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家長要杜絕這3個行為,充分了解“貝勃定律”,別養出“白眼狼”

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不斷付出努力,但是並不是你的努力,孩子都會感激,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孩子不懂得感恩,甚至公共場合就對父母拳打腳踢,讓人看著都氣憤。

如今,不少新聞報道都讓我們心頭一震,多少孩子把父母的付出當做理所應當,今天啃老、明天買車買房的,和“白眼狼”沒有什麼區別,甚至被父母養成了“巨嬰”

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問了,為什麼我為孩子傾盡所有的心血,但是換來的卻是他們不懂得感恩呢?其實你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中了“貝勃定律”,家長要充分了解“貝勃定律”

家長要杜絕這3個行為,充分了解“貝勃定律”,別養出“白眼狼”

“貝勃定律”

到底什麼是“貝勃定律”呢?實際上,它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當人經歷了強烈的刺激之後,再施加的刺激對他來說微不足道,也就是說,第一次大刺激可以沖淡第二次小刺激

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女孩因為和媽媽賭氣,選擇了離家出走,沒多久就餓了,但是自己沒有錢,只能站在麵攤旁看著,老闆發現了她,免費請她吃了碗麵,她就對老闆說,你是陌生人,都對我這麼好,我媽媽卻對我這麼絕情,但是麵攤老闆對女孩說,我只是給你煮了一碗麵,你就如此感激我,你媽媽給你煮了十幾年的飯,難道你不應該感激嗎?

家長要杜絕這3個行為,充分了解“貝勃定律”,別養出“白眼狼”

這個簡單的小故事反應的就是“貝勃定律”,女兒對媽媽的關心習以為常,更是當成了理所當然,只要有一點不滿意的地方,就會被無限放大。

換句話說,孩子長期處於父母理所應當的付出中,當他們再次付出的時候,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久而久之,孩子還會嫌棄父母能力不足。

甜甜建議各位家長要充分了解“貝勃定律”,而且還要杜絕這3個行為,別養出“白眼狼”。

家長要杜絕這3個行為,充分了解“貝勃定律”,別養出“白眼狼”

家長要杜絕這3個行為,別養出“白眼狼”

  • 把孩子太當回事兒

迴歸生活,現在不少家庭都是三世同堂,孩子、父母再加上爺爺奶奶,這樣很容易造成一種情況,就是全家人都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孩子磕到碰到了都是大事,什麼事情都是家長幫他們完成,時間長了,孩子就會以自我為中心

在家裡養尊處優慣了,以後到了幼兒園或者上了小學,不會適應團體生活,根本不懂得尊重別人,給人一種沒有家教的感覺,甚至沒有朋友

家長要杜絕這3個行為,充分了解“貝勃定律”,別養出“白眼狼”

我要給家長一個建議,就是不要把孩子太當回事兒,孩子從出生開始是獨立的個體,在剛開始的時候還是依賴父母的,但是到了2、3歲之後,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父母要做的就是教會他們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要禮貌。

家長要杜絕這3個行為,充分了解“貝勃定律”,別養出“白眼狼”

當父母教會孩子這些的時候,他們的情商自然就提高了,不至於會成為“白眼狼”了。

  • 從不讓孩子做家務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還小,還不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怎樣做,於是就把什麼東西都替孩子安排好了,實際上,你的這種行為是對孩子的放縱,讓他意識不到珍惜。

在這樣的思想中,孩子不會感恩,也不懂得心疼別人,家長要培養孩子獨立動手的能力,不至於以後到了社會上讓人瞧不起。

家長要杜絕這3個行為,充分了解“貝勃定律”,別養出“白眼狼”

可以讓孩子1歲左右就幫媽媽做家務了,比如擦擦桌子,不要嫌麻煩,我們最初學習的時候也是一點一點來的,不可能一口氣吃成胖子,慢慢的,孩子就會養成自己吃飯、穿衣服、收拾玩具的習慣,對未來也有好處。

  • 給孩子過多的興奮刺激

我們成年人平時也非常喜歡禮物和獎賞,更別提孩子了,但是家長總給孩子驚喜的話,他們就會習以為常,很容易陷入到“貝勃定律”中,之後再有什麼刺激,也不會引起孩子的興趣了。

家長要杜絕這3個行為,充分了解“貝勃定律”,別養出“白眼狼”

建議各位父母,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買玩具,久而久之,就會陷入無法滿足的狀態中,另外獎勵也不要太大,以免不懂得珍惜。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做好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懂得分享、獨立自主等等,也可以通過正能量的故事,去感動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更溫暖,更有同理心,也更理解父母

家長要杜絕這3個行為,充分了解“貝勃定律”,別養出“白眼狼”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千萬別因為父母的一點錯誤,就讓他們的未來沒有光明,要想培養成功的孩子,首先就要成為一個成功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