候的茶汤是充满整个口腔的,就像是有一个绵软的气团在口腔里,并且也会感觉到茶汤有一定的粘稠感,就想去动动牙齿去咀嚼,这就是普洱熟茶所带来的浓醇的和醇厚的感觉。而舌面的两侧是被像喝了红糖水的甜感滋润着,两颊和齿根也有丝丝的甜意冒出来,这就是颊齿生津的感觉。同时在喉部是绵滑的,顺柔的。 备注:茶汤的前两杯,物质丰富,茶汤的醇厚浓稠、甜润、回甘、收敛、苦涩会在这个时间表现出来。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第三、四汤品:注水技法:5点方向低缓注水,注水时间7秒和10秒左右,冲泡时间为20和25秒左右。 【风味呈现】嗅闻香气:普洱茶所特有的陈香会渐渐的表现出来(就是像闻到老木家具的愉悦的香气) 滋味表现:茶汤还是醇厚的,绵滑的。这两汤在口腔里留下的清糯米汤的感觉会显现出来,并且如果用鼻腔缓慢的轻轻呼气,会更加感受这款所带来的独特的陈醇的韵味。第四汤的醇厚的感觉会有一点的下降,但是却增加了清甜和顺滑。 第五、六汤品:注水技法:7点方向低位细缓注水,注水时间11秒左右,冲泡时间为40秒和60秒左右。 【风味呈现】嗅闻香气:杯底清清淡淡的糯香散发出来。 滋味表现:这两汤就是增加了注水时间和出汤时间。虽然茶汤的浓度和茶汤的厚重感变的醇和了,但是茶汤的清清甜甜的味觉感受会有增加,由之前的稠滑米汤感向丝滑、轻柔变化。口腔留下的韵味还是绵绵顺润的。丝丝的甜意,柔柔的甘滑充盈弥漫着,滋润着两颊,浸润着齿根。

第八汤品:注水技法:盖上碗盖,稍留缝隙,在7点方向慢缓注水。注水时间20秒,冲泡时间90秒左右。
【风味呈现】会有收敛感,但是会瞬间散开的,留下的是顺滑和清清的甜意。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盖碗【定量描述分析记录】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以小紫砂壶“工夫茶”技法冲瀹茶汤
【汤品细味】第一二汤品:
注水技法:5点方向快注,急速出汤。注水时间:4秒左右,冲泡时间10秒左右。


【风味呈现】嗅闻香气:品杯香气挂杯稍单薄,香气主要是沉入在茶汤里,陈醇内敛,下沉。茶汤入口与微微的胶质感,非常浓稠,浓醇,但是没有任何的涩感和苦味呈现。两颊和齿根生津明显加强,浓浓的焦糖甜感、甜味,甜度增加。 第九汤品:注水技法:增加茶汤的清甜,但是要相对的减少茶汤的粗糙感,保持顺滑。11秒注水,150秒的冲泡时间,同时采用工夫茶的泡法,把壶放在陶碗内,淋壶,热水外部加温。
【风味呈现】舌尖和舌两侧感受的甜度会有增强,清清甜甜的。有稍稍的紧收敛感出现,也会被甜润消融化开。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小紫砂壶【定量描述分析记录】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这款茶的茶汤内蕴厚存,气韵内收,汤感圆融开扬、浓醇绵滑,滋味甘醇甜润,不但可以感受到勐海茶厂出品的十年陈存出品的独特“勐海味”,可以感受布朗山茶叶的茶质的厚重稠滑。


从品鉴来说,既可以作为生活中的品味茶汤,容易冲泡,不怕长时间闷泡(但是一定要注意注水点的方向),可以充分的感受茶汤的米汤一样的顺滑,红糖水一样的柔情甜美。同时也可以作为专业品鉴茶汤的比对茶汤参照,陈醇、典型干仓茶的纯净,无苦味无涩感,浓醇、醇厚、甘滑、甜润。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茶山风土
布朗山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基本无霜或有霜期很短。有干湿两季,冬春两季多雾,夏季两季多阴雨,夏秋季受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气流控制,冬春季受来自印度半岛的干暖西风气流控制。布朗山绝对海拔高度多在1000~2200米的中山山地,相对高差500~1000米,形成了明显的立体气候。可以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


布朗山的土壤主要为紫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壤,也有黄棕壤,养分积累快,有机质含量高,能给茶树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来自于网络查询资料) 布朗山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阳光充足、云雾缭绕、湿度较大、昼夜温差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这些独特的茶山风土条件形成了布朗山独特的浓强霸洌、甘滑甜润、气韵高扬的茶汤主要的综合呈现风味特色。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鉴茶有悟
【慢下来,先做个“味道”品茶达人】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茶”,从“精行俭德”到“清净和雅”,从“茶禅一味”到“天人合一”,又从“修身养性”到“健康保健”等等,我们赋予了“茶叶”这一片树叶很多的文化和象征。我们都希在与它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美妙,更多的乐趣,更多的奇迹。可是我们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漫不经心的品味茶汤,没有用自己的感官和感觉来细细的体会最基本味觉之美。要在品饮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味”或“道”的效果,唯一要做的就是慢下来,慢下来。先感受茶叶作为食品“本味”的美好感受,然后再到文化的茶、精神世界的茶。
品茶时候,仔细辨别茶汤带来的甘、鲜、苦、醇、滑等在口腔里的表现,以及所带来的刺激和反应。在茶汤入口时,先不要急着吞咽,而是让茶汤在舌前停留一下,然后再缓缓的顺着舌尖、舌前、舌面、舌后到达喉部。注意茶汤在这些部位的细微变化和反应,你会发现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专心一致】

如果在品鉴茶汤时不用心,不集中精力,就无法体会和区别茶汤的是好还是不好,每一杯茶汤在口腔里细微细腻的感官信息。要在品鉴中享受更多的美好,就必须让味道的感觉成为在品茶时间唯一的活动,放下手机、停止交谈、进入暂时的“忘我状态”。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鉴茶家笔记:十年陈勐海厚砖熟茶


弘益大学堂总教务长,弘益大学堂传统习茶法授修讲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弘益大学堂茶事茶会活动执行长,弘益茶文化中心茶道美学展演执行长,担任中国青年茶人组织"华茶青年会"副秘书长,《云南普洱茶杂志春夏秋冬》特邀编辑。致力于中华传统生活美学的研学与践行,致事于茶汤风味味觉美学研究和茶汤冲泡技艺,从中国古代典籍记载中汲取智慧,精研唐宋明茶道与习茶法,把传统茶事美学与现代美学生活联结,精力于通过中华传统的习茶雅风、茶会雅集,践行慧美的茶人情志;乐道于当代茶、酒、咖啡等风味嗜好品的味觉美学研究和风味调制生活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