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高三家长请冷静看待高考

新学期伊始,高三的孩子中有些人还没有进入状态为明年的大考紧张起来,许多家长倒是先进入状态——焦虑。

焦虑情绪往往没有特定的对象,说得通俗点就是自己想象一个坏结果来吓唬自己,对自己想象中发生坏事情的那个人过渡担忧。说到初高三的家长所过渡担忧的便是明年参加考试的孩子以及这个孩子身上会发生的事情。伴随着他们口头语是“如果……就会……”, “如果”本来就是假设,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困难或危险。

面对高考,疯狂的家长需要冷静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相比家长坚信为了孩子高考而在所不惜的做法,不如在小事上更体贴自己的孩子,那些正在待考的考生。一份丰富的早餐,一杯安眠的热牛奶,足矣。

面对高考,有时比孩子还要焦虑和紧张,请家长记住你的心态直接影响孩子的状态。所以,家有考生的要警惕这一点,认识自己的焦虑与紧张,并学会与它们共处,而不是传给孩子。

高三家长请冷静看待高考

家长焦虑的表现有哪些?

家长的焦虑表现各不相同。有的人会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但怕孩子把时间浪费掉不学习,当他们发现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偶尔看看手机,就很生气,甚至想得很多,“我的孩子是不是谈恋爱了?如果TA在这关键的一年掉链子,就完蛋了。”“我的孩子是不是看不雅视频,如果他真看上了,那该如何是好?”“我的孩子又玩游戏了,这该多耽误学习呀!”就算孩子的房门是关着的,有的家长也会蹑手蹑脚一会儿去孩子门口听听里面的动静。也有家长偷看孩子的手机,如果发现孩子手机里有跟某个异性同学聊天比较频繁,便开始怀疑孩子“不务正业”,感觉很生气,有的虽然不直接说孩子,却总是含沙射影想从孩子那里套出一些话,来证实自己的猜测。

这群家长像特工,又没有特工那样的心理素质,监视着孩子的行动,又常常被孩子感觉到不对劲,从而引发孩子的不满,也让孩子感染上家长的焦虑。

曾经做过的一个调查显示,高考前超过八成的高三家长感到压力较大或很大,而感到压力较大的考生仅有六成多一点儿。显然,“高考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学生还明显。报告显示,面对这种压力,家长们会有8种焦虑表现:

1 短期内体重下降。

2 对孩子身体状况过分担忧。

3 经常会下意识地提醒孩子“不要有压力”。

4 睡眠质量下降。

5 工作质量有所下降。

6 除了高考,对其他事情的关注度下降。

7 疏于照顾家庭其他成员。

8 常借故对其他家庭成员发脾气。

高三家长请冷静看待高考

各位高三家长:

请不要忘记家庭情绪会“感染”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心理系教授埃莱妮?哈特菲尔德及她的同事经过研究发现,包括喜怒哀乐在内的所有情绪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个人身上“感染”给另一个人,这种感染力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一眨眼的功夫,而当事人也许并未察觉到这种情绪的蔓延。研究人员请一些志愿者在30毫秒的时间内观看一些有欢乐或愤怒表情的图片,在看完之后立即让他们看表情中立的图片,结果显示,志愿者开始明显表现出刚才看过的图片上的情绪。

哈特菲尔德说,图片中的表情可以刺激志愿者大脑中相同的神经元,就好象志愿者也体会到了相同的情绪一样。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感到高兴时,他的大脑就会向嘴发出笑的信息,而实际上逆向的活动也存在,即当一个人和一个快乐的伙伴在一起时,促使其发出笑容的面部肌肉也会向大脑传达信息,让他感觉快乐。

研究人员认为,负面的情绪也许比正面的情绪更容易传染,因为接收情绪的人会努力去安抚释放情绪的人,这使得这种情绪更容易蔓延。而在关系密切的人之间,例如家人和恋人,这种情绪的“感染”就会更明显。

高三的考生和家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神经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好像拉满的弓弦,稍有裂纹就会崩断。生活在这种高压下,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到了脆弱的极限,一点点不顺的小事都会使得情绪一落千丈,担忧、怒火、焦虑、抱怨会像膨胀已久的火山,喷射而出。

其实过分的关照也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为,要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的复习环境。如果家长的苦心带来的是负面的效果,只能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产生“家人对我太好了,一旦考不好,没脸面对他们”的心理,就会使孩子背上巨大的思想包袱。孩子只是希望家长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对待高考,家长一切如常的潜在关爱的方式会对孩子正常发挥有利。

我希望各位家长还是“把高考还给孩子”

不要让孩子感到你比他(她)还焦虑

如今,大学教育走上普及的道路,高考不再是决定前途命运的唯一途径。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也不再只看学历。俗话说学历是纸饭碗,关系是泥饭碗,能力才是金饭碗。除了有能力,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健康的人格、乐观的心态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家长们不要将全部心思都扑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能力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我们知道,最后参加高考的是孩子,所以,家长,请把高考还给孩子吧!

高三家长请冷静看待高考

家长焦虑的原因有哪些?

我们来看看家长们焦虑的原因吧!

首先,家长把孩子上大学看成成才的唯一途径,或者说把考上好大学看作成才的唯一途径。

孩子考上大学或者考上好的大学也许可以为将来的人生奠定好的基础,但这不是唯一的途径。正是因为大家都如此想,才出现了高考妖魔化的现状。每年高考前,似乎全社会都要让位高考,这样的社会环境无疑给孩子增加了更多的压力,让他们觉得“如果我不能考上大学,我便什么都不是。”实际的情况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考上大学,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一定适合接受大学的精英教育。更何况如今社会多元化,只要有一技之长,就一定会立足社会。孩子的人生路很长,也许TA明年上不了大学,没准哪一年TA觉得大学里的知识是必须的,TA会再努力考大学。这样的例子在我国是有的,在国外更是常见。

考上名牌大学或者考上了一个普通大学,当下感觉好像是有区别的,可实际上孩子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可以选择。有一个孩子就是本科上了本省非常普通的一所高校,毕业后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也有孩子从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后考取了北大清华的研究生。就算最后不读研究生,到了社会上也还是会有很多机会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淘宝网大家都熟悉,创建这个网上购物平台的人马云就是从非常普通的一所学校毕业的。

从这层来说,家长的焦虑其实来自自己对上大学这件事的看法,改变一下这个看法,会不会就放松一点呢。

第二,自己未满足的愿望希望孩子可以完成,希望孩子可以为父母的生活承担什么。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名牌大学,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要么没有上过大学,要么没有上过名牌大学,但我们都有名牌大学梦。同时我也相信,准备高考的孩子也都希望自己能够考上名牌大学,而且大部分孩子到了高三都会努力,可是实际能力问题也不可忽视。常能听到家长和孩子不同的声音,家长说“我孩子如果再努力一点的话,就可以上到***大学了”,而孩子说“我知道我自己,我只能上***大学。”

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了一个高标准,希望孩子可以达到,那我们一定是焦虑的。因为这不同于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自己可以说了算,而今是要孩子来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对孩子能否达成并不确定,于是焦虑就产生了。

家长可以不可以放下自己的高期待,想想只要孩子努力了,他考上什么样的大学都不会影响他的前程,就算他考不上大学他将来也会幸福快乐。感觉一下,当你把期待调整一下,心情会是什么样子的。

第三,把自己带着恐惧的爱给到孩子,不相信孩子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上面我列举的种种焦虑,都是家长内心有太多的恐惧,害怕孩子考不上大学将来没饭吃,害怕孩子没有好的前程会影响到全家人的生活甚至影响到自己养老的问题。当家长带着这么多的恐惧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就给自己和孩子身上捆上了无形的绳索,让各自都不舒服,对孩子来说无疑就是一种无形的控制。

带着恐惧和担心的家长不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缺乏信心,于是死死抓着孩子,好像一松手孩子就会出差错似的。然而即将高考的孩子有的已经年满18岁,是成年人了,有的也即将年满18岁,按理应该为自己的前程负责了,再怎么说家长都该放手让孩子为自己负责了。

表面看来是因为孩子要高考了,家长才焦虑的。返过来说,孩子无论如何都没有要家长焦虑的意思,可是家长却焦虑了,所以是家长自己的焦虑,而且这焦虑是因为长期以来的恐惧,跟孩子并没有关系。这就好比一群员工在一起,领导一个批评下来,有的人会很紧张,有的人则什么事也没有。这是一样的道理,紧张的人是某些员工,跟某些员工有关系。既然是家长自己的焦虑,那么家长就要为自己的焦虑负责。

高三家长请冷静看待高考

家长可以做什么来减缓自己的焦虑?

焦虑于事无补,对孩子也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家长要想办法放下焦虑,真正帮助面临巨大高考压力的孩子。

首先大家要对自己的焦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焦虑情绪的产生并不可怕,只是它真的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当你感觉非常焦虑的时候,要接纳这个情绪,然后问问自己是什么让自己那么焦虑的,如果可以意识到是自己的想法和期待不合理,就要想我上面说的那样改变自己的想法并调整期待。

除此之外还可以具体做一些事情,让自己的焦虑减缓或者放下。

高三家长除了这个身份之外,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所以要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很多家长是有自己工作的,不如还是像过去一样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虽然孩子要高考,我们该抽出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多一些,但做好自己的工作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让自己感觉充实满足,就不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而让自己和孩子都好过一些。更何况,家长做好自己的事情,本身就是给孩子做了极好的榜样。

也许有的家长没有工作,那也可以找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比如孩子上学后可以去找好朋友聊天、购物等等。我认识的家长就会在孩子离开后自己去做瑜伽、读书或者写毛笔字等等来让自己充实起来。

有家长还学习烘焙,在孩子出去上学的时候,用心看烘焙的方法和菜谱,给孩子做顿好吃的。当孩子回到家,吃上妈妈充满爱心的香喷喷的饭食,TA体验到的是满满的关爱和温暖,这样他才可以安心去学习。

晚上如果孩子在家学习,不如自己穿了运动衣出去散步锻炼身体,把安静的空间给到孩子,也给孩子一份相信,信任TA是可以管理好自己的。

夫妻之间互相支持也是缓解焦虑的办法。在高三家长中,往往是父母一方比较焦虑,那另外一方就要多想办法安抚焦虑的那一方,比如俩人一起看看电影,一起出去爬山运动,把二人世界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就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每个人都只能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当家长所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而且是可以切实帮助到孩子的,焦虑的情绪自然会减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