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高三家長請冷靜看待高考

新學期伊始,高三的孩子中有些人還沒有進入狀態為明年的大考緊張起來,許多家長倒是先進入狀態——焦慮。

焦慮情緒往往沒有特定的對象,說得通俗點就是自己想象一個壞結果來嚇唬自己,對自己想象中發生壞事情的那個人過渡擔憂。說到初高三的家長所過渡擔憂的便是明年參加考試的孩子以及這個孩子身上會發生的事情。伴隨著他們口頭語是“如果……就會……”, “如果”本來就是假設,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困難或危險。

面對高考,瘋狂的家長需要冷靜下來反思一下自己。相比家長堅信為了孩子高考而在所不惜的做法,不如在小事上更體貼自己的孩子,那些正在待考的考生。一份豐富的早餐,一杯安眠的熱牛奶,足矣。

面對高考,有時比孩子還要焦慮和緊張,請家長記住你的心態直接影響孩子的狀態。所以,家有考生的要警惕這一點,認識自己的焦慮與緊張,並學會與它們共處,而不是傳給孩子。

高三家長請冷靜看待高考

家長焦慮的表現有哪些?

家長的焦慮表現各不相同。有的人會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但怕孩子把時間浪費掉不學習,當他們發現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偶爾看看手機,就很生氣,甚至想得很多,“我的孩子是不是談戀愛了?如果TA在這關鍵的一年掉鏈子,就完蛋了。”“我的孩子是不是看不雅視頻,如果他真看上了,那該如何是好?”“我的孩子又玩遊戲了,這該多耽誤學習呀!”就算孩子的房門是關著的,有的家長也會躡手躡腳一會兒去孩子門口聽聽裡面的動靜。也有家長偷看孩子的手機,如果發現孩子手機裡有跟某個異性同學聊天比較頻繁,便開始懷疑孩子“不務正業”,感覺很生氣,有的雖然不直接說孩子,卻總是含沙射影想從孩子那裡套出一些話,來證實自己的猜測。

這群家長像特工,又沒有特工那樣的心理素質,監視著孩子的行動,又常常被孩子感覺到不對勁,從而引發孩子的不滿,也讓孩子感染上家長的焦慮。

曾經做過的一個調查顯示,高考前超過八成的高三家長感到壓力較大或很大,而感到壓力較大的考生僅有六成多一點兒。顯然,“高考焦慮”在有些家長身上體現得比學生還明顯。報告顯示,面對這種壓力,家長們會有8種焦慮表現:

1 短期內體重下降。

2 對孩子身體狀況過分擔憂。

3 經常會下意識地提醒孩子“不要有壓力”。

4 睡眠質量下降。

5 工作質量有所下降。

6 除了高考,對其他事情的關注度下降。

7 疏於照顧家庭其他成員。

8 常藉故對其他家庭成員發脾氣。

高三家長請冷靜看待高考

各位高三家長:

請不要忘記家庭情緒會“感染”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心理系教授埃萊妮?哈特菲爾德及她的同事經過研究發現,包括喜怒哀樂在內的所有情緒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從一個人身上“感染”給另一個人,這種感染力速度之快甚至超過一眨眼的功夫,而當事人也許並未察覺到這種情緒的蔓延。研究人員請一些志願者在30毫秒的時間內觀看一些有歡樂或憤怒表情的圖片,在看完之後立即讓他們看錶情中立的圖片,結果顯示,志願者開始明顯表現出剛才看過的圖片上的情緒。

哈特菲爾德說,圖片中的表情可以刺激志願者大腦中相同的神經元,就好象志願者也體會到了相同的情緒一樣。一般情況下,當一個人感到高興時,他的大腦就會向嘴發出笑的信息,而實際上逆向的活動也存在,即當一個人和一個快樂的夥伴在一起時,促使其發出笑容的面部肌肉也會向大腦傳達信息,讓他感覺快樂。

研究人員認為,負面的情緒也許比正面的情緒更容易傳染,因為接收情緒的人會努力去安撫釋放情緒的人,這使得這種情緒更容易蔓延。而在關係密切的人之間,例如家人和戀人,這種情緒的“感染”就會更明顯。

高三的考生和家長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神經常常處於緊張狀態,好像拉滿的弓弦,稍有裂紋就會崩斷。生活在這種高壓下,家長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到了脆弱的極限,一點點不順的小事都會使得情緒一落千丈,擔憂、怒火、焦慮、抱怨會像膨脹已久的火山,噴射而出。

其實過分的關照也會給孩子增加壓力,家長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的行為,要給他們一個比較寬鬆的複習環境。如果家長的苦心帶來的是負面的效果,只能加大孩子的心理壓力,產生“家人對我太好了,一旦考不好,沒臉面對他們”的心理,就會使孩子背上巨大的思想包袱。孩子只是希望家長能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對待高考,家長一切如常的潛在關愛的方式會對孩子正常發揮有利。

我希望各位家長還是“把高考還給孩子”

不要讓孩子感到你比他(她)還焦慮

如今,大學教育走上普及的道路,高考不再是決定前途命運的唯一途徑。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也不再只看學歷。俗話說學歷是紙飯碗,關係是泥飯碗,能力才是金飯碗。除了有能力,堅強的意志、頑強的精神、健康的人格、樂觀的心態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家長們不要將全部心思都撲在孩子的考試分數上,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更多地關注孩子能力的培養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我們知道,最後參加高考的是孩子,所以,家長,請把高考還給孩子吧!

高三家長請冷靜看待高考

家長焦慮的原因有哪些?

我們來看看家長們焦慮的原因吧!

首先,家長把孩子上大學看成成才的唯一途徑,或者說把考上好大學看作成才的唯一途徑。

孩子考上大學或者考上好的大學也許可以為將來的人生奠定好的基礎,但這不是唯一的途徑。正是因為大家都如此想,才出現了高考妖魔化的現狀。每年高考前,似乎全社會都要讓位高考,這樣的社會環境無疑給孩子增加了更多的壓力,讓他們覺得“如果我不能考上大學,我便什麼都不是。”實際的情況是,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考上大學,也不是每個孩子都一定適合接受大學的精英教育。更何況如今社會多元化,只要有一技之長,就一定會立足社會。孩子的人生路很長,也許TA明年上不了大學,沒準哪一年TA覺得大學裡的知識是必須的,TA會再努力考大學。這樣的例子在我國是有的,在國外更是常見。

考上名牌大學或者考上了一個普通大學,當下感覺好像是有區別的,可實際上孩子日後還有更多的機會可以選擇。有一個孩子就是本科上了本省非常普通的一所高校,畢業後考取了中國傳媒大學。也有孩子從普通高校本科畢業後考取了北大清華的研究生。就算最後不讀研究生,到了社會上也還是會有很多機會事業成功生活幸福的。淘寶網大家都熟悉,創建這個網上購物平臺的人馬雲就是從非常普通的一所學校畢業的。

從這層來說,家長的焦慮其實來自自己對上大學這件事的看法,改變一下這個看法,會不會就放鬆一點呢。

第二,自己未滿足的願望希望孩子可以完成,希望孩子可以為父母的生活承擔什麼。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名牌大學,因為我們中的大多數要麼沒有上過大學,要麼沒有上過名牌大學,但我們都有名牌大學夢。同時我也相信,準備高考的孩子也都希望自己能夠考上名牌大學,而且大部分孩子到了高三都會努力,可是實際能力問題也不可忽視。常能聽到家長和孩子不同的聲音,家長說“我孩子如果再努力一點的話,就可以上到***大學了”,而孩子說“我知道我自己,我只能上***大學。”

如果我們不能正視孩子的實際情況,設定了一個高標準,希望孩子可以達到,那我們一定是焦慮的。因為這不同於自己給自己設定的目標,自己可以說了算,而今是要孩子來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對孩子能否達成並不確定,於是焦慮就產生了。

家長可以不可以放下自己的高期待,想想只要孩子努力了,他考上什麼樣的大學都不會影響他的前程,就算他考不上大學他將來也會幸福快樂。感覺一下,當你把期待調整一下,心情會是什麼樣子的。

第三,把自己帶著恐懼的愛給到孩子,不相信孩子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上面我列舉的種種焦慮,都是家長內心有太多的恐懼,害怕孩子考不上大學將來沒飯吃,害怕孩子沒有好的前程會影響到全家人的生活甚至影響到自己養老的問題。當家長帶著這麼多的恐懼每天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就給自己和孩子身上捆上了無形的繩索,讓各自都不舒服,對孩子來說無疑就是一種無形的控制。

帶著恐懼和擔心的家長不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不能很好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缺乏信心,於是死死抓著孩子,好像一鬆手孩子就會出差錯似的。然而即將高考的孩子有的已經年滿18歲,是成年人了,有的也即將年滿18歲,按理應該為自己的前程負責了,再怎麼說家長都該放手讓孩子為自己負責了。

表面看來是因為孩子要高考了,家長才焦慮的。返過來說,孩子無論如何都沒有要家長焦慮的意思,可是家長卻焦慮了,所以是家長自己的焦慮,而且這焦慮是因為長期以來的恐懼,跟孩子並沒有關係。這就好比一群員工在一起,領導一個批評下來,有的人會很緊張,有的人則什麼事也沒有。這是一樣的道理,緊張的人是某些員工,跟某些員工有關係。既然是家長自己的焦慮,那麼家長就要為自己的焦慮負責。

高三家長請冷靜看待高考

家長可以做什麼來減緩自己的焦慮?

焦慮於事無補,對孩子也沒有什麼幫助,所以家長要想辦法放下焦慮,真正幫助面臨巨大高考壓力的孩子。

首先大家要對自己的焦慮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那就是焦慮情緒的產生並不可怕,只是它真的會讓人感覺不舒服。當你感覺非常焦慮的時候,要接納這個情緒,然後問問自己是什麼讓自己那麼焦慮的,如果可以意識到是自己的想法和期待不合理,就要想我上面說的那樣改變自己的想法並調整期待。

除此之外還可以具體做一些事情,讓自己的焦慮減緩或者放下。

高三家長除了這個身份之外,我們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所以要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很多家長是有自己工作的,不如還是像過去一樣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雖然孩子要高考,我們該抽出時間照顧孩子的生活多一些,但做好自己的工作可以實現自我價值,讓自己感覺充實滿足,就不會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而讓自己和孩子都好過一些。更何況,家長做好自己的事情,本身就是給孩子做了極好的榜樣。

也許有的家長沒有工作,那也可以找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做,比如孩子上學後可以去找好朋友聊天、購物等等。我認識的家長就會在孩子離開後自己去做瑜伽、讀書或者寫毛筆字等等來讓自己充實起來。

有家長還學習烘焙,在孩子出去上學的時候,用心看烘焙的方法和菜譜,給孩子做頓好吃的。當孩子回到家,吃上媽媽充滿愛心的香噴噴的飯食,TA體驗到的是滿滿的關愛和溫暖,這樣他才可以安心去學習。

晚上如果孩子在家學習,不如自己穿了運動衣出去散步鍛鍊身體,把安靜的空間給到孩子,也給孩子一份相信,信任TA是可以管理好自己的。

夫妻之間互相支持也是緩解焦慮的辦法。在高三家長中,往往是父母一方比較焦慮,那另外一方就要多想辦法安撫焦慮的那一方,比如倆人一起看看電影,一起出去爬山運動,把二人世界的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就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每個人都只能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當家長所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而且是可以切實幫助到孩子的,焦慮的情緒自然會減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