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姥娘,幸亏我妈没听你的。”

文丨小路灯

“姥娘,幸亏我妈没听你的。”

二姨夫病了,不能自理,二姨家就乱套了。

二姨不但伺候不了病人,连她自己都照顾不了。没办法只好把二姨夫送养老院。

过年前我去趟二姨家,我的天,两室一厅九十几平的房子,那叫一个满,就剩进门的饭厅和客厅能走人了。

俩大床上堆着被子衣服,桌上一兜兜东西上了摞。沙发上也搭满衣服。厨房堆了东西,看起来很久没进人了。

二姨也瘦了一大圈儿,懒得做饭,老凑合吃,能不瘦吗?

终于信了“你二姨从来不做家务,也不会做家务。”

我知道,二姨的习惯是我姥娘所赐。

“姥娘,幸亏我妈没听你的。”

1.“勤快人是懒人的奴儿”

这是姥娘的口头语,可能是她伺候家里老小时说的牢骚话。家务活儿无穷尽,永远干活的人就感觉地位不平等,像奴隶。她的孩子们看进眼里,听进脑子里。

姥娘不强迫三个女儿做家务,理由是“会干活,习惯了干活,就光伺候别人,不会干的就能等着别人伺候。”

我妈说,她一开始也信姥娘这话,后来不信了。

怀疑是从学做鞋开始的。妈妈15岁的堂姐穿着自己做的新鞋特别开心,妈妈羡慕得不得了,就跟着堂姐学,很快也穿上了新鞋。不用再捡哥哥的大肥篓穿,这让妈妈很受鼓舞。

后来妈妈跟着堂姐学了好多,收拾屋子、收拾院子、学做饭,做别的事也有板有眼了。姥娘姥爷也夸她,但依然不让二姨三姨干活。三姨岁数小,跟着大姐学着玩,是个小帮手,她俩关系也好。

后来姐妹三个嫁人了,果然不一样。二姨最好,嫁了长期工的二姨夫。但二姨什么也不做,家里不但乱七八糟,而且她连个饭也做不好,一切都等着二姨夫下班再做。两个人经常因为家务吵嘴。

但姥娘却说二姨不用干活,命好。妈和三姨虽然都嫁了同是农民的丈夫,但家里永远干净整洁,大人极少吵架,我觉得还是我们更命好。

不同的人看世界是不一样的,所以千万别盲目听从别人的看法,用“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有什么结果?″的方法辨证地听,可能效果更好点。

“姥娘,幸亏我妈没听你的。”

2.“妈,我和你捏包吧。”“行。”

我妈说我从6岁开始学捏包子的,8岁时学会和面,擀面条。姥娘来了,又想说“勤人懒人奴儿″的话,妈妈制止了她。

“她二姨把日子过得鸡飞狗跳,不就是因为懒和笨吗?我可不希望我的孩子们过那种日子。她(二姨)不干活比别人沾便宜了吗?没看出来,你看那俩孩子穿的衣服和鞋,像有亲妈的吗?”

我们家兄妹三个都会做饭做家务,自理没有问题;二姨家的儿女,恐怕又要重复二姨的路。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的结果太厉害了。

“姥娘,幸亏我妈没听你的。”

3.为什么不对?

妈和三姨经常做家务,二姨不用做,确实看起来像是勤快人伺候懒人,但长远看,结果显而易见,受益的,还是勤快人自己。

我妈想穿新鞋了,不用求人自己做,很快就能穿上。被子脏了,自己会拆会洗还会做,干净清爽

睡觉舒服。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想做就做。

二姨行吗?自己不学不会,老得求人。她家的被子黑成铁色,正着盖了反着盖,怎么能好受?做什么事也没个章法,儿媳妇都不敢让她带孩子,轻松倒是轻松,心里还是不好受的。

幸亏我妈没信姥娘的话,否则我们也跟着倒霉。

一家之内是这样,勤快必受益;放眼看所有的人更是这样,

谁家勤快,谁家就过得好,吃穿住行用都好。懒人家只有羡慕的份儿。

“勤快人是懒人的奴”这句话表面看起来没毛病,其实是大错特错,一点也经不起推敲,更经不住现实考验。

我妈学会了“辨证地听”她妈的话,有了飞跃变化。会观察会思考,不盲从,这其实才是精华所在,我也在学。

“姥娘,幸亏我妈没听你的。”


总之,家长的话可能多数是对的,毕竟是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但一定不可能全对,因为那是他们的环境造就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经历,时代在变,要找到适合的方法,还要靠自己,勤看勤学勤总结才行。

一个家族要想好起来,真的不容易呢,要经过几辈人的不懈积累和更新迭代。不过总有一些人能做得漂亮,各行各业的大佬们不都是这样么。

我是 ,相信“不停行走,终将相遇一一与更好的自己”,关注我。

“姥娘,幸亏我妈没听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