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专家说:英国和日本的书上说这不可能,我军却用土办法创造奇迹

强渡乌江,是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后,遇到的第一个严峻的考验。当时,尾追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薛岳纵队、吴奇伟纵队的4个师已进占施秉,周浑元纵队的4个师已进占施洞口,正向新老黄平逼近。中革军委决心在敌军未完成合围之前抢渡乌江,向黔北挺进,创建川黔边新苏区。

乌江又名黔江,是贵州第一大江,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全省,把贵州划为南北两部。江两岸均为高山绝壁,好像利剑直插青天。江面波涛汹涌,最大水流速度达每秒钟两米左右。碧绿的江水、黑黑的石山,自古就有天险之称。黔军的乌江防线,自茶山关起,包括孙家渡、江界河、袁家渡、回龙场等大小渡口十余处,全长100多公里。

1935年1月1日至3日,红3军团5师13团、红1军团1师1团、2师4团先后在各自的渡河地点成功击破当面之敌,强渡乌江。期间各团突击队的英勇事迹,神炮手赵章成“三炮定乾坤”等传奇故事,如今人们已耳熟能详。

不过,担负突破任务的作战部队可以凭借小船和竹排渡过乌江,但大部队及军委纵队等非作战单位若也用这种方式过河,势必耗时良久。当时薛岳指挥追兵日夜兼程,妄图死死粘住红军不放。若想甩开敌军,就必须在乌江上架桥。

专家说:英国和日本的书上说这不可能,我军却用土办法创造奇迹

红4团在组织强渡乌江时,团参谋长李英华就已经在着手准备架桥事宜了。中革军委作战局局长张云逸也赶了过来,向红4团指战员们说明局势的严峻性,并一再强调:“绝不能因为我们的延误,造成全体红军背水一战的局面。”

红4团的勇士们在赵章成迫击炮火力支援下,在乌江对岸站住脚后,架桥才成为了可能。不过,架桥的主力,王耀南指挥的军委工兵营却在此刻遇到了巨大的难题。乌江水流太过湍急,这桥该怎么架呢?为此,实践派的“土专家”王耀南还专程去请教了“学院派”的工程专家何涤宙。

何涤宙是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毕业生,曾任国民党军第52师工兵营少校营长。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这个中央军精锐嫡系师被中央红军全歼,何涤宙被俘后经过教育,表示愿意为红军服务,遂成为红军大学教员。

突破乌江时,何涤宙也在积极想办法。王耀南找到他时,他指着摊在桌上的一大堆中外工兵教材:“我已听过侦察员的报告,情况也知道。我查了日本的、英国的资料,在流速超过每秒两米的河面上,是不能架桥的。况且我们现在什么架桥材料、设备也没有。”

专家说:英国和日本的书上说这不可能,我军却用土办法创造奇迹

“学院派”专家是束手无策了,但是红军战士们却坚信天无绝人之路,他们聚在一起开了诸葛亮会。工兵排长李景富提出:可以用大量竹排渡江。他参军前是个渔民,经常在赣江里放竹排,驱使鱼鹰打鱼。李景富这个主意,让匆匆赶来的红1方面军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刘伯承非常感兴趣:“好么,好么,耿飚同志立即组织人试验。”

红4团和军委工兵营的同志们正扎竹排呢,有个战士脑子里灵光一闪:“如果把竹排都连在一起,不就可以成为浮桥吗?”耿飚和王耀南闻听此言,均觉有理,遂向刘伯承总参谋长上报了这个群众提议,随即组织力量开始架桥。

王耀南觉得,要将几百个竹排固定在激流中,必须得有大量的锚才行,而且要设法拉两根缆绳横贯两岸,作为桥的中轴线并辅助作业,还得设法解决竹排与竹排间的连接问题。如何解决诸多技术细节,红军指战员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绳子怎么办?参军前当过篾匠的战士们着手编竹绳。

这种竹篾编成的绳子浸在水里,越泡越结实。没有足够的锚怎么办?战士们到附近的瓮安、余庆征集了十几个铁匠用的大铁砧。至于竹排,当地有好几片面积颇大的毛竹林。大伙儿带上砍刀,到竹林里“嘁哩喀嚓”地埋头苦干起来。

专家说:英国和日本的书上说这不可能,我军却用土办法创造奇迹

根据王耀南的建议,架桥的竹排由上下两层组成。每层用5根毛竹。战士们将毛竹上端的叉枝削净,在两端和中间各钻出几个贯通孔,然后用小竹枝连起来,再用竹绳捆紧。竹排的两端,还特意用火烤一下,让端部翘起来,以减轻激流的冲击力。

红军指战员们先放一只竹排到江里系缆,但却被激流冲下去好远。江对岸的战士们便像纤夫拉船那样,硬生生将它拖了过去。这样,江面上就有了第一条竹缆绳。拉第二根竹缆绳时,因为有第一根作依托,便容易了许多。

大伙儿拼了命地架浮桥。此时,对岸的黔军增援部队不断向红4团登陆点集结,不但企图将红军打下江去,重新封堵突破口,还用迫击炮、轻重机枪向江面上扫射,妄图阻止红军架桥。炮弹不断在浮桥附近炸起水柱,时不时有架桥战士中弹落水,但是浮桥仍在坚定地向乌江对岸延伸。

浮桥架到一半,竹绳不够用了。不知谁喊了一嗓子:“绑腿带。”不一会儿,几百幅绑腿便集中了起来,递到了架桥战士们的手中。耿飚立即让团后勤处处长,赶紧到附近买一些土布,撕成条条作捆扎浮桥之用。

专家说:英国和日本的书上说这不可能,我军却用土办法创造奇迹

3日下午,一道洒满红军指战员鲜血和汗水的竹制浮桥,在枪林弹雨中奇迹般地诞生了,惊得何涤宙这位“学院派”工兵专家目瞪口呆。刘伯承、张云逸代表中革军委前来验收时,红4团后续部队正源源通过浮桥向江北增援。刘伯承连连说:“好,好,你们立了功了。”他立即用电台通知红5军团和军委纵队,让大部队按顺序过江。

当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赶到桥边时,乌江对岸的黔军已被神勇红4团击溃,赶出去很远很远。浮桥再也不受敌火力威胁了。毛主席站在江边,一边听取刘伯承的架桥情况汇报,一边点头称赞。

这时,周副主席一眼瞧见肃立在桥头的耿飚,便拉着毛主席一起朝耿飚走来,微笑着说:“团长同志,可以过桥了吗?”耿飚“啪”地一声立正,举手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大声报告:“请首长通过。”毛主席迈步走上浮桥,用脚跺了几下,连声说:“真了不起,真了不起呀,我们的战士就地取材,用竹排架成这样的桥,世界上绝无仅有。”

本文作者:忘情,“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